胡广健;冯锡光;陈俊柱;李伟明;蒋佑升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4℃,P80次/min,R20次/min,BP 110/80 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B超:左肾92mm × 44mm × 49mm,右肾104 mm × 42 mm × 50 mm,双肾肾实质改变,腹腔积液,肝、脾、胰、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乙肝两对半:HbeAb(+),余阴性.
作者:何志红;袁峰;胡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4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SLE患者中22例具有心脏损害,心脏损害表现在心电图(ECG)异常13例,心包积液9 例,肺动脉高压7 例,心肌损害8 例,瓣膜病11 例.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心脏损害组起病至免疫抑制剂治疗前的时间、开始误诊率、确诊后开始未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所占比例高于无心脏损害组(P < 0.05).结论:SLE可以累及心脏各个部分,其中以心包积液以及瓣膜返流以及ECG异常为常见.SL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防治SLE心脏损害的发生.
作者:黄映红;黄征宇;黎娇艳;郭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正常通气组(A组,PaCO2 35 ~ 40 mmHg)、轻度通气组(B组,PaCO2 30 ~ 35 mmHg)和中度通气组(C组,PaCO2 25 ~ 30 mmHg).各组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降压幅度在基础值的20% ~ 25%,在降压达到目标值15 min后进行过度通气.各组于降压前(T0)、降压达到目标血压15 min后(T1)、过度通气使PaCO2达到各组预定值15 min后(T2)、MAP恢复且PaCO2恢复到35 ~ 40 mmHg 后15 min(T3)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比较,各组T1、T2时MAP显著降低(P < 0.05),T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A组和B组其余时点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C组各时点C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2时C组CjvO2明显降低(P < 0.05)、Da-jvO2和CERO2显著升高(P < 0.05).结论: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保持PaCO2在(30 ± 2)mmHg时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aCO2在(35 ± 2) mmHg以上是安全的.
作者:刘永哲;高明龙;潘宁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手术矫治大于14岁的成人法洛四联症39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均行右室流出道切口,32例加作右心房切口,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切口用自体心包片外加涤纶补片扩大,30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者肺动脉瓣环小者作跨瓣环补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滤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第3天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因胸内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 ~ 12个月,无晚期死亡,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手术矫治成人法洛四联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克学;王平凡;杨再珍;张力;谌启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TIEG1基因乳腺癌特异性靶向载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将乳腺癌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片段和TIEG1基因先后克隆进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中,构建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包装纯化慢病毒颗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乳腺癌细胞SK-BR-3,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带有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细胞后,乳腺癌SK-BR-3细胞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而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基本无表达.半定量RT-PCR证实TIEG1基因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过表达.结论:构建的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将为实现以慢病毒为载体的TIEG1基因肿瘤靶向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蒋磊;林飞燕;王福乐;叶爱芳;吴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经蝶入路术后机体应激相关细胞因子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经蝶入路手术患者90例,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比较给药前后各组ET-1、TNF-α、IL-6变化,VAS疼痛评分,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结果:对照组术后ET-1、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5),VA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P < 0.05);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对照组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结论: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手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
作者:马薇涛;李红英;于卫;赵国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血清抑制素B(INHB)、卵泡刺激素(FSH)和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α-Glu),评价其在诊断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正常生育者(正常对照组),37例梗阻性无精子症以及3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血清INHB、FSH和精浆中性α-Glu,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血清INHB,血清FSH,精浆中性α-Glu在梗阻性无精症组与非梗阻性无精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其中,血清INHB的曲线下面积大(0.962),诊断价值高,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4.1%.结论:血清INHB可用于无精症的诊断,比血清FSH、精浆中性α-Glu在鉴别梗阻性无精症和非梗阻性无精症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向代军;高文;穆莎;李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后肢体瘫疾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2010年1-6月间曾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追踪随访,对康复治疗3个月,仍伴有肢体瘫痪的20例患儿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病程早期11例需呼吸机支持治疗,发病10 d内头颅和(或)脊髓MR检查18例出现异常信号改变;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18例遗留肢体迟缓性瘫痪,其中单肢瘫占13例,双下肢瘫3例,四肢瘫2例,且近端肌力较远端差;1例为右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1例右上肢上运动神经元瘫,伴左下肢迟缓性瘫.结论:对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伤高危患儿密切观察,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及时治疗,积极防治肢体瘫痪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津;李小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综合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ICU临床分离的28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阴性(G-)菌、真菌、革兰阳性(G+)菌.其中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等.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89.7%.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10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较高;G- 菌中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外,其他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73%.真菌感染超过G+球菌,对各种抗真菌药耐药率均较低.结论:ICU细菌耐药状况不容忽视,真菌感染较多,真菌耐药率尚不高,应根据细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蔓延和减少真菌感染.
