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辉;张进顺

关键词:肺孢子菌, 肺炎,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致死率, 免疫功能低下, 风湿性关节炎, 艾滋病患者, 致病真菌, 并发感染, 血液病, 肿瘤, 机会
摘要: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致死率为10%~20%[1].然而,近年一些非艾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肿瘤等并发感染PCP数量增多,致死率高达50%[2].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可行性及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选取广东省殊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戒毒所,从自愿接受培训的强制戒毒人员中选取195名展开同伴教育骨干培训,采取自身对照方法,通过培训前后2次问卷进行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同伴教育技能评估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同伴教育骨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09分和9.1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伴教育技能评估结果显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讨论能力、调动同伴教育人员的自主性等能力方面上均有较大帮助.结论: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通过培训骨干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选择或招募适当的同伴教育骨干对同伴教育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曾丽芳;聂军;绍辉;苏俊红;陶中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7%,健康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9%,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作者:韩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别嘌醇降低血尿酸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观察

    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肾衰竭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醇治疗组患者别嘌醇100~3mg/d,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升高,但别嘌醇治疗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331,P=0.023和t=3.673,P=0.001).别嘌醇治疗组有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时照组有1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别嘌醇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比56.25%.X2=5.111,P=0.024).结论:别嘌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延缓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邓英辉;张沛;刘华;贾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皮肤着色真菌病1例护理体会

    着色真菌病是由不同种着色真菌侵犯皮肤深部组织所引起的疾病,常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后造成肢体残废,重症患者可危及生命.我科于2009年2月3日收治着色真菌病患者1例,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取得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碧秀;吴昕;陈颂卿;綦娜;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耳后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36例

    目的:评价耳后软组织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36例良性腮腺肿物患者,采用改良的除皱隐蔽美容切口,切除腮腺及肿物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耳后动脉为蒂,设计制作耳后软组织瓣.翻转180°,作为插入软组织瓣充填术区凹陷.结果:36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2~36个月,切口在耳后发际内隐蔽,腮腺区无凹陷畸形,外形良好.转移瓣无坏死,无涎瘘、面瘫、耳垂麻木,未发现味觉出汗征象.结论:耳后美容切口联合软组织瓣应用于腮腺手术,切口隐蔽,术后局部凹陷畸形修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特别适合年轻的患者.

    作者:余海;刘德裕;李传真;黄谢山;钟伟;王佳伟;曹贤君;陈尧卉;林道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由于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疾患.1967年Northway等首次提出了BPD的概念,认为本病继发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与氧毒性及机械通气气压伤等密切相关.

    作者:张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对我院1 440例婴幼儿进行正反血型鉴定试验,其中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借助显微镜判断,根据三种方法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的相符率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在凝集强度和准确性方面均高于凝聚胺法和盐水试管法,特别对于月龄1个月以下的婴儿在血型鉴定中的准确性与盐水试管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鉴于婴幼儿血型鉴定特殊性的特点,采用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不仅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而且准确性更高.

    作者:吴争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ractor,HGF)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在第4代MSCs中添加HGF(20 ng/mL)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MSCs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诱导后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未观察到转化细胞的自主搏动.Troponin T及Connexin43的表达呈阳性,并可见清晰肌小节.RT-PCR检测MLC-2A、MLC-2V、α-MHc、β-Actin mRNA表达阳性.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HGF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作者:章培军;张丽红;郭敏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将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96.89%: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达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认为对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各项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卧床休息,取DVT体位,穿弹力袜,认真地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康复指导,导管的妥善固定,及保持伤口无菌,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兴丽;杨婉仪;周成宇;于新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依从性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依从性、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调查表对98例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剂(思力华,18μg,每日1次)治疗重度COPD患者的依从性、基础治疗方法、疗效评价与副作用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45%的患者评价噻托溴铵(思力华)治疗效果好,81.64%的患者依从性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疗效.27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发生率为27.55%,其中口干25例(25.50%)为常见不良反应;排尿困难2例(2.04%).18例患者依从性差,发生率为18.37%,其中11例(11/18)因药物价格贵而未能持续治疗;7例(7/18)自我感觉疗效差而停药.本组病例还显示噻托溴铵能显著减少气流受限、有助于难治性气胸闭合、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干粉刺(思力华)对重度COPD患者显示良好的疗效和依从性,其疗效与年龄和依从性有关.

    作者:汤彦;王虹;钟淑卿;刘春丽;秦茵茵;刘杰;李靖;王欣妮;吴华;李德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5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胃渍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分为A、B组,A组(观察组)78例给予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B组(对照组)78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A组临床症状、溃疡愈合、HP根除的有效率分别为91.03%、89.74%和88.46%;B组分别为67.95%、70.51%和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根除失败的患者接受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为9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97% vs 10.26%).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HP感染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詹春光;李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治疗鼠H22肝癌移植瘤研究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到40只小鼠的背部皮下,肿瘤直径约1cm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尾静脉、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腹腔注射阿霉素;内皮抑素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比较各组的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检测血浆VEGF浓度、肿瘤组织MVD表达,观察小鼠生存期.结果: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VEGF水平及瘤组织中MVD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减低(P<0.05),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延长(P<0.05);但内皮抑素组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抗肿瘤作用优于内皮抑素或阿霉素单药治疗,并可使小鼠生存期延长.

    作者:王泽新;汪森明;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纯钛表面接枝RGD肽对成骨细胞早期附着铺展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评价RGD肽修饰的纯钛表面对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早期生长附着铺展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纯钛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化学接枝GYRCDS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黏附早期材料表面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黏着斑蛋白细胞内黏着斑蛋白(vinculin)表达分布情况.结果:黏附肽修饰后的材料表面细胞早期附着更快,铺展形态更加充分.结论:采用分子自组装活性RGD肽修饰后的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早期附着铺展等生物学行为有明显改善.

    作者:陈奕帆;宋光保;万乾炳;刘长虹;杨晓喻;王剑;巢永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伴有脊柱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伴有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对疼痛缓解(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共进行115个椎体的成形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5 mL,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1例.VAS术前评分(8.32±1.48)分,术后(2.23±1.65)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但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作者:张毅;赵新建;廖绪强;陈显辉;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表现为癫痫的食物不耐受1例

    患者女,17岁,反复突然瘫倒3个月加重1个月,米我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始无诱因反复突然瘫倒,当时双目紧闭、问答不语、全身间断抽搐,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咬舌,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王学艳;任华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时45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患者做好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5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2~3个月后骨折均达临床愈合,随访6~34个月45例均已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文姬;汤骏;祝崇雪;淦细红;王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胼胝体梗死的诊疗体会

    随着头MRI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胼胝体梗死被诊断.因该部位血液供应丰富,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恢复较好.本文搜集了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的14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术式选择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经验,完善手术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56例,其中154例行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以102例常规手术组患者为对照,考察两种不同术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组甲状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缩短.结论: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术式选择,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建光;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髓样相关蛋白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

    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血凝素(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并且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的胞浆、胞核中广泛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A标签的MRP8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正确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RP8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伍丽琼;吴翠玲;王娟;徐佳;邓鹏;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