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霞;张晓;朱记法;陈龙
目的:探索绞窄性肠梗阻的预测指标.方法: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某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69例肠梗阻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76例,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93例.CT检查结果中,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预测指标(OR=40.950,P<0.001),腹水、条索状脂肪的OR值分别为7.375、5.732(P=0.001);实验室指标WBC数量预测绞窄的OR值为7.423(P=0.002);临床症状及体征中,仅腹膜刺激征OR值为5.426(P=0.002);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较易发生非绞窄梗阻(OR=0.046,P<0.001).结论:预测绞窄的主要指标是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但腹水、条索状脂肪、腹膜刺激征、WBC数量以及患者腹部手术史也是判断绞窄的重要参数.
作者:张昊;高黎黎;武兆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1],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沈三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AD组36例、MCI组1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AD组和MCI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左颈总动脉PSV和RI值、左颈内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D组与MCI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以及MCI组与正常对照组左侧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MCI和AD的发病相关.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高广生;向绍通;陈伟平;肖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常见并发症,在CKD早期[CFR<80 mL/(min·1.73 m2)3个月以上]即可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加重,可引起代谢性骨病、血管钙化及软组织的钙化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SHPT的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补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改善SHPT症状,且可引起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等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SHPT的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周燕;周玉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男,82岁,因发现血糖高16年,四肢麻木、烧灼感半年于2010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16年前出现乏力、消瘦、体重减轻约10kg,无明显口渴、多饮、多尿等,在当地医院化验空腹血糖8 mmol/L,诊断糖尿病,先后予二甲双胍、拜糖平及诺和龙等多种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欠佳,空腹血糖在7.5 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1~13mmol/L.于2009年加用甘精胰岛素24~30 U/d皮下注射,空腹血糖在6~7 mmol/L.
作者:柳青;史茂伟;张静;王立欣;白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T2-3N0M0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43例,并选取同期T2-4N0-1M0期浸润性膀胱癌病例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病例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于保留膀胱治疗组再计算保留膀胱生存率(从保留膀胱手术后直至发生挽救性膀胱切除、病例携带膀胱死亡或病例携带膀胱随访终止,此期计为保留膀胱生存期,由此生存期计算得出的生存率记为保留膀胱生存率.目的在于计算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不同时期既携带膀胱同时又生存的概率).结果: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期12~63个月,平均随访45.7个月,保留膀胱组的术后1、2、3、5年保留膀胱生存率分别是95.3%、85.9%、60.8%、41.8%,平均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3.9个月,中位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8个月.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5.3%、88.4%、67.4%、42.1%,根治组的术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3.3%、86.7%、70.0%、46.3%,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选择性的浸润性膀胱癌病例行膀胱保留手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静脉化疗和(或)盆腔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生存率非常接近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生存率,术后膀胱功能维持良好,保持了患者较好的生存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褚校涵;郝斌;许长宝;赵兴华;刘昌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在预防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中的疗效.方法:对129例接受以蒽环类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 mg静推及地塞米松针5 mg静推,B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mg静推,观察两组48h内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1%和66.7%(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所致呕吐发生,是一种疗效高、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止吐方法.
作者:陈彩萍;黄建棋;陆翔;韩文兰;喻其霞;郭文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几丁质酶-3样蛋白-1)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冠心痛组及冠心痛合并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YKL-40浓度,比较各组问血清YKL-40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与血清YKL-40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痛组血清YKL-4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YKL-40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55,P<0.01).结论: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YKL-40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可能在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艳歌;张菲斐;邱春光;韩战营;黄振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CA125测定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肠结核患者32例、克罗恩病患者15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CA125的浓度,以CA125>35μ/mL为阳性.结果: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的血CA125阳性率和绝对值存在很大差异[78.1%vs.26.7%,(245.3±306.3)μ/mL vs.(23.8±14.4)μ/mL,P=0.000].其中,肠结核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腹膜炎者血CA125阳性率和绝对值与克罗恩病相比统计学意义[95.0% vs.26.7%,(388.1±335.4)μ/mL vs.(23.8±14.4)μ/mL,P=0.000],而单纯肠结核(不合并肠外结核)与克罗恩病无统计学意义[58.3% vs.26.7%,(47.5±47.2)μ/mL vs.(23.8±14.4)μ/mL,P>0.05].CA125用于鉴别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1%、73.3%、86.2%和61.1%.结论:血CA125在肠结核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单纯肠结核者呈轻度增高,在克罗恩病者中增高不明显.测定血CA125有助于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
作者:喻研;但自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及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表达的改变.方法:1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及对照组.模型大鼠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联合高脂、高盐、高糖饲养6周.实验开始及结束时测定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口服糖耐量及血压水平,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应变指数.实验结束时分离心外膜脂肪检测小窝蛋白-1的表达.结果:6周后,模型大鼠体重[(462±31.6)g比(406±49.4)g]、空腹胰岛素[(5.47±2.26)ng/mL比(2.69±0.61)ng/mL]、口服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544.6±502.2)mg/(L·min)比(911.0±69.8)mg/(L·min)]、甘油三酯[(0.66±0.44)mmol/L比(0.28±0.07)mmol/L]、总胆固醇[(1.71±0.43)mmol/L比(1.01±0.29)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0.66±0.25)mmol/L比(0.22士0.08)mmol/L]、收缩压[(163.0±26.0)mmHg比(117.5±11.5)mmHg]及舒张压[(121.8±15.5)mmHg比(90.5±16.6)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室外膜收缩期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7.20±1.46)%比(-9.87±1.93)%],[-1.56±0.35)1/s比(-2.19±0.49)1/s;均P<0.05].模型大鼠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代谢综合征大鼠左心室外膜收缩功能不全与心外膜脂肪小窝蛋白-1表达降低平行出现.
