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黏膜麻醉辅助全麻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体会

金秀玲;林丽娜

关键词:息肉, 丁卡因, 全麻, 支撑显微喉镜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复合全麻与咽喉部表面麻醉相联合后声带息肉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声带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合组,对照组给予全麻后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复合组于全麻前给予1%丁卡因喉腔喷雾麻醉进行局部麻醉.结果:全庥复合咽喉部表面麻醉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能减少咽喉部的反射,尤其是迷走反射所致心率下降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缩短苏醒时间,而且术后喉痛减少,苏醒更快,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麻和局部表面麻醉的复合麻醉方法优于单纯的全麻疗效,故临床上提倡使用复合麻醉进行声带息肉切除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突发肠穿孔为首发表现的小肠克罗恩病1例

    患者女,49岁.入院主诉:突发下腹痛13 h伴呕吐2次.入院前12 h无明显诱因下突发中上腹胀痛伴发热,后转为下腹部疼痛,伴呕吐2次,疼痛呈持续性痛,无放射痛且与体位无关,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寒战,无肛门坠胀感,无伴阴道流血.近1年出现月经紊乱,伴尿频,无尿急尿痛.

    作者:汪余勤;吴建新;宗春华;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6例V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以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的社会活动功能(FAQ)测定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治疗组治疗后CSS、MMSE及FAQ评分较前均有改善(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提高高压氧对VD的疗效.

    作者:赵国祥;王立阳;孙祥喜;刘海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旱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至2007年12月住院30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具有明确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出现频率高(73.3%),晕厥出现频率为20.0%.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出现率为6.7%.低氧血症、D-二聚体的阳性率分别是50.0%、95.8%.心电图典型SⅠQⅢTⅢ>的频率为24.1%.超声心动图中右室增大的频率为69.6%、肺动脉高压69.6%、三尖瓣返流82.6%.18例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发现肺动脉充盈缺损16例(88.9%).结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CT-PA可作为确诊手段.小剂量的溶栓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淑妍;刘升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临床上创伤、血栓形成、组织移植、断肢冉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在血供完全恢复后,可出现比缺血时期更为严重的损伤.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

    作者:周树保;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住院经手术证实,术后病理确诊为囊性听神经瘤的1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6例听神经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6例,Ⅲ~Ⅳ级3例,Ⅴ~Ⅵ级3例.结论:听神经瘤的囊变可能与肿瘤生长所致的组织缺血或出血有关,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面、听神经保留.

    作者:朱飚;罗小林;余英教;李平安;李冲;郭铭;梁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管内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振增;燕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化学固化和双重固化两种粘接剂粘接金属颊面管的临床随机试验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粘接剂和双重固化粘接剂粘接不锈钢网底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做上和(或)下颌直丝弓矫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粘接颊面管经严格配对设计,以便对术后6个月内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做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每个患者的两种粘接系统的平均脱落率.此外,每个受试者分别记录上颌和下颌的脱落率,以比较其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脱落率在化学固化粘接剂者为19.17%,用双重固化粘接剂者平均为9.00%(P=0.017: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还比较了6个月内采用同一种方法后上下颔牙的粘接脱落情况(化学固化粘接系统:P=0.689;双重固化粘接系统:P=0.211;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采用同种方法患者其上下颌牙的粘接脱落情况未见不同.结论:(1)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脱落率低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的患者.即临床上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粘接磨牙颊面管优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2)采用同种粘接剂粘接磨牙颊面管时,其上下颌牙粘接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文雄;张春元;史剑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心动脉压力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心动脉压测量现实可行,大动脉弹性、中心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力波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心动脉压力波形成、中心动脉压测量方法、中心动脉压力波分析的弹性指数、中性动脉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作者:田松枚;邓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本病常见,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在0.1%~2.7%.本病治疗方法尽管很多,但治愈往往不容易.不少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308 nm准分子激光是治疗白癜风的一种新方法,但单用治愈率仍较低.笔者于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旨在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林挺;杨慧兰;李雪梅;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发病率多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其中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目前这一调节环节对COPD、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病研究较多,但是对抗氧化转录因子及调节基因对下游抗氧化物酶的作用仍然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中.

