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球后放射治疗疗效的预测

范艳飞;沈洁;刘帅;唐杰龙;李际敏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 MRI, 球后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球后放射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球后放射治疗的T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已行MRI检查,并且为新发、未行皮质激素治疗、TAO病程≤1年、临床活动评分(CAS)≥4分者.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分析两组TAO患者MRI影像资料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50例,MRI提示眼外肌均受累,无效组14例,其中MRI提示眼外肌受累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组的受累眼外肌T2信号强度比值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受累眼外肌组内不同的T2信号强度分级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信号强度比值愈高,疗效愈好.结论:MRI可以作为TAO球后照射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ysferlin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Dysferlin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及可能意义.方法:随机选择PE患者20例,其中轻度PE 10例(轻度PE组),重度PE 10例(重度PE组),正常对照10例(对照组),取其胎盘中央母体面组织制成石蜡块.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Dysferlin在各组胎盘的表达及分布,并作定量分析.结果:Dysferlin在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层表达阳性,亦在内皮细胞出现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在对照组为27.31±14.09,轻度PE组为39.64±17.29,重度PE组为48.35±12.83,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sferlin在胎盘表达阳性,可能跟PE发病有关,并随病情加重表达增强.

    作者:黄小玲;王自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理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2例CP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7例,用抗生素、α-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辅以心理治疗.结果:132例CP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我国常模对照比较,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组平均症状评分9.7±5.1,与对照组12.9±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患者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等心理改变,心理干预对CP的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对C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辅以积极的心理治疗.

    作者:霍山;蒋善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宫腔镜表现与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着床窗口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整合素αVβ3、组织学诊断关系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不孕症患者于排卵后第7日行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的表现分为:第Ⅰ组,腺体杯状开口、血管丰富;第Ⅱ组,腺体点状或斑状开口、血管分布欠佳.取内膜行组织学检查及整合素αVβ3的测定.结果:第Ⅰ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高于第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Ⅰ组的内膜组织学日与生物学日符合率高于第Ⅱ组.结论:胚胎着床窗口期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后颅窝术中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术中面神经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的患者22例,在四导联面神经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外科手术,颅内手术操作结束后立即测定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同等电流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其比值,对该比值与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的比值>0.60时面神经功能良好(H-B Ⅰ或Ⅱ级),近端与远端CMAP波幅的比值和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面神经近端/远端CMAP振幅比率是预测术后面神经近期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杨程;张军;梁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OSAS患者96例为OSAS组,52例PSG监测正常者且排除其他疾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RP(hs-CRP)、ET-1、NO水平.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hs-CRP、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且OSAS越严重,血清hs-CRP、ET-1升高越明显,NO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OSAS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hs-CRP、ET-1水平升高时,NO水平降低,且血清hs-CRP、ET-1、NO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0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例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33例)及存活组(20例)的治疗策略差异,并用logistic分析死亡相关的治疗策略.结果:总病死率为62.3%.各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及合并脏器衰竭情况无显著差异.存活组治疗措施包括双联抗血小板20例(100%)、机械通气17例(85.0%)、接受了PCI治疗16例(80.0%)及强化血糖控制17例(85.0%).而死亡组患者以上措施的采用率分别为78.8%(26/33)、54.5%(18)、48.5%(16/33)及36.4%(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抗凝、早期液体复苏、高通量血滤、白蛋白/血浆、ACEI/ARB及乌司他丁等治疗措施与死亡无相关性.结论:AMI合并MODS病死率高,双联抗血小板、接受了PCI、机械通气、强化血糖控制等治疗策略可明显减少病死率.

