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范家珊;李有霞;陆莎;顾艳

关键词:肺炎, 社区获得性, 病原体, 抗生素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其敏感药物,从而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3例,对其进行痰液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分离出113株病原体,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占53.9%),其中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但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占46.1%;合并真菌感染15.9%.结论:本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的几率较高.临床中应严密监测本地区病原体的构成,参照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抑制耐药菌产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120ctn在ER、P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结果: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2例P120ctn(61.53%)膜表达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9例(52.76%)胞质表达阳性,总异常表达35例(67.30%).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膜表达弱阳性6例(28.57%),胞质无表达.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仅有2例为膜表达弱阳性(8.69%),其余均为胞膜正常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9例组织分级Ⅰ~Ⅱ和23例组织分级Ⅲ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8.27% vs 78.26%(P < 0.05);30例有淋巴结转移和2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6.66% vs 40.90% (P < 0.05);17例临床分期Ⅰ~Ⅱ和35例临床分期Ⅲ~Ⅳ组织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82% vs 65.71%(P > 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与ER、PR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 > 0.05).结论:P120ctn在 ER、PR阴性乳腺癌的异常表达明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作者:邹三鹏;魏涛;章志福;宁宇;刘倩平;陈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2例重型颅脑创伤(GCS评分4 ~ 8分)患者作前瞻性研究.生态营养组于早期(伤后12 h)开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 + 30 mL温水胃管注入,每日3次,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仅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膳食组(P﹤0.05);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返流、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或P﹤0.01),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可有效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秦德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引起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经过短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inhalation,SFPI)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变化.方法:收集128例CVA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酮替芬,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FPI.疗程为15 ~ 3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给予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测定,停药48 h后复查MCT.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MCT阳性率分别为96.9%、95.3%;治疗后MCT阳性率分别为64.1%、90.6%.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2.913、3.201、3.568,三者均P <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1.297、0.648、0.171,三者P值均>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PI能降低CVA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桂桃;李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局部反应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减轻或预防因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的方法.方法:156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1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对照2组(注射后72 h 内给予土豆片外敷)、实验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冬季用保鲜膜固定,夏季用纱布绷带固定.结果:实验组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局部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注射后72 h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可以减轻或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

    作者:李晓华;陈丹红;李玲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悬浮芯片检测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清中HIF-1α 和Her-2 的表达水平、二者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悬浮芯片法检测117 例乳腺原发癌、10例复发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31例正常人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结果:原发、复发乳腺癌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人(P < 0.01),复发乳腺癌高于原发乳腺癌(P < 0.05),良性肿瘤和正常人血清中HIF-1α和Her-2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病理类型组内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HIF-1α和Her-2的水平呈正相关( P = 0.00).结论:血清HIF-1α和Her-2能准确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华锋;李占文;纪术峰;吴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 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 I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 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 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宁尚侠;李又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漏斗胸Nuss矫形术43例护理体会

    目的: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胸壁畸形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我们通过对实施Nuss矫形术的漏斗胸患儿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合术前术后周密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男31例,女12例,年龄:12 ~ 25岁,在胸腔镜直视下将钢板支架置入,术后2年左右拆除支架.结果:手术时间26 ~ 50 min,平均37 min.术后2年拆除支架,漏斗胸矫形良好.43例全部随访至今,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微创漏斗胸Nuss矫形术,加强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术后护理,远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秀琴;王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epG2.2.15细胞系中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目的:研究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为今后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原蛋白转化酶(PCs)、肝细胞核因子(HNF)3*9茁和转化生长因子(TGF)*9茁1等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部分PCs的蛋白表达,通过比较模型细胞HepG2.2.15和其前体细胞HepG2的表达差别来判断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结果:HepG2.2.15和HepG2细胞均相对高表达furin和PACE4,但HepG2细胞还高表达PC1/2.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的PC1/3和PC7/8在mRNA水平显著被下调(均P < 0.05),且PC1/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显著减少.HepG2.2.15细胞的HNF3β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分别增加到5.22倍和降低到0.35倍.结论:HBV的存在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可产生显著影响.下调部分PCs和TGF*9茁1表达可能有利于HBV自身复制,但上调HNF3*9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谢霞;陈燕;顾琳;雷瑞祥;彭晓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对脊髓损伤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SCI)早期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3只),行L4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SCI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后2 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MP冲击治疗.造模后8 h处死分别获取损伤区长约8 mm的脊髓组织Trizol 法提取总RNA,经质检合格后采用Agilent 兔子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 11.0软件,绘制箱线图和火山图;以P < 0.05 且FC ≥2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条件,本文针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SCI的动物模型.抽提的6个RNA样品的2100 RIN > 7.0 并且28S/18S > 0.7;重复探针点信号CV 值< 15%.在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中VDAC5P、SLC25A5药物组和模型组比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表达.VDAC5P和SLC25A5构成线粒体膜转化孔(PTP)的主要成分,二者构象的改变可引起线粒体转化孔的高通透状态.结论:MP能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颖;郑燕科;张春强;王兵;黄河;赵学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长寿及衰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长寿的遗传学研究倍受关注,大量衰老及长寿相关基因的研究结果逐步揭示了生理功能、代谢途径等对长寿的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报道影响长寿和衰老的基因作简要概述.

