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导升压介入时间对大鼠局灶型脑缺血的影响

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关键词:脑缺血, 诱导升压, 苯肾上腺素, 脑血流, 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旱,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费用,找到一种更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32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早期组(18例)和延迟组(14例),分别于第3天及第8天进行代胸腔镜治疗,观察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等近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气胸复发次数.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均无复发病例.延迟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治疗并发症均高于早期组,以上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适合有合并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治疗并发症.

    作者:陈林;谭小武;何振华;丁罗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KD)的常见并发症,在CKD早期[CFR<80 mL/(min·1.73 m2)3个月以上]即可出现.并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而加重,可引起代谢性骨病、血管钙化及软组织的钙化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SHPT的传统药物治疗包括补钙、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等,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完全改善SHPT症状,且可引起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等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对SHPT的药物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作者:周燕;周玉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婴儿痉挛症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假说

    婴儿痉挛症是一个高度年龄特异性的癫痫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特殊的痉挛发作、脑电图晕高峰节律紊乱,常伴智力低下.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假说作一综述.CRH具有促癫痫作用,增加未成熟脑的兴奋性并在应激下过度表达,这被认为是婴儿痉挛症发病的CRH增高假说.

    作者:王雅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克林霉素输液渗漏致右手指伸肌腱瘢痕粘连1例

    患儿男,7岁,因克林霉索输液渗漏后致右2~5指屈曲受限6个月入院.患儿于6个月前右手输注克林霉素时出现液休渗漏而肿胀.其家属诉当时肿胀较重,给予热敷等理疗.2个月后肿胀减轻,发现右手指关节屈曲受限.后又进行关节屈曲功能锻炼.1个月前来我院就诊,2~5指间关节屈曲略受限,掌指关节僵硬.门诊给予蜡疗等理疗方法并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复诊时发现2~5指指间关节活动明显好转,第2指掌指关节屈曲45°,3~5指掌指关节仍僵硬.现患手掌仍肿胀,无疼痛,无麻木.

    作者:潘姚秀;施海峰;陈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地塞米松在预防乳腺癌蒽环类化疗致呕吐的效果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在预防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中的疗效.方法:对129例接受以蒽环类联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 mg静推及地塞米松针5 mg静推,B组接受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针3mg静推,观察两组48h内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1%和66.7%(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所致呕吐发生,是一种疗效高、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止吐方法.

    作者:陈彩萍;黄建棋;陆翔;韩文兰;喻其霞;郭文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以重症肺炎为首要表现的艾滋病13例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时以肺部感染为首要表现的艾滋病(AIDS)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分析总结我科2006-2010年确诊的13例以重症肺炎为首要表现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AIDS发生肺部感染时大多起病急、病情重,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发生率高(53.8%),感染途径女性以非法卖血为主,男性以不洁性行为为主.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占61.5%(8/13),I型呼吸袁竭发生率高达76.9%(10/13),影像学表现以两肺多发或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或斑片影为主,病原学检测则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与普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相比,AID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其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均有独特之处,据此可以提高AIDS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朱蓉;陈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探寻修复周围神经的新型移植物.方法:分别取家犬、新西兰大白兔臂丛神经及SD大鼠坐骨神经,对其适当切修使直径、长度相近,对获取的神经进行低渗-脱细胞处理,得到脱细胞神经移植物.32只大鼠均制造人为坐骨神经缺损,随机均分为4组,A组,家犬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B组,兔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C组,大鼠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D组,未修复组.修复后进行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测.结果:修复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均显著优于未修复组,而各修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异种脱细胞神经可取得与同种脱细胞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相似的效果.

    作者:何红云;邓仪昊;朱建华;张本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绞窄性肠梗阻预测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绞窄性肠梗阻的预测指标.方法: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某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69例肠梗阻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76例,非绞窄性肠梗阻患者93例.CT检查结果中,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预测指标(OR=40.950,P<0.001),腹水、条索状脂肪的OR值分别为7.375、5.732(P=0.001);实验室指标WBC数量预测绞窄的OR值为7.423(P=0.002);临床症状及体征中,仅腹膜刺激征OR值为5.426(P=0.002);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较易发生非绞窄梗阻(OR=0.046,P<0.001).结论:预测绞窄的主要指标是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但腹水、条索状脂肪、腹膜刺激征、WBC数量以及患者腹部手术史也是判断绞窄的重要参数.

    作者:张昊;高黎黎;武兆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血管弹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阿托伐他汀联合低脂饮食或单纯低脂饮食治疗1年,观察血压、臂踝脉搏渡传导速度(baPWV)、内皮素-1(ET-1)、血管病性假血病因子(vWF)、NO、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他汀组ET-1、vW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ET-1、vWF、NO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baPWV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他汀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单纯低脂饮食治疗比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调脂、改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弹性下降.

    作者:董凤英;阮云军;叶丽丽;邱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分析miR-2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6例胃癌手术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1在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miR-221的表达与肿块大小、微血管密度(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生长方式、细胞分化程度及nm23的表达无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与肿瘤直径及MVD存在线性相关(r=0.721,P<0.001;r=0.725,P<0.001).Log-Rank检验显示miR-22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结论:miR-22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块大小、MVD、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P53及Ki-67的表达显著正相关.

