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传香;李骞;高昆山;王海英;刘慧荣;王树庆

关键词:白血病, CD105, VEGF, bFGF, 原位杂交, ELISA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105标记骨髓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CDl05在白血病的表达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5)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M3表达低.AML-M3、CLL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血病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VEGF含量在CML表达高,bFGF在B-ALL表达高.在CLL中,VEGF、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ALL中,bF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他白血病VEGF、bFG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CD105在AML-3的表达与VEGF、bFGF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其他类型白血病与VEGF、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存在异常表达,在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侵润、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诊断及外科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7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和手术要点.结果:术前13例经CT诊断为本病,疑诊1例,误诊为脑膜瘤2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小脑半球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术中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杨世平;王仕强;张跃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男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占全部乳腺癌的1%,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1].尽管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却与女性乳腺癌相似[2],可能与患者和临床医师不够重视有关.患者就诊时病期偏晚,常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3].因为MBC病例少,相应的临床研究也较少,其诊疗大多来自于回顾性研究和女性乳腺癌的经验.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进展速度甚至临床预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不能完全用传统的危险因素来解释.研究发现包括冠心病、慢性心衰、脑梗死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患者端粒明显缩短[1-2].另外,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都加速或伴有端粒的缩短[3-7].我们有必要考虑生物学年龄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参与因素.端粒作为生物学年龄的标志,短的端粒表现出更大的生物学年龄.出生时端粒长度南遗传因素决定,随着细胞复制不断进行,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同时外部有害的因素(氧化应激等)也能加速端粒的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停止分裂进入衰老及功能失调.因此,端粒长度可能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化差异作出进一步解释.本文将讨论端粒的特征和功能,探讨端粒缩短和延长的过程及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四春;姜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d angiomyolipoma,H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 HEAML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5例HEAM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2岁,3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肿瘤大小2~12 cm.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弥漫、梁索状或器官样排列,细胞形态呈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状,并可见多核或奇异形核细胞.免疫组化示HMB45、Melan-A、Actin和s-100均有阳性表达.结论:肝脏的上皮样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其形态学表现较为多样,应与肝脏的其他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清华;刘芳;叶子茵;林原;薛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家属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及家属在老年性哮喘教育管理中的地位.方法: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由哮喘之家、哮喘病房及哮喘专业门诊组成;对于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视有无家属陪同,分为家属陪同组(20例)和单身组(20例),家属陪同组及单身组的老年患者均接受系统哮喘教育管理.所有入选病例每季度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测肺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家属陪同组医疗费用(16 323±1 283)明显低于单身组(19 451±824);经过2年哮喘教育管理,家属陪同组病情控制明显好于单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家属陪同组2年后的FEV1(53.28±15.8)明显好于治疗前(41.52±18.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单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陪同组的FEV1(11.76±5.36)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单身组(1.28±3.1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家属参与哮喘教育管理,能让患者更好地贯彻哮喘教育管理措施,更好地控制哮喘,降低医疗费用,改善肺功能,在哮喘教育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贾闪闪;赵兰艳;季巧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内皮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细胞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雪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RNAi技术干扰人喉癌Hep-2细胞PTTG1基因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对人PTTG1基因mRNA序列有较高干扰效率的位点,构建对PTFGl基因的表达有较高抑制效率的重组质粒.方法:筛选、合成1对互补 DNA单链,退火为双链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连接,构建了表达短发夹RNA的1种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重组质粒以不同浓度转染,并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TTG1基因的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孔板中每孔转染质粒plk0.1-puro/PTTG1 1 000 ng以上、转染超过12 d时,PTTG1基因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70%以上.结论: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1 000 ng/孔转染12 d以上时,有效抑制了PTTG1人基因的表达,在关于PTTG1基因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龙;孙新城;徐桂超;昌静峰;李玉林;王国强;刘旺根;董彩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下腔静脉型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体会

    下腔静脉阻塞型(IVC)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tom,BC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下肢及阴囊水肿,以及肝静脉回流障碍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疗效差,内科治疗几乎无效.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介入治疗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对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共67例IVC型患者行介入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刘献茹;杨金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肉碱佐治长期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肝功能变化及分析

    目的:了解长期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添加肉碱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出生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肠外营养方案,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第1天和后l d测定血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对照组后l d和第1天比较,ALT、AKP、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接受不含肉碱的长期肠外营养会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肝功能和血脂变化.

