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33株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舒峻;何启勇;王媚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葡萄球菌, 鉴定, 耐药性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从医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33株葡萄球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高,特别是MRSA和MRSCN,但在MRSCN中,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3.7%、22%,不及MRsA高.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即动态三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由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的568例容积数据,对其中18例已经明确诊断为大动脉转位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研究并脱机分析,再与其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的超声表现相比较.结果:18例胎儿均能通过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及多种模式显示进行分析,其中有1例由于心脏过大未能获完整容积数据,但在结合多种显示模式亦能很好地对胎儿心脏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结论: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取容积数据所花费的时间短并能脱机重建分析,不但能直接提供病变的三维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而且能多个切面多个角度重建分析,减少了胎儿心脏检查中对检查者经验的依赖和评估心脏不正常结构的时间,而且可以重建再现心脏异常结构的立体形态,因此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快并更好地时胎儿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

    作者:郭艳霞;梁耀园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宿主自身卵巢对移植胚鼠卵巢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宿主自身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的生长发育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方法:将胚鼠卵巢分别移植至单侧卵巢摘除及去势雌鼠皮下,观察同时存在的自身卵巢对移植卵巢生长发育有无影响,以及自身卵巢是否受移植卵巢影响.结果:单侧卵巢摘除宿主卵巢黄体总体均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1.P=0.001).去势宿主体内移植的胚胎卵巢中的原始卵泡会继续生长发育出各阶段卵泡,而单侧卵巢摘除者体内的移植停止发育,抑或纤维化吸收.结论:宿主体内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卵泡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自身卵巢较移植物卵泡更具优势.

    作者:黄学惠;秦海燕;马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伴锥体束损害1例

    患者男,25岁,业务员.主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6d,加重伴双下肢无力2d人天津市汉沽区中医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2 d,劳累后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4℃,伴胃部不适,给予退热消炎药物后好转.

    作者:马颖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监测肾功能变化的价值

    目的:通过与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研究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对肾功能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肾功能稳定的22例患者年龄(56±12)岁,血清肌酐(128.43±55.82)μmol/L,在4周内分别进行两次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由肾动态显像法计算出GFR,每次肾动态显像当日测定血清肌酐浓度和24 h肌酐清除率.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两次GFR进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评价:对两次24 h肌酐清除率进行同样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两次GFR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高度线性相关(r=0.99,P<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GFR测量差值的95%一致性限为(1.13±1.96)×5.74 mL,即(-10.12 mL,12.38 mL),一致性限窄(小于小平均测定值的1/2),表明两种方法测量GFR参数之间一致性良好;两次24 h肌酐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具有中度线性相关关系(r=0.74,P<0.01),Bland-Altman分析的95%一致性界限为(-0.81±1.96)×22.31 mL,即(-44.54mL,42.71 mL),其一致性限宽(大于小平均测定值的1/2),表明两次测量肌酐清除率参数一致性较差.结论: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比肌酐清除率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其对肾功能变化的监测优于肌酐清除率测定.

    作者:王俊起;刘颖;齐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后尿道损伤诊治体会

    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创伤外科日益受到重视,后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创伤中的常见损伤,也是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方永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血乳酸浓度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休克组)动态测定术后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与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术后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8±1.7)、(5.4±1.5)、(4.2±1.1)和(2.8±1.0)mmol/L,较对照组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3.0±0.8)、(2.8±1.0)、(2.4±0.6)和(2.0±0.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9.6±2.3)、(7.4±2.0)、(5.8±1.5)、(4.2±1.2)和(2.7±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2±1.4)、(4.8±1.2)、(3.1±0.8)、(2.2±0.7)和(1.8±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血乳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后者延迟.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血乳酸水平及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是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李靖华;吴泽宇;管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533株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从医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33株葡萄球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高,特别是MRSA和MRSCN,但在MRSCN中,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3.7%、22%,不及MRsA高.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舒峻;何启勇;王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蜈黛软膏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78例

