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马经平;张涵;张家洪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得到大多数学者公认的是多巴胺缺失学说.近年来,氧化应激一自由基学说以及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化发育和存活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一种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随着帕金森病病因不同学说的提出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帕金森病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陆续开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 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IS/ERG各1例,未栓出TEL/AML1阳性病例;在215例初诊儿童ALL中35例检测阳性,其中BCR/ABL 3例,E2A/PBX1 8例,MLL相关11例,SIL/TAL1 5例,TEL/AML1 6例,TLS/ERG 2例,未检出SET/CAN阳性病例.成人ALL中BCR/ABL为常见,而在儿童AL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L相关融合基因、E2A/PBX1、SIL/TAL1、TEL/AML1、SET/CAN、TLS/ERG等在成人和儿童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成人和儿童ALL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在初诊时进行快速检测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分型.
作者:龚泉;吴颖;黄亮;熊婕;曹阳;周剑峰;李春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PFC)对心肌缺血大鼠核因子-κB p56(nuclear factor kappa B p56,NF-κB p56)激活程度的影响及意义,初步探讨PFC对大鼠缺血心肌的可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雄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缺血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行HE染色观察缺血心肌的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 p56激活程度.结果: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NF-κB p56的激活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PFC减轻了缺血心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减少了炎症细胞的浸润,而且有效抑制了NF-κB p56的激活,与缺血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C对缺血心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56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及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庞继恩;赵灿;姜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肿瘤细胞染色体分裂异常是导致肿瘤基因组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这种不稳定性促进了肿瘤的进展和恶化.本文旨在探讨H2B-RFP融合蛋白能够更好地观测肿瘤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方法:将携带H2B-RFP融合基因的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并利用抗性药物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培养系统记录稳定筛选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得到稳定表达H2B-RFP的Heh细胞且其与亲本Hela细胞相比对细胞周期的运行没有影响,并且可以展示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进程.结论:H2B-RFP融合蛋白可以非常敏感地显示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并跟踪活体状态下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作者:陈平波;墨青青;王蓓蓓;翁丹卉;吴鹏;陈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对人PTTG1基因mRNA序列有较高干扰效率的位点,构建对PTFGl基因的表达有较高抑制效率的重组质粒.方法:筛选、合成1对互补 DNA单链,退火为双链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连接,构建了表达短发夹RNA的1种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重组质粒以不同浓度转染,并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TTG1基因的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孔板中每孔转染质粒plk0.1-puro/PTTG1 1 000 ng以上、转染超过12 d时,PTTG1基因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70%以上.结论: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1 000 ng/孔转染12 d以上时,有效抑制了PTTG1人基因的表达,在关于PTTG1基因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龙;孙新城;徐桂超;昌静峰;李玉林;王国强;刘旺根;董彩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长期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添加肉碱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出生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肠外营养方案,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第1天和后l d测定血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对照组后l d和第1天比较,ALT、AKP、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接受不含肉碱的长期肠外营养会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肝功能和血脂变化.
作者:谭岱峰;苏敏;谭爱红;胡结明;崔其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本组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97.2%),术后第1~4天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1.6个月,未见肾出血复发,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肾动脉造影是诊断损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定中;曹苏娟;李庆;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92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实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动态抽血测定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2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后,TG由 (1.43 ±1.24)mmol/L上升至(1.92±1.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血脂正常或50岁以下患者,内分泌治疗后TG分别由(1.07±0.70)mmol/L和(1.04 ±0.49)mmol/L上升至(1.76 ±0.99)mmoL/L和(1.72 ±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导致其,TC的升高,特别对于血脂正常及50岁以下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长期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血脂水平的检测,以减轻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黄迪;古维立;赵俐;叶志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为临床COPD的综合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10月COPD患者94例,按BMI分成两组:低BMI组49例、正常BMI组45例,测定IC与FVC,并分析BMI与IC FVC的相关性.结果:低BMI组COPD患者IC及FVC较正常BMI组下降,IC有显著意义(P<0.01),BMI分别与IC(pearson相关系数r=0.346,P=0.01)、FVC(Pearson 相关系数r=0.317,P=0.032)显著相关.结论:BMI是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IC、FVC与BMI呈正相关,提高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曾伟光;曾艳芳;邱桂凤;荆维丽;杨茂祥;李有霞;李国帆;伍火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导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rtactin和CD166在结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69例结肠腺癌及正常组织,40例结肠腺瘤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ortactin在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腺瘤组织中少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10/40),而在癌组织中大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50/69).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D166在结肠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腺瘤及癌组织中部分表达,但癌组织中表达较腺瘤明显增高(P=0.003).Cortactin及CD166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Cortactin及CD166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ortacfin及CD166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翔;梅广林;王鼎;朱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患者女,27岁,于2009年11月无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尿量减少人院.无发热、关节痛、脱发、口腔溃疡等.查体:轻度贫血貌,血压130/80 mmHg,心率90次/min,颜面双下肢轻度浮肿.余无异常.辅助检查生化:尿素氮20.4 mmol/L,肌酐196 (u)mol/L;血清蛋白电泳(-);免疫:补体C30.28 g/L;抗核抗体3.4+,抗双链DNA+,ENA谱(-),髓过氧化物酶抗体0.60,蛋白酶3抗体72.90,心磷脂抗体5.80;血常规:白细胞8.0×109/L,红细胞3.82× 1012/L,血红蛋白116 g/L,红细胞压积0.35%,网织红细胞22.3‰,血小板226×109/L;尿常规:PR04+,RBC4+,WBC+;尿蛋白定量1.58g/24 h.