    作者:王荣明;王胜;张文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晚期肝癌临床试验入组标准探讨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常见、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全球第5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1-2].西方30%~40%的肝癌患者没有根治性局部治疗机会[3],中国有90%的患者没有根治性手术机会[4].同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经过根治性局部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1,5-6].因此大部分肝癌患者需要接受全身治疗.

    作者:吴祥元;林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选择12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功能定位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后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分别与术后7d、术后3个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功能定位组患者术中一次性穿刺成功比例(100%vs 90.77%)、1h内完成手术比例(100%vs 87.69%)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现心血管反应比例(6.45% vs 21.54%)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3.23%)和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16.92%;复发率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定位组患者术后7d及3个月疼痛缓解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定位结合CT定位射频热凝术可显著提高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作者:杨鹏;李云;朱军;付爱军;刘清军;张志勇;孙泽林;李群喜;鲁大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入院的肺炎患者190例,分为非脓毒症72例、轻度脓毒症87例、严重脓毒症19例、脓毒症休克12例.比较各组患者间PCT、hsCRP、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CT、hsCRP、APACHEⅡ评分对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脓毒症、轻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脓毒症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不同程度脓毒症间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APACHEⅡ评分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769、0.887.PCT、hsCRP、APACHEⅡ评分分别以≥2 ng/mL、≥75 mg/L、≥11分为截点诊断肺炎合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性能高,敏感度分别为61.29%、80.65%、90.32%,特异度分别为88.05%、67.92%、81.76%.结论:PCT、hsCRP对判断肺炎合并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hsCRP的敏感度优于PCT,而PCT的特异度优于hsCRP,PCT比hsCRP更能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作者:林诗杰;刘升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诱导升压介入时间对大鼠局灶型脑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旱,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作者: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羟基喜树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HFLl细胞,以未加HCPT的HFL1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梯度(0.008-32 mg/L)HCPT处理的HFL1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HCPT干预24、48、72h后HFL1的增殖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干预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HCPT对HFL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HCPT处理组HFL]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F=399.51,P<0.01),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HCPT 0.5 mg/L作用HFL1 48h,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核仁消失,染色质浓聚的凋亡状态.结论:HCPT在体外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抑制HFL1的生长.

    作者:姜瑞姣;郑洁;刘良徛;李琳;徐淑睿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aveolin-1与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aveolin-1(CAV-1)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5-8F和6-10B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鼻咽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1)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T-PCR,qRT-PCR)检测CAV-1在鼻咽癌细胞株5-8F、6-10B和永生化鼻咽癌上皮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情况.(2)用免疫组化检测其在细胞株5-8F和6-10B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qRT-PCR结果显示CAV-1在5-8F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在6-10B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AV-1在5-8F和6-10B组织中也明显差异.结论:CAV-1在5-8F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和其高侵袭,高转移能力相关.

    作者:冷雷;戚飞飞;任俊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CA125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CA125测定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肠结核患者32例、克罗恩病患者15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CA125的浓度,以CA125>35μ/mL为阳性.结果: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的血CA125阳性率和绝对值存在很大差异[78.1%vs.26.7%,(245.3±306.3)μ/mL vs.(23.8±14.4)μ/mL,P=0.000].其中,肠结核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腹膜炎者血CA125阳性率和绝对值与克罗恩病相比统计学意义[95.0% vs.26.7%,(388.1±335.4)μ/mL vs.(23.8±14.4)μ/mL,P=0.000],而单纯肠结核(不合并肠外结核)与克罗恩病无统计学意义[58.3% vs.26.7%,(47.5±47.2)μ/mL vs.(23.8±14.4)μ/mL,P>0.05].CA125用于鉴别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1%、73.3%、86.2%和61.1%.结论:血CA125在肠结核合并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腹膜炎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单纯肠结核者呈轻度增高,在克罗恩病者中增高不明显.测定血CA125有助于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

    作者:喻研;但自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原发性胸膜鳞癌误诊为胸膜间皮瘤1例

    患者男,75岁,退休工人,2009年因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膜结节,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腔镜下行右侧胸膜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及间皮细胞增生.胸膜间皮瘤首先考虑.术后2年未诉不适.1周前患者因右侧胸痛,伴乏力、咳嗽,咳少量浓痰,于2011年4月14日再次入院就诊.体格检查:T36.8℃,P 72次/min,R 20次/min,BP 110/68 mmHg(1 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锁骨上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朱冠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痛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入选150例患者,确诊为冠心病110例(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非冠心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等水平,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hs-CRP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CysC 水平(1.26±0.43 m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1±0.23 mg/L)(P<0.05);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CysC、Gensini积分、hs-CRP均明显升高(P<0.05).(2)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hs-CRP呈正相关,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3)血清CysC与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郭瑞霞;张晓;朱记法;陈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按照2007提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危险度分层标准,将130例患者作观察组,首先依入院初检测的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升高与否,分为两者均升高、两者之一升高及两者均不高3组,采用Gensini积分对各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结果:血浆C反应蛋白及内皮素均升高组其Gensini积分较另两组明显升高(P<0.01),而两者均不高组和两者之一升高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3组间不同危险度分层患者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提示主要是高危患者间的差异影响3组间的Gensini积分变化,而3组间低、中危患者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危险度分层患者中血浆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均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特别对于高危患者常提示冠脉病变相对严重.

    作者:郑巨克;李星群;匡永东;吕良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