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随访分析

李秀云;陈美一;马利国;叶喜阳;刘雪婧

关键词:宫颈肿瘤, 卵巢移位术, 卵巢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后的卵巢功能情况.方法:调查2002年9 月至2009 年9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56例行卵巢移位术的绝经前宫颈癌患者,通过围绝经期综合征量表结合血中女性激素值判断卵巢内分泌功能.结果:37例术后未接受放疗,86.5%保留正常卵巢内分泌功能.19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仅31.6%保留正常卵巢功能,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的功能,但术后放疗仍直接影响卵巢功能,改进卵巢移位和放疗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合并右侧冠状动脉瘘1例

    患者男,39岁,因心悸憋喘1周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1周前出现心悸憋喘,进行性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门诊予心脏彩超检查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重度狭窄,瓣环直径约2.4 cm,大血流3.65 m/s,平均2.64 m/s,大压差53 mmHg,平均32 mmHg.左室室壁运动减弱,左房左室内径增大,EF:41%.心电图示:ⅡⅢaVR aVL aVF R波粗顿,ⅡⅢaVF、V4 ~ V6导联T波倒置.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20余年,6 ~ 12支/d.入院体检:BP 80/6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异常搏动,心界稍大,HR 75次/min,律齐,胸骨右缘2、3肋间可闻及Ⅳ/6级吹风样杂音,性质粗糙.入院查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狭窄(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级).

    作者:唐敏;夏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超声特征分析

    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由某些原因所致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等小静脉内膜炎及其纤维化,而导致管腔狭窄、广泛闭塞,甚至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的一种肝血管疾病[1].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肝脏静脉内皮细胞受药物、免疫、炎症等因素损害有关.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半数以上患者可以康复,20%的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少数患者发展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由于此病在临床极其少见,许多医生对此认识不够,常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HVOD患者5例,对治疗前后的11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HVO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菁菁;许敬华;李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实施与效果.方法:对18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颈枕部、肩部或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抗休克、维护脏器功能稳定,做好创面护理;术后注重姿势固定护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及时排除影响肌皮瓣血运的因素,重视康复护理.结果:1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皮片移植后伤口愈合,肌皮瓣外观饱满.上肢电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压电烧伤患者实施全面而有重点的护理,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并能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体力状况评分(ECOG)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ECOG 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培美曲塞组:18例,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组:20例,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均21 d为一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38例,其中培美曲塞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疾病有效率分别为16.7%与15.0%(P >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6%与55.0%(P > 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6个月与8.4个月(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疲劳、脱发和消化道反应,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多西紫杉醇组,培美曲塞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5.6% vs.25.0%,P < 0.05),培美曲塞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5.6% vs.20.0%,P < 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治疗ECOG 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培美曲塞的血液毒性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作者:巴楠;吴敏;郑晓珂;王利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6例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免疫健全者肺隐球菌病3例报告及诊疗现状分析

    肺隐球菌病(PC)主要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近年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报道该病多在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生,而正常宿主较少发生[1].笔者总结工作期间3例免疫健全患者确诊PC经过,结合文献,就目前免疫健全者PC的诊疗现状作一分析.

    作者:刘旭春;蒋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HbeAg(-)HbeAb(+)2例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4℃,P80次/min,R20次/min,BP 110/80 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B超:左肾92mm × 44mm × 49mm,右肾104 mm × 42 mm × 50 mm,双肾肾实质改变,腹腔积液,肝、脾、胰、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乙肝两对半:HbeAb(+),余阴性.

    作者:何志红;袁峰;胡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PLC 法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PHVHF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肾衰合并感染患者8例,测定肾功、电解质.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 μm,4.6 mm × 150 mm)测定莫西沙星浓度,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1.5 mmol/L四丁基硫酸氢胺) = 25:75(v/v),柱温 40℃,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1 mL/min.结果:血BUN 及SCr、血清K+ 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莫西沙星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4.49x-0.257,r = 0.999 86.准确度为98.7% ~ 101%,日内和日间RSD为1.12% ~ 5.7%.置换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877x-0.249,r = 0.998 5.准确度为85.7% ~ 95.7%,日内和日间RSD 为1.34% ~ 8.9%.尿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565x-0.270,r = 0.986 8.准确度为97.4% ~ 101.7%,日内和日间RSD为1.51% ~ 11.6%.结论:HPLC方法检测血滤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研究血滤时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要求.

    作者:李莉;史伟;陈铁锋;刘双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开胸术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后对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以上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患者吸氧、抗炎及肺功能锻炼.生理盐水(NS)组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itro)组以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吸入前监测BP、HR、ECG和SpO2.分别于入院时、吸入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Nitro组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更好的改善老年患者麻醉前的氧分压.

