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程冬春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急腹症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8年2月148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证实,腹腔镜手术成功143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点,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术式选择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经验,完善手术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256例,其中154例行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以102例常规手术组患者为对照,考察两种不同术式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组甲状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也有明显缩短.结论: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出血量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术式选择,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建光;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生化汤配合药物流产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该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痛苦小,其流产率达90%左右.但部分妇女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潜在不全流产有引起大出血的危险,有一部分患者需要清官.

    作者:卞桂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EB病毒BZLFIN基因编码区的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获得BZLF1N基因的c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中含有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全长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伊强;陈丹;李雯;刘奇才;欧启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髂骨植骨加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

    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较为常见,运用带血供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转位+髂骨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运用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中华;夏翠兰;刘娟;邓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的人低氧诱导因子-1α治疗兔后肢缺血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腺病毒介导的人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治疗兔急性后肢缺血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Ad-HIF-1α及腺病毒空载体(Ad-Blank)扩增、滴度测定.(2)建立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以Ad-HIF-1α2.0 ×1010PFU)、Ad-Blank(2.0×1010PFU)和NS(0.5 mL)肌注离断股动脉肌群,观察兔一般反应,术前及术后7、28 d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28 d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Ad-HIF-1α及Ad-Blank滴度分别达2.0×1013、1.5×1013 Pfu/mL.(2)受试期兔一般情况好;3组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癌细胞.结论: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局部一次性转染2.0×1010PFU的Ad-HIF-1α,未见明显毒副反应;Ad-HIF-1α应用于兔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陈建威;李明琰;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4例诊治分析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目前对其诊断、治疗尚尤统一标准.随着剖宫产率增高此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如果误诊,易发生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作者:唐孟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加用空心钉加强内固定治疗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胰腺外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胰腺固定于腹膜后,背靠脊柱,很少受外伤,胰腺外伤占腹部闭合伤的2%~5%.一旦受伤说明暴力强大,损伤程度多严重,如胰腺破裂、胰液外溢.胰腺周围有 很多重要的脏器和大血管,外伤常伴其他脏器的严重损伤,病情危重复杂,病程长,病死率高[1].

    作者:闫素芝;张军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回顾及中期随访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手术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CHD合并重度PH 32例,平均年龄(32.3±7.2)岁.以下列指标为手术适应证:(1)心脏超声多普勒,左向右分流的峰值流速、分流时间比值均不低于右向左分流:左向右分流与右向左分流频谱速度-时间积分比值大于1.85;(2)超声测压Pp/P8值≤1.0;(3)股动脉血气分析,PaO2≥60 mmHg,SaO2≥0.90;(4)无静息紫绀.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随访日期定为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此后每12个月1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完成有效随访28例,随访率87.5%.随访时间3~86个月.术后46个月死亡1例,死因为斗殴引发的意外.随访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SPAP、Pp/Ps值术后各组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LVEF值于24个月及36个月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上升(O<0.05).术后心功能Ⅰ、Ⅱ级者占85.7%,均已参加一般劳动.心功能Ⅲ、Ⅳ级者现仍口服西地那非.结论:成人CHD合并重度PH手术治疗及中期随访结果较满意.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死亡率.重视随访并积极后续治疗,可望进一步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游昕;梁勇;钱维源;陈若为;马游;周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全世界关于UDCA治疗PSC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465例患者.结果显示UDCA能显著改善PSC患者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治疗组肝脏组织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OR=9.19:95% CI 0.98~86.15;P=0.05),胆道影像学有改善的倾向,死亡、肝移植、死亡和(或)肝移植等指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且敏感性分析结果无变化.结论:UDCA能显著改善PSC患者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症状,有改善肝脏组织学的倾向,但是并不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俞力军;黄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表现为癫痫的食物不耐受1例

    患者女,17岁,反复突然瘫倒3个月加重1个月,米我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始无诱因反复突然瘫倒,当时双目紧闭、问答不语、全身间断抽搐,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咬舌,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王学艳;任华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血凝素样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LOX-1基因501G>C和IVS4-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住点基因型,观察其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50例湖南籍汉族人UAP患者和146例健康对照中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OX-1 501G>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和P=0.109).含有突变基因的(GC+CC)基因型与野生型GG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1,P=0.131):LOX-1 IVS4-73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和P=0.559),含有突变基因的(CT+TT)基因型与野生型C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OR=0.886,P=0.692).结论:湖南汉族人群中LOX-1 501G>C和IVS4-73C>T多态性与UAP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袁海军;曾高峰;袁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磷酸化P38表达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3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并补充钙尔奇D,服药12个月.干预组在接受标准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骨密度及焦虑、抑郁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的SCL-90多项分值如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值均高于老年常模(P<0.05),治疗后两组L2~L4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疼痛强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疗效更佳(P<0.05);接受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的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症状,并明显降低焦虑、抑郁的检出率.

    作者:王剑莉;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伴有脊柱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伴有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对疼痛缓解(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共进行115个椎体的成形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5 mL,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1例.VAS术前评分(8.32±1.48)分,术后(2.23±1.65)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但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作者:张毅;赵新建;廖绪强;陈显辉;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脓毒症大鼠心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彭娜;向定成;苏磊;张亚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5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在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进行5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h0GTT),探讨OGTT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35例疑似反应性低血糖受试者,均行82.5 g葡萄糖的5hOGTT,检测0、30、120、180、240、300 min血糖.结果:35例受试者根据2 h血糖变化诊断糖耐量正常(NGT)21例(60%)、单纯糖耐量减低(1GT)8例(23%)、糖尿病(DM)5例(14%)、低血糖1例(3%);5 h检查中共筛查出低血糖22例(63%),服糖后2 h出现低血糖1例(5%),服糖后3 h出现低血糖9例(40%),服糖后4 h出现低血糖12例(55%),服糖后5 h出现低血糖0例(0%),低血糖再现率82%.诊断服糖后低血糖的人群中IGT伴发率达36%.结论: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中服糖后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63%,其中IGT的伴发率也高达36%.所有低血糖均发生在服糖后2~4 h,对疑似反应性低血糖人群进行4h 0GTT低血糖筛查敏感性达100%,比5h 0GTT更容易完成.

    作者:黄菊芳;徐文辉;王丹;谢俊;何筱莹;许向东;廖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护理的新进展

    静脉化疗足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郎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2].

    作者:杨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 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庄成君;王立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美托洛尔组(n=12),TFE小剂量组(n=11),TFE中剂量组(n=10),TFE大剂量组(n=12),另取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n=10).观察各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变化,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及MMP-2和MMP-9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可逆转左心室质量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教(P<0.05或0.01),减少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5或0.01).结论:TFE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以及MMP-2和MMP-9的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重构.

    作者:王静;宋耀鸿;李宝石;蔡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