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宇荣
小腿外侧较大面积热压伤后,除了皮肤坏死广泛外,往往也出现肌肉、骨骼、肌腱深部组织的损伤,由于外踝部的皮下组织较少,因此外踝骨质不同程度的受损,早期皮片移植后,仍遗留外踝骨质外露的残余创面,该种病例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因小腿外侧下段由于较大面积热压伤后,没有合适的小腿后外侧筋膜皮瓣可用,而带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操作复杂,成活率相对较低,且往往找不到受区血管吻合.
作者:程翔;杨建秋;吴继炎;郑国平;吕瑞林;邹文;陈武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粘接剂和双重固化粘接剂粘接不锈钢网底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做上和(或)下颌直丝弓矫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粘接颊面管经严格配对设计,以便对术后6个月内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做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每个患者的两种粘接系统的平均脱落率.此外,每个受试者分别记录上颌和下颌的脱落率,以比较其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脱落率在化学固化粘接剂者为19.17%,用双重固化粘接剂者平均为9.00%(P=0.017: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还比较了6个月内采用同一种方法后上下颔牙的粘接脱落情况(化学固化粘接系统:P=0.689;双重固化粘接系统:P=0.211;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采用同种方法患者其上下颌牙的粘接脱落情况未见不同.结论:(1)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脱落率低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的患者.即临床上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粘接磨牙颊面管优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2)采用同种粘接剂粘接磨牙颊面管时,其上下颌牙粘接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文雄;张春元;史剑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 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作者:李旭;曹宁;韩敬明;王东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本病常见,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在0.1%~2.7%.本病治疗方法尽管很多,但治愈往往不容易.不少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308 nm准分子激光是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方法,但单用治愈率仍较低.笔者于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旨在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林挺;杨慧兰;李雪梅;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胸苷激酶(TK1)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7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PG Ⅰ、PGⅡ、TK1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胃良性疾病组比较,胃癌组PG Ⅰ水平明显降低,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胃癌与胃良性疾病组比较.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G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 Ⅰ、PG Ⅰ/PGⅡ、TK1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G Ⅰ、PG Ⅰ/PG Ⅱ、TK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78.1%,准确性为85.5%.结论:PG Ⅰ、TK1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顾光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缬沙坦组[(86±1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68±13)μg/min]降低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作者:王德琴;施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YL-1型穿刺针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本方法治疗的8例患者(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慢性硬膜外血肿2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复查颅脑CT证实血肿全部消失.结论:穿刺引流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合于各层次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王栋;郑少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目前认为SC是生精细胞的支架,能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及必需的营养物质.新研究显示,SC还具有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功能,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现就SC及其在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明华;林海龙;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是目前公认的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1].但TURP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并发附睾炎而再次住院治疗.
作者:李化永;高双友;宋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安多霖对于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行盆腔放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口服安多霖分为两组.安多霖组25例,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正常组织受量(t检验),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的毒性反应(卡方检验).结果:安多霖组与对照组各正常组织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肠道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安多霖可以明显降低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使更大比率患者的肠道反应为0级,并且降低了患者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罗居东;高爱霞;章青;傅深;李萍;邵雨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复合辅酶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不加用复合辅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脂及行B超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谷氧酰转肽酶较对照组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脂肪肝声像图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复合辅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刘安楠;杨书文;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镍钛合金食管、气管双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气道狭窄,男5例,女2例,年龄46~67岁.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食管造影和CT检查,明确食管、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在透视下先后置入气管、食管支架.结果:7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支架.随即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气管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学静;贾广志;李建明;高同锁;白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PCR-ELISA法调查广西南宁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方法:检查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血透患者、性病患者、静脉毒瘾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TV感染指标,用PCR-ELISA法检测TTV-DNA.结果:1 540例正常人群的TTV-DNA阳性率为12.8%(197/1 540),各年龄组人群都能检出TTV-DNA阳性者,以26~35岁组高,为15.8%(61/385),与18~25岁组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查258例血透患者、304例性病患者、106例静脉毒瘾者、235例受血者和197例非甲~庚肝炎患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23.6%(61/258)、21.1%(64/304)、37.7%(40/106)、34.9%(82/235)和36.0%(71/197),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静脉毒癌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率较高.PCR-EUSA法可用于TTV感染的检测.
作者:黄晓群;庞栋;吴丽霞;赵玉红;陈咏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320 d;阻塞2例(10%),外周静脉炎1例(10%),穿刺部位渗血2例(10%),导管移位1例(5%),导管相关感染1例(5%).结论:PICC置管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应用总体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建红;谭智慧;丁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IPPO术,内固定材料选用AO专利SYNTHSE的LCP钛板,使用普通3.5系统LCP钛板32例,胫骨干骺端LCP 10例.骨折按AO分型为A2型10例、A3型9例、B2型12例、C1型11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右侧18例,左侧24例,平均年龄为44.5(26~75)岁.结果:所有患者均在4周复查X线片,可见骨折端骨痂生长,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消失.平均随访时间13.6(4~25)个月.平均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5例,良1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9%.局部皮肤出现水泡2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技术下运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美观,患者依从性好,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少,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等优点.但术中需在X线透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对设备要求较高,手术内固定材料价格目前较贵.
作者:戈涛;张光明;邝炯祥;侯之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先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清楚了MMPs的主要功能,它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生理重建和病理破坏的主要基础因素之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对MMP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MPs已成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MMPs在O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剑;鲍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水感染,如不及时解除梗阻,易因感染成为肾积脓,而影响肾功能.肾积脓并非肾无功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挽救肾功能.阜新市中心医院从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肾积脓患者56例,经外科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评价异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影响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共24只18~22月龄雄性Wistar老龄大鼠经放射状八臂(四臂放食物)迷宫训练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2只.对照组吸入70%空气和30%氧气2 h,麻醉组在此基础上吸入1.5%异氟醚2 h.麻醉完全苏醒24 h后,在同一迷宫测试空间记忆的再现过程,连续测试1周,记录每天工作记忆错误和参考记忆错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在第3、4、5、6、7天增多,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在第2、3、4、5、6、7天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状八臂迷宫是一种能有效评价异氟醚致老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迷宫模型.
作者:狄美琴;肖胜华;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口服25%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524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264例,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260例,检查前口服25%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4.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4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对照组为4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与口服25%硫酸镁相比,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厉挺;陈月红;徐春娥;强明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36个月的随访,除骨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外,无其他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0.2%.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满意,熟悉局部解剖学特点和进一步掌握手术技巧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总体疗效.
作者: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王建炜;戈涛;邝炯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