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郑琳;张爱平;陈鑫;邱志兵;赵海鹏;刘培生;王睿

关键词:气胸, 胸腔镜检查,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其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54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VATS组),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组)和常规开胸手术(常规开胸组)治疗,比较其围术期治疗效果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VATS组较常规开胸组术后胸导管留置及镇痛剂使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出院早(P<0.05),VATS组患者术后2周肺功能恢复较常规开胸组快(P<0.05),同时手术时间VATS辅助小切口组介于常规开胸组及VATS组之间(P<0.05).结论: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适合有并发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心肺功能差者尤其适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S-100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S-100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寻找反映FS惠儿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FS患儿63例为病例组,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4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18例.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A法作血清S-00β和MBP蛋白定量测定.结果:FS组血清S-100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中MB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FS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SF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S组血清中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S发作时可能存在神经元损害.CFS组较SFS组MBP升高更为显著,表明CFS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更明显.

    作者:严健;徐淑娟;陈遂;段荣;柯江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对颈椎伸屈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可行及易于推广的气管插管方式.方法:选择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无明显困难气管插管指征,以不同的气管插管方式分为3组.A组直视喉镜插管,B组经喉罩插管,C组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常规诱导后插管,分别记录并计算3组插管时颈椎伸屈度的改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3组插管时颈椎伸屈度的改变,A组为(3.8±1.2)°,C组为(4.4±4.0)°,而B组大为(5.2±2-3)°,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3%,而B组的成功率仅73%,A、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插管所需的操作时间分别为,A组(0.5±0.06)min,B组(3.3±1.50)min,C组(2.9±1.20)min,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气管插管方式均可安全地用于颈椎病患者和颈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患者.

    作者:李快春;张旭彤;徐旭仲;余微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作者:楼兆恒;吴志广;姚成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家系34个,51例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为研究组(FDR组),46例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尿酸(SUA)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NC组比较,FDR组的血清hs-CRP(P<0.05)、FPG(P<0.01)、FINS(P<0.01)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FDR组的hs-CRP水平与FPG、兀NS和HOMA-IR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UA、甘油三酯是影响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增高的hs-CRP水平可能早期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张素华;龚莉琳;况小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时机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常规生化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BV-DNA载量、肝功能、肝酶学、凝血指标和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各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及肝酶学、凝血指标因体内HBV-DNA载量不同而明显不一样.高、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CD4/CD8分别为1.12 ±0.26、1.40 ±0.29、1.76 ±0.32.NK细胞表达分别为(7.47±3.19)%、(9.72 ±2.39)%、(11.63 ±2.77)%,CD3+细胞分别为(56.12 ±5.16)%、(62.32±4.27)%、(73.11±5.86)%.CD4+细胞分别为(34.26±3.59)%、(37.05 ±4.07)%、(41.56 ±5.32)%.CD4/CD8与白蛋白/球蛋白(A/G)呈负相关(r=-0.519 3),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484 0).结论:本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CD4/CD8显著低于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NK细胞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D4+、CD3+细胞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与A/G呈负相关,与PT呈正相关,为临床利用免疫机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叶玲丽;郑加勇;方深慧;许锴;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黄早期辅助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大黄旱期辅助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SAP患者接受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辅以大黄浸液胃管注入,治疗3 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测定血浆TNF-α、IL-6及内毒素的含量,治疗前后予APACHE Ⅱ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肠功能较早恢复;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血浆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内毒素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大黄早期联合应用血液滤过能大量清除血浆细胞因子,阻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降低SAP患者内毒素血症及继发性肠源性感染的几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邹忠东;王烈;姜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iRNA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中CD147基因表达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CD147与survivin(SVV)的关系.方法:设计、合成两对CD147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运用瞬时转染方法抑制HepG2中CD147表达,运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后CD147、SVV及caspase-3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iRNA sequence 1、2均可有效地抑制CD147基因的表达(P<0.05),伴随着SVV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扰后caspase-3 mRNA水平升高(P<0.05),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增加,以细胞早期凋亡改变为明显(P<0.05).结论:沉默HepG2中CD147基因能下调SVV基因表达,致使肿瘤细胞凋亡增加.CD147与SVV在细胞内可能存在着相互调节机制,然而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志刚;周雄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在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又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的环节,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开展了Rh血型鉴定、并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对供、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及ABO、Rh等疑难血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祥骞;吴松远;杨作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阻滞用于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神经阻滞在颈前路颈问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4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 mg(1/3剂量浅丛、2/3剂量深丛)右侧颈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术中芬太尼用药量少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8%,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1.9%和2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颈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作者:孙德峰;王剑平;阎妮;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钟陶;唐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胎儿生长受限体内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胎儿生长受限(FGR)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足月妊娠组)及FGR患者(FGR组)的胎盘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SDF-1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相应孕妇体内血清VEGF、SDF-1浓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足月妊娠组和FGR组胎盘组织滋养细胞中均有VEGF和SDF-1表达,VEGF、SDF-1的表达强度依次为0.25±0.00、0.20 ±0.00及0.21 ±0.00、0.13 ±0.00.正常足月妊娠组和FGR组孕妇血清中SDF-1、VEGF浓度水平依次为(289.12±30.41)、(120.53 ±32.58)和(524.07 ±43.51)、(257.46 ±40.51)pg/mL,显示正常足月妊娠组孕妇胎盘组织VEGF、SDF-1表达强度和体内VEGF、SDF-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FGR组.结论:SDF-1及VEGF在维持正常妊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 SDF-1及VEGF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出现FGR等病理妊娠情况.

