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创伤机制及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应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出现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 采用微创切开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为众;陈鑫国;赖家瑞;杨存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隔离技术在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肺挫伤合并多处多根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 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D 组)和气管导管插管(E 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SpO2及Ppeak值的变化.结果:D 组SpO2较E 组维持平稳[(98.71 ± 1.76)% vs (92.50 ± 8.95)%,P < 0.01],E 组Ppeak值较D 组偏高[(26.42 ± 1.80 ) cmH2O vs(20.52 ± 6.54) cmH2O,P < 0.01].结论:肺挫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行手术时,肋骨内固定的佳时机宜在受伤72 h 后进行;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肺隔离术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健侧肺通气不良和气道梗阻.
作者:赵泽宇;王茜;顾其军;罗敏;罗良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作者:陈琳;梁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随访中进行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对100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在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物理治疗以及张口训练方面等保守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患者首次治疗教育和随访中的健康指导,100 例患者中,疗效好50 例,占被随访人数的50.0%;症状好转29 例,占被随访人数的29.0%;总有效率为79.0%.结论: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对就诊医嘱执行依从性有直接关系,就诊后及时和定期的随访,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奚玫;徐平平;曾桂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寻生长激素(GH)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3 组:A 组为未患结核病的正常人群(30 例),B 组为未经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 例),C 组为经过GH 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 例)肌肉注射GH,剂量为8 IU/(kg·d),疗程为15 d.并观察各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的变化.结果:经过GH 治疗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及IgG 分别达到58.7 ± 3.5、39.5 ±4.3、38.2 ± 9.5、92.3 ± 4.2,接近正常人水平;而体内IL-4、IL-6、TNF-α水平分别为(11.2 ± 4.2)pg /mL、(50.4 ±2.4) ng/L、(70.5 ± 7.0) ng/L,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上述变化及其临床症状、血浆蛋白与未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H 能够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结核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绍怡;钟声;甘兵;张洪浩;邓改枝;刘惠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患者男,35 岁,因头昏、头痛15 d于2011 年1 月29 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步入病房, 神清合作, 双瞳等大等圆, 光敏, 左上肢肌力Ⅳ级, 余无特殊.CT 提示:右额颞顶枕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室受压, 中线明显左移.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急诊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 切开硬膜时见暗红色血液喷出, 在释放硬膜下积血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头痛, 立即停止释放积血, 并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约30 mL,患者头痛缓解.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视神经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外伤、青光眼、炎症、缺血及肿瘤等.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 cells,RGCs)继发性变性,是不可逆性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损伤后短期内控制RGCs 坏死和抑制RGCs 继发性凋亡[1-2]及促进受损节细胞神经轴突的再生[3-4]成为视觉恢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别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腹膜透析通路的完好性是腹膜透析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透管( 包括隧道内、体外段)任何一处渗漏均可使腹膜炎的发生率成倍升高,重者可能需退出腹透治疗.
作者:卫志锋;李多;郭丽峰;刘圣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 年12月至2010 年2 月于我院就诊甲型H1N1 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8 例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重症组)、10 例普通甲型H1N1 流感患者(普通组),另纳入10 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检测,并使用SPSS13.0 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CD8+ T 细胞、CD4- CD8- T 细胞、CD3+ T 细胞均比对照组低;CD4/CD8 比值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对H1N1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有提示意义,重视免疫系统的检查和监测有助预后预测和炎症控制.
作者:赵一菊;陈冬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锦峰;陈云丰;杨发民;张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 个乡镇,招募35 ~ 59 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随访,评价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的筛查效果.结果:3 723 例接受筛查女性中,总体而言,TCT 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Fisher′s Exact Test,P < 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 = 0.14,P < 0.001).巴氏涂片制片不满意率高于TCT(χ2 = 64.3,P < 0.001).结论:此次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相比巴氏涂片检测,TCT更为灵敏、制片效果更好,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但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贞;毛玲芝;李屹;谢龙旭;李智敏;洪小山;罗喜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文颖;朱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 年1 月至2010 年9 月期间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标准的临床病例34 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 例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并存基础病变占30 例(88.2%).确诊病例3 例(8.8%),临床诊断病例31 例(91.2%).念珠菌属占26 例(76.5%),霉菌属7 例(20.6%),隐球菌属1 例(2.9%).结核病灶广泛、排菌、空洞形成、肺结构改变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结论:伴多种慢性基础病变的严重肺结核患者易发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覃红娟;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慢性肾病(CKD)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由于肾功能不全导致的活性维生素D 缺乏、钙磷代谢紊乱等引发甲状旁腺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目前研究认为PTH 作为尿毒症毒素之一, 能引起CKD 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 是CKD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已对SHPT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现将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首次清除剩余甲状腺(以下简称清甲)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42 例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86 例和常规组56 例.实验组根据甲状腺显像结果给予不同的131I 剂量,常规组固定给予80 Mci 131I 进行清甲治疗.通过分析评价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清甲治疗中的价值.结果:(1) 实验组131I 清甲完全清除率为81.4%,常规组清甲完全清除率为57.1%,实验组清甲效果好于常规组(P < 0.05).而实验组所用平均131I 剂量、住院费用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 > 0.05).(2)手术后未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早期进行131I 清甲的清除率为83.3%高于晚期清除率47.8%(P < 0.01).结论:(1)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进行131I 清甲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2)手术后越早使用131I 清甲,清甲疗效越好.
作者:谭维琴;杨士军;崔建和;崔芹;甑林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l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作者:张毅;向剑平;程钢;刘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 例,采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功能,定时冲洗桡动脉并记录心排量、每博量、心指数、每博指数和每博变异度.结果:20 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为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结论: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作者:辛莲;徐锡春;顾正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 例IgA 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 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 < 0.01),较之ARB 组及VD3 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 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曾春;叶琨;龚智峰;伍秋霞;曾金盛;唐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 和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 患者血清hs-CRP 的水平.
作者:吴斌;朱宁;成祥林;毛静;张晓莲;薛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Sextant)、内窥镜(METRx)辅助X-tube 通道结合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 年5 月至2010 年5 月,选择31 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在C 型臂X 线机监视及引导下,采用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 通道完成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及跨伤椎的二椎体四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并经单侧或双侧伤椎椎弓根向复位的椎体内注入CPC.手术前后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骨折椎体高度、Cobb 角以及椎管横截面积等影像学指标情况.结果:本组31 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平均出血量21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5 d.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恢复(P < 0.01);术后经过12 ~ 36 个月随访,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伤椎内CPC 充填量良好,未见有CPC 椎管内和椎间孔内泄漏,无内固定置入及椎体成形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 通道结合CPC 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安全地恢复爆裂性骨折椎体的高度,复位椎管内骨块,且术中即时重建椎体强度,可满足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继发后凸畸形.
作者:陆奇峰;唐根林;张文捷;郭曙光;刘红光;陈佳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