    作者:喻廷凤;何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波对犬牙根管内细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波冲洗对牙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髓法使Beagle犬上、下前牙自然暴露,制备牙根尖周炎模型:在超声波冲洗和K锉预备对模型Beagle犬前牙根管处理前后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量、检出率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超声波根管冲洗后需氧菌落数和厌氧菌落数明显减少,与K锉预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细菌鉴定的检出百分率分别为葡萄球菌属27.77%、61.11%,链球菌属24.07%、49.99%,放线菌属18.52%、44.44%,普雷沃菌属22.22%、44.44%,紫单胞菌属20.37%、38.89%,梭杆菌属14.81%、27.78%,消化链球菌属12.96%、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细菌的检出率、量虽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厌氧菌还是需氧菌,超声波都能有效地减少其在根管内数量,与K锉预备相比其效果显著.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王文梅;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异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影响的模型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评价异氟醚对老龄大鼠空间记忆影响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共24只18~22月龄雄性Wistar老龄大鼠经放射状八臂(四臂放食物)迷宫训练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麻醉组,每组12只.对照组吸入70%空气和30%氧气2 h,麻醉组在此基础上吸入1.5%异氟醚2 h.麻醉完全苏醒24 h后,在同一迷宫测试空间记忆的再现过程,连续测试1周,记录每天工作记忆错误和参考记忆错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在第3、4、5、6、7天增多,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在第2、3、4、5、6、7天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状八臂迷宫是一种能有效评价异氟醚致老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的迷宫模型.

    作者:狄美琴;肖胜华;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 d取血及肝组织(n=6),检测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应用HE染色、Sirius red染色、电镜及DNA电泳对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凋亡生化学进行评估.结果:与SO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胆红素、BA、ALP、γ-GT、ALT及AST在7 d内呈进行性增高.HE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逐渐加重的胆管扩张伴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以胆管增生为主的结缔组织沉积.电镜显示,肝细胞内见异常包涵物,毛细胆管扩张、纤毛减少.两组大鼠肝组织均未见典型肝细胞凋亡形态及DNA ladder改变.结论:急性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肝细胞凋亡少见.

    作者:李华;李光明;胡坚方;周曙峰;曾黎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穿刺引流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

    目的:探讨YL-1型穿刺针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本方法治疗的8例患者(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例,慢性硬膜外血肿2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复查颅脑CT证实血肿全部消失.结论:穿刺引流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合于各层次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王栋;郑少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体期小剂量补充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期小剂量补充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个长方案IVF-ET周期,根据其移植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下降幅度和雌激素剂量分为4组.A组,E2下降<30%,27个周期,单用孕激素进行黄体期支持.B组,E2下降30%~49%,45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2mg/d雌激素.C组,E2下降≥50%,29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2 mg/d雌激素.D组,E2下降≥50%,15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孕激素+4mg/d雌激素.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和移植日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D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在IVF-ET中,当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30%时黄体期补充雌激素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黄体期补充雌激素的剂量应根据E2的下降幅度而定,下降幅度≥50%的患者需要增加雌激素的补充剂量.

    作者:胡静;杨菁;徐望明;熊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配合激光治疗宫颈糜烂60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配合激光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先以尤靖安(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1 g阴道给药,隔日1次,共10次,于月经干净3 d行激光治疗.对照组60例则仅于月经干净3 d予激光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8周观察治疗情况,6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8周痊愈率高于对照组,6个月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配合激光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比单纯激光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和对感染灶进行彻底引流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1)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2)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3)尿量≥0.5mL/(kg·h);(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vO2、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结直肠腺癌FHIT及p53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0.0%、73.3%、44.1%,癌组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P<0.005).p53与结直肠腺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135);FHIT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相关(P<0.005).FHIT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5,P=0.000).结论:FHIT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建武;王佩飞;郑佩赞;黄巨丹;郭利众;蒋玉芬;陈良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行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无经鼻插管禁忌患者,采用喉部手法操作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40例患者均获成功,一次成功3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毅;耿智隆;汪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腔外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腔外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的经验.方法:对176例支气管残端,解剖相应的支气管,以双7号线在支气管根部环扎一道.距结扎线远端1~2 cm处置直角钳钳夹支气管,与直角钳与结扎线之间离断支气管,管腔内黏膜处理后再以7号线在结扎线的稍远处缝扎.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引流胸腔,抗生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腔外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可明显减少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作者:王献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