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

张宇;卢立肖;邵山鹰;项如莲;杨立础

关键词:肥胖症, 儿童, 肾脏, 体块指数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轻、中、重3组,并测定他们的肾功能[肌酐(Cr)和尿素氮(BUN)]、血脂[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尿系列微量蛋白[白蛋白(Alb)、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各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尿Alb、IgG、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尿α1-MG、NAG水平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性肥胖各组的血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肾小球滤过卒(GFR)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示尿Alb、IgG、TRF及GFR水平均与BMI、TC、T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肥胖程度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CR-ELISA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在输血感染调查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PCR-ELISA法调查广西南宁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方法:检查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血透患者、性病患者、静脉毒瘾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TV感染指标,用PCR-ELISA法检测TTV-DNA.结果:1 540例正常人群的TTV-DNA阳性率为12.8%(197/1 540),各年龄组人群都能检出TTV-DNA阳性者,以26~35岁组高,为15.8%(61/385),与18~25岁组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查258例血透患者、304例性病患者、106例静脉毒瘾者、235例受血者和197例非甲~庚肝炎患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23.6%(61/258)、21.1%(64/304)、37.7%(40/106)、34.9%(82/235)和36.0%(71/197),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静脉毒癌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率较高.PCR-EUSA法可用于TTV感染的检测.

    作者:黄晓群;庞栋;吴丽霞;赵玉红;陈咏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心动脉压力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心动脉压测量现实可行,大动脉弹性、中心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力波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心动脉压力波形成、中心动脉压测量方法、中心动脉压力波分析的弹性指数、中性动脉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作者:田松枚;邓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空泡蝶鞍1例

    患者男,67岁,因反复恶心、呕吐、低钠2年入院.2年前由于恶心、呕吐住院治疗,有低钠血症,血钠当时低为107mmol/L,曾出现淡漠昏迷.经制酸补液、补充浓氯化钠后好转自动出院,此后多次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低钠(113~115mmol/L)复发而入院,其间多次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作者:路聪哲;常艳;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结直肠腺癌FHIT及p53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0.0%、73.3%、44.1%,癌组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与结直肠腺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135);FHIT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相关(P<0.005).FHIT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5,P=0.000).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建武;王佩飞;郑佩赞;黄巨丹;郭利众;蒋玉芬;陈良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患者25例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全部患者术前常规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检查,甄选无后壁骨折裂缝、无神经症状、无椎管手术减压指征的病例.全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监测下完成,经皮穿刺后,不使用椎体成形器,只注入骨水泥.结果:全部患者在术后3~12 h疼痛缓解,术后1 d可坐起、站立.25例共32椎体,21例完全缓解,3例明显好转,1例疼痛减轻.随访3~20个月,所有病例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可使患者早期活动,且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赵鹏飞;蒋李青;季卫平;梁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及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在2005年约2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近95%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成为威胁妇女生命严重的疾病.我国政府重视子宫颈癌的普查普治,20世纪90年代的病死率较70年代下降了69%,北京、上海等地发病率已达到世界低水平.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子宫颈癌依然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其开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有CIN 1、2、3渐进性,甚至自然消退或可逆,要经历几年或十余年.

    作者:唐学研;杨秀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危重心血管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进展迅速,人们逐渐认识到维护胃肠道功能的稳定在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危重病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1].而心血管危重患者与胃肠道功能的关系又是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廖培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控制源的关系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控制源的关系,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及周边县市)6所综合性医院150名手术室护士,使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为26.31±10.47,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18±8.64,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为7.64±5.28.不同国家、科室和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职业倦怠不同纬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手术室护士的情绪枯竭与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应鼓励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和塑造良好的人格.