    作者:熊日成;赖添顺;俞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性再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不同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服用PPI 2~3个月后停服,B组应用PPI>12个月并拟继续应用,C组同时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疗程同B组.比较3组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高低.结果:A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33.0%(10/30),B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8.0%(4/53),C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6.0%(2/35),B组及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患者与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I干预疗程(<3个月)不能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长期干预治疗(疗程>1年)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率.是否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会松;叶国良;程德希;盛红;谢韵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作者:谢永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麻醉和手术后出现的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认知功能改变,严重者还会出现人格和社会行为能力下降.POCD增加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和远期生存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虽然已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但其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赵燕星;苏殿三;陈杰;王祥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例,单片法修补2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例.结果:1例3个月患儿早期死亡,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病死率9.1%,10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I)轻度5例,中度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3)中度6例.随访1~6年,1例术后MI轻度患者渐发展为MI中度,心功能Ⅱ级,1例术后TI中度患者发展为TI重度.需口服药物维持,心功能Ⅲ级,其余8例患者瓣膜功能保持稳定,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CAVSD应尽量采用双片法矫治,利于患者术后MI的改善.术后MI和TI都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伟新;李刚;王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作者: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妊娠20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卵巢妊娠极易误诊.卵巢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容易发生早期破裂,内出血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毓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测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的变化

    目的: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异体移植后不同时期胶原亚型的变化.方法: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于大鼠背部皮肌下,分别于术后1、2、3、4、8、16、24周切取标本,切片常规HE染色,并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结果:HE染色,2周,成纤维细胞(FB)增多,新生胶原增加;4周,见不到典型的FB;8周,胶原纤维排列平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见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支架具有明显的层次感.0点、1、2、3、4、8、16、24周Ⅰ/Ⅲ型胶原比例分别为2.88±0.15、2.81±0.27、2.22±0.28、1.96±0.17、1.85±0.23、2.02±0.22、2.43±0.27、2.73±0.25(F=16.84).2、3、4和8周数值与0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可观测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动态变化;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不同时期呈现规律性升降.

    作者:刘道峰;左金华;强艳丽;邹亚楠;武目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时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 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l),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作者:黄敏;雷震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胎妊娠不同一性123例分析

    目的:研究双胎妊娠两胎儿发育不同一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探讨预测两胎儿发育不同一性的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123例双胎妊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重差值比达到0.20及其以上时围产儿结局已有明显差别,发育不同一性双胎其围产儿结局较差(P<0.05);根据分娩前10d内B超结果,两胎儿腹围差值比达到0.10及以上时,将显著影响围产儿结局(P<0.05).结论:体重差值比达到0.20及其以上的双胎其围产期结局较差,临床上应以此作为发育不同一性的诊断标准:当腹围差值比达到0.10及以上时,对于评估围产儿结局有一定价值;根据B超所得腹围差值比及头围差值比与体重差值比有相关性,直接应用于预测双胎发育不同一性的临床价值不高.

    作者:周娟;肖小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子痫前期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组织中抵抗素的表达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的表达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组织,分别运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子痫前期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滋养细胞下调抵抗素基因的转录,降低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能在于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颖;吴超英;孙永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组织中c-myc、ZHX2及AFP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利用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动物模型,测定c-myc、ZHX2、AFP基因在肝再生过程不同阶段的表达,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分叶顺次肝大部切除技术,建立小鼠肝再生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运用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再生肝脏组织中c-myc、ZHX2、AFP激活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在肝再生的启动阶段,c-myc表达上调.在随后的肝脏再生的持续增殖阶段,ZHX2的表达首先下调,然后再恢复到正常水平.AFP的表达为持续上调.结论:c-myc、ZHX2、AFP基因在肝脏再生不同阶段的依次激活、不同表达趋势的内在联系,初步揭示了彼此之间协同作用的可能及潜在的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汤朝晖;周露婷;谢志芳;杨甲梅;胡以平;章卫平;吴孟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 mm/d,连续加力8 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 mm,后牙支抗丧失0.28 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 mm,后牙支抗丧失1.46 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 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作者:刘楚峰;章锦才;柳大烈;刘从华;徐平平;叶炳坤;盘荣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