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 主办单位:中华临床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80-6115
  • 国内刊号:98-0101/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07期文献
  • 老年人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在老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老年人牙齿的保护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治疗修复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治疗基本上以拔除为主,我科自1997年开始对其开展修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艳红;孙仲楠;章淑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杏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

    杏丁注射液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银杏叶复方制剂,其有效成分为黄酮、银杏苦内脂及双嘧达莫,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对36例冠心病心绞痛应用杏丁注射液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世涛;徐瑾;南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的临床应用

    我们自1999年6月开始在颈椎前路应用带锁钢板(ORION及WINDOW钢板)固定减压节段及植骨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议;林海滨;陈文煌;占鲤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微量泵输注芬太尼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镇痛作用

    本研究为观察芬太尼在微量泵输注下对循环功能的稳定作用及甲状腺切除时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泓波;佟德惠;刘艳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疗体会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病,病情复杂多变,如诊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不良后果.我院1990~2000年收治急性颅内血肿528例,均经CT和手术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占先;董晓峰;杨思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心肌梗死后的长期治疗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但AMI后存活的患者仍然易于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据统计,老年心肌梗死(MI)患者的院内和出院后死亡率均高于年轻患者,而且随年龄而增加.65~75岁患者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为12%,而>75岁者为17.6%.因此MI后如何坚持长期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张玉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ruc Dystrophy)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高,发病率为1/8000~1/7000[1,2],现将一家系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崔爱勤;刘玉玺;徐家立;陈玉平;李扬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患病率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卫生保健问题,所以关于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报告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为期3个月的疗效观察,副作用的评判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腹部脏器破裂手术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脏器破裂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24例腹部脏器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效果.结果本组腹部脏器破裂行相应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4.6%.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程度、有无早期预防性用药(如抗酸药物、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胃粘膜药)有关.270例早期应用预防性用药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仅为4例,250例未应用预防性用药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20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本组24例中,20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转归为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中保守治疗无效死亡1例,手术治疗3例.结论老年性患者,尤其是行大手术后合并两处或两处以上严重感染容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早期预防性用药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作者:朴京华;李仁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研究分析

    目的寻找副作用小、效果好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药物配方,研究曲马多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F组-0.12%罗哌卡因+芬太尼0.5mg(2μg/ml),250ml;A组-0.12%罗哌卡因+0.1%曲马多,250ml;B组-术毕前30min硬膜外注射50mg曲马多(生理盐水稀释至5ml),余同A组;C组-0.12%罗哌卡因+0.2%曲马多,250ml.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24h随访记录病人VAS、D/D比值(PCAd/PCAa)及病人主观不适感(side-effect).结果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总的优良率为60/90(67%),VAS<30,安静时无痛率29%(VRS=0).各组恶心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有程度的差异.所有病例无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0.1%或0.2%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0.1%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在手术结束前30min预注曲马多50mg效果更好.

    作者:王春燕;王毅东;赵文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2000年12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汤向阳;王东升;何宗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30~40岁男性,一般应首先采用非手术综合性治疗,且绝大多数病例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我们经临床,CT和MRI扫描确诊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庞庆贵;刘辉;刘艳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依诺肝素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在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均服用抗心肌缺血基础药物,A组加用依诺肝素0.4ml,每日1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15d.B组阿司匹林75mg每晚顿服.观察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DCG)、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变化.结果 A组DCG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B组(P<0.001).A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显著降低(P<0.01~0.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0.01).结论依诺肝素能改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

    作者:刘培良;王宁;陈瑶;韩英;彭云龙;郭兴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胆道外引流的改进探讨

    肝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一般较低,平均约占此类病人手术探查数的10%[1].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院对15例术中证实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采用胆管外引流加空肠造瘘术,术后2周两管体外对接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孙雷;荣大庆;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胃癌14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胃癌38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142例,占同期胃癌病例36.9%,对本组142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作者:黄东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脑卒中继发低钠血症25例分析

    低钠血症为临床常见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其产生原因大体分为低渗性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SIADH)及脑耗盐综合征(CSWS).低钠血症是临床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的常见原因.

