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明;程立明;裴国献
患者男,46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患者2010年6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色白稍黏,量少,无血丝,伴轻度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无咯血,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曾于当地医院按肺炎行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行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下肺占位伴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010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正常,近半年体重下降3 kg.既往体健,吸烟史25年,日均约20支,无酗酒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病史.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直径约1.5 cm,质韧,边界清,活动度较差,压痛(-).肺门处呼吸音略粗糙.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各支气管腔通畅,无新生物,刷检及活检未见癌细胞.结核菌素实验(-).血沉22 mm/h.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徐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时,胃液及脓液有效引流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1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瘘口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胃镜引导下可在准确位置放置瘘口引流管,成功率100%(41/41),平均置管时间12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时,经胃镜引导下放置瘘口引流管,大程度保障胃液及脓液引流,加快瘘口愈合,促进患者康复,对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极具意义.
作者:李桂珍;赵芳;魏薇;王雨;薛孟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监测不同周龄体质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大鼠,检测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结果:8周龄OLETF鼠和LETO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2和40周时OLETF 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升高32和40周龄的OEL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均P < 0.05).OLETF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32和40周龄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P < 0.05).各周龄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ISI显著相关(P < 0.01).结论: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加OLETF鼠脂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59例,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2片,每天3次,治疗1、2个月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78.0%(P < 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6.4%(P < 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维生素B1片、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骆晓豪;曹晓鹏;危艳平;农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血友病A家系遗传连锁分析,建立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对50例正常女性进行检测和20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和F8Civs13的杂合率分别为88%、84%、20%、62%、22%和30%;用这6个位点提供的遗传信息成功为20个血友病A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多重荧光STR-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慧敏;王晓蔓;黎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及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方法:总结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完成的RLUL 17例,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点探讨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 ~ 6周复查B超无输尿管结石残余,患肾积水消失或好转.手术时间65 ~ 205 min;改进方法后放置双J管时间2 ~ 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LUL可以作为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方法之一,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介绍的置放双J管方法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易行,且不需特殊器械,不会增加医院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社区居民主观健康及客观健康的现状,分析影响居民主观健康认知的客观因素,进而探讨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健康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调查居民的客观健康状况,同时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调查居民的主观健康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与自测健康水平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200、r = 0.182、r = 0.159;合理饮食和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测健康水平呈负相关,r = -0.011、r = -0.016,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行为方式、基本健康知识水平及患病情况3个因素均进入自测健康的回归方程.结论:居民普遍认为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并对自身已患疾病的了解有肋于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但是居民认为饮食是否合理、是否有自我保健意识与自身健康无关,因此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普及定期的体检和重点慢性病的筛查工作,增加居民对自身的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健康状况的检查.
作者:陈晶;毛富强;王连胜;詹启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 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及手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术前及术后骨痛缓解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骨痛明显缓解,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3例患者均有完整统计学数据.患者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iPTH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iPTH较术后1月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较术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有4例复发,复发率30.8%.结论: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短期治疗效果满意,手术安全,尽管远期有一定复发率,但仍能较好地控制血钙和血磷.
作者:马锦华;唐晓虹;苏振国;莫靖梧;陈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brid Capture Ⅱ,HC2)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4-7月,收集于南京鼓楼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24例妇女宫颈组织样本,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DNA),TCT≥ASCUS的患者行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及必要时宫颈管诊刮,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病理诊断≥CIN2者为阳性组,病理诊断< CIN2为阴性组.结果:HPV阳性率为27.6%(117/424;95% CI:23.29% ~ 31.91%),TCT≥ASC-US的112例患者中,HPV阳性病理确诊≥CIN2者51例.HC2检出≥CIN2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6%(95% CI:72.75% ~ 91.77%)和 81.77%(95% CI:77.79% ~ 85.75%),Youden指数为0.644(95% CI:0.541 ~ 0.747);HC2检出≥CI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Z = 0.906(95%CI:0.878 ~ 0.935,P < 0.000 1).结论:HC2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方婧;洪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病例1 患者男,26岁,因颜面水肿1周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4℃,P80次/min,R20次/min,BP 110/80 mmHg,神志清楚,颜面眼睑水肿,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整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B超:左肾92mm × 44mm × 49mm,右肾104 mm × 42 mm × 50 mm,双肾肾实质改变,腹腔积液,肝、脾、胰、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乙肝两对半:HbeAb(+),余阴性.
