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全;葛茂星;刘军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GFR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60例食管癌组织中EGFR、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5/60)、31.7%(19/60).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0%(3/30)、83.3%(25/30);EGFR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无关(P0.05).结论:EGFR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参与了食管癌的发展过程,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梁朝晖;张维彬;胡少为;李伟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随着近年来药物流产的广泛应用,药流后宫内妊娠物少量残留引起的持续或断续阴道流血情况时有出现,由于阴道流血量少,无明显腹痛,患者惧怕手术,往往病程较长,造成残留妊娠物与宫壁粘连机化,治疗困难,终仍需清宫治疗,有时甚至需多次清宫治疗,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近两年来,我站对药流后少量宫内妊娠物残留采取药物刮宫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彩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42例(治疗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等)和血清生化包括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B)、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影像资料.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7.1%、74.3%、68.6%、77.1%,与对照组52.0%、52.0%、48.0%、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γ-GT、TG、TC下降,至复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S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影像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使血脂降低或恢复正常,并能促进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酶指标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关燕;秦新茂;马军;柯婷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iury,SCI)在现代医学中仍是极其严重的创伤,按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反应.此外,炎症反应可以导致受损脊髓局部胶质细胞的瘢痕形成,也有可能阻碍脊髓的再生.现已证实,SCI后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能够在SCI后的早期表达,并导致相应的炎性细胞侵入受损脊髓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加重对损伤脊髓的损害.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细胞因子在SCI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及其在SCI中的作用作扼要综述.
作者:孙为增;王新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54例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手术、脱水、止血、抗生素、脑细胞营养药、适量皮质激素、促醒药物及头部降温治疗,伴有精神症状者给予适量镇静药或冬眠疗法,病情平稳后1周内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3例(A组),病情平稳后3~4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的31例(B组).监测每个疗程后颅内压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行语言障碍程度评估、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arnolaky performance scale,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A组的治疗的GOS语言功能评分及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较延迟行高压氧的康复效果更优.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粘连性肩周炎是本院小针刀专科的常见病,以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对196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腔液压扩张、手法松解结合小针刀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收效快,患者痛苦小,疗效满意.
作者:梁晓红;吴士振;张新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 mg/(kg·d)治疗.术后2周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MMP-2的表达.结果:(1)UU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肾组织行HE染色UUO组可见弥漫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扩张、部分萎缩.偶见坏死,肾间质增宽,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理改变不明显,厄贝沙坦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3)与假手术组相比,Massotz染色结果显示UUO组可见肾间质增宽、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厄贝沙坦组上述改变均有所减轻.(4)MMP-2在假手术组大鼠肾间质中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UUO组中大鼠肾间质仅有少量表达且着色稀疏,厄贝沙坦组MMP-2表达较假手术组轻,但仍高于UUO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增强MMP-2的表达,进而减缓肾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作者:刘蒙;宋恩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检测两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D2-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LYVE-1及D2-40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YVE-1和D2-40在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癌周LYVE-1和D2-4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低未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YVE-1和D2-40的表达水平分别比高中分化,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高.且胃癌组织各分期,各分级,无论有无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及正常组织,同等条件下D2-40阳性率均高于LYVE-1,且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7,P<0.05).结论:胃癌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瘤周,从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管密度与肿瘤进展程度相关.与LYVE-1相比,D2-40能更敏感和特异地预测肿瘤的淋巴管微转移,具有更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作者:陶立生;张振玉;罗新华;王劲松;张予蜀;汪志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多肽178-191(PLP178-191)免疫后小鼠体内γδ T细胞比例的变化以及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PLP178-191免疫组、SEA干预组小鼠肠上皮内CD3+细胞中γδ 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肠上皮内淋巴细胞CD3+细胞中γδ T细胞百分比为(22.95±7.26)%,PLP178-191免疫组γδ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EA干预组则较PLP178-191免疫组有所下降(P<0.01).结论:γδ T细胞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可能有着密切关系.EAE的干预能使γδ T细胞升高幅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可能是SEA用于EAE治疗研究的机制之一.
作者:蒋建华;董万利;倪健强;尹岭;张金涛;邢广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可达10%,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发病.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据近10年的文献资料统计,其误诊率仍达9%~36%[1].笔者回顾北京军区总医院自1988年9月至2008年9月20年以急性阑尾炎收治和后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病案资料,以期加深对急性阑尾炎诊治的再认识.
