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马锦华;唐晓虹;苏振国;莫靖梧;陈立英

关键词:尿毒症,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 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 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及手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骨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3例患者均有完整统计学数据.患者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iPTH较术后1月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有4例复发,复发率30.8%.结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短期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安全,尽管远期有一定复发率,但仍能较好地控制血钙和血磷.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NF-kB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 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和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指标,以及UAER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C组,n = 30),6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DN1组,n = 31)及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组(DN2组,n = 35).观察3组炎症指标,比较DN1组、DN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 P65(Ser53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95 ± 0.18 vs 0.47 ± 0.15,P < 0.01),血清hs-CRP、TNF-*9琢、IL-6、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2周后,DN2组炎症指标、UAER明显降低(P < 0.01),NF-κB水平由0.95 ± 0.17降至0.81 ± 0.14(P < 0.01).DN1组无显著下降(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水平,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发展进程.

    作者:李建英;路文盛;刘斐;郭进;陈健;叶伟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焦虑抑郁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伴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消化道症状积分评定、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测定、水负荷试验(WLT),再统计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为87.50% vs 56.25%,HAD评分达常模率为91.25 % vs 51.25%,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WLT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初始感觉量为:(435.8 ± 78.2) vs (346.7 ± 68.5)mL,大耐受量:(1 400 ± 210) vs (960 ± 214.1)m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常规治疗联用黛力新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FD患者,能显著降低HAD评分,能明显提高对胃扩张刺激的初始感觉量及大耐受量,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富英;区健刚;李怡新;张志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1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建立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的操作规程.方法:对4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方法.结果: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22例抗体减弱,13例冷凝集,2例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2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由于血液中可溶性血型物质过多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血型抗原改变.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试验,正确鉴定ABO血型.

    作者:曹越;蔡元菊;刘彦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FRP1、Wn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SFRP1和Wnt-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为25.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92.5%(χ2 = 43.81),Wn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7.5%(χ2 = 29.9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SF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Wnt-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有望成为辅助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并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生物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作者:马传香;王美红;张式暖;刘慧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及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方法:总结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完成的RLUL 17例,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点探讨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 ~ 6周复查B超无输尿管结石残余,患肾积水消失或好转.手术时间65 ~ 205 min;改进方法后放置双J管时间2 ~ 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LUL可以作为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方法之一,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介绍的置放双J管方法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易行,且不需特殊器械,不会增加医院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 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及手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骨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3例患者均有完整统计学数据.患者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iPTH较术后1月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有4例复发,复发率30.8%.结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短期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安全,尽管远期有一定复发率,但仍能较好地控制血钙和血磷.

    作者:马锦华;唐晓虹;苏振国;莫靖梧;陈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悬浮芯片检测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清中HIF-1α 和Her-2 的表达水平、二者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悬浮芯片法检测117 例乳腺原发癌、10例复发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31例正常人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结果:原发、复发乳腺癌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人(P < 0.01),复发乳腺癌高于原发乳腺癌(P < 0.05),良性肿瘤和正常人血清中HIF-1α和Her-2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病理类型组内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HIF-1α和Her-2的水平呈正相关( P = 0.00).结论:血清HIF-1α和Her-2能准确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华锋;李占文;纪术峰;吴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氯沙坦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中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腔扩大,灶状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而治疗组肾组织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轻.模型组α-SMA、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α-SMA、PCNA的水平较模型组减低(P < 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α-SMA、PCNA的表达,抑制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衰老.

    作者:李垚;冯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8F-FDG PET /CT显像误诊结节病1例

    患者男,46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患者2010年6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色白稍黏,量少,无血丝,伴轻度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无咯血,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曾于当地医院按肺炎行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行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下肺占位伴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010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正常,近半年体重下降3 kg.既往体健,吸烟史25年,日均约20支,无酗酒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直径约1.5 cm,质韧,边界清,活动度较差,压痛(-).肺门处呼吸音略粗糙.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各支气管腔通畅,无新生物,刷检及活检未见癌细胞.结核菌素实验(-).血沉22 mm/h.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徐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CU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综合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ICU临床分离的28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阴性(G-)菌、真菌、革兰阳性(G+)菌.其中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等.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89.7%.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10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较高;G- 菌中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外,其他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73%.真菌感染超过G+球菌,对各种抗真菌药耐药率均较低.结论:ICU细菌耐药状况不容忽视,真菌感染较多,真菌耐药率尚不高,应根据细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蔓延和减少真菌感染.

