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宏;向定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大小有关的CT指标(髓核在矢状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水平面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在额状位的突出大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的方式,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髓核在矢状位的突出大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无明显关系(r=0.015,P=0.145).髓核在水平位上、额状位上的突出大小,髓核压迫神经根的方式、压迫硬膜囊的方式与症状体征严重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突出髓核在额状位上的大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密切相关.髓核在水平位及髓核压迫神经根、硬膜囊的方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严重度有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密切.
作者:李长海;汪青春;周兵;谭永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儿童药物性血尿时有报道.注射用阿莫西林钠针为儿科常用广谱抗生素,近年来由于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钠针的剂量不断加大,使得肾脏损害大大增加,血尿患儿因此时有发现.
作者:徐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腰围筛选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体重指数(BMI)法同时筛选出超重/肥胖儿童,用腰围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同年龄同性别的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的指标.结果:(1)各年龄组中同年龄的男生的身高、体重、BMI和腰围均高于女生(P=0.000).(2)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1.83%.肥胖率为11.26%,BMI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50%,肥胖率为5.41%,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两种方法诊断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金标准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45%.肥胖率为5.35%.(3)腰围方法与金标准相比,评价该人群的营养状况时有很好的特异度.结论:腰围方法诊断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超重和肥胖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因其在腹型肥胖诊断中的独到作用,值得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断中大力推广.
作者:孙琼;张响华;罗长青;晏新民;孙清元;王晓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介入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平均为S、P两组,每组24例.S组入室后静注氯胺酮1.5 mg/kg,安静后半开放吸入七氟醚,浓度6%,氧流量2~3 L/min;P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诱导,以丙泊酚100 μg/(kg·min)泵注维持.观察各组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5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变化;记录术中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毕苏醒时间;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抽取4 mL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含量.结果:P组T1、T2时点SpO2显著降低(P<0.05);S组术中呛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5);术后两组惠儿肝功能指标有轻微上升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介入手术中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谢观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急性疼痛不同,不仅对机体有害,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为0.6%~1.5%,预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患病率也将逐渐增高[1].
作者:郑蓓洁;王祥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例1 患儿男,15 d,因易哭闹10 d入院.该息儿系G1P1,足月顺产,人工喂养,出生体重2.4kg,阿氏评分8分.生后第5天开始易哭闹,奶量每次60~100mL,每2小时左右一次,大便每天20次左右.
作者:王开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外伤后癫痫(post traumatic epiIepsy,PTE)是脑外伤(traumatic bran injury)后的常见并发症,脑外伤由交通事故、工矿事故甚至打架斗殴所致,战时则主要由枪弹伤引起.
作者:闫观茹;刘绍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除外复杂核型)9例,3号染色体异常4例,复杂核型异常9例,7号及11号染色体异常各1例.化疗后9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37.5%(9/24),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的缓解率65.4%(17/26),差异有显著性(x2=3.89,P<0.05).结论:核型异常的M4/M5患者,特别是3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异常组,疗效与预后较差.
作者:王怡;牧启田;陆滢;朱慧玲;洪用伟;盛立霞;孙永城;吴文淼;欧阳桂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脊柱手术患者肝肾功能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前1d、术后第1、2、3天给予乌司他丁1 600 U/(kg·次),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2次,手术日于术中一次性给予乌司他丁20 U,用法同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第1、3、5天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和TNF-α.结果:两组术后第1、3天ALT和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Scr、BUN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要低,治疗组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术后第1、3天IL-6和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但治疗组恢复较快,术后第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调节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
作者:楼兆恒;吴志广;姚成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并希罗达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共6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予三维适形放疗,DT46 Gv/23次.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药,希罗达825 mg,/m2,2次/d,每周5 d.手术在放化疗结束6周后进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疗程.全组无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3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LAR),11例行Hartmann's手术.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9例(14%)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淋巴结降期率各为67%和80%.有2例(3%)为R,切除,1例APR后,1例LAR后.结论:术前放疗并希罗迭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降期效果显著.
