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pG2.2.15细胞系中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谢霞;陈燕;顾琳;雷瑞祥;彭晓谋

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原蛋白转化酶, 肝细胞核因子3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研究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为今后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原蛋白转化酶(PCs)、肝细胞核因子(HNF)3*9茁和转化生长因子(TGF)*9茁1等HBV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部分PCs的蛋白表达,通过比较模型细胞HepG2.2.15和其前体细胞HepG2的表达差别来判断HBV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结果:HepG2.2.15和HepG2细胞均相对高表达furin和PACE4,但HepG2细胞还高表达PC1/2.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的PC1/3和PC7/8在mRNA水平显著被下调(均P < 0.05),且PC1/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显著减少.HepG2.2.15细胞的HNF3β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分别增加到5.22倍和降低到0.35倍.结论:HBV的存在对其自身复制相关抑制因素可产生显著影响.下调部分PCs和TGF*9茁1表达可能有利于HBV自身复制,但上调HNF3*9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并用Nestin鉴定,采用Brdu、MTT法观察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阳性,不同浓度异丙酚组Brdu阳性细胞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 = 0.766),MTT显示异丙酚剂量增加生存率逐渐降低,异丙酚剂量增加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多.结论:临床相关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能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肖华平;古妙宁;肖金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同时探讨对患者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例,其中A组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B组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组,C组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48 h的VAS、Ramsay评分,以评价镇痛效果.术前和静脉注射试验药物后1、3、6、12 h抽取A组及C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1、5 min及大分值血小板聚集(PAG)功能.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结果:术后1、3 h时A组的VAS 显著低于B组(1 h:A组/B组:3.5 ± 1.1/4.7 ± 1.0; 3 h:A组/B组:2.9 ± 1.1/4.0 ± 0.9,P < 0.01),A组与C组相比,除48 h两组的VAS差异无显著性 (P = 0.34)外,之前各时点A组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 < 0.01);B组6、12、24 h时点显著低于C组(P < 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6 h内高于C组(P < 0.05)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A、B组均较C组延迟[A、B/C组:(168.4 ± 12.2)、(160.6 ± 18.5)/(88.4 ± 10.2)min,P < 0.05],24 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A组少于B、C组.A组及C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血性液体量、术前及术后1、6、12 h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预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起的术后早期疼痛,而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

    作者:李倩;梁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2例重型颅脑创伤(GCS评分4 ~ 8分)患者作前瞻性研究.生态营养组于早期(伤后12 h)开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 + 30 mL温水胃管注入,每日3次,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仅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膳食组(P﹤0.05);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返流、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或P﹤0.01),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可有效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秦德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表面麻醉下激光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激光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的效果,探讨表面麻醉下激光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阈值前1期及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共50例(100只眼),在实施心电监护后的表面麻醉下,行激光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随访时间3 ~ 1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中,所有激光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对视网膜正常组织的误光凝.所有患儿术中均未出现呼吸暂停.患儿术后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表面麻醉下激光间接检眼镜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是一种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作者:项道满;陈锋;郭峥;周瑾;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GnRH-a减量疗法用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运用促性腺激素释放类似物(GnRH-a)减量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经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3个小组,组A为常规剂量治疗组;组B减量疗法治疗组;组C为反加疗法治疗组.比较各组间在疼痛缓解程度、复发率、低雌激素表现、雌激素水平等方面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减量疗法能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复发,B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并能有效减少低雌激素表现;GnRH-a减量疗法治疗后,监测血E2的均值介于20 ~ 50 pg/mL这一治疗的窗口域值内.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运用GnRH-a减量疗法在预防复发的同时,能有效防止低雌激素的表现.

    作者:徐晓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丸对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监测不同周龄体质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大鼠,检测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结果:8周龄OLETF鼠和LETO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2和40周时OLETF 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升高32和40周龄的OEL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均P < 0.05).OLETF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32和40周龄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P < 0.05).各周龄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ISI显著相关(P < 0.01).结论: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加OLETF鼠脂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空泡蝶鞍合征(empty-sella syhdrome,ESS)系因垂体萎缩、鞍隔缺如,脑脊液压力使蛛网膜下腔疝入鞍内,并使其内填充脑脊液,使垂体受压变平,鞍蝶扩大、变形而产生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中原发性者主要与蛛网膜憩室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有关.继发性者主要常见于鞍上的蛛网膜借助鞍内病变术后或放疗后扩大的蝶鞍疝入.本文主要综述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作者:严斌;彭巧玲;段立晖;任苏虹;赵文新;周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随访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的卵巢功能情况.方法:调查2002年9 月至2009 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6例行卵巢移位术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通过围绝经期综合征量表结合血中女性激素值判断卵巢内分泌功能.结果:37例术后未接受放疗,86.5%保留正常卵巢内分泌功能.19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仅31.6%保留正常卵巢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的功能,但术后放疗仍直接影响卵巢功能,改进卵巢移位和放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秀云;陈美一;马利国;叶喜阳;刘雪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PLC 法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PHVHF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肾衰合并感染患者8例,测定肾功、电解质.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 μm,4.6 mm × 150 mm)测定莫西沙星浓度,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1.5 mmol/L四丁基硫酸氢胺) = 25:75(v/v),柱温 40℃,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1 mL/min.结果:血BUN 及SCr、血清K+ 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莫西沙星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4.49x-0.257,r = 0.999 86.准确度为98.7% ~ 101%,日内和日间RSD为1.12% ~ 5.7%.置换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877x-0.249,r = 0.998 5.准确度为85.7% ~ 95.7%,日内和日间RSD 为1.34% ~ 8.9%.尿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565x-0.270,r = 0.986 8.准确度为97.4% ~ 101.7%,日内和日间RSD为1.51% ~ 11.6%.结论:HPLC方法检测血滤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研究血滤时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要求.