    作者:容敏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温等离子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中度以上阻塞平面在口咽部的OSAHS患者采取低温等离子刀软腭、悬雍垂切除及扁桃体消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经多导睡眠监测分析,30例患者中,显效16例(53.3%),有效13(4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6%.结论: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作者:葛荣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l-2、SMA、CK5/6、CD68、CD117、S-100、Mesothelial Cell (MC)和Calretinin (Cal)蛋白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12例SFT CD34 100%阳性(12/12)、Vim 100%阳性(12/12)、CD99 75.0%阳性(9/12)、Bcl-2 83.3%阳性(10/12);SMA、CK5/6、CD68、CD117、S-100、MC和Cal均阴性.结论:SFT是一组形态多样,起源于一种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的良性肿瘤,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FT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式,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SFT好的治疗手段,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

    作者:邢荣格;张荣菊;张晓玲;田亮;苗玉;张欣;周玮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反复上腭部溃疡

    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反复上腭部溃疡8个月于201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97月无意中发现上腭部有一溃疡,约1.5 cm × 1 cm大小,表面覆盖白色膜样物,无疼痛,无发热、盗汗,自服抗炎药物后好转.以后溃疡反复发作,于2009年9月发现上腭部溃疡较前明显增大,约3 cm × 4 cm大小,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硬软腭大部溃疡,表面凹陷,有灰黄色假膜,溃疡基底不平,触之易出血,双侧颌下、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上腭部病变扩大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黏膜组织炎症,上皮缺损,表面部分区域见少量扭核异型细胞.

    作者:张群;陈龙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在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血友病A家系遗传连锁分析,建立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对50例正常女性进行检测和20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和F8Civs13的杂合率分别为88%、84%、20%、62%、22%和30%;用这6个位点提供的遗传信息成功为20个血友病A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多重荧光STR-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慧敏;王晓蔓;黎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auriac 综合征1例

    患者女,28岁.8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不规则短效胰岛素(国产)治疗,胰岛素平均用量50 ~ 60 U/d, 3次/d或4次/d,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随机血糖介于12 ~ 33 mmol/L之间,曾多次发生酮症酸中毒住院.智力正常,生长发育迟缓,28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本次住院前10 d不规则使用胰岛素后再次出现四肢乏力、头晕、恶心,2 d前出现咳嗽伴发热.体检:体温 38.2℃,血压99/69 mmHg(1 mmHg = 0.133 kPa).精神萎靡,面色潮红,说话童音,身材矮小,无畸形,身高126 cm,体重41 kg.

    作者:余鲜艳;王冬英;吴惠珍;严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证实的PTC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PTC声像图特征.结果:112例超声声像图中,89.0% (106/119) 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51.2% (61/119)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73.1% (87/119)不伴周边晕环;26.9% (32/119)伴周边晕环,其中84.3% (27/32)声晕不完整;30.2% (36/119)纵/横比> 1;58.8% (70/119) 结节内见微小钙化; 47.8% (57/119) 颈部探及肿大淋巴结,其中71.9%(41/57) 诊断为淋巴结转移;86.5% (103/119)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结论:PTC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作者:甘科红;丛淑珍;李康;陈青;冯占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下胃管致重度喉痉挛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突发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 d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诊查为脑梗死,来时患者神志清楚、失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水.医嘱给予神经内科Ⅰ级护理,陪床一人,持续氧气吸入,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查体T 37.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72/92 mmHg,血氧饱和度98% .因患者不能进食,医嘱给予保留胃管,鼻饲流食及药物.护士向家属及患者交代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表示理解.护士给患者右侧鼻孔下胃管至55 cm长度,过程顺利,患者无反应.当要固定胃管时,患者突然出现憋气,面部、口唇紫绀,大汗.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0%.术前立即拔出胃管使患者右侧卧位,给予扣背,加大氧流量至8 L/min,急请麻醉科会诊,插管困难,又急请耳鼻喉科会诊,此时患者呼吸有喘鸣音,考虑喉痉挛.给予地塞米松1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氧逐渐回升至90%以上.

    作者: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实施与效果.方法:对18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颈枕部、肩部或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抗休克、维护脏器功能稳定,做好创面护理;术后注重姿势固定护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及时排除影响肌皮瓣血运的因素,重视康复护理.结果:1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皮片移植后伤口愈合,肌皮瓣外观饱满.上肢电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压电烧伤患者实施全面而有重点的护理,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并能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天津市和平区居民主客观健康状况相关回归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社区居民主观健康及客观健康的现状,分析影响居民主观健康认知的客观因素,进而探讨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健康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调查居民的客观健康状况,同时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调查居民的主观健康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与自测健康水平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200、r = 0.182、r = 0.159;合理饮食和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测健康水平呈负相关,r = -0.011、r = -0.016,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3个因素均进入自测健康的回归方程.结论:居民普遍认为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并对自身已患疾病的了解有肋于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但是居民认为饮食是否合理、是否有自我保健意识与自身健康无关,因此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普及定期的体检和重点慢性病的筛查工作,增加居民对自身的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健康状况的检查.

    作者:陈晶;毛富强;王连胜;詹启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