作者:何志红;袁峰;胡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和行为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及入院后第4周(干预后),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79 ± 6.51 vs 50.81 ± 5.27,P < 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 vs 60.71%,P <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14.29% vs 30.36%,P <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后对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以上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患者吸氧、抗炎及肺功能锻炼.生理盐水(NS)组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itro)组以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吸入前监测BP、HR、ECG和SpO2.分别于入院时、吸入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Nitro组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更好的改善老年患者麻醉前的氧分压.
作者:顾正峰;高宏;王军;黄东晓;胡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SCI)早期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3只),行L4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SCI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后2 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MP冲击治疗.造模后8 h处死分别获取损伤区长约8 mm的脊髓组织Trizol 法提取总RNA,经质检合格后采用Agilent 兔子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 11.0软件,绘制箱线图和火山图;以P < 0.05 且FC ≥2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条件,本文针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SCI的动物模型.抽提的6个RNA样品的2100 RIN > 7.0 并且28S/18S > 0.7;重复探针点信号CV 值< 15%.在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中VDAC5P、SLC25A5药物组和模型组比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表达.VDAC5P和SLC25A5构成线粒体膜转化孔(PTP)的主要成分,二者构象的改变可引起线粒体转化孔的高通透状态.结论:MP能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颖;郑燕科;张春强;王兵;黄河;赵学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测定血清抑制素B(INHB)、卵泡刺激素(FSH)和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α-Glu),评价其在诊断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0例正常生育者(正常对照组),37例梗阻性无精子症以及3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血清INHB、FSH和精浆中性α-Glu,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血清INHB,血清FSH,精浆中性α-Glu在梗阻性无精症组与非梗阻性无精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其中,血清INHB的曲线下面积大(0.962),诊断价值高,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4.1%.结论:血清INHB可用于无精症的诊断,比血清FSH、精浆中性α-Glu在鉴别梗阻性无精症和非梗阻性无精症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向代军;高文;穆莎;李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体力状况评分(ECOG)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ECOG 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培美曲塞组:18例,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组:20例,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均21 d为一个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38例,其中培美曲塞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疾病有效率分别为16.7%与15.0%(P >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6%与55.0%(P > 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6个月与8.4个月(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疲劳、脱发和消化道反应,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多西紫杉醇组,培美曲塞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5.6% vs.25.0%,P < 0.05),培美曲塞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紫杉醇组(5.6% vs.20.0%,P < 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治疗ECOG 0 ~ 2分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培美曲塞的血液毒性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作者:巴楠;吴敏;郑晓珂;王利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至无光感.查体: BP 212/127 mmHg,嗜睡,反应迟钝.双眼无光感,双视乳头水肿.余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枕叶可疑低密度,不除外静脉窦血栓,急行头颅MRV检查结果正常.脑脊液:压力280 mmHg,蛋白稍高,细胞学:轻微混合性炎性细胞反应,OB + ,余正常.请眼科会诊:双眼视乳头水肿.既往胆结石、胰腺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30年,20支/d.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SFRP1和Wnt-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为25.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92.5%(χ2 = 43.81),Wn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7.5%(χ2 = 29.9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SF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Wnt-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有望成为辅助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并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生物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作者:马传香;王美红;张式暖;刘慧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PHVHF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肾衰合并感染患者8例,测定肾功、电解质.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 μm,4.6 mm × 150 mm)测定莫西沙星浓度,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1.5 mmol/L四丁基硫酸氢胺) = 25:75(v/v),柱温 40℃,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1 mL/min.结果:血BUN 及SCr、血清K+ 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莫西沙星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4.49x-0.257,r = 0.999 86.准确度为98.7% ~ 101%,日内和日间RSD为1.12% ~ 5.7%.置换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877x-0.249,r = 0.998 5.准确度为85.7% ~ 95.7%,日内和日间RSD 为1.34% ~ 8.9%.尿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565x-0.270,r = 0.986 8.准确度为97.4% ~ 101.7%,日内和日间RSD为1.51% ~ 11.6%.结论:HPLC方法检测血滤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研究血滤时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要求.
作者:李莉;史伟;陈铁锋;刘双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