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或;游志松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口服25%硫酸镁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肠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524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264例,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260例,检查前口服25%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肠道清洁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4.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4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对照组为43.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与口服25%硫酸镁相比,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厉挺;陈月红;徐春娥;强明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方法:将10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根据不同体重指数(BMI)分为轻、中、重3组,并测定他们的肾功能[肌酐(Cr)和尿素氮(BUN)]、血脂[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尿系列微量蛋白[白蛋白(Alb)、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各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尿Alb、IgG、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尿α1-MG、NAG水平与对照组及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性肥胖各组的血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肾小球滤过卒(GFR)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示尿Alb、IgG、TRF及GFR水平均与BMI、TC、T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肥胖程度相关.
作者:张宇;卢立肖;邵山鹰;项如莲;杨立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68岁,主因双下肢疼痛、无力22 h入院.入院前22 h患者小便后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疼痛,刀割样,2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活动不能,伴腹部柬带感人我科治疗.病前无感冒发热史.既往史:高血压史,脑栓塞史(无后遗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颤史.
作者:刘崴;张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应用任意皮瓣修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者27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祥明;何定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粘接剂和双重固化粘接剂粘接不锈钢网底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做上和(或)下颌直丝弓矫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粘接颊面管经严格配对设计,以便对术后6个月内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做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每个患者的两种粘接系统的平均脱落率.此外,每个受试者分别记录上颌和下颌的脱落率,以比较其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脱落率在化学固化粘接剂者为19.17%,用双重固化粘接剂者平均为9.00%(P=0.017: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还比较了6个月内采用同一种方法后上下颔牙的粘接脱落情况(化学固化粘接系统:P=0.689;双重固化粘接系统:P=0.211;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采用同种方法患者其上下颌牙的粘接脱落情况未见不同.结论:(1)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脱落率低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的患者.即临床上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粘接磨牙颊面管优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2)采用同种粘接剂粘接磨牙颊面管时,其上下颌牙粘接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文雄;张春元;史剑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 d取血及肝组织(n=6),检测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应用HE染色、Sirius red染色、电镜及DNA电泳对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凋亡生化学进行评估.结果:与SO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胆红素、BA、ALP、γ-GT、ALT及AST在7 d内呈进行性增高.HE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逐渐加重的胆管扩张伴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以胆管增生为主的结缔组织沉积.电镜显示,肝细胞内见异常包涵物,毛细胆管扩张、纤毛减少.两组大鼠肝组织均未见典型肝细胞凋亡形态及DNA ladder改变.结论:急性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肝细胞凋亡少见.
作者:李华;李光明;胡坚方;周曙峰;曾黎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但内皮损伤后引起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内皮功能不全的具体机制并不清楚.新近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血管内皮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状态均有EPCs的数量减少和迁移能力下降.
作者:张浩;任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板(LCP)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54例LCP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38例,年龄55~82岁.平均63岁.骨折按A0分类为A2型9例,A3型9例,B2型8例,B3型13例,C1型5例,C2型8例,C3型2例.均采用掌侧入路,辅助背侧小切口复位加植骨45例.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按Djenst等临床评分标准判断术后优良率85.2%.其中术后出现锁定螺钉松脱1例,掌倾角呈负角合并背侧骨皮质缺损2例,螺丝钉切割穿出关节面1例,关节面残留台阶或间隙1例,桡骨轴向短缩(>7 mm)1例,正中神经支配区域麻痹2例.结论:LCP适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且效果良好.但并不能完全确保牢固的固定,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加强手术技巧,注重背侧的复住加植骨,强调合并尺骨远端骨折时的复位固定.应用植骨防止螺钉松动,必要时术后予石膏托加强保护.
作者:邝炯祥;张光明;王新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安多霖对于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行盆腔放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口服安多霖分为两组.安多霖组25例,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正常组织受量(t检验),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的毒性反应(卡方检验).结果:安多霖组与对照组各正常组织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肠道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安多霖可以明显降低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使更大比率患者的肠道反应为0级,并且降低了患者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罗居东;高爱霞;章青;傅深;李萍;邵雨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经6~36个月的随访,除骨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取出困难2例外,无其他并发症.参照Johner-Wruhs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24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0.2%.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满意,熟悉局部解剖学特点和进一步掌握手术技巧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总体疗效.
