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夏晓茹;朱小春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主要侵占人类免疫功能,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1].检测这一病源常用的方法是HIV抗体的检测.混合血清ELISA筛检法是检测HIV阳性的推荐方法,为探讨混合血清法在HIV/AIDS检测中的价值,我们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集的5622份血液标本进行混合血清法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宗芬;刘乃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提高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一直都是食管外科努力的方向.我院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开展胃食管瓣膜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志;杨国明;于翠娟;董驹;李新;赵雅玲;吕婕;张文珍;刘殿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甲基化改变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中TFPI-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胰腺癌组织中TFPI-2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1.1%(14/45)(P<0.01).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甲基化.TFPI-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还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5).结论:TFPI-2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出现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郑浩;汤志刚;黄强;陈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冲洗在继发性腹膜炎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在患者腹腔内均放置2根输入导管和1根引流管,并用腹膜透析液进行冲洗,每12h 1次,并于1、2和4d后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并对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血压于(38±9)h达到平稳,而对照组需要(58±39)h,P<0.01;降钙素原在治疗组于第4天降到(2.2±1.5)ng/mL,对照组为(10.5±27.1)ng/mL,P<0.01;治疗组除1例结肠癌术后破裂在救治过程中发现存在肝转移而放弃治疗血压均恢复平稳,对照组病死率22.22%,P<0.01.结论:对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患者,腹膜透析液冲洗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
作者:冯伟生;刁井地;冯伟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费用,找到一种更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32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早期组(18例)和延迟组(14例),分别于第3天及第8天进行代胸腔镜治疗,观察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等近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气胸复发次数.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均无复发病例.延迟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并发症均高于早期组,以上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适合有合并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治疗并发症.
作者:陈林;谭小武;何振华;丁罗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男,75岁,退休工人,2009年因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膜结节,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腔镜下行右侧胸膜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及间皮细胞增生.胸膜间皮瘤首先考虑.术后2年未诉不适.1周前患者因右侧胸痛,伴乏力、咳嗽,咳少量浓痰,于2011年4月14日再次入院就诊.体格检查:T36.8℃,P 72次/min,R 20次/min,BP 110/68 mmHg(1 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朱冠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评价NL和PLF两种化疗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及毒副反应.方法:92福州分期为Ⅲ~IVa期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L方案同期放疗组)和对照组(PLF方案同期放疗组);NL方案,NVB(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d1,L-OHP(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d1;PLF方案,CF(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d1~d5,5-Fu(氟尿嘧啶)500 mg/m2,CIV,d1~d5,DDP(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d1-d3,两组均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方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分别为81.8%和80.9%、75.O%和71.4%、88.6%和90.5%、79.5%和80.9%(P>0.05),理论照射时间完成鼻咽部肿瘤及颈部淋巴结预订剂量放疗者分别为86.4%、66.7%(P<0.05),第4周期化疗依从率分别是59.1%、35.7%(P<0.05).中位随访3.8年,随访率为96.5%.Ⅲ~Ⅳ级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的毒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减少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L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与PLF方案相似,毒副反应较低,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
作者:汪晓洁;寿涛;刁宪民;康真;李丽华;曾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评估其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4例胃癌组织标本中XOR的表达水平,研究XOR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XO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XOR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有密切关系(P<0.05).XOR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47%,XOR低表达者为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XOR低表达者预后不良.结论:XOR可能是胃癌具有侵袭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作者:洪士开;陆云飞;陈正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评估AP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AP患者11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8),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评估APACHEⅡ分值.同时观察AP患者入院后第1、5天血浆BNP水平、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与M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死亡组BN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3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准确评价AP患者心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柏;曾琦;谭世峰;王贤杰;黄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外用血白细胞cysLT1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明确哮喘患者cysLT1受体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cysLT1受体桔抗剂疗效关系.方法:轻中度哮喘患者45例,经4周cysLTRs受体桔抗剂(孟鲁司特)治疗,观察ACT评分,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肺功能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分析cysLT1受体基因mRNA表达,比较不同疗效患者在cysLT1受体基因的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有效组外周血白细胞cysLT1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比疗效差患者明显上升,Spearman回归分析提示有效组(FEV1%)治疗前与cysLTs受体基因表达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哮喘患者cysLT1受体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cysLTs受体拮抗剂疗效存在明确的正相关性,可作为选择此类药物的参考标志物.
作者:黄静;李洪涛;张天托;刘慧;朱家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变化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肿瘤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18例双原发癌食管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51.6%和66.7%,癌旁组织为22.6%和22.2%,正常组织为0%.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癌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旁与正常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发和双原发癌食管鳞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结论: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及双原发癌食管鳞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丽;张立玮;丁国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鼻息肉是鼻黏膜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同时伴有鼻窦的炎症反应.目前以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较好,总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一般在80%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两者均是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作者:刘苏辐;姬巍;汪学勇;赵亮;彭洪;白云波;谢洪;申虹;李健东;魏伯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自身对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截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根治办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s cell,ESC)是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在体外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1].在体外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定性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其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现存问题的不断探究,糖尿病的根治将成为可能.
作者:黄家菊;陈洋;余树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1],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沈三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的成纤维细胞改良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鉴定,作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周期短.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法可以较快、较好地获得稳定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其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林尊文;徐少宏;游敏;刘德伍;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婴儿痉挛症是一个高度年龄特异性的癫痫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特殊的痉挛发作、脑电图晕高峰节律紊乱,常伴智力低下.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假说作一综述.CRH具有促癫痫作用,增加未成熟脑的兴奋性并在应激下过度表达,这被认为是婴儿痉挛症发病的CRH增高假说.
作者: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哌甲酯控释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纹状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C组)和哌甲酯控释剂组(MPH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给药14d后.取纹状体组织和血清,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多巴胺(DA)的含量、原位杂交法检测纹状体GDNF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哌甲酯控释剂组的纹状体神经元的细胞膜及细胞浆GDNF 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模型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哌甲酯控释刺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和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哌甲酯控释剂有促进纹状体GDNF mRNA的基因表达和增加纹状体和血清中多巴胺的含量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胡颖;林忠东;郑飞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人β-防御素2(hBD-2)的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和它们相关性,探讨hBD-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AECOPD及治疗后稳定期患者50例和5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检测COPD患者治疗前及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测定诱导痰中hBD-2的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并分析hBD-2与NF-κBp65及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痰液hBD-2水平及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1),相关分析显示,痰巨噬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与hBD-2的水平呈正相关(r=0.862,P<0.01),诱导痰中B-防御素2水平与FEVI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475,P<0.01).结论:hBD-2及NF-κB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痰中hBD-2水平可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NF-κB可能通过上调hBD-2的表达而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高蔚;翁婷;孟文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新诊治APL患者DS的发生、危险因素与临床结果.结果:共22例(21.8%)患者发生DS,其中轻、重度DS各11例(10.9%).重度DS患者的病死卒相对较高.DS的发生高峰为诱导治疗的第1周内.wBC>10×109/L和异常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轻、重度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认知DS并迅速予以糖皮质激素对于DS的治疗十分关键;重度DS病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刘启发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