    作者:郭利;钟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癌CT影像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时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者31例,呈囊肿样者5例,呈分叶状者36例,弥漫生长者5例.增强后53例肿瘤边界清楚,24例边界不清;12例可见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肾癌CT影像可分4型,经典型、血管瘤样型、弥漫型、囊肿型.经典型者多呈圆或类圆形,血管瘤样型者多呈分叶状,弥漫型弥漫性向全肾生长,皮髓期可见更高密度放射状强化影,囊肿型类似肾囊肿,常有占位征象,边缘模糊并可有强化;2例集合管癌均为经典型强化;5例囊肿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肾癌CT影像分型各具特征性表现,影像分型不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分型.

    作者:段刚;彭旭红;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烧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暴发原因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的对策.方法:2007年6-7月间,在前瞻性监测中,发现烧伤科患者创面MRSA感染病例9例.对其发病原因、背景、时间、环境、人群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患者和工作人员鼻腔、陪人手分离出MRSA菌,说明患者、医务人员、陪人为此次流行可能的传染源.从工作人员、陪人的手及环境中查出MRSA提示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陪人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接触传播.同源性分析PFGE检测有4个类型.烧伤科有4例患者为同源感染,患者8例治愈,1例转院.结论:烧伤科MRSA感染应该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强规范的病区管理、合理谨慎及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MRSA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魏全珍;刘丽华;张惠珍;钟馥霞;杨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亮氨酸氨基肽酶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岩藻糖苷酶(AFU)、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腺苷脱氨酶(ADA)等4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不同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53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30例正常人血清中4项指标的表达水平并同时测定肝功常规项目,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待评价4项指标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异常升高或下降(P<0.01或P<0.05);但不同指标在不同肝病中异常的规律和程度各不相同,比较各指标在各肝病组的阳性发生率和用于诊断各肝病时的AUC,发现LAP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FU在肝癌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高,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和肝硬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DA在肝硬化时升高幅度大,且阳性率高,与其他各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AB在肝硬化组下降幅度及阳性率大,其次为肝癌组,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AP、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751和0.817,而其他各组AUC均<0.65;ADA和PAB对肝硬化诊断意义大,AUC分别为0.881和0.817,而在其他各组AUC均<0.69.结论:肝硬化时,AD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肝癌时IAP和AFU应用价值较高;PAB是一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的良好指标.

    作者:熊彬;魏任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并希罗达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共6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予三维适形放疗,DT46 Gv/23次.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药,希罗达825 mg,/m2,2次/d,每周5 d.手术在放化疗结束6周后进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疗程.全组无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3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LAR),11例行Hartmann's手术.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9例(14%)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淋巴结降期率各为67%和80%.有2例(3%)为R,切除,1例APR后,1例LAR后.结论:术前放疗并希罗迭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降期效果显著.

    作者:朱卫国;尤振兵;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与髓核突出大小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大小有关的CT指标(髓核在矢状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水平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额状位的突出大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方式,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髓核在矢状位的突出大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无明显关系(r=0.015,P=0.145).髓核在水平位上、额状位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的方式、压迫硬膜囊的方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突出髓核在额状位上的大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密切相关.髓核在水平位及髓核压迫神经根、硬膜囊的方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严重度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密切.

    作者:李长海;汪青春;周兵;谭永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BsAg转阴5例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

    作者:庞缨;冯莹;陈瑞贞;华佳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促排卵联合减肥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观察促排卵联合减肥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治疗组加用减肥疗法,观察其基础体温、血清孕酮及睾酮变化,了解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MI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睾丸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基础体温双相反应(24例)高于对照组(16例),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15.9 nmol/L(26例)高于对照组(17例),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减肥可促进肥胖型PCOS排卵疗效,增加受孕率.

    作者:杜文君;刘郑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青蒿素作用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青蒿素处理K562细胞24 h后,分别提取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将两组RNA纯化为mRNA,逆转录成cDNA,用Cy3和Cv5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线性扩增标记,与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处理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总共发现差异基因238个,其中上调基因136个,下调基因102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类.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并结合Panther生物学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青蒿素作用K562细胞主要是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作用并不明显.

    作者:丁大鹏;马文丽;吴清华;周珏宇;危敏;郑文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C-反应蛋白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

    目的:了解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内分泌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对64例PCOS和20例因输卵管性不孕妇女进行性激素、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CRY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S组患者CRP、血中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COS组患者冠心病指数低于对照组;26.19%的PCOS患者CRP水平>3 mg/dL,而对照组仅有7.12%.当CRP>3 mg/dL时与肥胖存在明显相关性,特别是当体重指数超过30时相关性更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肥胖、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但与肥胖关系更密切,说明肥胖的PCOS患者可能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作者:罗晓燕;王蕊;李春霞;魏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