作者:朱卫国;尤振兵;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单纯运动疗法组(单纯组)和运动疗法结合封闭治疗结合组(结合组).两组均行运动疗法,结合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封闭疗法,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即VAS法)、肩关节活动度(屈曲方向)、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进行评定.结果:结合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钟陶;唐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变化,讨论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kB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小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肠黏膜屏障受损;血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BL和小肠组织NF-kB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NF-kB活性明显升高,NF-kB活化可上调TNF-α、IL-6的表达,参与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作者:刘刚;王育红;虞积耀;孟宇宏;周丽君;刘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Bad、Bax蛋白的表达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影响,探讨UTI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分为6、12、24、36和48 h 5个亚组,每组6只.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结束后立即腹腔注射UTI.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Bad、Bax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变化.结果:UTI干预后12 h开始各时间点光镜下所见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轻,血清ALT、AST及肝脏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且肝脏Bad、Bax蛋白的表达量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UTI能够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MDA含量及下调Bad、Bax蛋白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而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磊;谷甸娜;郑毅;卢洁;张晓华;郑明华;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及SLE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而SLE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作者:张敏;汪国生;陈伟;汪云敏;李向培;阚明;何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时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者31例,呈囊肿样者5例,呈分叶状者36例,弥漫生长者5例.增强后53例肿瘤边界清楚,24例边界不清;12例可见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肾癌CT影像可分4型,经典型、血管瘤样型、弥漫型、囊肿型.经典型者多呈圆或类圆形,血管瘤样型者多呈分叶状,弥漫型弥漫性向全肾生长,皮髓期可见更高密度放射状强化影,囊肿型类似肾囊肿,常有占位征象,边缘模糊并可有强化;2例集合管癌均为经典型强化;5例囊肿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肾癌CT影像分型各具特征性表现,影像分型不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分型.
作者:段刚;彭旭红;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合维生素B(VitBco)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止泻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6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均采用抗病毒、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处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VitBco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重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71.4%、中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95.0%、轻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重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37.5%、中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60%、轻度脱水患儿止泻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止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Bco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显著缩短病程并改善患儿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惠仪;戴怡蘅;曾美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肠黏膜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体外扩散池测定不同浓度维拉帕米对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和荧光素钠(CF)经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R123和CF在接受室中的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维拉帕米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的透过性,并且减少分泌方向的渗透性.但实验浓度的维拉帕米对CF的肠道转运没有影响.结论:维拉帕米可通过对P-gp功能的抑制而用于改善受P-gp介导药物的吸收,有望提高此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姚红卫;黄蓓蓓;潘斌;解庆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以手法整复石膏夹过伸位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4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梅;李忠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S-100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寻找反映FS惠儿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FS患儿63例为病例组,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4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FS)组18例.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A法作血清S-00β和MBP蛋白定量测定.结果:FS组血清S-100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中MB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FS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SF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S组血清中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S发作时可能存在神经元损害.CFS组较SFS组MBP升高更为显著,表明CFS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损伤更明显.
作者:严健;徐淑娟;陈遂;段荣;柯江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时机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常规生化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BV-DNA载量、肝功能、肝酶学、凝血指标和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各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及肝酶学、凝血指标因体内HBV-DNA载量不同而明显不一样.高、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CD4/CD8分别为1.12 ±0.26、1.40 ±0.29、1.76 ±0.32.NK细胞表达分别为(7.47±3.19)%、(9.72 ±2.39)%、(11.63 ±2.77)%,CD3+细胞分别为(56.12 ±5.16)%、(62.32±4.27)%、(73.11±5.86)%.CD4+细胞分别为(34.26±3.59)%、(37.05 ±4.07)%、(41.56 ±5.32)%.CD4/CD8与白蛋白/球蛋白(A/G)呈负相关(r=-0.519 3),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484 0).结论:本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CD4/CD8显著低于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NK细胞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D4+、CD3+细胞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与A/G呈负相关,与PT呈正相关,为临床利用免疫机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叶玲丽;郑加勇;方深慧;许锴;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