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黄雯;姜立萍;翟艳苓
目的:观察常规单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MAS患几分为两组,12例患儿在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的同时气管内注入固尔苏100 mg/kg作为治疗组,13例患儿仅上呼吸机和其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惠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氧合指数由22.2±4.3渐降至12.5±4.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2±0.03上升至0.315±0.0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PS治疗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作者:范礼英;陈艳华;邓轩;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组织中血管EPCR的动态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肺脏组织中EPCR mRNA明显升高,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组早期有所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肺内EPCR 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参附注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EPCR的表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而早期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作者:吴双华;潘景业;沈晔;张近波;张艳杰;陈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8例,非肝硬化的患者144例.1s肝穿刺法行肝组织活检,用光学显微镜多视野观察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分期.肝穿刺前后1周内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用Roche Modula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B、GLB.结果:血清A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非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221(95%CI:0.138~0.304)和0.229(95%CI:0.133~0.326).血清GLB水平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617~0.824).血清ALB和GLB水平和A/G比值诊断肝硬化的佳截断值分别为40.35 g/L、34.70 g/L和O.98,其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21和0.607和0.571、0.646和0.771和0.868、0.311和0.340和0.457、0.949和0.910和0.912、0.674和0.744和0.818、0.467和0.378和0.439.结论:血清ALB、GLB水平和A/G比值均可用作否定诊断肝硬化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占卿;陆伟;崔晨蓉;史连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液科总的医院感染率;急性白血病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高:急性白血病未完全缓解病例在粒细胞缺乏症期中感染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病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越低,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也越高.病原体以G-菌多,其次为G+菌、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多见,其次为消化道、皮肤黏膜;在感染后起效药物中,三代头孢菌素多,其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结论: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血液病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筠;刘复强;吴轶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8(AQP8)在人鼻息肉中的定位,分析其在该病变水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40例成人鼻息肉标本和20例正常下鼻甲标本,制备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8蛋白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8在血管壁及血管窦有较强表达,在腺体中也有表达.结论:AQP8主要分布在与水的运输及代谢有关的结构--血管壁及腺体,它在血管壁和血管窦的表达为鼻息肉形成提供了又一解释:AQP8在腺体的表达,提示它可能与腺体分泌异常有关.
作者:唐鸿;魏莲枝;张成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细胞凋亡在病毒研究中已成为了一个热点.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细胞自我破坏过程.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中生存与增殖,但病毒感染对细胞是不利的,因此被感染的细胞有许多通过自身凋亡来清除病毒,有些则被免疫系统所清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也已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逃避宿主防御反应的机制以维系自己的生存与繁殖,其中之一就是抗凋亡.
作者:齐维;杨慧兰;樊建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应用EcoR Ⅰ和Xba Ⅰ酶切质粒PDC-VEGF和PDC315,连接DNA目的片段后转化大肠杆菌DH5a构建重组质粒PDC315-VEGF,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将质粒PDC315-VEGF与质粒pBHGE3共转染293细胞获取重组腺病毒,以重组腺病毒DNA为模板,PCR鉴定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扩增、浓缩纯化重组腺病毒,微量滴定法测定腺病毒滴度.结果:通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质粒PDC315-VEGF,酶切分析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经细胞内同源重组构建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CR扩增421 bp VEGF165片段,证实VEGF165基因成功克隆到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腺病毒滴度为5.0×109pfu/mL.结论:通过双质粒细胞同源重组,生产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动物试验奠定基础.
作者:周炜;冯进波;王旭平;刘春喜;姜虹;王荣;丁士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检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腺癌(TGMAP)模型的前列腺肿瘤和转移.方法:使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系统监测TGMAP模型小鼠的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对TGMAP小鼠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图像和前列腺癌标本的比较.验证该超声系统检测活体小鼠肿瘤大小的可靠性.结果:超声成像可检测到直径为2.4~14mm的肿瘤和转移.通过三维超声体内测量与尸检获得的肿瘤大直径的相关系数为0.9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结论:TGMAP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作者:武国军;王福利;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张更;于磊;杨力军;邵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与术中硬膜外吗啡复合应用时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酚酯组(F组)和脂肪乳对照组(C组),每组20例.F组于手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酚酯10mg;C组于手术前15 min静注脂肪乳注射液10 mL,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 h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 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2、4、6、8和24 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 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VAS各时点F组均低于C组(P<0.05);术后24h镇痛治疗总评分F组均低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酚酯与吗啡复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感觉更舒适,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张立敏;戚思华;王昕;邹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病例1:患者女,47岁,10多年前曾有结核病史,因间断右上腹不适半年入院.无发热,无腹泻.查体未及明显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大小尚正常,二维切面可见肝脏右叶-1.8 cm×2.3cm×2.0 cm大小中等回声结节.结节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可见环行强回声,强回声结节后方多可见明显声影(图1).