作者:刘宏;童俊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对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绝经后高血压2级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联合组(54例).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10 mg,1次/d,联合组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 mg,1次/晚,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血压、TC、TC、LDL-C、HDL-C的变化.结果:服药6个月后,两组IMT、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IMT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间血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对颈动脉IMT消退作用更显著,更有效延缓绝经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作者:隆海文;黄燕春;黄忠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行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5),E/A下降(P<0.05),E峰减速时间延长(P<0.05);两组受检者左室内径(LVSD、LVDD)、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无显著意义.结论: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林敏;魏立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腹股沟嵌顿疝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常因排尿困难、便秘、剧烈咳嗽等使腹压突然增高,大量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不能还纳,发生嵌顿,疝内容物长时间嵌顿易发生绞窄坏死,因此嵌顿疝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松解疝环,解除嵌顿,并视术区组织状况决定是否行疝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通过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来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缝合后局部张力较大,容易撕裂组织,愈合差,而致手术失败.
作者:张洪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TM8区段在谷氨酸转运体GLT-1转运底物过程中所负功能.方法:将GLT-1的TM8区段的氨基酸残基(Thr460-Val483)分别突变为半胱氨酸,然后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体转运活性,巯基试剂MTSET对突变体转运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抑制剂对MTSET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1463C、V467C及A468C对MTSET非常敏感;L465C、L466、V469C及W471C对MTSET敏感性稍弱.底物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7C、A468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剂TBOA则增强了MTSET的抑制效应;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9C、W471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但TBOA对MTSET的抑制效应没有影响.结论:在GLT-1转运底物的过程中,TM8参与了底物转运通道的组成,TM8对底物的结合与转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瞿少刚;张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保存牙医学的迅速发展,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日趋多见.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老年人的牙列缺损还是以可摘局部义齿(RPD)为主要的修复方式.由于RPD体积较大,异物感明显,口腔舒适度差而使患者不易接受.尤其是下颌远中游离缺损伴牙弓前部缺牙时RPD又易产生较明显的活动度而使舒适度更差及咀嚼功能恢复不足.
作者:吕新元;唐强林;蔡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补片盆底修补手术前后应用雌激素的近期效应.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接受补片(Mesh或Promlift)行全盆底修补术共99例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OP-Q 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及是否有雌激素使用禁忌证分为4组:Ⅱ度实验组(43例),Ⅱ度对照组(21例),Ⅲ度实验组(22例),Ⅲ度对照组(13例),雌激素实验组手术前后均使用雌激素,对照组不使用雌激素.结果:平均手术时间,Ⅱ度实验组(70.3±19.2)min短于对照组(97.4±21.6)min(P<0.05),Ⅲ度实验组(88.6±14.7)min短于对照组(127.3±25.5)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Ⅱ度实验组(177.6±42.4)mL少于对照组(275.4±77.4)mL(P<0.01),Ⅲ度实验组(148.5±36.8)mL少于对照组(328.3±84.5)mL(P<0.01).平均住院时间,Ⅱ度实验组(15.3±2.4)d少于对照组(20.5±3.1)d(P<0.05),Ⅲ度实验组(19.3±4.6)d少于对照组(23.2±5.8)d(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术前准备时间,其II度实验组、对照组和Ⅲ度实验组、对照组的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7.4±1.8)d、(11.0±1.4)d(P<0.05)和(10.3±5.1)d、(14.7±3.2)d(P<0.05).网片侵蚀例数,Ⅱ、Ⅲ度合计统计比较,实验组(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与应用雌激素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雌激素可以减轻网片盆底修补术对盆底组织的创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程艳香;王琴;胡敏;周利梅;洪莉;许学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由中耳黏膜分泌障碍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和负压为主要变化的常见临床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运用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如何降低PONV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麻醉质量,让患者满意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就托烷司琼、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PONV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姚悦;邵雪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71例患者多数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胰腺囊性肿瘤.进行术前准确诊断较困难,与术后病理有差异.特别是MCN与分支型IPMN的鉴别.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上均有一定特征,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相当数量的不一致,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鲍建亨;崔乃强;罗彦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