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蒋佩军

关键词:心肌硬塞, 载体蛋白质类, 肌钙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CMV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例)予常规保肝及更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n=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次/d,连用5 d.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MV-IgM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CMV感染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瑶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药物性肺损害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药物性肺损害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12例药物性肺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肺损害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15%;中西药均可发生药物性肺损害;临床表现呈呼吸系统疾病表现;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药物性肺损害是由药物引起的肺部疾患,各科均有发生的可能.药物性肺损害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合并药物性肝、肾损害及其他器官的损害.提高对药物性肺损害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每住临床医生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作者:马昌义;刘乔;徐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常见的退变性、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负重较大的关节,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的到来,OA患者人数也仵逐年上升、膝关节OA已成为老年运动功能障碍与致残的首要原因.

    作者:张保龙;邵增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与恒速输注(CSI)两种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与CSI组.TCI组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CSI组行CSI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期、插管时、维持期及停药、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氧饱和度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结果: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S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在麻醉维持、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期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量方面,TCI组较CSI组明显增多.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与CSI两种模式均能较好满足颅脑外科手术需要,其中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但麻醉维持过程中用药量更大.

    作者:周翔;王庆利;季蒙;陈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吴茱萸外敷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120例

    目的:介绍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的中医理论、临床操作以及疗效观察.方法:取住院的120例口腔溃疡患儿为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外敷足底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是一种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儿童容易接受配合的治疗方法.

    作者:俞梦瑾;宋玉娟;余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抑癌基因p16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现认为胃癌的发病是许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基因的表达异常包括基因序列,即遗传学(genetics)的改变和基因表型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1],其中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p16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TS1),其编码产物p16蛋白在细胞增殖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p16基因的失活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对其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现就p16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作一综述.

    作者:孔祥勇;胡世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硫磺爆炸烧伤7例治疗体会

    硫磺爆炸烧伤很少见,引起的吸入性损伤后果很严重,现将笔者医院2008年收治硫磺爆炸烧伤7例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武全;葛茂星;刘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灌注伤椎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切口无感染,脊髓神经症状无恶化.随访12~66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平均3.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0°,矫正18.2°),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100%,平均97.5%.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2.0°),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或钙磷骨水泥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

    目的:观察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用喉友喷鼻,对照组用抗组胺药和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结果:试验组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26±0.195,显著高于对照组0.628±0.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喉友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6.25%.结论: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

    作者:施建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头部神经阻滞对全麻下神经外科上头架和开颅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对于全麻下神经外科上头架和开颅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大脑半球择期开颅手术患者分为头部神经阻滞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P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吸入0.8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异氟醚、静脉泵入5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切皮前15 min,完成双侧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阻滞,B组采用0.5%罗哌卡因,P组采用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前、上头架、切皮、锯颅骨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糖(GLU).结果:MAP、HR在上头架、切皮、开颅锯颅骨各个观察点,B组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在上头架、开颅锯颅骨时B组显著低于P组.结论:头部神经阻滞可以降低神经外科开颅前期外科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稳定糖代谢,有利于神经外科麻醉.

    作者:王纲;冯颖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与DN发展的关系.方法:将135例糖尿病患者(DM组)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6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49例),分别检测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Cys-C、HCY水平,并与对照组(45例)比较.结果:DM组血清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DN病情的进展,血清Cys-C及HCY含量逐渐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Cys-C、HCY水平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ys-C、HCY水平可作为DN患者早期肾损伤一个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涂良水;詹爱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成;郭志刚;陈君;周忠江;修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肝型肝豆状核变性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本院收治的26例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97 d(7 d~8.2年).活动性肝炎型8例(30.7%),肝硬化型9例(34.6%),爆发型9例(34.6%),合并急性血管内溶血9例(34.6%).铜蓝蛋白下降25例(96.1%)、尿铜升高26例(100%)、血铜下降16例(61.5%)、K-F环阳性22例(84.6%).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氧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同时伴有尿蛋白增加者,特别是有肝脾肿大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除了血铜、尿铜、铜蓝蛋白测定、K-F环检查外,驱铜试验和肝铜测定对诊断具决定性意义.

    作者:刘远煌;龙英姿;蒋慧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口服氯雷他定片后饮用可口可乐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19岁,既往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2008年9月18日中午因食用河虾后出现全身皮疹、瘙痒严重.下午3时半左右自行购买息斯敏牌氯雷他定片口服2片,自诉服药后皮疹、瘙痒加重,5点45分左右晚餐前服冰冻可口可乐易拉罐装饮料,一口气喝了一半,当即出现头晕欲呕,全身乏力,遂在朋友陪伴下急至附近诊所求诊.

    作者:黄习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 mg/kg、RoP-PLGA-MS 200 mg/kg(相当于RoP 12 mg/kg)和PLGA-MS 200 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 cm,EMTmax为13.02和11.66 s,给药1 h后峰值浓度为2.238 μg/mL和1.306 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 h和17.606 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 h和24.823 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 h)较A组(5 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出疹期麻疹患者30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麻疹病毒(MV)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症状,病程中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免疫反应降低,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在麻疹病程中或病后可得到暂时的缓解,较易继发细菌感染[1].其中免疫抑制是临床继发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二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自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出疹期麻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探讨出疹期麻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玲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姜黄素增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的使用与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和TUNEL法检测姜黄素、顺铂单独和联合作用时对COC1/DD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Smac的表达.结果:顺铂的浓度在1.25~5 μg/mL时与姜黄素合用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μg/m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Smac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增加Smac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吕靖;英焕春;戴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及其联合血液吸附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清除作用的比较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疗过程2、4、6、8 h留取滤液待检.EILSA法测定血清及超滤液中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0).结果:(1)治疗前,MODS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7例患者经治疗后5例好转.对病情好转的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APACHE Ⅱ评分均<20,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2)37例患者经治疗后32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后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差别,日间CRRT+吸附组明显低于日间CRRT组.(3)各时间点滤液中不能检测到细胞因子.(4)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分别为88.5%和81.8%.结论:(1)MODS患者TNF-α、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明显降低细胞因子的作用,且联合血液吸附对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不论是致炎或抗炎因子均能从循环中被清除.(3)虽然日间CRRT联合血液吸附加强了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但与单纯日间CRRT相比,并没有增加其生存率.

    作者:胡海棠;窦献蕊;张炜;谢文祯;潘键怡;简汝堃;梁瑞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臭氧联合液体扩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由外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及粘连,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是骨科康复中的常见、多发病,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康复科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采用臭氧联合液体扩张治疗60例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朱小虎;王俊华;冯金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有不少患者反复急性加重并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肺心病,甚至死亡.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认为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在肺部表现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COPD不仅累及气道,而且累及整个肺组织,包括肺泡毛细血管网、肺小动脉等.

    作者:郭瑛;李燕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