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体会

陈伟富;刘洪瑞;朱敏;葛卫力;朱忠;陈海啸

关键词: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 血管, 原代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原代培养的可靠方法与经验.方法:利用0.1%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0.125%胰酶-0.02%EDTA溶液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及对乙酰化LDL高摄取试验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传代生长均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表现,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反应,及Dil-Ac-LDL摄取荧光检测提示其具有强摄取能力,从而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本方法获得的HUVEC量多,方法简单、可靠,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体调节蛋白CD46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控

    目的:探讨CD46分子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人CD4+T淋巴细胞,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刺激对CD4+T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与CD3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ConA、CD3/CD28、CD3/CD46和CD3/CD28/CD46共刺激后.CD4+T细胞均出现显著增殖反应(P<0.05).而且CD3/CD28/CD46共刺激组的增殖活性较CD3/CD28或CD3/CD46共刺激组显著增高(P<0.05).ED3/CD28共刺激后,IL-2和IFN-γ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C03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IL-10和TGF-β水平较阴性对照组、ConA组、CD3组和CD3/CD28共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体调节蛋白CD46可以诱导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产生IL-10和TGF-β,有可能抑制同种移植免疫反应.

    作者:陈栋;张艳;李明;张弛;黄亚冰;刘斌;陈刚;张伟杰;陈知水;陈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35例临床分析

    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先后治疗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莉;雷振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分析

    目的:观察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至今应用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获得随访中,22例骨折愈合过程正常,16例骨折已经愈合并顺利取出内锁针,6例尚在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良好,3例术后时间短,骨痂生长不多.在正常愈合过程中的22例,均无成角及旋转畸形发生,无断针,患肢膝关节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内锁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股骨干骨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冯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氨苄西林致过敏性肺炎1例

    患者男,28岁,司机,因咳嗽1周,胸闷气促半天入院.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不剧,呈阵发性,无痰,伴鼻塞、咽部不适、头晕,无畏寒、发热、盗汗、胸闷、气促等症状.

    作者:王慧红;林云;吕冬青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其中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术后下床时间7~14 d,平均10 d.按Harris髋关节置换评分标准及术后X线评定,结果属优1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未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无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刘向荣;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难治性趾甲沟炎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型甲沟炎行拔甲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92.0%和100.0%;行甲床部分切除术复发率分别为58.3%及94.3%;行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复发率分别为2.4%和4.3%.结论:拔甲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治疗完全无效;甲床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缺乏应用的价值;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后,趾缘的宽厚度及高度被降低,避免残甲与甲缘相互挤压,可得到较好的根治效果.

    作者:丁卫华;罗洁珍;李瑞华;洪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简称PHC)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TNF-α和IL-8影响.方法:采用自身配对实验,将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分治疗组(雾化吸入PHC)和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检测血清TNF-α和IL-8的浓度;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用药后明显减慢(P<0.01);咳嗽、咳痰量、肺部罗音评分在用药后出现改善(P<0.01);治疗组用药前与用药后3 d的症状和体征总评分与血清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PHC雾化吸入能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和IL-8浓度相关.

    作者:卢惠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创伤性植物状态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创伤性植物状态(VS)的护理疗效.方法:对124例创伤性植物状态患者在早期采取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VS患者中,意识恢复79例(63.7%),脱离植物状态8例(6.5%),总有效率为90.2%.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脑损伤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加强进舱前、舱内及出舱后的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

    作者:申艳;虞容豪;黄怀;旷水红;张海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物流管道系统传送标本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物流管道系统传送标本时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分为四管,分别经人工运送到检验科或经物流管道系统传送1次、2次和3次后到检验科,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经物流管道系统传输1次时各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物流传输2次时RBC、MCV、RDW-SD和RDW-CV等4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传输3次时差异更加显著.但其变化的程度不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尽管用物流管道系统传送2次以上血常规标本时RBC、MCV、RDW-SD和RDW-CV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但变化程度不足以影响临床诊断.

    作者:王欣茹;龙宪连;欧红玲;董书魁;张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和对照组(34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法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周时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及表面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的表达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D62P和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周表达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表达率进一步下降,CD62P表达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07%vs 2.66%,P=0.102),PAC-1表达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4.19%vs7.45%,P=0.036).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能进一步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防治NSTEACS患者的血栓事件.