    作者:张廷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吻合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吻合术中应用的作用.方法运用支撑吻合管进行环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结肠直肠吻合术、回肠肛管吻合等手术.结果在结肠癌、直肠癌、肛管癌根治的基础上,经300例病人的应用支撑吻合管,效果十分满意.结论使用支撑吻合管用于肛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起到支撑减压、安全可靠,损伤小,不需用吻合器,也不需手术吻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康复快,减少了吻合口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衍杭;吴雪松;冯基业;韩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儿急性偏瘫15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侧肢体突然完全或部分出现活动障碍的综合征.由于婴儿和儿童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甚为重要.现将我院1996年到现在收治的15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冰;栾玲;焦铁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因其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受到临床重视.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已得到国际公认.但对高龄患者应用是否安全有效,目前报道例数还很少.我们对26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配合常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彦臣;海艳洁;王绍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张力带钢丝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23例复杂性踝关节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果 19例切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关节功能良好.4例切口感染延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复杂性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新剑;杨殿玉;王兆杰;巩春山;张成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供血不足系由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痉挛或闭塞引起缺血性心肌疾患,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可累及心房和心室各个部分的心肌.然而由于左心室是心脏工作量大、需氧量多的部分,故事实上冠脉供血不足的病变主要在左心室.

    作者:刘瑛;杨凤荣;霍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临床应用体会

    我科自2000年7月以来,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丰乳术,临床应用156例,丰乳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凤林;史世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体会

    顽固性呃逆指用中、西药治疗、针刺、穴位注射、指压神经、膈神经阻滞等皆无效者.每隔数秒至十余秒即发生一次呃逆.长时间重症呃逆影响病人谈话、进食及睡眠,消耗体力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近2年来通过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庞庆贵;吴丹;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腺样体手术209例临床分析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以引起打鼾,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多种并发症,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我院在1999年12月~2001年12月间,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209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颖;王宇;孙中武;张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前牙外伤后的Edgewise固定治疗

    临床中儿童前牙外伤后常导致牙齿松动、嵌顿、脱出等,通过X线片检查,若牙根无折断者,笔者采用正畸中的Edgewise矫治器装置,使外伤后移位的牙齿按唇弓的标准形态来排齐、固定,取得了好的疗效.

    作者:商广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作者:邹智慧;刘元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小切口双头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双头中空加压螺钉能提供骨折间的加压,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是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1].我院自1998~2000年应用双头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永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股骨头骺缺血坏死97例中静结合治法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与静态法结合治疗儿童股骨头骺缺血坏死.方法将1994年1月~1998年11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97例作临床评价,分析X线片头骺修复演变过程.结果本组97例,治疗后81例症状消失;16例髋痛缓解,获得髋关节良好功能;2例由于大转子过度生长,妨碍外展.X线片观察:股骨头骺球形结构恢复正常的44例.Ⅱ型转变Ⅰ型5例,Ⅱ型不变者7例,Ⅲ型转变Ⅱ型26例,Ⅳ型转变Ⅱ型7例,转变扁平髋者8例.结论中静结合治疗股骨头骺缺血坏死,效果满意;疗期平均12个月.

    作者:郭永昌;邓爱民;郭华璋;常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T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乳腺癌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T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及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Ag-NORs,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癌抗原(CA15-3),采用放免法测定癌胚抗原(CEA);对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再复检.结果 176例乳腺癌术后病人,经检测Ag-NORs低于6%者40例,经动态观察3~9个月有28例出现复发转移,CA15-3>30U/ml者16例,CEA>30ng/ml者15例,经查已全部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治疗后有效者Ag-NORs升高至正常,无效者无升高.结论检测Ag-NORs能更早发现复发转移倾向,能动态观察治疗疗效,Ag-NORs可做为乳腺癌病人的一项可靠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晓莉;刘杰;李玉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管癌端粒酶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的TRAP-ELISA法检测了30例胆管癌及23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另取8例正常胆管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胆管癌组织中,有2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73.3%.23例癌旁组织中,有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13.0%,8例对照组中端粒酶表达均阴性,它们的端粒酶活性值分别为0.51,0.15和0.08(P<0.001).此外,淋巴结转移组端粒酶活性值0.67±0.35,高于非转移组0.42±0.26,P<0.05;Ⅲ、Ⅳ期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值0.66±0.33,明显高于Ⅰ、Ⅱ期肿瘤0.37±0.24,P<0.01.低分化组的端粒酶活性值0.68±0.33,高于中、高分化组0.46±0.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所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上段、中段、下段分别为0.49、0.65和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胆管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其诊断的有力辅助手段.