    作者:李莉;史伟;陈铁锋;刘双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及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方法:总结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完成的RLUL 17例,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点探讨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 ~ 6周复查B超无输尿管结石残余,患肾积水消失或好转.手术时间65 ~ 205 min;改进方法后放置双J管时间2 ~ 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LUL可以作为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方法之一,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介绍的置放双J管方法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易行,且不需特殊器械,不会增加医院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120ctn在ER、P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结果: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2例P120ctn(61.53%)膜表达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9例(52.76%)胞质表达阳性,总异常表达35例(67.30%).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膜表达弱阳性6例(28.57%),胞质无表达.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仅有2例为膜表达弱阳性(8.69%),其余均为胞膜正常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9例组织分级Ⅰ~Ⅱ和23例组织分级Ⅲ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8.27% vs 78.26%(P < 0.05);30例有淋巴结转移和2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6.66% vs 40.90% (P < 0.05);17例临床分期Ⅰ~Ⅱ和35例临床分期Ⅲ~Ⅳ组织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82% vs 65.71%(P > 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与ER、PR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 > 0.05).结论:P120ctn在 ER、PR阴性乳腺癌的异常表达明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作者:邹三鹏;魏涛;章志福;宁宇;刘倩平;陈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6例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管状胃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共计123例在胸腔镜或(和)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均经右胸、腹、左颈行胸腔镜和(或)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及管状胃成形术重建上消化道,其中75例在胸腹腔镜联合下完成.管状胃直径约3.0 ~ 5.4 cm,平均4.2 cm,长度25.4 ~ 42.7 cm,平均32.1 cm;胃小弯切除淋巴结共98枚,平均0.8枚,癌转移率2.0%(2/98);贲门部切除淋巴结541枚,平均4.4枚,癌转移率9.1%(49/541).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18(14.6%)例,呼吸衰竭1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1.6%),胸胃扩张1例,管状胃瘘1例.术后全组随访2 ~ 29个月,平均(14 ± 2.23)个月,成功随访118例,随访率95.9%,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4.2%),反流性食管炎15例(12.7%),管状胃复发1例.本组中术后无胸胃综合症,无胃排空障碍,无营养障碍.结论:在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成形术不仅具有微创意义,而且符合生理解剖,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可行的、有效的.

    作者:陈保富;朱成楚;张波;马德华;王春国;林江;吴春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HbeAg(-)HbeAb(+)2例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4℃,P80次/min,R20次/min,BP 110/80 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B超:左肾92mm × 44mm × 49mm,右肾104 mm × 42 mm × 50 mm,双肾肾实质改变,腹腔积液,肝、脾、胰、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乙肝两对半:HbeAb(+),余阴性.

    作者:何志红;袁峰;胡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CU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综合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ICU临床分离的28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阴性(G-)菌、真菌、革兰阳性(G+)菌.其中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等.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89.7%.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10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较高;G- 菌中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外,其他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73%.真菌感染超过G+球菌,对各种抗真菌药耐药率均较低.结论:ICU细菌耐药状况不容忽视,真菌感染较多,真菌耐药率尚不高,应根据细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蔓延和减少真菌感染.

    作者:张爽;赵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窥镜下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6月对应用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4例(58只眼)病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54只眼,好转2只眼,无效2只眼,治愈率93.1%,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术前术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平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体会

    目的:总结采用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的体会.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52例OSAHS患者,52例中男48例,女4例,男女比例12∶1,年龄27 ~ 65岁,中位数46岁,平均47岁,其中40岁以上占80%.术式特点:鼻咽同期手术,术后大部分即时拔管.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主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多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可同期手术,并可即时拔管,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宋任东;林拥军;肖跃华;李爱君;丁丽英;杨凤;张海东;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几种不同袖状胃切除模型,探讨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肥胖诱导大鼠(F组)、糖尿病GK鼠(D组)、普通Wistar大鼠(C组)建立袖状胃切除模型,术后连续观察8周,比较3组术后体重、摄食和外周血活性Ghrelin、GLP-1、胰岛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F组大鼠与D组大鼠体重下降且摄食量减少,血糖改善(P < 0.05),F组大鼠与D组大鼠外周血活性Ghrelin浓度下降,GLP-1浓度升高(P < 0.05).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能有效改善糖代谢.

    作者:严玲玲;朱占勇;吴丹;吴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局部反应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减轻或预防因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的方法.方法:156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1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对照2组(注射后72 h 内给予土豆片外敷)、实验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冬季用保鲜膜固定,夏季用纱布绷带固定.结果:实验组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局部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注射后72 h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可以减轻或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

    作者:李晓华;陈丹红;李玲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