作者:张爽;赵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改良式平导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的疗效.方法: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患者30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普通平导和改良平导技术矫治,观察其打开咬合时间、后牙稳定性、前牙唇倾情况并作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普通平导组矫治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打开咬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平导组.结论:改良式平导可加强上颌后牙支抗,显著改善了覆(合),提高了安氏Ⅱ1S错(合)正畸效果.
作者:范红燕;王月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这两年间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住院手术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符合率60.00%(63/105),不符合率40.00%(42/105),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16.20%(17 /105),病理诊断级别下降占23.80%(25/105).结论:阴道镜活检是诊断CIN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宫颈锥切术可以弥补阴道镜活检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同时有治疗的作用.
作者:范雪梅;张秋实;黄子健;叶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 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及手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骨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3例患者均有完整统计学数据.患者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iPTH较术后1月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有4例复发,复发率30.8%.结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短期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安全,尽管远期有一定复发率,但仍能较好地控制血钙和血磷.
作者:马锦华;唐晓虹;苏振国;莫靖梧;陈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氯沙坦,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结果:经氯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165.2 ± 14.8 vs 130.5 ± 12.6)mmHg和舒张压(98.5 ± 8.6 vs 84.2 ± 5.8)mmHg均显著下降(P < 0.05),血清TNF-α(12.42 ± 2.51 vs 6.54 ± 2.23)mg/L、IL-6(25.46 ± 5.24 vs 13.26 ± 5.12)mg/L和hs-CRP(7.34 ± 0.85 vs 4.36 ± 0.72)mg/L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结论:氯沙坦降压治疗同时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
作者:魏文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纯中医治疗成功30例.结论:黄体破裂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保守治疗成功率.
作者:余冬青;黄健玲;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寒战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R)和布比卡因(B)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6 mg和0.5%布比卡因10 mg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监测产妇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测定麻醉阻滞平面,记录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观察记录产妇寒战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同,SpO2均在95%以上,围术期循环变化无显著差别(P > 0.05);两组胎儿出生后Apgar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B组相比,R组产妇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低及寒战程度较轻(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寒战的发生率较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低.
作者:余前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的卵巢功能情况.方法:调查2002年9 月至2009 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6例行卵巢移位术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通过围绝经期综合征量表结合血中女性激素值判断卵巢内分泌功能.结果:37例术后未接受放疗,86.5%保留正常卵巢内分泌功能.19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仅31.6%保留正常卵巢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的功能,但术后放疗仍直接影响卵巢功能,改进卵巢移位和放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秀云;陈美一;马利国;叶喜阳;刘雪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实施与效果.方法:对18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颈枕部、肩部或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抗休克、维护脏器功能稳定,做好创面护理;术后注重姿势固定护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及时排除影响肌皮瓣血运的因素,重视康复护理.结果:1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皮片移植后伤口愈合,肌皮瓣外观饱满.上肢电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压电烧伤患者实施全面而有重点的护理,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并能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由某些原因所致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等小静脉内膜炎及其纤维化,而导致管腔狭窄、广泛闭塞,甚至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的一种肝血管疾病[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肝脏静脉内皮细胞受药物、免疫、炎症等因素损害有关.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半数以上患者可以康复,20%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少数患者发展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由于此病在临床极其少见,许多医生对此认识不够,常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HVOD患者5例,对治疗前后的11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HVO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菁菁;许敬华;李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特点,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尿路感染的230例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的症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尿路感染无临床症状的占21.1%,高于非糖尿病组(2.6%),两组尿路感染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糖尿病组大肠埃希菌的比例较高,药敏以对舒普深敏感.结论: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菌尿发生率较高,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的几率高,总的治愈率较低,住院时间长.因此要重视糖尿病患者中段尿的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作者:廖慧华;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