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负压检测仪在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检测的运用

张建峰;唐忠科;臧志文;戢运超;李明强

关键词:负压, 检测仪器, 气管插管术, 气管导管, 位置检测, 导管位置, 相关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位置的检测, 中心医院, 麻醉医生, 麻醉风险, 临床麻醉, 急救工作, 基本技能, 辅助判断, 襄樊市, 麻醉科, 湖北省, 验证
摘要: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人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器辅助判断.为此.我科于2007年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明强博士自制的负压检测仪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的检测.经60例气管插管术验证,该负压检测仪能快速、可靠地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后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估心理问题,做好正性引导;加强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抬高惠肢;做好局部的观察记录;限制踝关节活动;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患者能安心接受治疗护理,术后伤口痊愈,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踝关节骨折后在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伤口愈合,使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黄少华;吴兰英;黎武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罕见肩关节下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大关节脱位中占40.1%[1],略次于肘关节脱位,视脱位后肱骨头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其中95%为前脱位,其次为后脱位,而上脱位及下脱位比较罕见.肩关节下脱位,又名竖直型脱位.发生率约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0.5%.2006-21007年我院治疗了2例,2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及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穆臣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幽门螺杆菌相关难治性消化性溃疡

    目的:探讨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幽门螺杆菌相关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难治性溃疡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另外47例接受埃索美拉唑+香连治疗(埃索美拉唑+香连组).评价两组药物对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溃疡改善和安全性.结果:共有9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完成试验(每组45例).埃索美拉唑+香连组在中上腹痛、上腹饱胀、症状总积分、内镜缓解率和愈合率上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而在反酸、嗳气和烧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上二者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治疗非幽门螺杆茵相关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香连为该类溃疡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朱风尚;陈锡美;黄志刚;张东伟;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膀胱黏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加电切术后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膀胱肿瘤285例

    目的:评价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电切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2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A组138例.用500 mg 5-Fu稀释到80~100 mL盐水行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用吡柔比星30 mg加5%葡萄糖水40 mL行定期膀胱内灌注;B组147例,仅用吡柔比星30 mg加5%葡萄糖水40 mL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12~60个月,A组复发14例,复发率11.5%((14/122),进展率为7.4%;B组复发48例,复发率36.4%(48/132).进展率为10.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HP膀胱内灌注,尤其对低分期(T1-2)和低分级(G Ⅰ~Ⅱ)膀胱肿瘤效果较佳.

    作者:庞一雄;张孝斌;郑轶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1例,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治疗组148例,除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连用15 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结果: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及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元忠;李志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和HIBD模型组(HI组)(n=40).HI组又根据A药(NGF)、B药(bFGF)两因素,用药、不用药两个水平,交叉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0)、NGF治疗组(n=10)、bFGF治疗组(n=10)和NGF+bFGF联合治疗组(n=10).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大体改变及免疫组化改变,分析两药对于HIBD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生理盐水对照组严重,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海马CA1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多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NGF、bFGF均可提高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数量;(2)NGF、bFGF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琦;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A125的初步评价

    目的:对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学予以初步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EP10-A)提供的方法,按照特定顺序连续5 d测定低、中、高浓度人混合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CA125浓度.计算偏差、总不精密度及其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3种浓度AFP的绝对偏差为低值-0.29 μg/L、中值-6.33 μg/L、高值-8.63 μg/L,均低于允许偏差的±2.109μg/L、±31.032 μg/L、±63.72g/μL.3种浓度CA125的绝对偏差为低值-0.79 IU/mL、中值-4.73 IU/mL、高值-4.17 IU/mL,均低于允许偏差的±3.381 IU/mL、±34.494 IU/mL、±39.315IU/mL.3种浓度AFP总不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55%、2.622%、2.617%,均小于厂家说明书规定的10%.中、高两种浓度CA125总不精密度CV分别为5.693%、3.482%.均小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允许不精密度6.8%,低浓度CA125的总不精密度CV为8.525%,大于允许不精密度.AFP漂移(t=1.05,P0.05)和携带污染(t=0.86.P0.05),CA125漂移(t=1.23,P0.05)和携带污染(t=3.63,P0.05)对精密度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AFP、CA12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性能指标基本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孙琦;谢服役;郑美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分级护理制度,观察组44例,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分级护理全程,观察记录两组入院和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ADL)水平的评估.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及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Orem自理学说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均明显优于分级护理,因此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患者大程度地发挥自理潜能及早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凤英;焦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沉默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粢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有效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实验组siRNA转染后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P<0.01),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实验组siRNA转染48 h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靶向hTERT的siRNA转染后可以显著降低A54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雪峰;王建军;王家顺;潘永成;李劲松;汪文东;赵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介素-12与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不断攀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一种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健康问题.AR及其并发疾病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极大地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尤其让人担忧的是,AB还是哮喘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人们发现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作为一种Th1型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逆转AR发生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治疗AR的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华;汪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其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长期以来,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替代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有效阻止乃至减慢疾病的进展.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的出现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普拉克索可单独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减少左旋多巴治疗所致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与左旋多巴联用,可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作者:余丹丽;张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节腔内不同剂量吗啡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治疗研究现状和展望