    作者:张玉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观察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控制及稳定糖尿病病情的效果.方法:12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比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效果.结果:实行自我管理教育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痛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梦斐;黄群;曾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和E-钙粘连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E-钙粘连素(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NF-κB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46例(76.7%)NF-κB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膀胱组织中1例(10.0%)(P<0.05).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4例(40.0%)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膀胱组织中8例(80.0%)(P<0.05).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NF-κB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及年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NF-κB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两者的变化趋势呈统计学负相关(r=-0.428,P<0.05).结论:NF-κB和E-cadherin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琳巴结转移有无有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NF-κB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呈统计学负相关,与肿瘤的进展有关,是判断其侵袭性及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作者:崔嵩;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管内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振增;燕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两种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髓单个核细胞佳的分离方法.方法:行自体骨髓移植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39例,分别采取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骨髓丢失的单个核计数及CD34+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得到的分离物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丢失率低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为(55.08±6.00)%,(54.71±7.58)%;密度梯度离心法为(82.38±4.79)%,(73.30±3.68)%,P<0.01].结论:经比较,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明显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在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中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作者:王晶;周敏;孟荔;欧阳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兔基底动脉痉挛后内皮素-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兔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模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探讨预先HTEB对兔基底动脉痉挛后内皮素-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切开置管法制备HTEB模型的新西兰免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单纯SAH组(S组)和HTEB+SAH组(HS组)3组,每组10只.HS组硬膜外以0.1%罗哌卡因1 mL/h持续给药至实验完毕.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血法(0.5 mL/kg)制成兔SAH模型.饲养7 d,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第7天兔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用RT-PCR方法测定基底动脉preproET-1 mRNA和eNOS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第7天TCD显示,S组的Vm较N组明显升高(P<0.05),HS组与N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preproET-1 mRNA的表达,与N组相比,S组(P<0.01)和HS组(P<0.05)均增高,S组高于HS组(P<0.05);eNOSmRNA的表达,与N组相比,S纽降低(P<0.01),H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低于HS组(P<0.01).结论:预先HTEB可减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并可引起兔基底动脉内皮细胞下调preproET-1 mRNA和上调eNOS 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林剑清;陈国忠;刘韧;吴晓智;江鹤群;吴坛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8例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乳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均荻成功.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3 h(单侧),术后2~4d拔除引流管,2例轻度皮下气肿,4例乳头部及3例乳房皮肤表皮坏死,5例术区有少许瘀斑,无一例发生感染,无脂肪抽吸并发症.术后住院5~7(6.0±1.5)d.18例随访11~15个月,胸部平坦,术区无瘢痕.结论:乳腔镜下男性乳房发育症切除术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作者:何建刚;蒋国勤;袁年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根管桩结合光敏树脂充填并行全冠修复磨牙残冠82例

    残冠是口腔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磨牙残冠的修复多是在牙齿根管治疗术后,先行桩核的制作,再行全冠修复.我们采用一种在对磨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用根管桩加光敏树脂充填恢复磨牙缺损区,并制作镍铬合金烤瓷冠进行修复.经6个月的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辰或;游志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镍钛合金食管、气管双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镍钛合金食管、气管双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气道狭窄,男5例,女2例,年龄46~67岁.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食管造影和CT检查,明确食管、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在透视下先后置入气管、食管支架.结果:7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支架.随即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气管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学静;贾广志;李建明;高同锁;白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3例

    例1女,30岁,头晕伴呕吐、乏力半天,无明显诱因,呕吐物为胃液,无心慌、胸闷、低热、盗汗、泛酸、嗳气、血尿、黑便.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中度贫血貌.

    作者:刘兵;张国华;石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突发肠穿孔为首发表现的小肠克罗恩病1例

    患者女,49岁.入院主诉:突发下腹痛13 h伴呕吐2次.入院前12 h无明显诱因下突发中上腹胀痛伴发热,后转为下腹部疼痛,伴呕吐2次,疼痛呈持续性痛,无放射痛且与体位无关,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寒战,无肛门坠胀感,无伴阴道流血.近1年出现月经紊乱,伴尿频,无尿急尿痛.

    作者:汪余勤;吴建新;宗春华;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肿瘤抑制因子TSLC1研究进展

    近,Murakami等[1]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通过功能性互补方法发现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因子--TSLC1(tumor suppresser in lung cancer 1).TSLC1定位于染色体11q23.2上,该区域各种不同类型肿瘤频繁发生杂合子丢失.TSLC1cDNA包括一个长1 335 bp单独的读码框架(ORF),编码一段1 620 bp或4 400bp的mRNA序列,终翻译成一种含有442个氨基酸的与细胞黏附相关的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

    作者:何丽亚;王俊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先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清楚了MMPs的主要功能,它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生理重建和病理破坏的主要基础因素之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对MMP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MPs已成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MMPs在O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剑;鲍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