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柏;曾琦;谭世峰;王贤杰;黄山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过敏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治疗较困难.中药蛇床子有免疫调节作用,内服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外用能燥湿杀虫止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氧化锌有收敛、止痒、防腐和保护作用,以氧化锌为基药配成的各种油剂、软膏和糊剂,有干燥、保护、消炎、止痒作用,也是治疗亚急性湿疹和皮炎首选外用制剂.
作者:吴志洪;钟江;覃永健;康小平;张鹏;薛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男,75岁,退休工人,2009年因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膜结节,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腔镜下行右侧胸膜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及间皮细胞增生.胸膜间皮瘤首先考虑.术后2年未诉不适.1周前患者因右侧胸痛,伴乏力、咳嗽,咳少量浓痰,于2011年4月14日再次入院就诊.体格检查:T36.8℃,P 72次/min,R 20次/min,BP 110/68 mmHg(1 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朱冠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入院的肺炎患者190例,分为非脓毒症72例、轻度脓毒症87例、严重脓毒症19例、脓毒症休克12例.比较各组患者间PCT、hsCRP、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hsCRP、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轻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脓毒症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不同程度脓毒症间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APACHEⅡ评分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769、0.887.PCT、hsCRP、APACHEⅡ评分分别以≥2 ng/mL、≥75 mg/L、≥11分为截点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性能高,敏感度分别为61.29%、80.65%、90.32%,特异度分别为88.05%、67.92%、81.76%.结论:PCT、hsCRP对判断肺炎合并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hsCRP的敏感度优于PCT,而PCT的特异度优于hsCRP,PCT比hsCRP更能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诗杰;刘升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oeeptor,β2-AR)基因编码区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等住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180例研究对象的B2-AR基因编码区第1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合并EH组、COPD未合并EH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但16位点GlyGly与ArgGly基因型的COPD,其FEV1%预计值低于ArgArg 基因型的患者.在COPD合并EH组,Gly16等位基因位频率在各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分别为18%、33%和50%,其在各级高血压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COPD合并EH的发病无相关性.但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肺通气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携带Gly16等位基因的COPD惠者肺通气功能更易受到损害.β2-AR基因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合并EH的血压分级有关,Gly16等位基因是COPD合并EH血压增高的因素.
作者:王成;谭芳;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符琴;田陆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评估AP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AP患者11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8),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评估APACHEⅡ分值.同时观察AP患者入院后第1、5天血浆BNP水平、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与M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死亡组BN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3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准确评价AP患者心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柏;曾琦;谭世峰;王贤杰;黄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左室附壁血栓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附壁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血栓组30例,非血栓组36例,比较两组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膨出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1)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室壁瘤基底直径、室壁瘤膨出直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血栓组显著大于非血栓组[(1.17±0.26)cm比(1.04±0.19)cm,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易发生附壁血栓,但左室附壁血栓与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
作者:张治平;鄢华;刘成伟;陈国洪;苏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血清生物学指标作为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演变的补充,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物学指标主要是一系列心肌损伤标记物,其中又以肌钙蛋白作为首选.但它们存在着早期敏感性低及不能鉴别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缺血性胸痛的缺点,因此结合其他生物学指标综合考虑是必要的.
作者:王凯;刘和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自身对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截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根治办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s cell,ESC)是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在体外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1].在体外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定性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其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现存问题的不断探究,糖尿病的根治将成为可能.
作者:黄家菊;陈洋;余树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女,37岁,右前臂双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检查:T 36.8°C.BP 108/54 mmHg.HR 86次/min,R 16次/min.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心肺听诊(一),神经系统(一).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宋留新;王松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的成纤维细胞改良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鉴定,作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周期短.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法可以较快、较好地获得稳定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其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林尊文;徐少宏;游敏;刘德伍;钟世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单向可调控巩膜针孔放视网膜下液的方法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单向可调控巩膜针孔放液方法,与传统巩膜切开脉络膜穿刺放液法进行比较,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49只眼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94.56%(139眼)、98.64%(145眼).对照组手术的一次手术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82.35%(84眼)、88.24%(90眼).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1 2,P<0.01);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014,P<0.01).治疗组术后视力≤0.1共30眼(20.41%),≥0.2共117眼(79.59%).对照组术后视力≤0.1共32眼(31.37%),≥0.2共70眼(68.63%).两组的术后视力恢复≥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 3,P<0.05).结论:此方法较传统放液方法操作简便,相对安全,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高翔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AD组36例、MCI组1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AD组和MCI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左颈总动脉PSV和RI值、左颈内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D组与MCI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以及MCI组与正常对照组左侧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MCI和AD的发病相关.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高广生;向绍通;陈伟平;肖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Mondor病又称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腹壁皮下条索状物,并伴有疼痛,于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后加重.该病由Addison首先报道.1939年Mondor做了详细报道,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闭塞性静脉内膜炎,故称为Mondor病.本病无创伤、感染,是一种病因不明特发性或自发性血栓性静脉炎.该病目前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乳腺手术后.作者共收治24例乳腺手术后并发Mondor病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就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作者:李海;江明;江学庆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C臂透视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75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选择小腿前外和(或)内侧弧形小切口,通过锁定钢板楔形尾端插入式固定骨折两端,骨折部位均获得解剖复位.结果:75例患者获得9个月的随访,患肢皮缘无坏死、切口无感染、无大血管损伤,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关节无卡压,骨折处无畸形愈合,患肢无短缩、无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胫骨锁定钢板的高度稳定性及创伤小等优点,必将提高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杨俊;白杨;聂军;蔡伟斌;叶汉深;洪加津;陈大军;郭新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强噪声条件下,磷酸二酯-3A(phosphodiasterase-3A,PDE3A)特异性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阈偏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噪声给药组、强噪声不给药组,强噪声给药组.强噪声组给予4 KHz的倍频窄带噪声(105 dB SPL)处理13 h.处理后立即腹腔注射西洛他唑(10mg/kg),分别测定处理后各组动物的耳蜗血流速度及ABR阈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下降(P<0.01):与强噪声不给药组比较,强噪声给药组的血流速度在处理后30、60、90、120 min时均显著性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噪声不给药组在处理后ABR阈值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与强噪声组不给药组相比较,强噪声组给药组ABR阔值要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耳蜗的血流状况及恢复强噪声所致豚鼠的听阅偏移
作者:黄敏齐;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临床上许多严重眼外伤患者或眼内感染而摘除眼球的患者,常常不能I期植入义眼座,而且由于外伤或炎症导致结膜组织的部分缺失或瘢痕收缩,使得该类患者并发结膜囊狭窄.为了评价Ⅱ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同期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眼窝凹陷合并结膜囊狭窄的患者42例(42眼),施行了Ⅱ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同期改良羊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节律冲洗法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简称二联法,对于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痊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入院的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治疗方法,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二联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痊愈时间(d)、同期(7、14 d)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及ARDS、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营养学指标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联法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颖剑;崔伟英;高鹏志;底国营;许建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中药组,短波热疗组,体外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组(中药组+短波热疗组).给予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治疗,采用临床查体及B超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短波热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短波热疗组,盆腔炎性肿块消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采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潘小清;何燕芳;王坚;周大庆;李文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在预防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中的疗效.方法:对129例接受以蒽环类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 mg静推及地塞米松针5 mg静推,B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mg静推,观察两组48h内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1%和66.7%(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所致呕吐发生,是一种疗效高、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止吐方法.
作者:陈彩萍;黄建棋;陆翔;韩文兰;喻其霞;郭文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