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5aR在肾脏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张慧明;于永刚

关键词:C5aR, 肾脏, 细胞表达, 功能, 病理生理过程, 器官纤维化, 啮齿类动物, 急性肺损伤, 组织再生, 实质器官, 裂解片段, 髓系, 补体
摘要:过去认为C5aR仅在髓系细胞表达,现在发现在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肝、肺、脑等实质器官也都有表达,而且通过与补体C5裂解片段C5a的结合在器官纤维化、急性肺损伤、组织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在肾脏也有表达,本文就C5aR在肾脏的表达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本病常见,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在0.1%~2.7%.本病治疗方法尽管很多,但治愈往往不容易.不少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308 nm准分子激光是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方法,但单用治愈率仍较低.笔者于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旨在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林挺;杨慧兰;李雪梅;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6例V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以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的社会活动功能(FAQ)测定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治疗组治疗后CSS、MMSE及FAQ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VD的疗效.

    作者:赵国祥;王立阳;孙祥喜;刘海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复合辅酶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不加用复合辅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脂及行B超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谷氧酰转肽酶较对照组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脂肪肝声像图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复合辅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刘安楠;杨书文;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6例CHF患者(CHF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2.4±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0.3)%].Th17/CD4+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3.3±1.1)%]比例明显高于Ⅰ~Ⅱ级者[(1.7±0.9)%].结论:CHF患者外周血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军;贺立群;罗兵;昌薇;戴榕;张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目前认为有20%~30%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

    作者:洪承吕;胡开宇;杨德业;张怀勤;黄伟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分别测定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FMD的变化;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较NC组的FBG、hs-CRP水平明显升高,FMD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NA组,FMD则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FMD与FBG、hs-CRP、MAu呈负相关;hs-CRP与sBP、TG、MA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伴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FDM下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MAU能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是心血管病预测的重要的指标.hs-CRP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

    作者:黄强;浦明娟;刘剑峰;陆奇伟;吴晓燕;孙杰;陈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危重心血管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进展迅速,人们逐渐认识到维护胃肠道功能的稳定在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危重病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1].而心血管危重患者与胃肠道功能的关系又是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廖培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绵肾6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海绵肾(sponge kidney)以肾锥体乳头管和集合管呈梭形或小囊状扩张为特征,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而非慢性感染的不常见的先天性肾脏良性病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海绵肾患者的超声、放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海绵肾影像学表现特征的认识.

    作者:金轶;董俊杰;吴茂铸;孙新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附睾炎的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是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但TURP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并发附睾炎而再次住院治疗.

    作者:李化永;高双友;宋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侧髌股韧带解剖和重建与髌股关节不稳

    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在伸屈活动中向外过度移位.在屈膝30°时,外推髌骨超过1 cm,或轴位片上两侧髌股间隙相差2 mm,即可诊断髌股关节不稳.

    作者:徐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普萘洛尔和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PR)和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M)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63例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18例健康体检者.将患者分为3组,即PR+IM组、PR组及IM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时,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小板相关的抗血小板抗体(PAIgG).结果:63例患者除12例因不能耐受中途退出外,其余51例患者中IM组PLT在各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8周PR+IM组和PR组PLT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在各时段PR+IM组与PR组比较,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PR+IM组、PR组及IM组的PLT、MPV、PCT、PDW、PAIgG与健康体检查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后2、4周,PR+IM组、PR组及IM组的MPV、PCT、PDW、PAIgG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用IM不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PR可以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与单用PR相比,PR联合IM并不能进一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PR改善血小板计教的水平是轻微的.PR不是通过免疫机制改善血小板减少症,改善血小板功能是有限的.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黄智铭;林向飞;陈民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轻、中、重3组,并测定他们的肾功能[肌酐(Cr)和尿素氮(BUN)]、血脂[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尿系列微量蛋白[白蛋白(Alb)、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各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尿Alb、IgG、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尿α1-MG、NAG水平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性肥胖各组的血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肾小球滤过卒(GFR)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示尿Alb、IgG、TRF及GFR水平均与BMI、TC、T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肥胖程度相关.

    作者:张宇;卢立肖;邵山鹰;项如莲;杨立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口服25%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524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264例,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260例,检查前口服25%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4.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4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对照组为4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与口服25%硫酸镁相比,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厉挺;陈月红;徐春娥;强明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芎麻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芎麻滴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大鼠模型,穿梭箱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和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锥体细胞形态和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胞核固缩,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芎麻滴丸中、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减轻,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加.结论:芎麻滴丸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赵瑛;滕厚军;祖莹;王巍;李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临床上创伤、血栓形成、组织移植、断肢冉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在血供完全恢复后,可出现比缺血时期更为严重的损伤.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

    作者:周树保;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止血方式的探讨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是目前首选术式,术中止血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比较研究不同的止血方式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

    作者:张先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肥厚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 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作者:李旭;曹宁;韩敬明;王东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睾丸支持细胞与移植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目前认为SC是生精细胞的支架,能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及必需的营养物质.新研究显示,SC还具有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功能,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现就SC及其在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明华;林海龙;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致脊前动脉综合征1例

    患者女,68岁,主因双下肢疼痛、无力22 h入院.入院前22 h患者小便后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疼痛,刀割样,2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能,伴腹部柬带感人我科治疗.病前无感冒发热史.既往史:高血压史,脑栓塞史(无后遗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颤史.

    作者:刘崴;张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320 d;阻塞2例(10%),外周静脉炎1例(10%),穿刺部位渗血2例(10%),导管移位1例(5%),导管相关感染1例(5%).结论:PICC置管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应用总体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建红;谭智慧;丁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