    作者:卞永生;刘进忠;郝建军;宋惠茹;王宏力;杜行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临床、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结果 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典型CT表现: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呈稍高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动态CT增强13个病灶中7个见中央瘢痕,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是FNH的特征性表现.结论大多数肝FNH的螺旋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HCC介入治疗的超声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HCC后肿瘤及血供变化情况,评估近期疗效.方法 56例中男49例,女7例.于治疗前均首先行2-DE,CDFI,PW及CDPI检查诊断,介入治疗后5~7天复查1次,出院后在门诊复查.结果 56例共治疗186次,每例2~4次,平均3.32次.超声共复查254次,平均4.54次.CDFI和CDPI观察主要有肿瘤周边和内部血流信息仍显示、消失和消失后再显示三种情况.结论 HCC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王怀禄;郑英;程瑞萍;刘俊娥;侯晓斌;潘文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MUC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淋巴结MUC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胃粘膜、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80.9%(P<0.01),其在转移淋巴结组胃癌中的表达率(94.7%)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19.6%),<5年生存期组(95.5%)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组(59.1%)(P<0.01).区域淋巴结中MUC1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13.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100%)(P<0.01).结论 MUC1的表达可望成为胃癌诊断的指标.MUC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进程及预后有关,淋巴结中MUC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作者:张景华;李勇;王晓玲;邝刚;王顺祥;王力利;曹月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Aβ所致拟AD大鼠模型βAPPmRNA及其蛋白表达特点

    目的探讨A β所致AD大鼠模型神经病理学相关基因β APP和β APP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1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3天、14天和28天)共4组,模型组给予右侧海马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 β1-40 2μl(10μg).分3天、14天和28天,4%多聚甲醛灌注取材,常规石蜡切片,用SABC法进行β 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β APPmRNA表达.用MetaMorph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海马和皮质损伤区域附近β APP和β APP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模型组14天、28天海马与皮质β APP阳性表达区光密度值和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海马与皮质相应数值(P<0.05, P<0.01).模型组3天、14天、28天海马与皮质β APPmRNA阳性表达区域光密度值,以及模型组28天海马阳性区域总面积数值分别高于正常组同区域数值(P<0.05).结论 A β所致AD大鼠模型β APP和β APP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

    作者:程龙;田金州;尹军祥;黄启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方法本组除常规采取逆行再植程序外,其大部分病例是借助血管、神经、肌腱、皮瓣的转位或移植以及桥接等修复方式完成再植.结果本组30例40指经过6个月~6年半的随访,再植指有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优13指,占32.5%,良14指,占35%,可8指,占20%,差5指,占12.5%,总优良率达67.5%.结论特殊复杂性断指再植经较细致手术治疗,多数断指仍能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作者:李宝山;章雪松;杨飞;郭健;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被迫中断使用霉酚酸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的用量、副作用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65例被迫中断霉酚酸酯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使用霉酚酸酯时,白细胞下降,1例继发严重感染而死亡;19例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较严重;6例使用普乐可复和霉酚酸酯后,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尝试中断使用霉酚酸酯.本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8.5%(12/65),1年肾存活率92.3%(60/65),1年人存活率96.9%(63/65).结论使用霉酚酸酯的初剂量每12h 750mg,多数患者可耐受,免疫抑制效果好,但也要个体化.对于使用霉酚酸酯后白细胞下降速度快、程度严重的患者好停用霉酚酸酯;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可改进霉酚酸酯的服法;当出现免疫抑制剂肝损害时,首先要把环孢素或普乐可复的用量减至低维持量,如肝功能不恢复,再减少霉酚酸酯的用量.

    作者:张勇;管德林;韩志友;刘静;许建军;高居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与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糖尿病与肝移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肝移植前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和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生存者糖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移植前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6个月生存期分别为77.41%和80.28%,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移植前无糖尿病的患者中有8例发生移植后糖尿病(11.3%).移植前糖尿病患者术后12例痊愈(38.7%).结论糖尿病对肝移植术后6个月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仍可视为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作者:范小玲;刘景院;沈中阳;刘振文;徐道振;王宇;陈京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妊高征28例先兆子痫、子痫及其并发症分析

    目的了解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233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3例产妇中妊高征患者28例.其中先兆子痫20例,子痫8例.其中有并发症者16例.IUGR 10例,产后出血8例,早产5例,新生儿窒息5例,贫血4例,心衰3例,围产儿死亡2例,颅内出血孕妇死亡1例.子痫无产前检查者6例.结论做好妊高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及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死亡,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晓艳;乔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通过与MBP融合提高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

    目的探讨提高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途径.方法通过融合大肠杆菌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到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seFvIIn)和抗结肠癌相关抗原单链抗体(ScFvSC11)的5′端,或者同时融合人抗体κ轻链恒定区(HuC κ)基因到单链抗体的3′端,构建成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水平.结果与MBP融合表达可在大肠杆菌胞浆内得到可溶性的高表达,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20%左右;同时融合表达HuC κ,融合蛋白在胞浆内的可溶性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30%左右.结论与MBP及HuC κ融合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含单链抗体的融合蛋白在胞浆内的可溶性表达量.