    作者:张爽;赵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肝脏损害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肝损害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SLE肝损害患者3例,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报道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相关病理基础.结果:3例中,2例CT扫描均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该低密度灶形态呈楔形或裂隙样改变,主要分布于肝外周包膜下区域;1例仅见单发类似低密度病灶.上述低密度灶三期增强均未见明显强化.3例患者中,腹部其他异常发现还包括:胆囊肿大、囊壁弥漫增厚3例;脾脏裂隙及条片样低密度灶2例;大量腹水1例;小肠弥漫性壁增厚、水肿1例;两肾多发小灶性强化减低区1例.3例中,2例在临床确诊SLE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短期CT复查发现腹部上述异常表现明显好转.结论:本组SLE所致肝损害的CT表现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SLE并发的这一少见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坤;韩龄锋;郑祥武;吴恩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亲环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初作为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的细胞受体被发现.CyPA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在细胞内与CsA结合,介导免疫抑制;参与胆固醇转运,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诱导炎性细胞聚集,发挥前炎性因子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血管损伤后重塑等多种病理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yPA在AS形成中的病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灯盏花素40 mg,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比较.结果:15 d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改善更明显 (P < 0.05).结论:临床使用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作者:姜海波;王小川;钱达元;尹厚民;冯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62例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59例,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2片,每天3次,治疗1、2个月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78.0%(P < 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6.4%(P < 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维生素B1片、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骆晓豪;曹晓鹏;危艳平;农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下胃管致重度喉痉挛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突发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 d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诊查为脑梗死,来时患者神志清楚、失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水.医嘱给予神经内科Ⅰ级护理,陪床一人,持续氧气吸入,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查体T 37.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72/92 mmHg,血氧饱和度98% .因患者不能进食,医嘱给予保留胃管,鼻饲流食及药物.护士向家属及患者交代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表示理解.护士给患者右侧鼻孔下胃管至55 cm长度,过程顺利,患者无反应.当要固定胃管时,患者突然出现憋气,面部、口唇紫绀,大汗.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0%.术前立即拔出胃管使患者右侧卧位,给予扣背,加大氧流量至8 L/min,急请麻醉科会诊,插管困难,又急请耳鼻喉科会诊,此时患者呼吸有喘鸣音,考虑喉痉挛.给予地塞米松1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氧逐渐回升至90%以上.

    作者: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丸对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监测不同周龄体质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大鼠,检测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结果:8周龄OLETF鼠和LETO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2和40周时OLETF 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升高32和40周龄的OEL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均P < 0.05).OLETF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32和40周龄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P < 0.05).各周龄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ISI显著相关(P < 0.01).结论: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加OLETF鼠脂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6例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同时探讨对患者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例,其中A组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B组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组,C组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48 h的VAS、Ramsay评分,以评价镇痛效果.术前和静脉注射试验药物后1、3、6、12 h抽取A组及C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1、5 min及大分值血小板聚集(PAG)功能.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结果:术后1、3 h时A组的VAS 显著低于B组(1 h:A组/B组:3.5 ± 1.1/4.7 ± 1.0; 3 h:A组/B组:2.9 ± 1.1/4.0 ± 0.9,P < 0.01),A组与C组相比,除48 h两组的VAS差异无显著性 (P = 0.34)外,之前各时点A组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 < 0.01);B组6、12、24 h时点显著低于C组(P < 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6 h内高于C组(P < 0.05)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A、B组均较C组延迟[A、B/C组:(168.4 ± 12.2)、(160.6 ± 18.5)/(88.4 ± 10.2)min,P < 0.05],24 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A组少于B、C组.A组及C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血性液体量、术前及术后1、6、12 h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预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起的术后早期疼痛,而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

    作者:李倩;梁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手术矫治大于14岁的成人法洛四联症39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均行右室流出道切口,32例加作右心房切口,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切口用自体心包片外加涤纶补片扩大,30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者肺动脉瓣环小者作跨瓣环补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滤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第3天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因胸内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 ~ 12个月,无晚期死亡,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手术矫治成人法洛四联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克学;王平凡;杨再珍;张力;谌启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反复上腭部溃疡

    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反复上腭部溃疡8个月于201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97月无意中发现上腭部有一溃疡,约1.5 cm × 1 cm大小,表面覆盖白色膜样物,无疼痛,无发热、盗汗,自服抗炎药物后好转.以后溃疡反复发作,于2009年9月发现上腭部溃疡较前明显增大,约3 cm × 4 cm大小,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硬软腭大部溃疡,表面凹陷,有灰黄色假膜,溃疡基底不平,触之易出血,双侧颌下、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上腭部病变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黏膜组织炎症,上皮缺损,表面部分区域见少量扭核异型细胞.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