    慢性单纯性苔藓又名神经性皮炎,是较常见的皮肤病,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笔者采用蜈黛软膏(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7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军;王曙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关节镜辅助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下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应用的适应证、优点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27例,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4例获随访,全部骨性愈合,以Hoh1膝关节功能评分为标准,本组优19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1.7%,功能恢复良好.无膝痛、跛行等并发症,2例发生膝关节僵直,但经过锻炼后恢复到60°.结论:关节镜下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具固定牢固、坚强,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达准;黄克;李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广东省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评价与数据分析

    目的:调查广东省临床化学各常规检验项目的技术水平,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为今后制定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CLIA'88能力验证(proficieney testing,PT)方法评价广东省2005-2008年553间实验室20个测定项目的349 015个测定值,计算每一个测定值的PT成绩、偏倚及各测定项目的室间变异,并对各项目的偏倚及室间变异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项目的平均合格率为92.16%(80.55%~97.01%),其中钠、氟、白蛋白、磷、钙5个项目的合格率为80.55%~87.96%,其余15个项目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所有项目80%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钾等4个项目95%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部分项目出现PT允许范围大于3倍变异系数的情况.结论:目前临床化学常规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基本符合PT评价的技术要求,个别项目的允许范围较宽,建议实验室使用室间质量评价多规则评价方法,提高检出误差的灵敏度.

    作者:林增文;苏健;邹伟民;卓绮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鼻炎治疗新进展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特点是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理特点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鼻黏膜深层动静脉慢性扩张,鼻甲出现肿胀,但浅层血管没有明显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但黏膜组织无明显增生.

    作者:蒙慧菊;李贞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体会

    目的:探讨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原代培养的可靠方法与经验.方法:利用0.1%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0.125%胰酶-0.02%EDTA溶液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及对乙酰化LDL高摄取试验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传代生长均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表现,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反应,及Dil-Ac-LDL摄取荧光检测提示其具有强摄取能力,从而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本方法获得的HUVEC量多,方法简单、可靠,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作者:陈伟富;刘洪瑞;朱敏;葛卫力;朱忠;陈海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保护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高血压、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和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经钢;徐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咽癌根治术后大型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口咽癌根治术,同期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遗留大型组织缺损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术后功能状况和预后等方面.结果:3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发生颈部和胸部血肿各1例,及时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消除.30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形态良好,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而肌肉成活,未出现口咽颌下瘘.术后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27例患者术后4~6周开始接受了放射治疗,胸大肌肌皮瓣未受影响.全部病例获随访1~5年,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6%、37.5%、31.3%.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可耐受术后的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陈延武;李劲松;林钊宇;武东辉;张大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2例,单纯手术16例,手术+化疗9例,手术+化疗+放疗3例,单纯放疗3例,放疗+化疗11例,单纯化疗7例,手术+放疗5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8.1%、19.5%和8.7%.加化疗的综合治疗组预后优于局部治疗组(P=0.017).结论: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疗法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东升;陈志坚;林灿峰;林柏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大肠癌螺旋CT检查前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对大肠癌螺旋CT检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及检查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护理、肠道充气等资料.结果:盲结肠扫描患者31例,图像质量优7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直肠扫描患者32例,图像质量优18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大肠癌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前予以积极的护理,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

    作者:张云霞;隋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其中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术后下床时间7~14 d,平均10 d.按Harris髋关节置换评分标准及术后X线评定,结果属优1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未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无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刘向荣;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分析

    目的:观察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至今应用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获得随访中,22例骨折愈合过程正常,16例骨折已经愈合并顺利取出内锁针,6例尚在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良好,3例术后时间短,骨痂生长不多.在正常愈合过程中的22例,均无成角及旋转畸形发生,无断针,患肢膝关节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内锁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股骨干骨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冯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极迟抗原-4的表达

    目的:探讨极迟抗原-4(VLA-4)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26例进行期、19例静止期)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并结合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静止期患者VLA-4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陆茂;叶俊儒;张云光;沈跃莉;唐蓉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