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宿主自身卵巢对移植胚鼠卵巢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黄学惠;秦海燕;马方

关键词:卵巢, 异位移植, 大鼠, 生殖, 内分泌
摘要:目的:探讨宿主自身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的生长发育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方法:将胚鼠卵巢分别移植至单侧卵巢摘除及去势雌鼠皮下,观察同时存在的自身卵巢对移植卵巢生长发育有无影响,以及自身卵巢是否受移植卵巢影响.结果:单侧卵巢摘除宿主卵巢黄体总体均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1.P=0.001).去势宿主体内移植的胚胎卵巢中的原始卵泡会继续生长发育出各阶段卵泡,而单侧卵巢摘除者体内的移植停止发育,抑或纤维化吸收.结论:宿主体内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卵泡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自身卵巢较移植物卵泡更具优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螺旋CT检查前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对大肠癌螺旋CT检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及检查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护理、肠道充气等资料.结果:盲结肠扫描患者31例,图像质量优7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直肠扫描患者32例,图像质量优18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大肠癌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前予以积极的护理,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

    作者:张云霞;隋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鼻炎治疗新进展

    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特点是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病理特点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鼻黏膜深层动静脉慢性扩张,鼻甲出现肿胀,但浅层血管没有明显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物增多,但黏膜组织无明显增生.

    作者:蒙慧菊;李贞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郑洁;黄雯;李秀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药物性牙龈纤维性增生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药物致牙龈纤维性增生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因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致牙龈纤维性增生需行牙龈修形的病例采用高频电刀切龈和组织修形,术后进行口腔卫生维护、牙龈按摩、消除牙龈炎症等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观察牙龈恢复状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仅有2例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致口腔卫生状况不良,增生复发需行2次切龈手术.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切龈和组织修形,术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致牙龈纤维性增生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谭繁胜;张红英;曾曙光;谭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35例临床分析

    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先后治疗创伤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莉;雷振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42例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皮肤点刺检测结果为对尘螨过敏的4.5~42岁的各种类型结膜炎患者42例,进行为期2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结膜炎症状、体征和用药量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共有31例患者(73.8%)完成1年的治疗,19例患者(45.2%)完成了2年的疗程.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膜炎症状、体征评分都显著降低,对组胺药物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红梅;钟凤如;叶卫东;熊雪蓉;刘霞;陈丽霞;邝见娉;梁美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烟雾病的诊断上MSCTA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创性及准确性高的优势.

    作者:郑远洪;张兆祥;黄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体会

    目的:探讨分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原代培养的可靠方法与经验.方法:利用0.1%胶原酶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0.125%胰酶-0.02%EDTA溶液消化传代,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及对乙酰化LDL高摄取试验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传代生长均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表现,Ⅷ因子、CD31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反应,及Dil-Ac-LDL摄取荧光检测提示其具有强摄取能力,从而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本方法获得的HUVEC量多,方法简单、可靠,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作者:陈伟富;刘洪瑞;朱敏;葛卫力;朱忠;陈海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月骨脱位

    目的:总结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5例疗效.方法:本组陈旧性月骨脱位患者15例,经掌侧入路,摘除坏死月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对疼痛、握力、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观察,测量术前、术后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复查术后X线测量腕高比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因疼痛再次手术.腕背伸、掌屈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腕高比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和腕关节活动.

    作者:苗卫华;王宏;陈永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阴道超声结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诊断异位妊娠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实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而且简单易行.

    作者:林苏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宣威肺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的表达及其与PTEN和Ki-67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在宣威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TEN和Ki-67三种蛋白在40例宣威肺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5%(26/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失表达率0(0/40)(P<0.01);FHIT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性别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表达与FFEN表达无相关关系,而与Ki-67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宣威肺癌中FHIT失表达,PTEN低表达,FHIT和Ki-67在宣威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三者可作为反映宣威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FHIT可能成为宣威肺癌早期诊断的更有效分子标记物.

    作者:魏万里;庞国莲;张丽娟;陈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作者:漆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物流管道系统传送标本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物流管道系统传送标本时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分为四管,分别经人工运送到检验科或经物流管道系统传送1次、2次和3次后到检验科,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经物流管道系统传输1次时各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物流传输2次时RBC、MCV、RDW-SD和RDW-CV等4项参数与人工运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传输3次时差异更加显著.但其变化的程度不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尽管用物流管道系统传送2次以上血常规标本时RBC、MCV、RDW-SD和RDW-CV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但变化程度不足以影响临床诊断.

    作者:王欣茹;龙宪连;欧红玲;董书魁;张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 000 mg/(m2·d),分2次,连服14 d;HCPT 6~8 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如病情未出现进展,则可应用至4~6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22.9%),稳定15例(42.9%),进展12例(3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CI:5.3~6.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呕吐和腹泻.Ⅲ/Ⅳ度手足综合征2例.结论:HCP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华;郑登云;罗荣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ABG)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给药前、术毕及术后1、6、24、48 h血浆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各组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CABG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徐忠东;何伟雄;金沐;赵一凡;夏淑轩;何波;杨涛;曹德雄;彭书崚;李珏;曹铭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 Treg)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健康青年人、26例健康老年人及41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惠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青年人相比,健康老年人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1.98±0.50)%vs(1.73±0.22)%,P<0.05];而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比健康老年人显著升高[(3.53±1.83)%vs(1.98±0.50)%,P<0.01];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Ⅲ~Ⅳ期)尤其明显,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1.24)%vs(2.82±0.76)%,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率升高,可能在老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茂华;黄蔚;张敏;欧阳维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低度恶性甲状腺癌6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36例,内镜手术32例.结果:内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166.36±38.54)mL较开放手术组(24.20±25.06)mL显著减少(P<0.01);内镜手术组的引流量与引流时间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内镜手术组的切口满意度(8.14±0.66)分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5.07±0.71)分(P=0.000).结论:低度恶性甲状腺癌内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满意度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切口引流量多,引流天数长.

    作者:吉敏;王彤;崔彦;李成林;张宏文;李晓鸥;周立艳;刘景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不同表型冠心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及血栓素B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PECAM-1)、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86例CHD患者和23例非CHD患者的血浆PECAM-1、TXB2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sPECAM-1、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组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sPECAM-I、TXB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OMI组与对照组血浆sPECAM-1、TXB2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OMI与SAP组组阃差异较小(P>0.05),SAP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CHD患者的血浆PECAM-1与TXB2水平呈正相关(r=0.795 7).结论:血浆sPECAM-1、TXB2水平与CHD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增高明显,可作为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因子.过高的血浆sPECAM-1可能是CHD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sPECAM-1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影响CHD的发生和发展.sPECAM-1和TXB2水平的检测可能为CHD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涂胜;吴龙川;蔡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β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军;项立;胡卫东;许瑞环;赵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