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郭瑞霞;张晓;朱记法;陈龙

关键词:冠心病, 胱抑素C,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痛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入选150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110例(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非冠心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等水平,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hs-CRP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CysC 水平(1.26±0.43 m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1±0.23 mg/L)(P<0.05);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CysC、Gensini积分、hs-CRP均明显升高(P<0.05).(2)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hs-CRP呈正相关,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3)血清CysC与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探寻修复周围神经的新型移植物.方法:分别取家犬、新西兰大白兔臂丛神经及SD大鼠坐骨神经,对其适当切修使直径、长度相近,对获取的神经进行低渗-脱细胞处理,得到脱细胞神经移植物.32只大鼠均制造人为坐骨神经缺损,随机均分为4组,A组,家犬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B组,兔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C组,大鼠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D组,未修复组.修复后进行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测.结果:修复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未修复组,而各修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异种脱细胞神经可取得与同种脱细胞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相似的效果.

    作者:何红云;邓仪昊;朱建华;张本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重度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内科常见危重病,是指急性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屈健民;邵忠华;王振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天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I mRNA表达变化.结果:海马CREB1 mRNA表达变化,21、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通过上调海马CREB1 mRNA表达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作者:张丽萍;夏猛;武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分析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6例胃癌手术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1在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miR-221的表达与肿块大小、微血管密度(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生长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及nm23的表达无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与肿瘤直径及MVD存在线性相关(r=0.721,P<0.001;r=0.725,P<0.001).Log-Rank检验显示miR-22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结论: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块大小、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

    作者:王荣明;王胜;张文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是否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水平并降低主要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方法:3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15例.ELISA法测定入院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6个月各组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治疗前血浆MMP-2和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6个月后血浆MMP-2、MMP-9水平(P<0.05)和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从而减少MACE发生.

    作者:彭瑞君;杨希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实验室指标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疗效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活动性RA患者73例,所有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抽血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同时记录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标准20(ACR20),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DAS28).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3 mg/kg),根据治疗前CRP不同水平和治疗前后CRP变化(ACRP)分别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组间RF、ESR及治疗前后RF变化(ARF)、ESR变化(AESR),病程等与患者临床治疗反应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ESR、CRP、SJC、TJC及DAS2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低滴度CRP组(CRP≤8 mg/L)患者的RF水平明显低于高滴度CRP组(CRP>16 mg/L)与中滴度CRP组(8 mg/L16 mg/L)的患者其RF水平较中反应(8 mg/L<△CRP≤16 mg/L)、低反应△CRP组(△CRP≤8 mg/L)下降明显;高反应△CRP组SJC与TJC以及DAS28评分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与低反应ACR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JC、TJC及DAS28在不同CRP水平组中无明显差异;ACRP与发病病程有关,而△RF及△CRP的变化在治疗早期无密切相关性.结论:CRP的明显变化及病程短的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可作为疗效的预测因子之一.

    作者:张挺;夏晓茹;朱小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腹膜透析液冲洗对继发性腹膜炎休克的作用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冲洗在继发性腹膜炎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在患者腹腔内均放置2根输入导管和1根引流管,并用腹膜透析液进行冲洗,每12h 1次,并于1、2和4d后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并对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血压于(38±9)h达到平稳,而对照组需要(58±39)h,P<0.01;降钙素原在治疗组于第4天降到(2.2±1.5)ng/mL,对照组为(10.5±27.1)ng/mL,P<0.01;治疗组除1例结肠癌术后破裂在救治过程中发现存在肝转移而放弃治疗血压均恢复平稳,对照组病死率22.22%,P<0.01.结论:对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腹膜透析液冲洗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

    作者:冯伟生;刁井地;冯伟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单向可调控的放视网膜下液法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向可调控巩膜针孔放视网膜下液的方法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单向可调控巩膜针孔放液方法,与传统巩膜切开脉络膜穿刺放液法进行比较,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49只眼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94.56%(139眼)、98.64%(145眼).对照组手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82.35%(84眼)、88.24%(90眼).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1 2,P<0.01);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014,P<0.01).治疗组术后视力≤0.1共30眼(20.41%),≥0.2共117眼(79.59%).对照组术后视力≤0.1共32眼(31.37%),≥0.2共70眼(68.63%).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 3,P<0.05).结论:此方法较传统放液方法操作简便,相对安全,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高翔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诱导升压介入时间对大鼠局灶型脑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旱,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作者: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AD组36例、MCI组1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AD组和MCI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左颈总动脉PSV和RI值、左颈内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D组与MCI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以及MCI组与正常对照组左侧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MCI和AD的发病相关.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高广生;向绍通;陈伟平;肖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费用,找到一种更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32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早期组(18例)和延迟组(14例),分别于第3天及第8天进行代胸腔镜治疗,观察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等近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气胸复发次数.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均无复发病例.延迟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并发症均高于早期组,以上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适合有合并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治疗并发症.

    作者:陈林;谭小武;何振华;丁罗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婴儿痉挛症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假说

    婴儿痉挛症是一个高度年龄特异性的癫痫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特殊的痉挛发作、脑电图晕高峰节律紊乱,常伴智力低下.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假说作一综述.CRH具有促癫痫作用,增加未成熟脑的兴奋性并在应激下过度表达,这被认为是婴儿痉挛症发病的CRH增高假说.

    作者: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miR-155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HS578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小RNA 155(microRNA-155,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miR-155 ASO,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转染于乳腺癌HS578T细胞.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率并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达70.5%.CCK-8试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55 ASO后.HS578T细胞存活数明显低于空白组和脂质体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miR-155ASO后,HS578T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结论:miR-155 ASO可抑制乳腺癌HS578T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提示miR-155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靶基因.

    作者:张寅;郑书荣;张玮;黄奇迪;郭贵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尿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1],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沈三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tu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系指因胆道梗阻相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ABP占急性胰腺炎的50%~70%[1],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达20%~30%.手术治疗对于ABP的有效性近年来已达成共识,但对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些争议.现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6例临床资料,对其不同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秦双伟;艾可为;寸向农;杨开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自身对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截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根治办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s cell,ESC)是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在体外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1].在体外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定性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其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现存问题的不断探究,糖尿病的根治将成为可能.

    作者:黄家菊;陈洋;余树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aveolin-1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aveolin-1(CAV-1)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5-8F和6-10B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鼻咽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1)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T-PCR,qRT-PCR)检测CAV-1在鼻咽癌细胞株5-8F、6-10B和永生化鼻咽癌上皮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情况.(2)用免疫组化检测其在细胞株5-8F和6-10B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qRT-PCR结果显示CAV-1在5-8F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在6-10B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AV-1在5-8F和6-10B组织中也明显差异.结论:CAV-1在5-8F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和其高侵袭,高转移能力相关.

    作者:冷雷;戚飞飞;任俊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变化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18例双原发癌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51.6%和66.7%,癌旁组织为22.6%和22.2%,正常组织为0%.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癌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发和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丽;张立玮;丁国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羟基喜树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FLl细胞,以未加HCPT的HFL1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梯度(0.008-32 mg/L)HCPT处理的HFL1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HCPT干预24、48、72h后HFL1的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干预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HCPT对HFL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HCPT处理组HFL]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F=399.51,P<0.01),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HCPT 0.5 mg/L作用HFL1 48h,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核仁消失,染色质浓聚的凋亡状态.结论:HCPT在体外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HFL1的生长.

    作者:姜瑞姣;郑洁;刘良徛;李琳;徐淑睿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