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刺引流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

王栋;郑少钦

关键词:血肿, 硬膜外, 脊髓, 穿刺术,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摘要:目的:探讨YL-1型穿刺针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本方法治疗的8例患者(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慢性硬膜外血肿2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复查颅脑CT证实血肿全部消失.结论:穿刺引流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合于各层次医院开展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芎麻滴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芎麻滴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大鼠模型,穿梭箱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和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锥体细胞形态和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胞核固缩,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芎麻滴丸中、低剂量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减轻,正常神经元数量增加.结论:芎麻滴丸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赵瑛;滕厚军;祖莹;王巍;李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侧髌股韧带解剖和重建与髌股关节不稳

    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在伸屈活动中向外过度移位.在屈膝30°时,外推髌骨超过1 cm,或轴位片上两侧髌股间隙相差2 mm,即可诊断髌股关节不稳.

    作者:徐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异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影响的模型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评价异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影响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共24只18~22月龄雄性Wistar老龄大鼠经放射状八臂(四臂放食物)迷宫训练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2只.对照组吸入70%空气和30%氧气2 h,麻醉组在此基础上吸入1.5%异氟醚2 h.麻醉完全苏醒24 h后,在同一迷宫测试空间记忆的再现过程,连续测试1周,记录每天工作记忆错误和参考记忆错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在第3、4、5、6、7天增多,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在第2、3、4、5、6、7天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状八臂迷宫是一种能有效评价异氟醚致老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迷宫模型.

    作者:狄美琴;肖胜华;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复合辅酶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不加用复合辅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脂及行B超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谷氧酰转肽酶较对照组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脂肪肝声像图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复合辅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刘安楠;杨书文;张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肥厚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 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作者:李旭;曹宁;韩敬明;王东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3例

    例1女,30岁,头晕伴呕吐、乏力半天,无明显诱因,呕吐物为胃液,无心慌、胸闷、低热、盗汗、泛酸、嗳气、血尿、黑便.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中度贫血貌.

    作者:刘兵;张国华;石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风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佳护理措施.方法:给50例中风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同时给另50例直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9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直接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27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结论:中风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明显减少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庭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轻、中、重3组,并测定他们的肾功能[肌酐(Cr)和尿素氮(BUN)]、血脂[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尿系列微量蛋白[白蛋白(Alb)、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各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尿Alb、IgG、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尿α1-MG、NAG水平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性肥胖各组的血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肾小球滤过卒(GFR)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示尿Alb、IgG、TRF及GFR水平均与BMI、TC、T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肥胖程度相关.

    作者:张宇;卢立肖;邵山鹰;项如莲;杨立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枸橼酸氢钾钠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患者60例,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枸橼酸氢钾钠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碳酸氢钠片和尿石通丸治疗,记录排石情况,比较两组的排石率和平均排石时间.结果:试验组35例排出结石,有效率87.5%,对照组13例排出结石,有效率65%;试验组平均排出结石时间8.9 d.对照组12.8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氢钾钠联合中药排石汤能明显提高输尿管阴性结石排石率,加快结石的排出.

    作者:卢振权;熊国强;李宝兴;卢淑苑;罗波;刘文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口服25%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524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264例,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260例,检查前口服25%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4.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4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对照组为4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与口服25%硫酸镁相比,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厉挺;陈月红;徐春娥;强明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住院经手术证实,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听神经瘤的1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6例听神经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6例,Ⅲ~Ⅳ级3例,Ⅴ~Ⅵ级3例.结论:听神经瘤的囊变可能与肿瘤生长所致的组织缺血或出血有关,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面、听神经保留.

    作者:朱飚;罗小林;余英教;李平安;李冲;郭铭;梁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行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无经鼻插管禁忌患者,采用喉部手法操作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40例患者均获成功,一次成功3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毅;耿智隆;汪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6例V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以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的社会活动功能(FAQ)测定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治疗组治疗后CSS、MMSE及FAQ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VD的疗效.

    作者:赵国祥;王立阳;孙祥喜;刘海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6例CHF患者(CHF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2.4±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0.3)%].Th17/CD4+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3.3±1.1)%]比例明显高于Ⅰ~Ⅱ级者[(1.7±0.9)%].结论:CHF患者外周血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军;贺立群;罗兵;昌薇;戴榕;张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连素联合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直肠腺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将Ad-CD转染HR-8348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子pcDNA3.1(+)-CD含有完整的CD基因.RT-PCR表明CD基因在HR-8348细胞中表达,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CD基因的HR-8348细胞.FCM检测表明,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能提高直肠癌细胞HR-8348-CD的凋亡率.结论: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作用于HR-8348-CD细胞能够增强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马学强;朱雄文;梁斌;刘曾旭;刘德明;刘翰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K-ras基因突变和p2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K-ras基因点突变和p2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与内异症相关的3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K-ras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以及p2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和内异症不相关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卵巢透明细胞癌以及不典型内异症、卵巢内异症相比较.结果:起源于内异症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各有1例检测到K-ras基因第12密码子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为GGT→TGT,即甘氨酸→半胱氨酸,其余标本均未见第12、13密码子突变.p21蛋白在与内异症相关的卵巢肿瘤中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K-ras基因的改变与内异症恶性转化可能具有某种联系.p21蛋白在与内异症相关的卵巢癌中表达较高,说明它们的发病可能涉及不同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畅;戴淑真;徐冰;马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螺内酯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缬沙坦组[(86±1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68±13)μg/min]降低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作者:王德琴;施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临床上创伤、血栓形成、组织移植、断肢冉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在血供完全恢复后,可出现比缺血时期更为严重的损伤.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

    作者:周树保;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门脉高压症并发肛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患者男,44岁.因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入院.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功能Child B级.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肛直肠静脉曲张[1](anorectal varices,ARV)破裂出血4次.

    作者:彭友;罗定存;林乐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温和气单胞菌1例

    患者女,72岁,自诉在家中切鱼时,不慎被菜刀划伤左食指,当即流血不止,遂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生在对其伤口行清创缝合后,给予抗炎对症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等治疗.伤后第2天,换药时见伤口红肿,局部发热,疼痛加剧,遂进行氨曲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输液治疗.

    作者:毛雁飞;彭燕;任君;马兰花;陈周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