    作者:郭冠军;宋杰;陈军浩;王涟;施广飞;徐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2例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nammatorv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普外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52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治疗组24例,联合药物治疗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各治疗组均未出现休克、肠坏死、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联合药物治疗组在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表现上明显比传统治疗组迅速缓解,胃液引流量迅速减少,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明显缩短,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EPISBO安全可靠,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冯浩;孙涛;康玉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应用双侧V-Y推进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9例

    骶尾部褥疮多见于截瘫或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很难自愈,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换药或手术修复.同时,由于该部位的软组织很少,修复起来更显棘手.

    作者:唐久阳;邓展生;朱武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月骨脱位

    目的:总结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5例疗效.方法:本组陈旧性月骨脱位患者15例,经掌侧入路,摘除坏死月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对疼痛、握力、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观察,测量术前、术后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复查术后X线测量腕高比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因疼痛再次手术.腕背伸、掌屈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腕高比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和腕关节活动.

    作者:苗卫华;王宏;陈永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咽癌根治术后大型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口咽癌根治术,同期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遗留大型组织缺损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术后功能状况和预后等方面.结果:3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发生颈部和胸部血肿各1例,及时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消除.30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形态良好,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而肌肉成活,未出现口咽颌下瘘.术后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27例患者术后4~6周开始接受了放射治疗,胸大肌肌皮瓣未受影响.全部病例获随访1~5年,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6%、37.5%、31.3%.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可耐受术后的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陈延武;李劲松;林钊宇;武东辉;张大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

    目的:观察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接受针刺加井穴放血,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两组连续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较对照组低,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加井穴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口服秋水仙碱.

    作者:钟伟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舌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1-2006年在本院接受保留下颌骨的改良根治术的14例舌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系统的的护理,总结经验.结果:14例患者伤口全部甲/Ⅱ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复苏期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确保安全;术后护理重点为保持伤口清洁、适度加压、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康复期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功能训练指导.结论: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得时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8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35%).围手术期死亡1例(1%),1、3、5年生存率为82%(70/85)、51%(42/83)、35%(18/51).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谨慎选择病例,严密围手术期处理,个体化术式可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郭昌盛;张秋光;陈文局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低度恶性甲状腺癌6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36例,内镜手术32例.结果:内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166.36±38.54)mL较开放手术组(24.20±25.06)mL显著减少(P<0.01);内镜手术组的引流量与引流时间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内镜手术组的切口满意度(8.14±0.66)分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5.07±0.71)分(P=0.000).结论:低度恶性甲状腺癌内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满意度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切口引流量多,引流天数长.

    作者:吉敏;王彤;崔彦;李成林;张宏文;李晓鸥;周立艳;刘景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迷走神经切断对鼠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GRP浓度,RT.PCR法测定肺内CGRP mRNA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周和1个月血清CGR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血清中CGRP含量逐渐增加,至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组织CGRP mRNA表达在术后1周和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少,至术后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血清内CGRP浓度下降及肺内CGRP 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对CGRP基因的表达和神经活性物质CGRP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高坤祥;王云杰;张志培;黄立军;梁晓华;闫小龙;韩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广东省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评价与数据分析

    目的:调查广东省临床化学各常规检验项目的技术水平,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为今后制定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CLIA'88能力验证(proficieney testing,PT)方法评价广东省2005-2008年553间实验室20个测定项目的349 015个测定值,计算每一个测定值的PT成绩、偏倚及各测定项目的室间变异,并对各项目的偏倚及室间变异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项目的平均合格率为92.16%(80.55%~97.01%),其中钠、氟、白蛋白、磷、钙5个项目的合格率为80.55%~87.96%,其余15个项目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所有项目80%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钾等4个项目95%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部分项目出现PT允许范围大于3倍变异系数的情况.结论:目前临床化学常规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基本符合PT评价的技术要求,个别项目的允许范围较宽,建议实验室使用室间质量评价多规则评价方法,提高检出误差的灵敏度.

    作者:林增文;苏健;邹伟民;卓绮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