作者:陈海;郭玉明;任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实时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50例住院患者在CT透视下引导氩氦刀经皮穿刺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果:病例均在CT透视引导下行氩氦刀精确靶向治疗,引导效果均满意.结论:CT透视引导和氩氦刀冷冻技术的结合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
作者:李国栋;曾晓华;陈信坚;刘忠;宋华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 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TCCB组织中DNMT 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TCCB组织中DNMT 1阳性表达率为(86.7%,52/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3%,26/60)及正常膀胱组织(33.3%,5/15)(P<0.01);DNMT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性别呈一定的相关性(P<0.01).与TCCB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NMT 1蛋白过表达在人TCCB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管庆军;刘春晓;许凯;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与泼尼松合用治疗单纯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袁承文主编的<儿科诊断治疗学>中的临床分类方法,在广湖两地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择PNS(单纯性)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研究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泼尼松(predisone)标准给药的中程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岁以下3 mg/d,7岁以下5 mg,10岁以下7 mg,1次/d,观察两组治疗4、8和12周时,尿蛋白(proteinuria)、血清白蛋白(A)、血清胆固醇(TC)及血清瘦素(LP)的变化.参照资料[5-6]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有效率为显效加有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两年进行两组反复或复发率的观察.结果:4、8周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随访,病情反复率治疗组2例(6.2%)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25%)(P<0.05),LP变化与尿蛋白(proteinuria)及TC呈负相关,与A呈正相关(P<0.01和P<0.05),病情反复患者LP水平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贝那普利与泼尼松合用可起到改变肾血流量,改善滤过屏障功能的协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加快降低LP的水平,可能是稳定疗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联继;戴朝福;刘玉华;肖云武;郭树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用喉友喷鼻,对照组用抗组胺药和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结果:试验组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为0.726±0.195,显著高于对照组0.628±0.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喉友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6.25%.结论: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
作者:施建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女,15岁,于2008年8月12日俯卧位全麻下行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俯卧佗常规行金霉素眼膏涂眼,透明贴膜盖住双眼,外敷油沙,面部棉布下垫海绵垫.手术持续3.5 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100 mL,尿量1 000 mL,补液2 200 mL.
作者:陈金梅;陈杰;陶国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Livin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29例癌旁组织和13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Livin mRNA,并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Livinα和Livinβ在NSCLC组织中多同时表达,Livin mRNA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Livin在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痛变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9%和O(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阳性率为76.5%,高于无转移组的42.9%(P<0.05),而与NSCLC的病理类型、分化水平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诊断上新的标记物和治疗上新的靶点.
作者:董凌云;胡华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决定蛋白质后命运的是一类蛋白水解酶,在真核细胞中主要有两种蛋白质水解体系负责蛋白质的降解:溶酶体(lysome)和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前者为人们所熟知,后者是近20年来科学家重点研究的目标.蛋白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泛素与一系列关联酶协同作用,把要降解的目标蛋白质泛素化,使蛋白质变性并打上标记,以便为蛋白酶体所识别;第二部分是26S的蛋白酶体复合物,它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同时释放出游离的泛素,并可再次被利用.
作者:程翌;郑国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成;郭志刚;陈君;周忠江;修建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予泪囊硅胶管置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治愈80眼(94.1%),好转4眼(4.7%),无效1眼(1.2%).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植入硅胶管及重视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家钦;苏建中;杨世忠;麦晴雪;丘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 mg/kg、RoP-PLGA-MS 200 mg/kg(相当于RoP 12 mg/kg)和PLGA-MS 200 mg/kg.以针刺皮肤无反应圈直径(PND)和逃跑运动电刺激阈值(EMT)评价镇痛效果.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RoP浓度.结果:A、B组PNDmax为5.28和2.76 cm,EMTmax为13.02和11.66 s,给药1 h后峰值浓度为2.238 μg/mL和1.306 μg/mL,消除半衰期为2.848 h和17.606 h,平均滞留时间为4.175 h和24.823 h.B组镇痛持续时间(34 h)较A组(5 h)长,C组无镇痛作用.结论:RoP-PLGA-MS局部镇痛持续时间长,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稳定且水平低,表明其在体内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照飞;陈仲清;田洪居;徐建设;徐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