    我们对腰椎间盘退变诱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他相关疾惠多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虽然短期内患者受益,却无法逆转或延缓椎间盘的退变,切除了椎间盘,脊柱的稳定性被破坏,反而加快退变的进程,导致更严重的脊柱疾患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人工干预逆转椎间盘的退变,使其生物学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林曦;叶君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初步探讨蛋白质组技术在精浆研究中的应用,建立男性少精、无精症患者及健康者精浆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查并鉴定三者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少精症、无精症患者和健康者精浆总蛋白,银染显色,ImageMaster 2D Elite软件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分辨率较好的精浆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5个在少精症、无精症忠者与健康者精浆中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斑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特异蛋白分别为Serpin B6(Placental tlrlrorllbJ in inhibitor)(Cytoplasmic antiproteinase)(CAP)(P~otease inhibitor6)(PI-6)、Septin-1(LARP)(SeFOlogicauy defined breast cancer antigen NY-BR-24)、Kallikrein·6 precursor(Protease M)(Neur08in)(zyme) (SP59)、Hemoglobin beta chain、Beta-defensin 108 precursor(Beta-defenain 8)(DEFB-8).结论:在少精症、无精症患者与健康者精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利用蛋白质组学这一高通量的筛查技术可望从中发现与少精、无精相关的精浆标志物.

    作者:潘春琴;刘池波;梁勇;牟思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降低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操作中,降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ICSI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2例160个周期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所获1 549个MⅡ卵随机1:1分配.分别采用在舍7%和3.5%PVP(对有A、B级活动精子的周期)或者在3.5%和不含PVP(对仅有C、D级活动精子的周期)操作液中制动的精子行ICSI,比较ICSI效果.结果:PVP浓度为3.5%时,ICSI卵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80.12%和96.78%.与PVP浓度为7%时的受精率(79.84%)和卵裂率(96.8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采用3.5%PVP制动精子行ICSI获得的优质胚胎率达77.76%,高于7%PVP制动时的71.43%,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舍PVP操作液中制动精子后行ICSI,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与在3.5%PVP制动精子行ICS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活动力良好的精子,降低精子制动液的PVP浓度至3.5%,可提高ICSI的优质胚胎率.精子活动力差时,进一步降低PVP浓度对ICSI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仲英;李尚为;马黔红;樊伟;李蕾;李小红;胡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喹硫平与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9例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喹硫平组(25例)和奥氮平组(24例).采用Bech-Rafaelsen蹂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6和8周末评分,比较两组间疗效和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体有效率,喹硫平组84.0%,奥氮平组8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奥氮平和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副反应轻,安全性高.

    作者:刘玉平;刘恩益;蓝晓嫦;文启琴;黄远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和VEGF-C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4/48)和68.8%(33/4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2.5%和16.7%,P<0.05).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α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C蛋白在肺癌中具有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在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左顺庆;王建军;郭家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超峰;陈绍宗;冯剑;高卫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严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女,35岁,已婚.因咽痛发热1周、口腔内血疱1 d就诊.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自服头孢拉定、清热灵等药物无好转,咽痛加剧并口腔内血疱就诊.局部检查:口腔黏膜无明显充血.散在多发血疱;咽后壁大片散在淋巴滤泡呈血性.血常规检查:WBC 9.0 ×109/L.N 0.839,Hb 124 g/L,PLTO.全身检查:神志清,精神可,血压100/65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剑突下压痛(+),双下肢可见散在紫点、紫斑,未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作者:崔彩霞;周雪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补体末端复合体(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例组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在确诊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测定血清TCC水平.梗死体积为第7天CT经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结果:(1)病例组卒中发作初期血浆TC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8 h TCC含量明显增加,到第6天达到高,第10天仍高.(2)血清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有相关性.结论:(1)急性脑梗死后补体激活参与了卒中后炎症反应.(2)TCC含量与梗死体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能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于兆昂;郑茂永;冯建利;王晓红;张桂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