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郑红兵
目的:利用PCR-ELISA法调查广西南宁市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方法:检查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包括血透患者、性病患者、静脉毒瘾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TV感染指标,用PCR-ELISA法检测TTV-DNA.结果:1 540例正常人群的TTV-DNA阳性率为12.8%(197/1 540),各年龄组人群都能检出TTV-DNA阳性者,以26~35岁组高,为15.8%(61/385),与18~25岁组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调查258例血透患者、304例性病患者、106例静脉毒瘾者、235例受血者和197例非甲~庚肝炎患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23.6%(61/258)、21.1%(64/304)、37.7%(40/106)、34.9%(82/235)和36.0%(71/197),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静脉毒癌者、受血者和非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率较高.PCR-EUSA法可用于TTV感染的检测.
作者:黄晓群;庞栋;吴丽霞;赵玉红;陈咏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发病率多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其中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目前这一调节环节对COPD、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病研究较多,但是对抗氧化转录因子及调节基因对下游抗氧化物酶的作用仍然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中.
作者:喻廷凤;何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镍钛合金食管、气管双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食管癌性狭窄合并气道狭窄,男5例,女2例,年龄46~67岁.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食管造影和CT检查,明确食管、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在透视下先后置入气管、食管支架.结果:7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支架.随即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气管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食管癌性狭窄(或瘘)合并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学静;贾广志;李建明;高同锁;白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例1女,30岁,头晕伴呕吐、乏力半天,无明显诱因,呕吐物为胃液,无心慌、胸闷、低热、盗汗、泛酸、嗳气、血尿、黑便.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中度贫血貌.
作者:刘兵;张国华;石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目前认为有20%~30%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
作者:洪承吕;胡开宇;杨德业;张怀勤;黄伟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胸苷激酶(TK1)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7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PG Ⅰ、PGⅡ、TK1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胃良性疾病组比较,胃癌组PG Ⅰ水平明显降低,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胃癌与胃良性疾病组比较.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G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 Ⅰ、PG Ⅰ/PGⅡ、TK1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PG Ⅰ、PG Ⅰ/PG Ⅱ、TK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5.1%,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78.1%,准确性为85.5%.结论:PG Ⅰ、TK1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顾光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腺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Ad-CD)对直肠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直肠腺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将Ad-CD转染HR-8348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子pcDNA3.1(+)-CD含有完整的CD基因.RT-PCR表明CD基因在HR-8348细胞中表达,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CD基因的HR-8348细胞.FCM检测表明,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能提高直肠癌细胞HR-8348-CD的凋亡率.结论:黄连素联合Ad-CD基因作用于HR-8348-CD细胞能够增强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马学强;朱雄文;梁斌;刘曾旭;刘德明;刘翰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讨论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低钠血症的患儿进行系统观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结果:2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176例出现低钠血症,其中轻度72例,中度64例,重度32例,极度8例.经仔细观察、积极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低钠血症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及时了解病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护理,可减少严重后果发生.
作者:黄素清;吴碎春;张愫;谢碎林;任晓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髓内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胫骨骨折的治疗,它可以提供有效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肢的早期活动,并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长度适合的髓内针可以增强稳定性,分散应力.目前,确定髓内针的长度有如下几种方法:术前测量技术、术中透视测量技术、模板技术等.术前准确估计髓内针的长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局部损伤,降低术中放射量.术前测量一般采取直接测量胫骨的方法,但是在双侧胫骨骨折的情况下,直接测量缺乏准确性.由于腓骨远近端的骨性标志清楚且位置恒定,所以笔者应用测量腓骨的方式估计髓内针的长度.
