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讨

何月嫦;卢惠容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变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糖尿病教育是防治工作中的保证与核心,一年来对134例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证明,对患者实施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生物学活性测定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PBMC)的NK活性.方法 cs-3000采集患者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有IFN-γ、IL-2和CD3单抗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扩增,于培养的第十一天和第十二天回输给病人,并检测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K活性.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参数.结果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1%升高到83%,平均升高22%(P<0.01).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PBMC杀伤癌细胞的生物活性.

    作者:杨琨;聂军;花向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疱疹汤加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

    笔者两年来应用中药加西药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18例,临床观察结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研究分析

    目的寻找副作用小、效果好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药物配方,研究曲马多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病人120例,ASA Ⅰ~Ⅲ,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F组-0.12%罗哌卡因+芬太尼0.5mg(2μg/ml),250ml;A组-0.12%罗哌卡因+0.1%曲马多,250ml;B组-术毕前30min硬膜外注射50mg曲马多(生理盐水稀释至5ml),余同A组;C组-0.12%罗哌卡因+0.2%曲马多,250ml.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24h随访记录病人VAS、D/D比值(PCAd/PCAa)及病人主观不适感(side-effect).结果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总的优良率为60/90(67%),VAS<30,安静时无痛率29%(VRS=0).各组恶心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有程度的差异.所有病例无皮肤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0.1%或0.2%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0.1%曲马多复合0.12%罗哌卡因在手术结束前30min预注曲马多50mg效果更好.

    作者:王春燕;王毅东;赵文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胆管癌端粒酶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以PCR为基础的TRAP-ELISA法检测了30例胆管癌及23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另取8例正常胆管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30例胆管癌组织中,有2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73.3%.23例癌旁组织中,有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13.0%,8例对照组中端粒酶表达均阴性,它们的端粒酶活性值分别为0.51,0.15和0.08(P<0.001).此外,淋巴结转移组端粒酶活性值0.67±0.35,高于非转移组0.42±0.26,P<0.05;Ⅲ、Ⅳ期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值0.66±0.33,明显高于Ⅰ、Ⅱ期肿瘤0.37±0.24,P<0.01.低分化组的端粒酶活性值0.68±0.33,高于中、高分化组0.46±0.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所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上段、中段、下段分别为0.49、0.65和0.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胆管癌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其诊断的有力辅助手段.

    作者:卞永生;刘进忠;郝建军;宋惠茹;王宏力;杜行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的临床应用

    我们自1999年6月开始在颈椎前路应用带锁钢板(ORION及WINDOW钢板)固定减压节段及植骨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议;林海滨;陈文煌;占鲤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胆道外引流的改进探讨

    肝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一般较低,平均约占此类病人手术探查数的10%[1].1997年1月~1999年1月,我院对15例术中证实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采用胆管外引流加空肠造瘘术,术后2周两管体外对接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孙雷;荣大庆;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引起广泛高平面阻滞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左足挫压裂伤伴第2、3趾开放性骨折,分别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了3次手术,其中2次术中麻醉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高平面阻滞.

    作者:付德秀;曹卫;苟正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老年人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在老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老年人牙齿的保护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治疗修复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治疗基本上以拔除为主,我科自1997年开始对其开展修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艳红;孙仲楠;章淑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T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乳腺癌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T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在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及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Ag-NORs,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癌抗原(CA15-3),采用放免法测定癌胚抗原(CEA);对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系统治疗后再复检.结果 176例乳腺癌术后病人,经检测Ag-NORs低于6%者40例,经动态观察3~9个月有28例出现复发转移,CA15-3>30U/ml者16例,CEA>30ng/ml者15例,经查已全部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治疗后有效者Ag-NORs升高至正常,无效者无升高.结论检测Ag-NORs能更早发现复发转移倾向,能动态观察治疗疗效,Ag-NORs可做为乳腺癌病人的一项可靠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晓莉;刘杰;李玉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教学医院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为了提高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本人就教学医院目前的教学质量现状和对策谈几点意见.

    作者:张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如何预防中药材的霉变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对预防中药材霉变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洪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五琳化石丹与消石素治疗输尿管结石对比观察

    我院自1999年2月~2003年1月用五琳化石丹(主要由金钱草、车前子、泽泻、石韦、砂牛等)治疗输尿管结石23例,同期用消石素(主要成分为金钱草)治疗此类病人23例,发现效果相似(P>0.05),两者均未见有明显毒副作用,只是治疗费用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娣;潘思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前牙外伤后的Edgewise固定治疗

    临床中儿童前牙外伤后常导致牙齿松动、嵌顿、脱出等,通过X线片检查,若牙根无折断者,笔者采用正畸中的Edgewise矫治器装置,使外伤后移位的牙齿按唇弓的标准形态来排齐、固定,取得了好的疗效.

    作者:商广芹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腺样体手术209例临床分析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以引起打鼾,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多种并发症,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我院在1999年12月~2001年12月间,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209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颖;王宇;孙中武;张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作者:邹智慧;刘元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依诺肝素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在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均服用抗心肌缺血基础药物,A组加用依诺肝素0.4ml,每日1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15d.B组阿司匹林75mg每晚顿服.观察用药前后动态心电图(DCG)、血液粘稠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变化.结果 A组DCG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B组(P<0.001).A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显著降低(P<0.01~0.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0.01).结论依诺肝素能改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

    作者:刘培良;王宁;陈瑶;韩英;彭云龙;郭兴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体会

    顽固性呃逆指用中、西药治疗、针刺、穴位注射、指压神经、膈神经阻滞等皆无效者.每隔数秒至十余秒即发生一次呃逆.长时间重症呃逆影响病人谈话、进食及睡眠,消耗体力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近2年来通过颈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庞庆贵;吴丹;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癌及区域淋巴结MUC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及其淋巴结MUC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胃粘膜、110例胃癌及613枚区域淋巴结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UC1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率80.9%(P<0.01),其在转移淋巴结组胃癌中的表达率(94.7%)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19.6%),<5年生存期组(95.5%)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组(59.1%)(P<0.01).区域淋巴结中MUC1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13.0%)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100%)(P<0.01).结论 MUC1的表达可望成为胃癌诊断的指标.MUC1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进程及预后有关,淋巴结中MUC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作者:张景华;李勇;王晓玲;邝刚;王顺祥;王力利;曹月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霉酚酸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环孢素A是目前肾小球疾病免疫抑制治疗较为普遍采用的药物.尽管上述药物的应用,使得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无效或缓解后复发,而且感染、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的副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较少的副作用,是否可以成为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理想药物成为临床医师所关心的问题.

    作者:胡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清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对四种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方法分别进行比较,为载脂蛋白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测定LDL-C和HDL-C提供参考.方法用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测定5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和92例健康人血清中LDL-C和HDL-C的含量.结果电泳法、化学沉淀法和均相法与超速离心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四种测定方法差异无显著性,同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为相关性显著.结论超速离心法作为评价其他检测方法准确性的一种参比方法;电泳法多用于脂蛋白的研究;化学沉淀法中磷钨酸-Mg2+法,国内推荐作为HDL-C常规测定方法;均相测定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法,可用于自动化测定.

    作者:张艳君;李明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