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肾实质内肾上腺皮质异位1例

李惠民;邵景元

关键词:肾实质, 肾上腺皮质, 左肾下, 病灶内, 尿常规检查, 占位病变, 血流信号, 集合系统, 患者, 强回声, 内回声, 侧腰部, 不均匀, 体检, 双肾, 曲线, 皮肤, 隆起, 结节, 红肿
摘要:患者男,68岁,患者无任何不适,于1个月前体检B超显示左肾下极占位病变.查体:双侧腰部曲线对称,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双侧肾区无叩痛.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彩色B超:左肾下极实质区近集合系统见1.0 cm×1.2 cm较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病灶内回声不均匀,CDFI显示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喉罩与口鼻罩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间应用喉罩和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28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喉罩组简称L组,15例口鼻罩简称M组,13例.结果:两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L组对比M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时可以首选LMA通气气道.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丘敏梅;阳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的手术配合

    小儿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具有临床适用广、切口小、出血少等特点,深受医生及患儿父母欢迎.现将我院腹腔镜下小儿幽门成形术20例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狄华君;徐怡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吴茱萸外敷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120例

    目的:介绍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的中医理论、临床操作以及疗效观察.方法:取住院的120例口腔溃疡患儿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是一种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儿童容易接受配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俞梦瑾;宋玉娟;余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姜黄素增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的使用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和TUNEL法检测姜黄素、顺铂单独和联合作用时对COC1/DD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Smac的表达.结果:顺铂的浓度在1.25~5 μg/mL时与姜黄素合用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μg/m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c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增加Smac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吕靖;英焕春;戴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阿仑膦酸钠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N治疗77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骨折内固定后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研究,治疗结束后测定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等.结果:用药组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尿D-Pyd/肌酐(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尿钙/肌酐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术后应用ALN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及骨质量,增强骨强度,提高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疗效.

    作者:汤骏;金文姬;洪汝康;陈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钛板人工肋骨重建兔胸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钛板人工肋骨用于兔胸壁缺损重建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表面喷砂、酸蚀处理制备钛板人工肋骨.建立20只3 cm×3 cm的胸壁骨性缺损家兔模型.实验组应用钛板人工肋骨修复缺损(n=10),对照组采用带骨膜的自体肋骨移植(n=10).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血磷,行胸部X线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兔均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无感染、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发生.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钙磷乘积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钛板与肋骨断端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牢靠,界面大量新生骨组织,无纤维组织介入;对照组肋骨断端处骨增生明显,有连续性骨痂生成.结论:钛板人工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时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磊;费月海;陆远;韩勇;李小飞;周勇安;程庆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DNA甲基转移酶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TCCB组织中DNMT 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TCCB组织中DNMT 1阳性表达率为(86.7%,52/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3%,26/60)及正常膀胱组织(33.3%,5/15)(P<0.01);DNMT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性别呈一定的相关性(P<0.01).与TCCB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NMT 1蛋白过表达在人TCCB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管庆军;刘春晓;许凯;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p16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现认为胃癌的发病是许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基因序列,即遗传学(genetics)的改变和基因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1],其中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p16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TS1),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p16基因的失活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现就p16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孔祥勇;胡世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鼻咽癌放疗后生存质量的评价分析

    目的:评价鼻咽癌疗后无瘤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EORTCQLQ-C30问卷表调查100例疗后无瘤生存2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轻、男性、已婚及教育程度高者生存质量较好.多因素分析示,经济收入、病期、照射剂量是影响鼻咽癌疗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结论:应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开展疾病、心理及社会医学多学科的干预和健康教育,尽量提高放疗精度,减少正常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以减少放疗损伤,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吴剑;翁欣然;林权冰;戴慧;卢晓红;沈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俯卧位颈椎手术术后发生视力损害1例

    患者女,15岁,于2008年8月12日俯卧位全麻下行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俯卧佗常规行金霉素眼膏涂眼,透明贴膜盖住双眼,外敷油沙,面部棉布下垫海绵垫.手术持续3.5 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100 mL,尿量1 000 mL,补液2 200 mL.

    作者:陈金梅;陈杰;陶国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坎地沙坦对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必洛斯)对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所有患者已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至≤140/90 mmHg,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8 mg/d,观察4周,对照组继续用氨氯地平,测定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结果:治疗组肾损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对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有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朱声宏;何敏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分成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20min恒速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10 min内完成);乌司他丁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加入乌司他丁1.2万U/kg体重,余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1天(T3)和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和ET-1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NO、ET-1、IL-8和TNF-α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下降,血浆ET-1、IL-8和TNF-α含量增加(P<0.05或P<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或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NO、ET-1、IL-8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浆NO/ET-1的比例失衡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ET-1比例失衡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旭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16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以期减少误诊或漏诊,提高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所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地震致慢性硬膜下血肿年龄跨度大,分布无特定的集中趋势,各个年龄段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头部外伤病史不典型;双侧血肿发生率明显增加62.50%(10/16);早期易被忽略及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6.25%(9/16);全部病例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总有效率93.75%(15/16).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本次汶川地震中呈现高发的趋势,并具有自身的特点,思想上的重视和合理的手术选择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作者:龙晓东;徐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乙酰肝素酶在肝细胞癌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HCC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81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HPSE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HCC组织及81例胃癌组织中HPSE表达率分别为61.9%(39/63)、56.8%(46/81),正常肝组织及胃组织均无HPSE表达.HCC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甲胎蛋白(AFP)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HPSE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两组HPSE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PSE在HCC及胃癌中表达率较高,HPSE表达与HCC及胃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HPSE的表达情况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转移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宁;陈斌;陈锦章;梁继珍;申鹏;郑大勇;杨洋;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阑尾炎20年诊治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可达10%,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发病.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据近10年的文献资料统计,其误诊率仍达9%~36%[1].笔者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自1988年9月至2008年9月20年以急性阑尾炎收治和后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病案资料,以期加深对急性阑尾炎诊治的再认识.

    作者:陈海;郭玉明;任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普米克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普米克治疗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对60名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并同对照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肺部功能、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肺部功能状态好转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临床治疗变异性哮喘及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章丽娟;卢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水平监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清IgG抗A(B)水平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孕前筛查中224例夫妇IgG抗A(B)效价并对ABO血型不合者进行相关检测及归纳分析并做跟踪调查.结果:夫妇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89.3%.200例ABO血型不合调查中,IgG抗A(B)效价:<64占23.5%、<256占47.5%、≥256占29.0%.孕产次数与IgG抗A(B)水平成正相关(r=0.92,P<0.01).临床追踪结果显示母体IgG抗A(B)水平与HDN发生率相符.结论: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高,HDN发病可能性大.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A(B)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

    作者:董国飞;彭明喜;汤晓娴;张亚琴;许德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随访研究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改用西洛他唑1年余,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发生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痛患者行冠脉药物支架植入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6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不耐受情况,改用西洛他唑,24例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患者,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1.8±0.7)年,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肾上腺素及血小板聚集二磷酸腺苷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时PCI术后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

    作者:高智平;周颖玲;董豪坚;黎励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药物刮宫治疗药物流产后宫内少量妊娠物残留30例

    随着近年来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药流后宫内妊娠物少量残留引起的持续或断续阴道流血情况时有出现,由于阴道流血量少,无明显腹痛,患者惧怕手术,往往病程较长,造成残留妊娠物与宫壁粘连机化,治疗困难,终仍需清宫治疗,有时甚至需多次清宫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近两年来,我站对药流后少量宫内妊娠物残留采取药物刮宫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彩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