    作者:康铁军;田茶;俞炜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生物学活性测定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PBMC)的NK活性.方法 cs-3000采集患者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有IFN-γ、IL-2和CD3单抗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扩增,于培养的第十一天和第十二天回输给病人,并检测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K活性.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参数.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1%升高到83%,平均升高22%(P<0.01).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杀伤癌细胞的生物活性.

    作者:杨琨;聂军;花向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异种肝移植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显微注射法产生用于异种移植研究的表达人CD59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实验中利用OMT作为目的基因hCD59cDNA的启动子,CMV作为报告基因GFP的启动子,构建重组质粒pGOC.通过显微注射法,把CMV-GFP-OMT-CD59基因片断注射入昆明种白小鼠受精卵.结果产生出86只F0代转基因小鼠.鼠尾基因组DNA经PCR法检测,12只阳性,进一步用Southern blot法检测1只阳性.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外源基因hCD59cDNA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产生出了阳性转人CD59蛋白基因小鼠,可用于进一步异种移植研究.

    作者:李志伟;常伟华;孙文兵;张同琳;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清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对四种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法分别进行比较,为载脂蛋白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测定LDL-C和HDL-C提供参考.方法用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测定5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和92例健康人血清中LDL-C和HDL-C的含量.结果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与超速离心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四种测定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同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为相关性显著.结论超速离心法作为评价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的一种参比方法;电泳法多用于脂蛋白的研究;化学沉淀法中磷钨酸-Mg2+法,国内推荐作为HDL-C常规测定方法;均相测定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可用于自动化测定.

    作者:张艳君;李明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口服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2组,实验组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BDP)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优喘平片剂)口服,对照组用安慰剂,连续观察12~18个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改善,夜间哮喘消失.其他支气管扩张药应用明显减少;PEFR、FEV1、FVC改善率明显提高,茶碱浓度相对稳定,基础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不明显.结论长期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口服可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早期得到稳定的控制,疗效长久,降低副作用,有希望成为轻-中度哮喘的第一线药物.

    作者:于黎丽;汪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多的国家.长期以来,医护人员偏重于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而缺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近的一份研究显示:癌症患

    作者:孙华;潘虹;杨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肾移植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

    手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手术后由于躯体因素或精神因素出现精神障碍[1],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环境影响和躯体创伤引发精神预防机制的紊乱.我科1999年8月~2003年4月收治1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出现精神障碍7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高金枝;孙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经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剖腹产手术相比,为越来越多病人所接受,并具有切口小、术后痛苦少、下床活动早等优点.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目前认为是佳治疗方法,我院2002年8月~2003年3月经电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21例,护理如下.

    作者:赵冬梅;周红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护理

    羊膜移植是一种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方法,它适用于角膜溃疡、眼部化学烧伤、热烧伤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睑球粘连.我科从2000年10月~2002年9月对41例56眼患者进行了新鲜羊膜移植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敏;杨秀仙;周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护患纠纷屡见不鲜,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很多.为了防止及处理好护患纠纷,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耿莉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及抢救

    过敏性休克因其临床表现不同,其机制亦不相同,临床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呈现一过性寒战,发热后趋向正常,有的则出现恶心、心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有的则瞬间出现不可逆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用药、输液,不可轻视.预防为主是减少这种反应的关键.

    作者:王志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护士制服与胸卡

    护士制服(包括工作服、裤子、帽子、鞋袜)与胸卡在穿着与佩戴上要符合标准,它们是塑造护士美好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内在高尚精神的外观形式.

    作者:闫二桃;刘改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变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糖尿病教育是防治工作中的保证与核心,一年来对134例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证明,对患者实施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

    作者:何月嫦;卢惠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当代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安危,而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排头兵,是医院管理的骨干,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

    作者:郎玉玲;孙华;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的观察和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心脏病终导致心力衰竭.而它的基本病因就是各种心脏病本身.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等,往往不容易消除.但心力衰竭的诱因多数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防止以下几种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

    作者:田红娟;魏梅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尤其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高发地区,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病毒性肝炎给患者、家属及其所在单位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再加之社会媒体的某些不切合实际的夸大宣传,使一部分肝炎患者认为,一旦感染上肝炎病毒,就会发展为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终导致肝癌,成为绝症,从而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严重创伤,使一些肝炎患者精神崩溃.因此,对肝炎患者除了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医护人员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针对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桑珍;杨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心衰单纯超滤1例应用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因憋喘,浮肿9月,加重2周于1997年9月9日收住本院.9个月前病人开始出现心慌,憋喘、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并伴不规则发热,曾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衰Ⅲ°.

