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武;李劲松;林钊宇;武东辉;张大明
骨髓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3个干细胞群.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对组织损伤修复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朱丹华;舒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加用抗抑郁药口服(氟西汀口服,每日20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结果: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患者QOL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作者: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石玉良;钟伟;张志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预处理1周期后,行来曲唑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分为3组,A组为妈富隆及二甲双胍预处理1周期后,来曲唑5 mg/d,第3~7天口服;B组为二甲双胍预处理8周后,来曲唑5 mg/d,第3~7天口服;C组为单独来曲唑5 mg/d,第3~7天口服.比较3组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A、B、C 3组有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及E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组排卵率、妊娠率比较,A组为89.82%和51.62%,B组为80.65%和40.75%,C组为61.78%和30.70%,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来曲唑可以作为氟米芬抵抗的氯米芬替代促排卵药,妈富隆及二甲双胍预处理1周期可以提高妊娠率.
作者:张娟辉;孔欣;罗娅军;黄雪霞;李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Ⅲ型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尿动力学特点,并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术后下泌尿道功能异常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Ⅲ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2例.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8次.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进行下泌尿道动力学测定.结果:对照组22例(73.3%)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增加,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9例(40.9%)患者排尿困难,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及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正常尿意膀胱容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缩短下泌尿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从医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33株葡萄球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高,特别是MRSA和MRSCN,但在MRSCN中,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3.7%、22%,不及MRsA高.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舒峻;何启勇;王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8年收治的4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结果:早期姑息性手术大部分止血后自动出院,后期肝切除7例治愈出院,存活1年以上,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肝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好的治疗方法.对不能耐受肝切除者,可行肝动脉结扎、缝扎填塞压迫止血后行支持治疗、化学治疗,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肝癌切除.
作者:谢建明;林俊平;王良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 000 mg/(m2·d),分2次,连服14 d;HCPT 6~8 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如病情未出现进展,则可应用至4~6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22.9%),稳定15例(42.9%),进展12例(3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CI:5.3~6.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呕吐和腹泻.Ⅲ/Ⅳ度手足综合征2例.结论:HCP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华;郑登云;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nammatorv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普外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52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治疗组24例,联合药物治疗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各治疗组均未出现休克、肠坏死、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联合药物治疗组在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表现上明显比传统治疗组迅速缓解,胃液引流量迅速减少,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明显缩短,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EPISBO安全可靠,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冯浩;孙涛;康玉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2例,单纯手术16例,手术+化疗9例,手术+化疗+放疗3例,单纯放疗3例,放疗+化疗11例,单纯化疗7例,手术+放疗5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8.1%、19.5%和8.7%.加化疗的综合治疗组预后优于局部治疗组(P=0.017).结论: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疗法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东升;陈志坚;林灿峰;林柏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高血压、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和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经钢;徐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极迟抗原-4(VLA-4)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26例进行期、19例静止期)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并结合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静止期患者VLA-4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陆茂;叶俊儒;张云光;沈跃莉;唐蓉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退出单腔气管导管入气管内,用听诊器听诊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B组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两组50例所有惠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且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HR、MBP、PETCO2、PAW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长于B组(P<0.01);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放置时相当,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但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定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休克组)动态测定术后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与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术后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8±1.7)、(5.4±1.5)、(4.2±1.1)和(2.8±1.0)mmol/L,较对照组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3.0±0.8)、(2.8±1.0)、(2.4±0.6)和(2.0±0.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9.6±2.3)、(7.4±2.0)、(5.8±1.5)、(4.2±1.2)和(2.7±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2±1.4)、(4.8±1.2)、(3.1±0.8)、(2.2±0.7)和(1.8±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血乳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后者延迟.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血乳酸水平及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是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李靖华;吴泽宇;管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皮肤点刺检测结果为对尘螨过敏的4.5~42岁的各种类型结膜炎患者42例,进行为期2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结膜炎症状、体征和用药量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共有31例患者(73.8%)完成1年的治疗,19例患者(45.2%)完成了2年的疗程.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膜炎症状、体征评分都显著降低,对组胺药物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红梅;钟凤如;叶卫东;熊雪蓉;刘霞;陈丽霞;邝见娉;梁美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双针可调节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46例青光眼患者(58只眼)分为两组,A组(30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B组(28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前房情况和眼压水平.结果:术后1年眼压<21 mmHg者,A组为93.3%,B组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病例数A组高于B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双针可调节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朝球;崔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军;项立;胡卫东;许瑞环;赵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清醒镇静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5~50岁、因慢性鼻窦炎拟行鼻内镜下鼻病损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局部麻醉组(L组).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清醒镇静药物,B组:咪达唑仑0.05 mg/kg、布托啡诺0.02 mg/kg;F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μg/kg;L组给予等容的生理盐水.手术开始时用2%利多卡因(含0.001%肾上腺素)进行鼻腔浸润麻醉及蝶腭神经和筛前神经阻滞麻醉.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的变化,并观察随访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术中MAP及HR显著升高,F组静脉给药后RR及SpO2明显降低(P<0.05):B组和F组静脉给药后OAA/S显著降低(P<0.05),二者组间比较P>0.05;F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B组嗜睡的发生率明显比其他两组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布托啡诺清醒镇静可安全应用于鼻内镜手术的麻醉.
作者:陈伟;李卫;王健;刘静;杨天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应用的适应证、优点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27例,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获随访,全部骨性愈合,以Hoh1膝关节功能评分为标准,本组优1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7%,功能恢复良好.无膝痛、跛行等并发症,2例发生膝关节僵直,但经过锻炼后恢复到60°.结论:关节镜下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具固定牢固、坚强,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达准;黄克;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特点是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理特点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鼻黏膜深层动静脉慢性扩张,鼻甲出现肿胀,但浅层血管没有明显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但黏膜组织无明显增生.
作者:蒙慧菊;李贞培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