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奉;路荣;刘海峰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评估AP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入选AP患者11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60)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58),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评估APACHEⅡ分值.同时观察AP患者入院后第1、5天血浆BNP水平、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SAP组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与MAP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死亡组BNP水平、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31,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准确评价AP患者心功能,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柏;曾琦;谭世峰;王贤杰;黄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 155(microRNA-155,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miR-155 ASO,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转染于乳腺癌HS578T细胞.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率并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达70.5%.CCK-8试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55 ASO后.HS578T细胞存活数明显低于空白组和脂质体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miR-155ASO后,HS578T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结论:miR-155 ASO可抑制乳腺癌HS578T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提示miR-155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靶基因.
作者:张寅;郑书荣;张玮;黄奇迪;郭贵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是否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水平并降低主要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方法:3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15例.ELISA法测定入院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6个月各组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随访6个月内的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治疗前血浆MMP-2和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结合常规治疗组6个月后血浆MMP-2、MMP-9水平(P<0.05)和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MMP-2和MMP-9水平,从而减少MACE发生.
作者:彭瑞君;杨希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选择1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功能定位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后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分别与术后7d、术后3个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功能定位组患者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比例(100%vs 90.77%)、1h内完成手术比例(100%vs 87.69%)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现心血管反应比例(6.45% vs 21.54%)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3.23%)和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6.92%;复发率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7d及3个月疼痛缓解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可显著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作者:杨鹏;李云;朱军;付爱军;刘清军;张志勇;孙泽林;李群喜;鲁大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天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I mRNA表达变化.结果:海马CREB1 mRNA表达变化,21、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大鼠海马CREB1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可通过上调海马CREB1 mRNA表达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作者:张丽萍;夏猛;武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CpG岛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甲基化改变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5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中TFPI-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胰腺癌组织中TFPI-2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1.1%(14/45)(P<0.01).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甲基化.TFPI-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还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5).结论:TFPI-2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出现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郑浩;汤志刚;黄强;陈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自身对胰岛素抵抗等原因所致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截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根治办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s cell,ESC)是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在体外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1].在体外诱导因子的作用下可以定性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其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现存问题的不断探究,糖尿病的根治将成为可能.
作者:黄家菊;陈洋;余树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国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才能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陈展洪;林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AD组36例、MCI组18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AD组和MCI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左颈总动脉PSV和RI值、左颈内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D组与MCI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其中AD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IMT比较以及MCI组与正常对照组左侧颈动脉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MCI和AD的发病相关.
作者:徐书雯;张霞辉;高广生;向绍通;陈伟平;肖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常见并发症,在CKD早期[CFR<80 mL/(min·1.73 m2)3个月以上]即可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加重,可引起代谢性骨病、血管钙化及软组织的钙化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SHPT的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补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改善SHPT症状,且可引起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等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SHPT的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周燕;周玉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患者女,58岁.体检B超发现盆腔包块2周,于2011年3月21日入我院妇产科,查体下腹压痛,B超见宫后方116 mm × 24 mm,无回声区,示盆腔包裹性积液.3月24 日行腹腔镜探查见右侧腹膜后肿物约12 cm × 2 cm,直肠出血,血肿,遂转入外科,经进一步行盆腔彩超、CT及肾分泌性造影检查示:右肾未见显影;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右盆腔腹膜后囊性包块转入泌尿外科,于4月21日行盆腔包块切除术,术中见盆腔腹膜后蜡肠样囊性包块,下端连膀胱,上端经分离达右肾,右肾萎缩仅拇指大小.