    作者:孙宝光;王成娟;魏世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引起广泛高平面阻滞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左足挫压裂伤伴第2、3趾开放性骨折,分别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了3次手术,其中2次术中麻醉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高平面阻滞.

    作者:付德秀;曹卫;苟正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瑞白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因卵巢癌于2003年2月11日收入院.心肺功能正常,无药物过敏史.2月20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共给予两个周期静脉化疗,第二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血象,检查示:WBC 3.5×109/L,Hb 100g/L,PLT 165×109/L,遵医嘱给予瑞白100μg皮下注射,第一天与第二天各肌注不同侧上臂三角肌,第三天见患者上臂三角肌注射处一3cm×2cm×3cm硬结,两侧上臂荨麻疹,患者自述奇痒.

    作者:房燕;王亚玮;丁风珍;邢德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预防中药材的霉变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对预防中药材霉变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洪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五琳化石丹与消石素治疗输尿管结石对比观察

    我院自1999年2月~2003年1月用五琳化石丹(主要由金钱草、车前子、泽泻、石韦、砂牛等)治疗输尿管结石23例,同期用消石素(主要成分为金钱草)治疗此类病人23例,发现效果相似(P>0.05),两者均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只是治疗费用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娣;潘思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相关因素的探讨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进步,近几年来,优生优育,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如何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们对我院2001年全年患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指导临床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甲型肝炎流行动态分析

    甲型肝炎是我国常见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为了探讨呼盟地区蒙古族、汉族甲型肝炎流行动态,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对呼盟地区各旗市进行甲型肝炎抗-HAV IgM、IgG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医患冲突的社会学思考

    据中国医师协会在114家医院中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被调查的医院中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高赔偿金额为92万元,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为10.81万元[1].作者单位:

    作者:彭奕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一起行政诉讼给我们的启示

    卫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维持社会安定.卫生监督的效果受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程序是否合法及执法人员素质高低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所述即是由行政处罚主体适用不当引起的行政诉讼案,虽终使行政处罚得以执行,但也暴露出卫生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王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做好医院档案信息服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现代医院是一个信息化的医院,现代医疗质量也是一个信息化的医疗质量.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成为财富的重要来源,信息在现代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

    作者:张原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结果分析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各医院的广泛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广大检验工作者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但就其本身结构原理的特点,白细胞分类结果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显微镜镜检.下面将部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

    作者:王利;蒋晓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献血者检测结果中ALT与病毒性肝炎标志关系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ALT与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汇总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002年无偿献血者的检验结果记录,分别比较ALT阳性者和阴性者病毒性肝炎标志阳性所占的比例.结果 ALT与病毒性肝炎标志(包括HBsAg和抗-HCV)之间有统计学联系,OR=1.903;抗-HCV与ALT之间也有统计学联系,OR=3.267;HBsAg与ALT之间无统计学联系,OR=1.119.结论 初步得出ALT与病毒性肝炎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ALT与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因此ALT、HBsAg和抗-HCV都是献血所必要的检测项目.

    作者:李云;陈正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Fas/FasL系统与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的研究与进展

    细胞死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被动性坏死,另一种为主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亦称凋亡(Apoptosis).

    作者:刘宇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环孢素A是目前肾小球疾病免疫抑制治疗较为普遍采用的药物.尽管上述药物的应用,使得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无效或缓解后复发,而且感染、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的副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较少的副作用,是否可以成为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理想药物成为临床医师所关心的问题.

    作者:胡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疱疹汤加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

    笔者两年来应用中药加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18例,临床观察结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为探讨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作者:王惠琴;王阳;殷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临床用药中的中西药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可能使疗效增强或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可能使疗效降低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儿童给药困难更大,指导家长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也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药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配伍变化.

    作者:杨贵梅;高如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三节段分析法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二维超声影像上变化多而复杂,因此对其明确诊断及准确分型比较困难,本课题将心脏解剖三节段分析法代入二维超声心动图中,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型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苏娅;杨光;董燕;刘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左心房粘液瘤10例超声诊断分析

    我院近年来应用B超诊断左心房粘液瘤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永琴;杨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与脂肪肝相关性的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CT室工作中,发现急性胰腺炎多合并脂肪肝,尤其40~50岁的肥胖男性,胰腺炎大多呈出血、坏死性.现就2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加以分析探讨.

    作者:朱书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教学医院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为了提高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本人就教学医院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和对策谈几点意见.

    作者:张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强化医学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医学教育是一连续性教育,始终贯穿于医务人员工作生涯.

    作者:敖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马斯洛层次论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将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将此理论与在带教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应用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秀芬;于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