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检测反映肝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用BNⅡ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38例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的PA及ALB;对病例组中的80例根据抗双链DNA抗体将其再次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PA及ALB组间差异.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PA[(0.25±0.11)g/L]及ALB水平[(38.9±7.2)g/L]与对照组PA[(0.34±0.08)g/L]、ALB[(48.3±2.7)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组39例,ALB(37.0±7.4)g/L、PA(0.24±0.09)g/L,与41例阴性组ALB(37.3±7.1)g/L、PA(0.26±0.12)g/L比较无显著差异.病例组中,PA及ALB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21.7%、67.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PA及ALB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反映肝脏功能损伤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华军;徐裕海;李桂新;程艳杰;何廉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HCC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8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HPSE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HCC组织及81例胃癌组织中HPSE表达率分别为61.9%(39/63)、56.8%(46/81),正常肝组织及胃组织均无HPSE表达.HCC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甲胎蛋白(AFP)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两组HPSE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PSE在HCC及胃癌中表达率较高,HPSE表达与HCC及胃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HPSE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转移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宁;陈斌;陈锦章;梁继珍;申鹏;郑大勇;杨洋;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分成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10 min内完成);乌司他丁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加入乌司他丁1.2万U/kg体重,余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1天(T3)和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和ET-1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NO、ET-1、IL-8和TNF-α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下降,血浆ET-1、IL-8和TNF-α含量增加(P<0.05或P<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或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NO、ET-1、IL-8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浆NO/ET-1的比例失衡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ET-1比例失衡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旭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100例膝骨关节芡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梁丘、足三里、委中、血海、阿是穴,每个穴位各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1 mL,每天1次.对照组服用西乐葆200 mg,每天1次,治疗14 d为1疗程,按JOA膝关节治疗效果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减轻症状,治疗组(27.2±5.4)分,对照组(21.4±3.6)分,P<0.05.在镇痛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改善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消肿方面,鹿瓜多肽较西乐葆疗效为优.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作者:陈民;李腾辉;李嘉;郑秋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决定蛋白质后命运的是一类蛋白水解酶,在真核细胞中主要有两种蛋白质水解体系负责蛋白质的降解:溶酶体(lysome)和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前者为人们所熟知,后者是近20年来科学家重点研究的目标.蛋白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泛素与一系列关联酶协同作用,把要降解的目标蛋白质泛素化,使蛋白质变性并打上标记,以便为蛋白酶体所识别;第二部分是26S的蛋白酶体复合物,它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同时释放出游离的泛素,并可再次被利用.
作者:程翌;郑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用喉友喷鼻,对照组用抗组胺药和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结果:试验组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26±0.195,显著高于对照组0.628±0.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喉友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6.25%.结论: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
作者:施建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及生化特征,以探讨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对2248例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等指标检测,空腹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NAFLD组中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性别与NAFLD密切相关,NAFLD组中MS伴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62%vs 19.13%,P<0.01).结论:NFALD与MS密切相关,NAFLD患者具有MS各组分集聚的特征,应重视NAFLD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作者:张建华;辛永宁;宣世英;孙樱;张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前、干预后1、3个月后分别对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郁抑状态于干预后1、3个月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改善抑郁状态,减轻PSD患者的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彭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女,15岁,于2008年8月12日俯卧位全麻下行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俯卧佗常规行金霉素眼膏涂眼,透明贴膜盖住双眼,外敷油沙,面部棉布下垫海绵垫.手术持续3.5 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100 mL,尿量1 000 mL,补液2 200 mL.
作者:陈金梅;陈杰;陶国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为人种的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区别,白种人多表现为颅外段的动脉病变,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占患者病因构成的33%~51%.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系统颅内段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很高[1],有报道达到39.3%,而一半以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颅内动脉的狭窄[2].颅内动脉狭窄可导致脑血流减少与狭窄处血栓形成和血栓或斑块脱落性栓塞,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迟钝、认知水平下降或头晕、耳鸣、复视、黑朦等慢性缺血性症状,以及TIA与脑梗死等急性缺血发作.
作者:孙瑄;陶庆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分别单一或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未破裂异位妊娠共49例,26例使用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5例),23例使用复方米非司酮(其中联合用药者13例)进行保守治疗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血β-HCG下降速度、完全转阴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均有差异,但单一或联合用药时米非司酮组和复方米非司酮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时可以加速妊娠组织的坏死和吸收,缩短病程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强患者对保守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可积极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作者:赖晓岚;陈燕辉;梁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研究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以机械通气,观察临床疗效、呼吸参数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效果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RR、SaO2、PaO2、PaCO2、LVEF、SV和CI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极大的减低了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维郑;吴晋兰;杨继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患者无任何不适,于1个月前体检B超显示左肾下极占位病变.查体:双侧腰部曲线对称,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双侧肾区无叩痛.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彩色B超:左肾下极实质区近集合系统见1.0 cm×1.2 cm较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病灶内回声不均匀,CDFI显示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前持续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 次/min,但反应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多次胎心监护均为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的孕妇37例(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与同期正常胎心监护的45例孕妇做对照比较(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胎心率基线位于110~120次/min但为反应型时,应结合临床及其他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有无胎儿窘迫,尽量避免过度诊断、过度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湘漪;肖梅;孙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退变性、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负重较大的关节,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的到来,OA患者人数也仵逐年上升、膝关节OA已成为老年运动功能障碍与致残的首要原因.
作者:张保龙;邵增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对于全麻下神经外科上头架和开颅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大脑半球择期开颅手术患者分为头部神经阻滞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P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吸入0.8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异氟醚、静脉泵入5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切皮前15 min,完成双侧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阻滞,B组采用0.5%罗哌卡因,P组采用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前、上头架、切皮、锯颅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糖(GLU).结果:MAP、HR在上头架、切皮、开颅锯颅骨各个观察点,B组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在上头架、开颅锯颅骨时B组显著低于P组.结论:头部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外科开颅前期外科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稳定糖代谢,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作者:王纲;冯颖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结合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50例LN患儿进行肾活检及常规实验检查资料,并给予病理分型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型多,占42%,其次是Ⅱ型(24%)和Ⅲ型(18%).Ⅱ型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肾活检对诊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凤仪;邓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予泪囊硅胶管置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治愈80眼(94.1%),好转4眼(4.7%),无效1眼(1.2%).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植入硅胶管及重视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家钦;苏建中;杨世忠;麦晴雪;丘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有不少患者反复急性加重并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肺心病,甚至死亡.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认为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在肺部表现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COPD不仅累及气道,而且累及整个肺组织,包括肺泡毛细血管网、肺小动脉等.
作者:郭瑛;李燕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凝血因子Ⅶa(FⅦa)活性,探讨其在高龄ACS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5例高龄ACS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P)]及20例稳定型心绞痛(SP)患者的CRF,水平、Ⅶa活性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水平、FⅦa活性与高龄ACS的关系.结果:高龄ACS患者的CRP水平、FⅦa活性均高于SP组及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AMI患者CRP水平、FⅦa活性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机体炎症在粥样血栓的形成及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陈伟;马贵洲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