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MUC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张景华;李勇;王晓玲;邝刚;王顺祥;王力利;曹月敏

关键词:胃癌, MUC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及其淋巴结MUC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胃粘膜、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80.9%(P<0.01),其在转移淋巴结组胃癌中的表达率(94.7%)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19.6%),<5年生存期组(95.5%)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组(59.1%)(P<0.01).区域淋巴结中MUC1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13.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100%)(P<0.01).结论 MUC1的表达可望成为胃癌诊断的指标.MUC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进程及预后有关,淋巴结中MUC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妊高征28例先兆子痫、子痫及其并发症分析

    目的了解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233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3例产妇中妊高征患者28例.其中先兆子痫20例,子痫8例.其中有并发症者16例.IUGR 10例,产后出血8例,早产5例,新生儿窒息5例,贫血4例,心衰3例,围产儿死亡2例,颅内出血孕妇死亡1例.子痫无产前检查者6例.结论做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及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死亡,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晓艳;乔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马斯洛层次论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将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将此理论与在带教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应用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秀芬;于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与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糖尿病与肝移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肝移植前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和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生存者糖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移植前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6个月生存期分别为77.41%和80.28%,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移植前无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例发生移植后糖尿病(11.3%).移植前糖尿病患者术后12例痊愈(38.7%).结论糖尿病对肝移植术后6个月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仍可视为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范小玲;刘景院;沈中阳;刘振文;徐道振;王宇;陈京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多的国家.长期以来,医护人员偏重于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而缺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近的一份研究显示:癌症患

    作者:孙华;潘虹;杨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ruc Dystrophy)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高,发病率为1/8000~1/7000[1,2],现将一家系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崔爱勤;刘玉玺;徐家立;陈玉平;李扬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预防中药材的霉变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对预防中药材霉变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洪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衰单纯超滤1例应用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因憋喘,浮肿9月,加重2周于1997年9月9日收住本院.9个月前病人开始出现心慌,憋喘、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并伴不规则发热,曾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衰Ⅲ°.

    作者:孙宝光;王成娟;魏世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2000年12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汤向阳;王东升;何宗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被迫中断使用霉酚酸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的用量、副作用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65例被迫中断霉酚酸酯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使用霉酚酸酯时,白细胞下降,1例继发严重感染而死亡;19例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较严重;6例使用普乐可复和霉酚酸酯后,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尝试中断使用霉酚酸酯.本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5%(12/65),1年肾存活率92.3%(60/65),1年人存活率96.9%(63/65).结论使用霉酚酸酯的初剂量每12h 750mg,多数患者可耐受,免疫抑制效果好,但也要个体化.对于使用霉酚酸酯后白细胞下降速度快、程度严重的患者好停用霉酚酸酯;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可改进霉酚酸酯的服法;当出现免疫抑制剂肝损害时,首先要把环孢素或普乐可复的用量减至低维持量,如肝功能不恢复,再减少霉酚酸酯的用量.

    作者:张勇;管德林;韩志友;刘静;许建军;高居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当代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安危,而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排头兵,是医院管理的骨干,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

    作者:郎玉玲;孙华;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脏器破裂手术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脏器破裂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24例腹部脏器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效果.结果本组腹部脏器破裂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4.6%.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程度、有无早期预防性用药(如抗酸药物、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胃粘膜药)有关.270例早期应用预防性用药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仅为4例,250例未应用预防性用药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20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本组24例中,20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转归为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中保守治疗无效死亡1例,手术治疗3例.结论老年性患者,尤其是行大手术后合并两处或两处以上严重感染容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早期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朴京华;李仁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强化医学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医学教育是一连续性教育,始终贯穿于医务人员工作生涯.

    作者:敖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方法本组除常规采取逆行再植程序外,其大部分病例是借助血管、神经、肌腱、皮瓣的转位或移植以及桥接等修复方式完成再植.结果本组30例40指经过6个月~6年半的随访,再植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优13指,占32.5%,良14指,占35%,可8指,占20%,差5指,占12.5%,总优良率达67.5%.结论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经较细致手术治疗,多数断指仍能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作者:李宝山;章雪松;杨飞;郭健;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前牙外伤后的Edgewise固定治疗

    临床中儿童前牙外伤后常导致牙齿松动、嵌顿、脱出等,通过X线片检查,若牙根无折断者,笔者采用正畸中的Edgewise矫治器装置,使外伤后移位的牙齿按唇弓的标准形态来排齐、固定,取得了好的疗效.

    作者:商广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体会

    顽固性呃逆指用中、西药治疗、针刺、穴位注射、指压神经、膈神经阻滞等皆无效者.每隔数秒至十余秒即发生一次呃逆.长时间重症呃逆影响病人谈话、进食及睡眠,消耗体力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近2年来通过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庞庆贵;吴丹;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及抢救

    过敏性休克因其临床表现不同,其机制亦不相同,临床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呈现一过性寒战,发热后趋向正常,有的则出现恶心、心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有的则瞬间出现不可逆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用药、输液,不可轻视.预防为主是减少这种反应的关键.

    作者:王志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清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对四种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法分别进行比较,为载脂蛋白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测定LDL-C和HDL-C提供参考.方法用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测定5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和92例健康人血清中LDL-C和HDL-C的含量.结果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与超速离心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四种测定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同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为相关性显著.结论超速离心法作为评价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的一种参比方法;电泳法多用于脂蛋白的研究;化学沉淀法中磷钨酸-Mg2+法,国内推荐作为HDL-C常规测定方法;均相测定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可用于自动化测定.

    作者:张艳君;李明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瑞白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因卵巢癌于2003年2月11日收入院.心肺功能正常,无药物过敏史.2月20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共给予两个周期静脉化疗,第二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血象,检查示:WBC 3.5×109/L,Hb 100g/L,PLT 165×109/L,遵医嘱给予瑞白100μg皮下注射,第一天与第二天各肌注不同侧上臂三角肌,第三天见患者上臂三角肌注射处一3cm×2cm×3cm硬结,两侧上臂荨麻疹,患者自述奇痒.

    作者:房燕;王亚玮;丁风珍;邢德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各医院的广泛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广大检验工作者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但就其本身结构原理的特点,白细胞分类结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显微镜镜检.下面将部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

    作者:王利;蒋晓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临床用药中的中西药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可能使疗效增强或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可能使疗效降低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儿童给药困难更大,指导家长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也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药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配伍变化.

    作者:杨贵梅;高如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