作者:仲涛;杨冰;王志坚;刘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儿科医师对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近1年多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收治的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中有21例被误诊,误诊率达12.4%.误诊时间长达1年多.结论:有无异物吸入史是诊断呼吸道异物的重要出发点,对长期反复咳喘的患儿应常规行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成琦;吴淑华;成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超过6个月、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左卡尼汀1.0 g,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后,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左卡尼汀、血钙、血磷、红细胞压积水平及促红素的用量.心脏超声检测间隔舒张期末期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结果:治疗组血浆左卡尼汀由(49.3±8.2) μmol/L增加至(95.3±22.2)μmol/L(P<0.01),左室重量指数由(151.8±21.2)g/m2降至(134.3±16.2)g/m2(P<0.01),而对照血浆左卡尼汀浓度及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促红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和血压在研究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H多见,左卡尼汀可以减轻心功能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LVH.
作者:李旭;曹宁;韩敬明;王东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量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患者组)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测量IGF-Ⅰ、AF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患者组患者介入治疗前血清IGF-Ⅰ、VEGF和AFP含量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患者组介入治疗后4周皆已接近正常.介入治疗12周再测,未复发者仍然接近正常水平,复发者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和AFP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振增;燕善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安多霖对于宫颈癌放疗患者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行盆腔放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口服安多霖分为两组.安多霖组25例,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正常组织受量(t检验),并且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的毒性反应(卡方检验).结果:安多霖组与对照组各正常组织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肠道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安多霖可以明显降低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使更大比率患者的肠道反应为0级,并且降低了患者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罗居东;高爱霞;章青;傅深;李萍;邵雨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76岁.反复头晕半年,近日加重伴跌倒,面容贫血貌,血常规:HGB58 g/L,RBC 2.85×1012/L;大便潜血(3+),胃镜检查示胃底体交界处可见3.0cm×2.0 cm菜花样肿物,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黏膜慢性炎,未能钳夹到肿瘤成分.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胃癌?转入外科施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随访12个月健在.
作者:刘祖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前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需长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予PICC置管术完成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好日常护理.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5%,导管留置时间139~320 d;阻塞2例(10%),外周静脉炎1例(10%),穿刺部位渗血2例(10%),导管移位1例(5%),导管相关感染1例(5%).结论:PICC置管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应用总体安全性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建红;谭智慧;丁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控制及稳定糖尿病病情的效果.方法:12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比较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效果.结果:实行自我管理教育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痛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梦斐;黄群;曾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目前认为SC是生精细胞的支架,能合成与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及必需的营养物质.新研究显示,SC还具有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功能,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现就SC及其在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明华;林海龙;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患者60例,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枸橼酸氢钾钠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碳酸氢钠片和尿石通丸治疗,记录排石情况,比较两组的排石率和平均排石时间.结果:试验组35例排出结石,有效率87.5%,对照组13例排出结石,有效率65%;试验组平均排出结石时间8.9 d.对照组12.8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氢钾钠联合中药排石汤能明显提高输尿管阴性结石排石率,加快结石的排出.
作者:卢振权;熊国强;李宝兴;卢淑苑;罗波;刘文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化学固化粘接剂和双重固化粘接剂粘接不锈钢网底颊面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需做上和(或)下颌直丝弓矫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粘接颊面管经严格配对设计,以便对术后6个月内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做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用于比较每个患者的两种粘接系统的平均脱落率.此外,每个受试者分别记录上颌和下颌的脱落率,以比较其脱落率有无差别.结果:6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脱落率在化学固化粘接剂者为19.17%,用双重固化粘接剂者平均为9.00%(P=0.017: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两种粘接剂的脱落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还比较了6个月内采用同一种方法后上下颔牙的粘接脱落情况(化学固化粘接系统:P=0.689;双重固化粘接系统:P=0.211;Wilcoxon秩和检验),说明采用同种方法患者其上下颌牙的粘接脱落情况未见不同.结论:(1)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脱落率低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的患者.即临床上采用双重固化粘接系统粘接磨牙颊面管优于采用化学固化粘接系统.(2)采用同种粘接剂粘接磨牙颊面管时,其上下颌牙粘接脱落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文雄;张春元;史剑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1962年Gross和Lapiere首先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酶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清楚了MMPs的主要功能,它在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机体生理重建和病理破坏的主要基础因素之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与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对MMP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MPs已成为研究OA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MMPs在OA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剑;鲍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