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朱小虎;王俊华;冯金彩
目的:观察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42例(治疗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等)和血清生化包括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B)、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影像资料.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7.1%、74.3%、68.6%、77.1%,与对照组52.0%、52.0%、48.0%、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γ-GT、TG、TC下降,至复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S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影像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使血脂降低或恢复正常,并能促进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酶指标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关燕;秦新茂;马军;柯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CMV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例)予常规保肝及更昔洛韦5 mg/kg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n=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次/d,连用5 d.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MV-IgM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CMV感染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瑶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闭口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以来12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12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评估,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后,10例均能正常排尿,其中1例术后2 d内有轻微排尿困难,1例有暂时性尿失禁,未特殊处理,情况改善排尿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半年出现尿失禁,其余患者排尿畅,无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结论:该手术创伤小,吊带松紧程度可随意调整,只要加强护理,基本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祝红梅;周培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同期修复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即刻修复的38例口咽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口咽部缺损部位、程度、颊脂垫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外观和语言、吞咽功能、肿瘤复发等多方面.结果:38例颊脂垫瓣中36例完全成活,另2例部分坏死,经修剪后创面延期愈合,无口鼻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和死亡.患者术区外观良好,语言和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蒂颊脂垫瓣与口咽区邻近,血供可靠,切取方便,制备较简单,并发症少,是修复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中小型组织缺损较实用的组织瓣.
作者:陈延武;李劲松;武东辉;林钊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结合肾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50例LN患儿进行肾活检及常规实验检查资料,并给予病理分型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型多,占42%,其次是Ⅱ型(24%)和Ⅲ型(18%).Ⅱ型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结论: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肾活检对诊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凤仪;邓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10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6、sIL-6R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分期越高血清IL-6、sIL-6R水平越高,而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IL-6、sIL-6R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国玲;邓星奇;王喜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29例癌旁组织和13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ivin mRNA,并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Livinα和Livinβ在NSCLC组织中多同时表达,Livin mRNA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Livin在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痛变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O(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阳性率为76.5%,高于无转移组的42.9%(P<0.05),而与NSCLC的病理类型、分化水平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诊断上新的标记物和治疗上新的靶点.
作者:董凌云;胡华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决定蛋白质后命运的是一类蛋白水解酶,在真核细胞中主要有两种蛋白质水解体系负责蛋白质的降解:溶酶体(lysome)和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前者为人们所熟知,后者是近20年来科学家重点研究的目标.蛋白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泛素与一系列关联酶协同作用,把要降解的目标蛋白质泛素化,使蛋白质变性并打上标记,以便为蛋白酶体所识别;第二部分是26S的蛋白酶体复合物,它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同时释放出游离的泛素,并可再次被利用.
作者:程翌;郑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间应用喉罩和口鼻罩无创通气治疗的28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喉罩组简称L组,15例口鼻罩简称M组,13例.结果:两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L组对比M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时可以首选LMA通气气道.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丘敏梅;阳生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与恒速输注(CSI)两种模式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与CSI组.TCI组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CSI组行CSI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期、插管时、维持期及停药、拔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氧饱和度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结果: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S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在麻醉维持、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期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量方面,TCI组较CSI组明显增多.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TCI与CSI两种模式均能较好满足颅脑外科手术需要,其中TCI组在麻醉诱导及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但麻醉维持过程中用药量更大.
作者:周翔;王庆利;季蒙;陈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血液肿瘤患者常因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出现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各种感染增加,其中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可达10.4%~35.3%[1].近年来,伊曲康唑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伊曲康唑使用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项,尤其在深静脉留置时.由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本较高,价格相对昂贵,任何原因导致的置管失败都将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和精神负担[2].本科有3例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因使用伊曲康唑不当导致堵管后拔管,值得深思.经本科全体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并加以改进使用方法,再无此类堵管现象发生.
作者:王务萍;周欣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4例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手术、脱水、止血、抗生素、脑细胞营养药、适量皮质激素、促醒药物及头部降温治疗,伴有精神症状者给予适量镇静药或冬眠疗法,病情平稳后1周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3例(A组),病情平稳后3~4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31例(B组).监测每个疗程后颅内压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行语言障碍程度评估、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arnolaky performance scale,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A组的治疗的GOS语言功能评分及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较延迟行高压氧的康复效果更优.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实时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50例住院患者在CT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病例均在CT透视引导下行氩氦刀精确靶向治疗,引导效果均满意.结论:CT透视引导和氩氦刀冷冻技术的结合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李国栋;曾晓华;陈信坚;刘忠;宋华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社区人群饮食习惯、体重指数、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2年后血脂情况.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16~93岁社区居民应用标准问卷进行调查,并测定其血脂水平,对冠心痛低危血脂异常患者以及伴有血脂异常者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2年随访治疗后复查血脂水平.结果:中山市社区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70岁以前呈逐渐上升,70岁以后逐渐下降的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年龄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喜肉食者、超重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素食者人群明显增高,总体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9%.经过干预后2年随访,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2%.结论:中山社区居民血脂水平随年龄而变化,血脂指标异常以TG升高、HDL-C降低为主,患者经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干预后,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下降.
作者:韩莹;郭志刚;袁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患者无任何不适,于1个月前体检B超显示左肾下极占位病变.查体:双侧腰部曲线对称,双肾区无隆起,皮肤无红肿,双侧肾区无叩痛.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彩色B超:左肾下极实质区近集合系统见1.0 cm×1.2 cm较强回声结节,边界清楚,病灶内回声不均匀,CDFI显示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联合血液吸附治疗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方法:37例MODS患者分为日间CRRT组(26例)及日间CRRT+吸附组(11例).在治疗初始及3次治疗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待检,同时每次治疗过程2、4、6、8 h留取滤液待检.EILSA法测定血清及超滤液中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0).结果:(1)治疗前,MODS患者血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7例患者经治疗后5例好转.对病情好转的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时APACHE Ⅱ评分均<20,两种治疗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2)37例患者经治疗后32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改变,但治疗后两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差别,日间CRRT+吸附组明显低于日间CRRT组.(3)各时间点滤液中不能检测到细胞因子.(4)两种治疗方法的病死率分别为88.5%和81.8%.结论:(1)MODS患者TNF-α、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2)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明显降低细胞因子的作用,且联合血液吸附对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不论是致炎或抗炎因子均能从循环中被清除.(3)虽然日间CRRT联合血液吸附加强了对炎症因子的清除,但与单纯日间CRRT相比,并没有增加其生存率.
作者:胡海棠;窦献蕊;张炜;谢文祯;潘键怡;简汝堃;梁瑞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yc基因表达与HL-60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HL-60细胞产生终末分化和部分分化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c-Mvc mRNA的变化.结果:ATRA诱导的终末分化细胞c-Myc mRNA表达明显下降,As2O3诱导的部分分化细胞c-Myc mRNA呈现高表达.结论:Myc表达有助于阻止HL-60细胞从部分分化到终末分化转换.
作者:张伟;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成;郭志刚;陈君;周忠江;修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有不少患者反复急性加重并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或)肺心病,甚至死亡.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认为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在肺部表现为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COPD不仅累及气道,而且累及整个肺组织,包括肺泡毛细血管网、肺小动脉等.
作者:郭瑛;李燕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 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LL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