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力带钢丝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23例分析

刘新剑;杨殿玉;王兆杰;巩春山;张成强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张力带钢丝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23例复杂性踝关节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果 19例切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关节功能良好.4例切口感染延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复杂性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吻合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吻合术中应用的作用.方法运用支撑吻合管进行环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结肠直肠吻合术、回肠肛管吻合等手术.结果在结肠癌、直肠癌、肛管癌根治的基础上,经300例病人的应用支撑吻合管,效果十分满意.结论使用支撑吻合管用于肛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起到支撑减压、安全可靠,损伤小,不需用吻合器,也不需手术吻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康复快,减少了吻合口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衍杭;吴雪松;冯基业;韩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浅谈临床用药中的中西药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而使药物作用与效应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结果可能使疗效增强或不良反应降低或消失;也可能使疗效降低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个人的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一种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儿童给药困难更大,指导家长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也是医药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西药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配伍变化.

    作者:杨贵梅;高如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与脂肪肝相关性的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CT室工作中,发现急性胰腺炎多合并脂肪肝,尤其40~50岁的肥胖男性,胰腺炎大多呈出血、坏死性.现就2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加以分析探讨.

    作者:朱书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护患纠纷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护患纠纷屡见不鲜,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很多.为了防止及处理好护患纠纷,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耿莉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依诺肝素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在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均服用抗心肌缺血基础药物,A组加用依诺肝素0.4ml,每日1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15d.B组阿司匹林75mg每晚顿服.观察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DCG)、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变化.结果 A组DCG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B组(P<0.001).A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显著降低(P<0.01~0.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0.01).结论依诺肝素能改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

    作者:刘培良;王宁;陈瑶;韩英;彭云龙;郭兴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胃癌14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胃癌385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142例,占同期胃癌病例36.9%,对本组142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作者:黄东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五琳化石丹与消石素治疗输尿管结石对比观察

    我院自1999年2月~2003年1月用五琳化石丹(主要由金钱草、车前子、泽泻、石韦、砂牛等)治疗输尿管结石23例,同期用消石素(主要成分为金钱草)治疗此类病人23例,发现效果相似(P>0.05),两者均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只是治疗费用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娣;潘思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张力带钢丝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23例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23例复杂性踝关节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果 19例切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关节功能良好.4例切口感染延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复杂性踝关节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刘新剑;杨殿玉;王兆杰;巩春山;张成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马斯洛层次论在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将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现将此理论与在带教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应用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秀芬;于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做好医院档案信息服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现代医院是一个信息化的医院,现代医疗质量也是一个信息化的医疗质量.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成为财富的重要来源,信息在现代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

    作者:张原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作者:邹智慧;刘元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2000年12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呋喃西林溶液配伍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汤向阳;王东升;何宗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及抢救

    过敏性休克因其临床表现不同,其机制亦不相同,临床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呈现一过性寒战,发热后趋向正常,有的则出现恶心、心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有的则瞬间出现不可逆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用药、输液,不可轻视.预防为主是减少这种反应的关键.

    作者:王志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因其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受到临床重视.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已得到国际公认.但对高龄患者应用是否安全有效,目前报道例数还很少.我们对26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配合常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彦臣;海艳洁;王绍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口服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采用单盲对照法随机分2组,实验组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BDP)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优喘平片剂)口服,对照组用安慰剂,连续观察12~18个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改善,夜间哮喘消失.其他支气管扩张药应用明显减少;PEFR、FEV1、FVC改善率明显提高,茶碱浓度相对稳定,基础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不明显.结论长期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联合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口服可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早期得到稳定的控制,疗效长久,降低副作用,有希望成为轻-中度哮喘的第一线药物.

    作者:于黎丽;汪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临床应用体会

    我科自2000年7月以来,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丰乳术,临床应用156例,丰乳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凤林;史世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心肌梗死后的长期治疗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高,但AMI后存活的患者仍然易于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据统计,老年心肌梗死(MI)患者的院内和出院后死亡率均高于年轻患者,而且随年龄而增加.65~75岁患者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为12%,而>75岁者为17.6%.因此MI后如何坚持长期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张玉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ruc Dystrophy)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高,发病率为1/8000~1/7000[1,2],现将一家系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崔爱勤;刘玉玺;徐家立;陈玉平;李扬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MUC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淋巴结MUC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胃粘膜、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80.9%(P<0.01),其在转移淋巴结组胃癌中的表达率(94.7%)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19.6%),<5年生存期组(95.5%)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组(59.1%)(P<0.01).区域淋巴结中MUC1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13.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100%)(P<0.01).结论 MUC1的表达可望成为胃癌诊断的指标.MUC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进程及预后有关,淋巴结中MUC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作者:张景华;李勇;王晓玲;邝刚;王顺祥;王力利;曹月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当代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安危,而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排头兵,是医院管理的骨干,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

    作者:郎玉玲;孙华;魏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