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PARγ和Smad7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皓;郑红兵

关键词:平滑肌瘤, PPARγ, Smad7,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gamma,PPARγ)和Smad7在子宫平滑肌瘤(u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Smad7蛋白在32例增生期子宫平滑肌瘤(ULP组),32例分泌期子宫平滑肌瘤(ULS组),32例增生期配对子宫邻近正常肌组织(NMP组),32例分泌期配对子宫邻近正常肌组织(NMS组)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ULP组和ULS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MP组和NMS组(P<0.05);Smac17在ULP组和ULS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MP组和NM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ULP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L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NMP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M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ULP组、ULS组、NMP组、NMS组中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UL组织中PPARγ、Smad7表达的变化可能与UL的发生、发展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PARγ和Smad7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gamma,PPARγ)和Smad7在子宫平滑肌瘤(u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Smad7蛋白在32例增生期子宫平滑肌瘤(ULP组),32例分泌期子宫平滑肌瘤(ULS组),32例增生期配对子宫邻近正常肌组织(NMP组),32例分泌期配对子宫邻近正常肌组织(NMS组)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ULP组和ULS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MP组和NMS组(P<0.05);Smac17在ULP组和ULS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MP组和NM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ULP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L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NMP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MS组(P<0.05).PPARγ和Smad7在ULP组、ULS组、NMP组、NMS组中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UL组织中PPARγ、Smad7表达的变化可能与UL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王皓;郑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CR-ELISA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在输血感染调查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PCR-ELISA法调查广西南宁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方法:检查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血透患者、性病患者、静脉毒瘾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TV感染指标,用PCR-ELISA法检测TTV-DNA.结果:1 540例正常人群的TTV-DNA阳性率为12.8%(197/1 540),各年龄组人群都能检出TTV-DNA阳性者,以26~35岁组高,为15.8%(61/385),与18~25岁组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查258例血透患者、304例性病患者、106例静脉毒瘾者、235例受血者和197例非甲~庚肝炎患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23.6%(61/258)、21.1%(64/304)、37.7%(40/106)、34.9%(82/235)和36.0%(71/197),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静脉毒癌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率较高.PCR-EUSA法可用于TTV感染的检测.

    作者:黄晓群;庞栋;吴丽霞;赵玉红;陈咏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螺内酯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缬沙坦组[(86±1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68±13)μg/min]降低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作者:王德琴;施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5aR在肾脏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过去认为C5aR仅在髓系细胞表达,现在发现在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肝、肺、脑等实质器官也都有表达,而且通过与补体C5裂解片段C5a的结合在器官纤维化、急性肺损伤、组织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在肾脏也有表达,本文就C5aR在肾脏的表达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慧明;于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30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旱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至2007年12月住院30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具有明确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出现频率高(73.3%),晕厥出现频率为20.0%.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联征出现率为6.7%.低氧血症、D-二聚体的阳性率分别是50.0%、95.8%.心电图典型SⅠQⅢTⅢ>的频率为24.1%.超声心动图中右室增大的频率为69.6%、肺动脉高压69.6%、三尖瓣返流82.6%.18例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发现肺动脉充盈缺损16例(88.9%).结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CT-PA可作为确诊手段.小剂量的溶栓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淑妍;刘升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9.5(19~83)岁,GardIen Ⅰ型6例,GardenⅡ型10例,GardenⅢ型16例,GardenⅣ型10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受伤距离手术时间平均4.2 d,手术时间平均70min,手术失血量平均68.5 mL,平均随访23.8个月,1例复位不良,1例并发肺炎,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无骨折不愈合发生.Harris术后评分平均93.2分.结论:经皮微创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新亮;张光明;刘永轶;邝炯祥;杨运发;戈涛;侯之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睾丸支持细胞与移植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目前认为SC是生精细胞的支架,能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及必需的营养物质.新研究显示,SC还具有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功能,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现就SC及其在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明华;林海龙;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先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清楚了MMPs的主要功能,它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生理重建和病理破坏的主要基础因素之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对MMP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MPs已成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MMPs在O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剑;鲍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目前认为有20%~30%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

    作者:洪承吕;胡开宇;杨德业;张怀勤;黄伟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波对犬牙根管内细菌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波冲洗对牙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髓法使Beagle犬上、下前牙自然暴露,制备牙根尖周炎模型:在超声波冲洗和K锉预备对模型Beagle犬前牙根管处理前后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量、检出率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超声波根管冲洗后需氧菌落数和厌氧菌落数明显减少,与K锉预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细菌鉴定的检出百分率分别为葡萄球菌属27.77%、61.11%,链球菌属24.07%、49.99%,放线菌属18.52%、44.44%,普雷沃菌属22.22%、44.44%,紫单胞菌属20.37%、38.89%,梭杆菌属14.81%、27.78%,消化链球菌属12.96%、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细菌的检出率、量虽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厌氧菌还是需氧菌,超声波都能有效地减少其在根管内数量,与K锉预备相比其效果显著.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王文梅;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5-脂氧合酶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RCC组织和12例正常肾脏组织中5-LOX的表达及RCC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RCC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5-LOX在R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5%)高于正常肾组织(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RCC组织中5-LOX表达与肿瘤大小、Fuhrman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无关.RCC组织中5-LOX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5-LOX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RCC组织中存在5-LOX的过表达,5-LOX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5-LOX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RCC癌的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王彦彬;翁志梁;王思齐;吴秀玲;肖艳;李澄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 mg/ks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7 d、14 d、21 d、90 d的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 d,溶栓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 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作者:陈秋红;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和对感染灶进行彻底引流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1)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2)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3)尿量≥0.5mL/(kg·h);(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70.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vO2、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作者:樊宇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硫酸乙酰肝素在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fate,HS)在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过程中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 otein,GRP78)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乳腺癌上皮MCF-7细胞株,生长达汇合期及汇合后期时收集培养液,提取其中的HS链.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HS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m blot法分别检测GRP78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HS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HS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并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0.05).HS抑制MDA-MB-231细胞GRP78蛋白的表达(P<0.05).HS可促进Bax蛋白表达(P<0.05),但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HS通过减少MDA-MB-231细胞的GRF78、Bcl-2的表达,增加Bax表达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钱江华;杨芬;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内科疾病、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80.4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2.3种,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多,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梁伟国;叶伟雄;王文;李爱国;范颂鸣;陈鸿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儿呼吸道异物21例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儿科医师对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近1年多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的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中有21例被误诊,误诊率达12.4%.误诊时间长达1年多.结论:有无异物吸入史是诊断呼吸道异物的重要出发点,对长期反复咳喘的患儿应常规行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成琦;吴淑华;成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择期行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无经鼻插管禁忌患者,采用喉部手法操作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40例患者均获成功,一次成功3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喉部手法操作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毅;耿智隆;汪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叶型解剖钢板并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15例

    肱骨外科颈骨折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损伤严重者,手法复位困难,部分可以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或者各种钢板固定,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无论是复位还是固定都极其困难,易增加周围肩袖组织及腋神经和腋部血管的损伤.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唐云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门脉高压症并发肛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患者男,44岁.因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入院.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功能Child B级.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肛直肠静脉曲张[1](anorectal varices,ARV)破裂出血4次.

    作者:彭友;罗定存;林乐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66例CHF患者(CHF组)和2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2.4±1.6)%]显著高于对照组[(0.4±0.3)%].Th17/CD4+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3.3±1.1)%]比例明显高于Ⅰ~Ⅱ级者[(1.7±0.9)%].结论:CHF患者外周血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军;贺立群;罗兵;昌薇;戴榕;张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