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滴β-七叶皂甙钠引起皮疹1例报告

许建军

关键词:
摘要:1 病历摘要患者,女,37岁.以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基底节脑出血(出血量约35ml左右)收住我科.入院后给予微创穿刺术处理及基础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吸氧等.并在此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入5%葡萄糖200ml静滴,每天1次.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用药第七天,晚上家属发现病人全身散在性皮疹,尤以患侧(偏瘫侧)大腿部及患侧上肢为甚.当时给予地塞米松10mg(入壶)处理.第二天输液时只给予甘露醇,速尿、含镁的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和β-七叶皂甙钠,患者皮疹加重.四肢躯干密集或融合呈片状皮疹,当时给予抗过敏处理.第三天试停β-七叶皂甙钠后,皮疹未增加.之后未用该药,患者皮疹渐消退.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海普林软膏治疗轻度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海普林(肝素钠)软膏外搽治疗面积在10%~20%的轻度新生儿硬肿症患儿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允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B超诊断羊膜早剥3例

    1 病历摘要例1,患者,22岁,孕1产0.停经4月余,阴道流血1月余,量不多,颜色呈褐色.无外伤史,无腹痛.临床诊断:前置胎盘.

    作者:万安宁;陈成果;王传栋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B型超声诊断肾周围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肾周围炎的应用价值,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经CT、临床证实的肾周围炎的B超声像图资料,并对全部病例进行跟踪观察,直至临床治愈.结果本组23例中,均出现肾轮廓线模糊,边缘毛糙,肾包膜下积液,肾活动度明显下降等声像图表现.另有肾周脂肪囊变形或变小12例(52.2%,12/23),合并肾盂肾炎9例(39.1%,9/23),合并结石梗阻性肾积水9例(39.1%,9/23).超声诊断与CT、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B型超声诊断肾周围炎安全可靠,声像图特点明显,准确性高,并可随时观察临床疗效.

    作者:翟慎锋;王丽萍;朱蕾;王秋荣;刘焕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8例X线检查报告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多数无法提供准确的病史,根据症状和体征,当临床疑及本病时均应进行动态X线电视透视,多轴位观察及X线随访检查,以确定异物的有无及位置,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报告48例X线检查结果,并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陆双泉;蔺启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自发性气胸心电图变化及临床价值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自发性气胸32例,除进行常规的视触叩听及X线检查外,还进行了排气前后心电图检查,发现气胸可引起心电图发生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应立;许软成;姜素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结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结合药物救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7月~2003年5月我院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32例,均采用EVL结合药物治疗.结果本组32例中,2例失败另行其他治疗方法.30例在24h内止血成功.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危重症,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疗法进行救治,并证实本法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林文海;邓应忠;劳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外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严重困扰着医院和医务人员,不仅损害医院的形象和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医疗纠纷还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终不利于患者.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4月发生的18例外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防范对策作初步探讨.

    作者:谭天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李家裕学术思想简介

    业师李家裕行医至今已六十载,可谓学验俱丰,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作者:何锦添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组织多普勒显像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在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过程中,探讨采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来纠正二尖瓣血流图的假性正常化.方法测定26例患者二尖瓣左室面血流脉冲频谱图,显示E峰、A峰和E/A比值和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组织多普勒频谱,显示Ea峰、Aa峰和Ea/Aa比值并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二尖瓣血流频谱图检测,所有患者的舒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行组织多普勒检测示患者的舒张功能已严重受损.相差十分显著.结论 DTI可更直接、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作者:钱大钧;吴小庆;羊镇宇;王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直肠癌的治疗新进展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直肠癌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直肠癌的治疗观念和方法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是外科治疗直肠癌的金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逐渐注意到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经典的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受到冲击.从而体现了对直肠癌的解剖、病理知识的深化以及近代人对直肠癌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手术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近20年来有着迅速的提高,1982年英国学者HEAIATS首次提出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术(TME),当时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199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TME技术可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TME术式可以完全或部分的保留腹腔神经以降低术后排尿和性功能及射精障碍的发生率[2].

    作者:张金才;王希岭;宋春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及康复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所占比例增大,细致观察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反应,充分掌握其心理特点,对促进骨折全面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尽量满足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强化康复指导意识,以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现将近年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世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甘利欣加阿拓莫兰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利欣、阿拓莫兰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HBVM阳性肺结核化疗后肝功能轻中度异常且胆红素(TBIL)≤正常2倍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两组均用短程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组用甘利欣加阿拓莫兰治疗;对照组用甘利欣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甘利欣组治愈率为66.67%;联合组治愈率为95.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甘利欣联合阿拓莫兰对HBVM阳性肺结核化疗后肝功能轻中度异常且TBIL≤正常2倍者,在不停原化疗方案下,能较快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蒋绍香;肖萍;罗欣;文彬;蒋厚勋;唐金华;钟业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胎毒清处理婴儿脐带临床观察

    为了使婴儿脐带根部脱落快,减少感染率.我院2001年应用健婴宝--胎毒清处理脐带,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汝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8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龙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口服甘露醇与庆大霉素治疗慢性胃窦炎40例

    慢性胃窦炎是慢性胃炎中常见的类型,病变以胃窦部为主,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近几年笔者对此类病人采用甘露醇与庆大霉素配合口服治疗观察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忠平;姜祎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发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发展迅速,以使股骨远端骨折达到佳治疗效果.我科自1999年5月以来,应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以开放复位静力型内固定治疗共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锋;贾俊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96例救治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死亡率高.如抢救正确及时可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且不留后遗症.本文对近12年(1990~2001年)我院内科中毒急救中心收治的29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姚开建;朱洁;纪云兴;刘景山;王文华;张爱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染病管理监督机制有效遏止SARS疫情蔓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又称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从2002年11月广东首次出现疫情,到2003年5月11日已迅速波及到全国25个省市,中国国内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也由初的1例发展为现在的4948例,其中医务人员感染935例,治愈出院1652例,死亡240例.由于其传染性强,缺乏特效的治疗以及较高的病死率,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染病管理监督机制,将有效地控制非典疫情的蔓延.

    作者:胡小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双黄连与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效果观察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能力,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引起流行.学校是人群集中场所,在冬春季是常见的流行病之一.我门诊部自1998年2月~2001年1月对本校患流感较重病例采用双黄连、病毒唑注射液联合用药和病毒唑注射液静滴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兆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妊娠期脊柱骨折的整体护理体会

    我院于2002年收治了1例妊娠5个月多段脊柱骨折并脱位的患者,经行颅骨牵引术和积极采取整体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孕妇出院2个月后顺产一个健康男婴,现将整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爱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