作者:尚士宣;肖月英;赵晓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C臂透视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75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选择小腿前外和(或)内侧弧形小切口,通过锁定钢板楔形尾端插入式固定骨折两端,骨折部位均获得解剖复位.结果:75例患者获得9个月的随访,患肢皮缘无坏死、切口无感染、无大血管损伤,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关节无卡压,骨折处无畸形愈合,患肢无短缩、无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胫骨锁定钢板的高度稳定性及创伤小等优点,必将提高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杨俊;白杨;聂军;蔡伟斌;叶汉深;洪加津;陈大军;郭新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时以肺部感染为首要表现的艾滋病(AIDS)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分析总结我科2006-2010年确诊的13例以重症肺炎为首要表现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AIDS发生肺部感染时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发生率高(53.8%),感染途径女性以非法卖血为主,男性以不洁性行为为主.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占61.5%(8/13),I型呼吸袁竭发生率高达76.9%(10/13),影像学表现以两肺多发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或斑片影为主,病原学检测则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与普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AID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其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均有独特之处,据此可以提高AIDS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朱蓉;陈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活动性RA患者73例,所有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抽血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同时记录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标准20(ACR20),疾病活动指数28评分(DAS28).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3 mg/kg),根据治疗前CRP不同水平和治疗前后CRP变化(ACRP)分别分组,观察比较不同组间RF、ESR及治疗前后RF变化(ARF)、ESR变化(AESR),病程等与患者临床治疗反应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ESR、CRP、SJC、TJC及DAS2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低滴度CRP组(CRP≤8 mg/L)患者的RF水平明显低于高滴度CRP组(CRP>16 mg/L)与中滴度CRP组(8 mg/L16 mg/L)的患者其RF水平较中反应(8 mg/L<△CRP≤16 mg/L)、低反应△CRP组(△CRP≤8 mg/L)下降明显;高反应△CRP组SJC与TJC以及DAS28评分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与低反应ACR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JC、TJC及DAS28在不同CRP水平组中无明显差异;ACRP与发病病程有关,而△RF及△CRP的变化在治疗早期无密切相关性.结论:CRP的明显变化及病程短的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有较好的治疗反应,可作为疗效的预测因子之一.
作者:张挺;夏晓茹;朱小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新诊治APL患者DS的发生、危险因素与临床结果.结果:共22例(21.8%)患者发生DS,其中轻、重度DS各11例(10.9%).重度DS患者的病死卒相对较高.DS的发生高峰为诱导治疗的第1周内.wBC>10×109/L和异常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轻、重度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认知DS并迅速予以糖皮质激素对于DS的治疗十分关键;重度DS病死率高,其相关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宋奎;许晓军;黄贵年;郭子文;何慧清;刘启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提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标准,将130例患者作观察组,首先依入院初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升高与否,分为两者均升高、两者之一升高及两者均不高3组,采用Gensini积分对各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结果:血浆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均升高组其Gensini积分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0.01),而两者均不高组和两者之一升高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3组间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提示主要是高危患者间的差异影响3组间的Gensini积分变化,而3组间低、中危患者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中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均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常提示冠脉病变相对严重.
作者:郑巨克;李星群;匡永东;吕良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旱,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作者: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60例,其中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比值1.3~1.5组(组1)27例、比值≥1.5组(组2)33例,并与相匹配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测量并计算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结果: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分别为(132.67±12.74)ms,0.34±0.04,时照组(80.67±12.74)ms,0.22±0.03,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Tp-Te间期在组1为(117.41±11.23)ms、组2为(145.15±14.82)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p-Te/QT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38±0.02vs 0.31±0.02)(P<0.05).结论: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和Tp-Te/QT比率显著延长,Tp-Te间期与左室厚度相关.
作者:何玮;陈长曦;孙丽卿;杨德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一位,其中80%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得以提高,分子靶向技术也有效地提高了肺癌患者对化疗的反应,但即便是早期NSCLC患者,其5年生存率也仅有15%,是所有癌症患者中低的,且复发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
作者:熊新明;刘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入院的肺炎患者190例,分为非脓毒症72例、轻度脓毒症87例、严重脓毒症19例、脓毒症休克12例.比较各组患者间PCT、hsCRP、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hsCRP、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轻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脓毒症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不同程度脓毒症间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APACHEⅡ评分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769、0.887.PCT、hsCRP、APACHEⅡ评分分别以≥2 ng/mL、≥75 mg/L、≥11分为截点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性能高,敏感度分别为61.29%、80.65%、90.32%,特异度分别为88.05%、67.92%、81.76%.结论:PCT、hsCRP对判断肺炎合并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hsCRP的敏感度优于PCT,而PCT的特异度优于hsCRP,PCT比hsCRP更能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诗杰;刘升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