    作者:顾正峰;高宏;王军;黄东晓;胡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Fibroscan 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活动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急性活动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乙肝急性发作的患者55例,以及急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均行Fibroscan检测;护肝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行Fibroscan复查肝脏硬度,两组进行前后对比.并将急性活动期慢乙肝患者Fibroscan值(简称FS值)与3个月后的肝功能、病毒载量以及复查FS值进行相关分析,了解急性期FS值与恢复期肝功能、FS值的关系.结果:急性肝炎活动期两组患者FS值均升高,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值均显著降低,但慢乙肝组患者FS值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急性期FS值与恢复期HBV DNA相关系数低,而急性期FS值与恢复期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及恢复期FS值呈正相关.结论:慢乙肝急性活动期FS值不能准确反映肝纤维化情况,但急性期FS值越高患者肝炎活动越持续,肝纤维化情况更容易进展.

    作者:张倩华;高文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肝脏损害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肝损害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SLE肝损害患者3例,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报道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相关病理基础.结果:3例中,2例CT扫描均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该低密度灶形态呈楔形或裂隙样改变,主要分布于肝外周包膜下区域;1例仅见单发类似低密度病灶.上述低密度灶三期增强均未见明显强化.3例患者中,腹部其他异常发现还包括:胆囊肿大、囊壁弥漫增厚3例;脾脏裂隙及条片样低密度灶2例;大量腹水1例;小肠弥漫性壁增厚、水肿1例;两肾多发小灶性强化减低区1例.3例中,2例在临床确诊SLE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短期CT复查发现腹部上述异常表现明显好转.结论:本组SLE所致肝损害的CT表现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SLE并发的这一少见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坤;韩龄锋;郑祥武;吴恩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 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 I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 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 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宁尚侠;李又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

    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至无光感.查体: BP 212/127 mmHg,嗜睡,反应迟钝.双眼无光感,双视乳头水肿.余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枕叶可疑低密度,不除外静脉窦血栓,急行头颅MRV检查结果正常.脑脊液:压力280 mmHg,蛋白稍高,细胞学:轻微混合性炎性细胞反应,OB + ,余正常.请眼科会诊:双眼视乳头水肿.既往胆结石、胰腺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30年,20支/d.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异丙酚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并用Nestin鉴定,采用Brdu、MTT法观察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丙酚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95%以上呈Nestin阳性,不同浓度异丙酚组Brdu阳性细胞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 = 0.766),MTT显示异丙酚剂量增加生存率逐渐降低,异丙酚剂量增加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多.结论:临床相关剂量异丙酚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能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肖华平;古妙宁;肖金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病毒介导TIEG1基因乳腺癌靶向载体的构建及活性测定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TIEG1基因乳腺癌特异性靶向载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将乳腺癌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片段和TIEG1基因先后克隆进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中,构建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包装纯化慢病毒颗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乳腺癌细胞SK-BR-3,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带有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细胞后,乳腺癌SK-BR-3细胞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而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基本无表达.半定量RT-PCR证实TIEG1基因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过表达.结论:构建的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将为实现以慢病毒为载体的TIEG1基因肿瘤靶向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蒋磊;林飞燕;王福乐;叶爱芳;吴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焦虑抑郁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伴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消化道症状积分评定、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测定、水负荷试验(WLT),再统计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为87.50% vs 56.25%,HAD评分达常模率为91.25 % vs 51.25%,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WLT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初始感觉量为:(435.8 ± 78.2) vs (346.7 ± 68.5)mL,大耐受量:(1 400 ± 210) vs (960 ± 214.1)m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常规治疗联用黛力新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FD患者,能显著降低HAD评分,能明显提高对胃扩张刺激的初始感觉量及大耐受量,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富英;区健刚;李怡新;张志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良式平导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改良式平导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的疗效.方法: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患者30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普通平导和改良平导技术矫治,观察其打开咬合时间、后牙稳定性、前牙唇倾情况并作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普通平导组矫治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打开咬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平导组.结论:改良式平导可加强上颌后牙支抗,显著改善了覆(合),提高了安氏Ⅱ1S错(合)正畸效果.

    作者:范红燕;王月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正常通气组(A组,PaCO2 35 ~ 40 mmHg)、轻度通气组(B组,PaCO2 30 ~ 35 mmHg)和中度通气组(C组,PaCO2 25 ~ 30 mmHg).各组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降压幅度在基础值的20% ~ 25%,在降压达到目标值15 min后进行过度通气.各组于降压前(T0)、降压达到目标血压15 min后(T1)、过度通气使PaCO2达到各组预定值15 min后(T2)、MAP恢复且PaCO2恢复到35 ~ 40 mmHg 后15 min(T3)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比较,各组T1、T2时MAP显著降低(P < 0.05),T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A组和B组其余时点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C组各时点C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2时C组CjvO2明显降低(P < 0.05)、Da-jvO2和CERO2显著升高(P < 0.05).结论: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保持PaCO2在(30 ± 2)mmHg时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aCO2在(35 ± 2) mmHg以上是安全的.

    作者:刘永哲;高明龙;潘宁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目的:评价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日给予灯盏花素40 mg,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甲钴胺500 μg治疗15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比较.结果:15 d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改善更明显 (P < 0.05).结论:临床使用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作者:姜海波;王小川;钱达元;尹厚民;冯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