作者:杨运发;张光明;徐中和;王建炜;戈涛;邝炯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学进展迅速,人们逐渐认识到维护胃肠道功能的稳定在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危重病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1].而心血管危重患者与胃肠道功能的关系又是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胃肠功能障碍与危重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作者:廖培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佳护理措施.方法:给50例中风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同时给另50例直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9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直接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27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结论:中风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明显减少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庭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上创伤、血栓形成、组织移植、断肢冉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在血供完全恢复后,可出现比缺血时期更为严重的损伤.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
作者:周树保;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在2005年约26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近95%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成为威胁妇女生命严重的疾病.我国政府重视子宫颈癌的普查普治,20世纪90年代的病死率较70年代下降了69%,北京、上海等地发病率已达到世界低水平.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子宫颈癌依然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其开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有CIN 1、2、3渐进性,甚至自然消退或可逆,要经历几年或十余年.
作者:唐学研;杨秀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5(19~83)岁,GardIen Ⅰ型6例,GardenⅡ型10例,GardenⅢ型16例,GardenⅣ型10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受伤距离手术时间平均4.2 d,手术时间平均70min,手术失血量平均68.5 mL,平均随访23.8个月,1例复位不良,1例并发肺炎,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发生.Harris术后评分平均93.2分.结论: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新亮;张光明;刘永轶;邝炯祥;杨运发;戈涛;侯之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比较基因敲入(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对于来自KIMAP和TGMAP的肿瘤标本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来源于TGMAP(n=8)和KIMAP(n=9)的小鼠前列腺癌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多数KIMAP肿瘤为双倍体,与临床相近,而所有TGMAP肿瘤均为非整倍体.基因芯片分析证明,在KIMAP中免疫应答基因高表达,而TGMAP晚期肿瘤(26~32周)中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相关的基因占主体.结论: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国军;朱李兵;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刘贺亮;于磊;张更;秦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过去认为C5aR仅在髓系细胞表达,现在发现在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肝、肺、脑等实质器官也都有表达,而且通过与补体C5裂解片段C5a的结合在器官纤维化、急性肺损伤、组织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在肾脏也有表达,本文就C5aR在肾脏的表达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慧明;于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目前认为SC是生精细胞的支架,能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及必需的营养物质.新研究显示,SC还具有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功能,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现就SC及其在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明华;林海龙;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体期小剂量补充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个长方案IVF-ET周期,根据其移植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下降幅度和雌激素剂量分为4组.A组,E2下降<30%,27个周期,单用孕激素进行黄体期支持.B组,E2下降30%~49%,45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2mg/d雌激素.C组,E2下降≥50%,29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2 mg/d雌激素.D组,E2下降≥50%,15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4mg/d雌激素.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和移植日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D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在IVF-ET中,当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30%时黄体期补充雌激素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剂量应根据E2的下降幅度而定,下降幅度≥50%的患者需要增加雌激素的补充剂量.
作者:胡静;杨菁;徐望明;熊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PCR-ELISA法调查广西南宁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方法:检查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血透患者、性病患者、静脉毒瘾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TV感染指标,用PCR-ELISA法检测TTV-DNA.结果:1 540例正常人群的TTV-DNA阳性率为12.8%(197/1 540),各年龄组人群都能检出TTV-DNA阳性者,以26~35岁组高,为15.8%(61/385),与18~25岁组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查258例血透患者、304例性病患者、106例静脉毒瘾者、235例受血者和197例非甲~庚肝炎患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23.6%(61/258)、21.1%(64/304)、37.7%(40/106)、34.9%(82/235)和36.0%(71/197),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静脉毒癌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率较高.PCR-EUSA法可用于TTV感染的检测.
作者:黄晓群;庞栋;吴丽霞;赵玉红;陈咏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