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次;王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体外对人白血病细胞NB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es处理后NB4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经12.5、25、50、100 μmol/L Res分别作用48 hNB4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结果:Reg在体外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性.低浓度Res作用细胞后能上调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高浓度Res作用细胞后能上调G<,0期细胞比例.结论:Res在体外能显著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重新分布可能是Res抑制NB4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叶爱芳;尹丽慧;倪吴花;章圣辉;吴建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64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A、B两种方法治疗,即A组33例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方法进行外科治疗,B组31例应用传统手工吻合方法外科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胆道狭窄、胆汁漏、胆道逆行感染)等方面存在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组(A组)优于传统手工吻合治疗组(B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随访1~4年)方面两种方法治疗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缝合器进行良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胆总管与空肠Roux-y吻合)是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
作者:李金明;钟先荣;张陵武;周家萍;刘琛;刘振惠;姜井颂;彭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保持不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却会发生抗原减弱、血型改变.如骨髓移植会因为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由于ABO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现就我院两例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的病例作如下探讨.
作者:吴劲;李广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性上睑下垂为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提上睑肌腱膜有自行断裂或裂开形成裂孔的倾向,当遇老年皮肤松弛,眼睑负重增加等情况,更容易发生上睑下垂<'[1]>.此类患者提上睑肌肌力多良好,我们通过对腱膜折叠,从而恢复其与睑板之间的联系,为矫正老年性上睑下垂较好的方法.
作者:韩莉;马玉胜;杨伟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防治,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防治组血清CRP、HA、L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明显降低,心肌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素可降低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减轻心脏炎症活动度.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相关.
作者:宋慧文;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对唇裂修补患儿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唇裂修补术的小儿40例,分为两组,C组为对照组,M组为多模式镇痛组.两组小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M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手术开始前术者行局部浸润麻醉并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C组仅由术者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M组惠儿在PACU内的镇痛满意,PACU存留时间较c组短(P<0.05).结论:联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芬太尼及局部浸润麻醉可为唇裂修补术小儿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唐岩峰;郑东月;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肿瘤不仅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的疾病,同时也是凋亡异常导致的疾病.Caspases(即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家族的激活是凋亡发生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Caspase-3是该家族中关键效应分子之一<'[1]>.
作者:高艳;杨东;李先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CG)等<'[1]>,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7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洁敏;罗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2例患者在急性脑损伤后24h内进行NSE检测,统计患者入院24h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疾病风险系数.并根据病情转归结果分别统计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作相关性分析.结果:NSE与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654,r=0.511,均P<0.01).NSE与GC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05,P<0.01).死亡组血清NSE含量、APACHE Ⅱ评分及疾病风险系数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死亡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好转组,各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NSE水平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疾病风险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同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病情严重度及预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金细众;杨坤;林芙蓉;余德锁;陈势;陶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清甘油三酯(TG)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TG<2.20 mmol/L(n=160),2.21 mmol/L≤TG<4.50 mmol/L(n=484),4.51 mmol/L≤TG<6.00 mmol/L(n=142),TG≥6.01 mmol/L(n=138)4组,采用酶法检测血清TG以及直接法检测LDL-C,并与沉淀法和电泳法测定LDL-C进行比较.结果:TG>4.50 mmol/L,采用电泳法与沉淀法测定的LDL-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G>6.00mmol/L时,直接法与电泳法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TG≤4.50mmol/L时,电泳法与沉淀法测定的LDL-C呈显著相关,而大于此范围后,两者结果不相关.TG≤6.00 mmol/L时,电泳法与直接法测定的LDL-C呈显著相关,TG>6.00mmol/L时直接法与电泳法测定结果之间不相关.结论:对于不同血脂水平的患者血脂水平检测的比较,本研究首次发现TG≤6.00 mmol/L时,可采用直接法测定高TG标本LDL-C水平.当TG>6.00 mmol/L时,尽可能采用电泳法测定高TG标本LDL-C水平.
作者:黄新次;王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透明敷料用于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治疗组15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然后把10 cm×12 cm无菌透明敷料除去外包装,经两次对折后,剪去折叠角部分,使中心有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同大小的孔,再敷盖在气管套管上,气管套管外口从敷料中心孔穿出,以此保护气管导管及颈部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观察两组伤口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气管套管拔管时间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加盖透明敷料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吴智芬;欧冬梅;成庆辉;黄红梅;杨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且疗程较长.我院妇科于2007-2008年在门诊采用超短波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小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32例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少、操作轻柔、腹腔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刘宏杰;刘振邦;曾山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近半月疼痛加重,自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右髋部压痛,粗隆轻叩痛阳性.X线平片见:右股骨粗隆间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6.9 cm×5.3 cm,边缘模糊,外缘骨皮质不连续,小粗隆游离.
作者:石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入院后碱剩余值的差异,及高、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的差异,并将碱剩余评估效能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死亡组碱剩余值动态变化低于早期存活组(P<0.05),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高于高碱剩余组(P<0.05),碱剩余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评估预后效能有一定差异.结论:碱剩余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作者:申苏建;吴金明;吴双华;金思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田嘉欣;刘贵海;杜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牛磺酸时在体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大鼠心肌组织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体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再通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检测心功能参数,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38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加(P<0.05),应用不同剂量牛磺酸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并不影响总p38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随着牛磺酸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保护心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叶云;李筱俊;李子广;余美玲;祝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蕾;唐其柱;周恒;田青;甘文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血浆为法载体构建移植物;60只裸鼠背部制作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血浆支架组(B组)和空白组(C组),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第1、2、4、8周取材,免疫荧光检测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的表达,以此反映皮肤神经再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1.5)d、(19±2.0)d、(20±1.5)d;A组愈合时间早于B、C组(P<0.05).A组创面愈合后第1、2周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荧光密度高于B、C组(P<0.01);B组第2周真皮层和第4周表皮下PGP9.5荧光密度高于C组(P<0.05).结论: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复合血浆移植后,在加快皮肤创面愈合的同时可促进神经修复.
作者:柯昌能;郭小宝;唐世杰;易先锋;朱镇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BDE-209(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孕健康母鼠进行超排卵处理,取得成熟卵母细胞,将0 μg/mL作为对照组(A组),将10、20、40μg/mL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用不同浓度的BDE-209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各组在8 h和16h的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分别比较A、B、C、D各组8 h和16h第一极体释放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于8 h和16 h两时段分别比较其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A、B、C、D各组8 h和16 h的卵母细胞存活率,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各组16 h组比8 h组卵母细胞存活率均有所降低(P<0.05),于8、16 h时段分别比较4组间卵母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E-209不抑制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释放率,但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
作者:谭歆妮;王志新;陈敦金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