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吕;胡开宇;杨德业;张怀勤;黄伟剑
目的:探讨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 d取血及肝组织(n=6),检测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应用HE染色、Sirius red染色、电镜及DNA电泳对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凋亡生化学进行评估.结果:与SO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胆红素、BA、ALP、γ-GT、ALT及AST在7 d内呈进行性增高.HE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逐渐加重的胆管扩张伴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以胆管增生为主的结缔组织沉积.电镜显示,肝细胞内见异常包涵物,毛细胆管扩张、纤毛减少.两组大鼠肝组织均未见典型肝细胞凋亡形态及DNA ladder改变.结论:急性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肝细胞凋亡少见.
作者:李华;李光明;胡坚方;周曙峰;曾黎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发病率多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其中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目前这一调节环节对COPD、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病研究较多,但是对抗氧化转录因子及调节基因对下游抗氧化物酶的作用仍然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中.
作者:喻廷凤;何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控制源的关系,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及周边县市)6所综合性医院150名手术室护士,使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为26.31±10.47,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18±8.64,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为7.64±5.28.不同国家、科室和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职业倦怠不同纬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手术室护士的情绪枯竭与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应鼓励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和塑造良好的人格.
作者:张玉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6例V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以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的社会活动功能(FAQ)测定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治疗组治疗后CSS、MMSE及FAQ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VD的疗效.
作者:赵国祥;王立阳;孙祥喜;刘海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胸科手术麻醉时常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进行单肺通气,这样不仅可以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而且可以减少纵隔摆动,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但DLT无隆突钩,插管时无明确手感,不易准确到位.传统的听诊法定位,由于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因而准确率和到位率较低.我院于2006年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用于DLT的定位,极大地提高了DLT插管的准确率.我们对传统的听诊法和纤维支气管镜法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兴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佳护理措施.方法:给50例中风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同时给另50例直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9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直接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27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结论:中风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明显减少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庭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67岁,因反复恶心、呕吐、低钠2年入院.2年前由于恶心、呕吐住院治疗,有低钠血症,血钠当时低为107mmol/L,曾出现淡漠昏迷.经制酸补液、补充浓氯化钠后好转自动出院,此后多次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低钠(113~115mmol/L)复发而入院,其间多次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路聪哲;常艳;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和对感染灶进行彻底引流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1)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2)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3)尿量≥0.5mL/(kg·h);(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vO2、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49岁.入院主诉:突发下腹痛13 h伴呕吐2次.入院前12 h无明显诱因下突发中上腹胀痛伴发热,后转为下腹部疼痛,伴呕吐2次,疼痛呈持续性痛,无放射痛且与体位无关,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寒战,无肛门坠胀感,无伴阴道流血.近1年出现月经紊乱,伴尿频,无尿急尿痛.
作者:汪余勤;吴建新;宗春华;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 mg/ks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7 d、14 d、21 d、90 d的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 d,溶栓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 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作者:陈秋红;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肱骨外科颈骨折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损伤严重者,手法复位困难,部分可以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或者各种钢板固定,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无论是复位还是固定都极其困难,易增加周围肩袖组织及腋神经和腋部血管的损伤.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唐云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先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清楚了MMPs的主要功能,它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生理重建和病理破坏的主要基础因素之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对MMP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MPs已成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MMPs在O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剑;鲍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髓内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它可以提供有效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肢的早期活动,并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长度适合的髓内针可以增强稳定性,分散应力.目前,确定髓内针的长度有如下几种方法:术前测量技术、术中透视测量技术、模板技术等.术前准确估计髓内针的长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局部损伤,降低术中放射量.术前测量一般采取直接测量胫骨的方法,但是在双侧胫骨骨折的情况下,直接测量缺乏准确性.由于腓骨远近端的骨性标志清楚且位置恒定,所以笔者应用测量腓骨的方式估计髓内针的长度.
作者:仲涛;杨冰;王志坚;刘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68岁,主因双下肢疼痛、无力22 h入院.入院前22 h患者小便后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疼痛,刀割样,2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能,伴腹部柬带感人我科治疗.病前无感冒发热史.既往史:高血压史,脑栓塞史(无后遗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颤史.
作者:刘崴;张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学进展迅速,人们逐渐认识到维护胃肠道功能的稳定在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危重病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1].而心血管危重患者与胃肠道功能的关系又是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廖培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基因敲入(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对于来自KIMAP和TGMAP的肿瘤标本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来源于TGMAP(n=8)和KIMAP(n=9)的小鼠前列腺癌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多数KIMAP肿瘤为双倍体,与临床相近,而所有TGMAP肿瘤均为非整倍体.基因芯片分析证明,在KIMAP中免疫应答基因高表达,而TGMAP晚期肿瘤(26~32周)中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相关的基因占主体.结论: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国军;朱李兵;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刘贺亮;于磊;张更;秦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结直肠腺癌FHIT及p53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0.0%、73.3%、44.1%,癌组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与结直肠腺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135);FHIT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相关(P<0.005).FHIT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5,P=0.000).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建武;王佩飞;郑佩赞;黄巨丹;郭利众;蒋玉芬;陈良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任意皮瓣修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者2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祥明;何定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全世界大约有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1.2亿人,感染率约10%,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率约18%,HEV在HBeAg阳性患者中的重叠感染率约19.7%[1],近年有报道HEV亦具有经血传播途径[2],造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HEV也相应增多.重叠HEV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一个重要诱因,目前对重叠感染的研究已有报道大多集中于临床表现、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观察,重叠感染的具体机制还是不甚明了,加强有关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陈子安;赵守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是目前首选术式,术中止血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比较研究不同的止血方式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
作者:张先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