作者:叶盛开;陈丽;黎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对43例可手术的BA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预后.结果:BAC患者临床症状与普通肺癌相似.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单独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37.71个月.5年生存率为18%,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48.30个月,5年生存率为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术后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
作者:骆梅青;宋向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控制性降压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硝普钠组(N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剪开脑膜时实行控制性降压,R组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为0.1~0.3μg/(kg·min),N组泵注硝普钠的速度为1.0-3.0μg/(kg·min).记录两组诱导前10 min、控制性降压后10 min、控制性降压后30 min、停止降压后10 min、停止降压后3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R组降压期间心率低于基础值(P<0.01),且明显低于N组(P<0.01),停止降压后R组血压恢复平稳.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效果明显,降压期间心率缓慢,停药后无血压反跳现象.
作者:秦钟;杨勇刚;孙国华;胡毅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诱导对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方法:将辛伐他汀诱导和未经诱导的免MSCs分别转导BMP-7基因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导后细胞BMP-7的表达:通过观察细胞生长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测定骨钙素含量,分析辛伐他汀诱导对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和分化表型的影响.结果:转导后BMP-7基因在诱导组和未诱导组MSCs中均有表达,诱导组细胞BMP-7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均比较未诱导组明显增高.结论:转导前辛伐他汀诱导能够促进BMP-7基因修饰的MSCs的成骨转化.
作者:闫露;粟艳;沈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采用硬膜外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中的效果,阐述硬膜外腔镜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20例慢性顽固性腰腿疼痛患者均通过镜头机械分离粘连和药物精确注射病变神经根,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有效率90.0%.结论:硬膜外腔镜是对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患者进行诊断和介入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之一,其优点是,(1)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肉眼观察硬膜外腔内具体病变;(2)较手术方法具有明显微小创伤;(3)可以冲洗硬膜外炎性物质、剥离粘连;(4)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消除水肿、炎症.改善疼痛.临床应用证明硬膜外腔镜是治疗慢性顽固性腰下肢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作者:纪春梅;孙德海;毛仲霞;姜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胰岛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作为对照组.B组烫伤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 U胰岛素,C组创面下浸润注射600 IU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D组予B、C组相同剂量二者联合治疗.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4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D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伤后第7、11、14、17、21天D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检查D组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肉芽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注射后7 h,A组和C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P>0.05).B、D两组注射后1 h血糖浓度下降(P<0.05),注射后5 h开始恢复正常.结论: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
作者:柳晖;陈武鹏;向红霞;胡检;李新强;张显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精确定位神经,麻醉效果确切,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而且该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和全身的影响较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小.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分析本院41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下肢手术的围术期情况,对麻醉配合进行总结.
作者:金平湖;董慧春;祝崇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医院细菌性痢疾(菌痢)的茵型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2004-2007年粪便标本中分离的72株志贺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以K、B琼脂法进行药敏实验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72株菌株中福氏志贺菌63株,宋内氏志贺菌9株,未检验痢疾志贺菌和鲍氏志贺菌.63株福氏志贺菌中福氏1型12株,福氏2型31株,福氏4型20株.宋内氏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吡肟、菌克单、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福氏(P<0.05),两者对青霉素类和部分三代头孢茵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低,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尚低.福氏1型和2型的耐药性相似,福氏4型对部分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福氏1型和2型(P<0.05).结论:菌痢病原体主要是福氏志贺菌,且以福氏2型和4型为主,少数为宋内氏志贺菌.不同菌种耐药率不一致,多重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以药敏为依据选用,可首选呋喃唑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经验治疗.
作者: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1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8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7.599和4.391.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以白色念珠茵多,占61.1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 d和抗生素使用≥14 d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龙军;许娟;兰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经皮切吸术(APLD)+胶原酶溶解术(CCNL)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APLD+CCNL治疗,与528例CCNL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339例经APLD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PLD+CCNL的疗效明显优于仅以APLD或CCNL治疗的疗效.结论:APLD+CCNL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APLD或CCNL治疗的效果,该术式操作方便,创伤小,费用低,两次治疗一次完成,是微创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大民;朱伟;王强;肖克明;赵小魁;杨万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反应素-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与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2例早发ACS患者(病例组)和121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 A387P多态性.结果:G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7.4%,P=0.64),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3.7%(P=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早发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1,95% CI:0.22~2.28,P=0.57).结论: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且与早发ACS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高磊;何国平;杨国英;戚传平;马继政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