    作者:谭岱峰;苏敏;谭爱红;胡结明;崔其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榆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单用钬激光碎石术、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三者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32例、单用钬激光碎石术30例、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43例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并息肉患者资料.结果: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单次碎石率为93.8%(30/32),高于单用钬激光碎石的76.7%(23/30)及单用气压弹道碎石的69.8%(30/43)(P<0.01);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中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并发症;单用钬激光碎石组有1例大出血,3例发生输尿管穿孔;单用气压弹道碎石组有2例发生输尿管穿孔.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用钬激光碎石术及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嵌顿性榆尿管结石并息肉输尿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李碧君;单炽昌;王在盛;叶亲永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维库溴铵对支气管/喉痉挛的影响

    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甚至窒息死亡[1],因此,预防尤为重要.近来有研究提出,采用肌松剂的麻醉和控制呼吸可以减少术中去氧饱和[2-3],那么,此方法能预防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发生吗?本文总结我院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肌松剂与不使用肌松剂对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曾焱;成黎明;李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腹股沟嵌顿疝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常因排尿困难、便秘、剧烈咳嗽等使腹压突然增高,大量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不能还纳,发生嵌顿,疝内容物长时间嵌顿易发生绞窄坏死,因此嵌顿疝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松解疝环,解除嵌顿,并视术区组织状况决定是否行疝修补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通过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来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缝合后局部张力较大,容易撕裂组织,愈合差,而致手术失败.

    作者:张洪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追赶生长大鼠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追赶生长组(RN),NC组持续开放饮食12周,RN组先限制饮食(NC组食量的50%)4周,随后给予自由开放普通饮食8周.分别于实验第0、4、6、8、12周进行检测,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内脏脂肪/体重比(VFW/BW)、血清甘油三酯(TG)及脂联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结果:实验第4周末,RN组的体重无明显变化,而VFW/BW、HOMAIR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和骨骼肌AdipoR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开放饮食后VFW/BW及HOMAIR逐渐增高,而血清脂联素和AdipoR1的表达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和AdipoR1的表达水平与VFW/BW、HOMAIR均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及骨骼肌AdipoR1表达变化可能与追赶生长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作者:程珺;文重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托烷司琼联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PONV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精神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如何降低PONV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麻醉质量,让患者满意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就托烷司琼、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PONV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姚悦;邵雪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大肠癌伴肝转移4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肝转移的根治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根治切除13例与肝转移灶未切除行插管化疗、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等治疗29例进行1、3、5年的生存率比较.结果:早期诊断肝转移灶并得到根治性切除的13例1、3、5年生存率为69.23%(9/13)、53.84%(7/13)和23.08%(3/13),较未行切除术的29例1、3、5年生存率31.03%(9/29)、13.79%(4/29)和0明显增高.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以早期诊断与手术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好.

    作者:温健;赵胜雷;张新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足踝部是人体的负重部位,特别是足跟部,创伤后骨、肌腱组织外露,修复时不但要有与其相似的组织结构,而且要有感觉,局部耐磨,满足负重作用.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知名血管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1].近年来,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效果满意.

    作者:周爱霞;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1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一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乳头状瘤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图像、大体可分为3型,I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肿块及肿块周围有扩张的导管型;Ⅱ型:囊实肿块型;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及边界欠清呈蜂窝状的实质肿块,超声造影多数表现为较均匀及整体性高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呈快上快下型.结论:乳头状瘤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小燕;韦海明;康利克;蓝春勇;农美芬;黄向红;肖艳菊;董小圆;张泓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术后感染患者中的早期预警价值

    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术后需入住ICU进行监护的患者更常见,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如若能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将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动态监测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发现hs-CRP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徐建国;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再手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再手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再次经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S、C两组,手术结束后行硬膜外自拉镇痛.S组镇痛液为0.12%罗哌卡因100 mL+舒芬太尼50μg,C组为0.12%罗哌卡因100 mL+生理盐水1 mL,两组均加托烷司琼2mg.负荷量4 mL,输注速度2 mL/h,自控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 Bs-11及Ramsay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S组术后4、8、12、24和48 h BS-11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及48 h内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C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再次经硬膜外麻醉后行PCEA可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减少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推荐剂量为0.5μg/mL.

    作者:赵泽宇;张倩;王茜;李斌;罗良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47例CVA患儿,按抽签法随机分I组22例和Ⅱ组25例.I组早晚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早晚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共12周后停药;Ⅱ组早晚亦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每晚嚼服孟鲁斯特钠共12周后停药.两组用药12周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咳嗽症状恶化数和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比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均给予FEV1测定,比较惠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CVA症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症状恶化、降低CVA转变为典型哮喘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组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CV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