作者:刘福成;刘晓颖;林曙光;余细勇;符永恒;张梦珍;林秋雄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婴儿痉挛症是一个高度年龄特异性的癫痫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特殊的痉挛发作、脑电图晕高峰节律紊乱,常伴智力低下.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假说作一综述.CRH具有促癫痫作用,增加未成熟脑的兴奋性并在应激下过度表达,这被认为是婴儿痉挛症发病的CRH增高假说.
作者: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提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标准,将130例患者作观察组,首先依入院初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升高与否,分为两者均升高、两者之一升高及两者均不高3组,采用Gensini积分对各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结果:血浆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均升高组其Gensini积分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0.01),而两者均不高组和两者之一升高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3组间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提示主要是高危患者间的差异影响3组间的Gensini积分变化,而3组间低、中危患者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中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均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常提示冠脉病变相对严重.
作者:郑巨克;李星群;匡永东;吕良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评估AP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AP患者11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8),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评估APACHEⅡ分值.同时观察AP患者入院后第1、5天血浆BNP水平、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与M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死亡组BN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3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准确评价AP患者心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柏;曾琦;谭世峰;王贤杰;黄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s)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和病情活动中的作用,并评价血清HSPs水平在判定AS病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22例AS活动期与22例AS静止期患者及22例正常体检者血清HSP70、HSP60和HSP27的水平,分析其与AS发病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AS活动组血清HSP70水平显著高于静止组和正常对照组,且AS静止组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血清HSP70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沉、Bath AS病情活动性指数和功能指数呈正相关.(3)佳截断点上血清HSP70(>11.23 ng/mL)诊断AS活动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为81.8%.结论:HSP70可能参与AS的发病和病情活动,且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价AS病情活动的临床指标.
作者:罗红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内科常见危重病,是指急性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屈健民;邵忠华;王振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强噪声条件下,磷酸二酯-3A(phosphodiasterase-3A,PDE3A)特异性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阈偏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噪声给药组、强噪声不给药组,强噪声给药组.强噪声组给予4 KHz的倍频窄带噪声(105 dB SPL)处理13 h.处理后立即腹腔注射西洛他唑(10mg/kg),分别测定处理后各组动物的耳蜗血流速度及ABR阈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下降(P<0.01):与强噪声不给药组比较,强噪声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30、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在处理后ABR阈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强噪声组不给药组相比较,强噪声组给药组ABR阔值要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耳蜗的血流状况及恢复强噪声所致豚鼠的听阅偏移
作者:黄敏齐;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变化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18例双原发癌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51.6%和66.7%,癌旁组织为22.6%和22.2%,正常组织为0%.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癌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发和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丽;张立玮;丁国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旱,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作者: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人β-防御素2(hBD-2)的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和它们相关性,探讨hBD-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AECOPD及治疗后稳定期患者50例和5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检测COPD患者治疗前及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测定诱导痰中hBD-2的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并分析hBD-2与NF-κBp65及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痰液hBD-2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1),相关分析显示,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与hBD-2的水平呈正相关(r=0.862,P<0.01),诱导痰中B-防御素2水平与FEVI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475,P<0.01).结论:hBD-2及NF-κB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痰中hBD-2水平可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NF-κB可能通过上调hBD-2的表达而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高蔚;翁婷;孟文书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