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漆升

关键词:麻醉, 左布比卡因, 氯胺酮, 臂丛神经阻滞
摘要: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保护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高血压、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和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经钢;徐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作者:漆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应用双侧V-Y推进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9例

    骶尾部褥疮多见于截瘫或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很难自愈,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换药或手术修复.同时,由于该部位的软组织很少,修复起来更显棘手.

    作者:唐久阳;邓展生;朱武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心理护理缓解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6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纳入病例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62例患者中30例仅给予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时照组),另32例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干预计划(干预组),心理干预2周.2周后再次评估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利用SPSS15.0软件对两组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心理状态,进而增加卒中患者依从性,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李幼耐;王玲;孙祖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变化,术后随访.结果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7例(69%),其中无症状低钙血症25例(46%),有症状低钙血症12例(22%).41例甲状腺非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24例(59%),13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13例(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例出现手足搐搦.12例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5例(42%),42例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32例(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术后第1、2、3天应常规监测血清钙.行甲状腺全切除或加淋巴结清扫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中应注意保护甲状旁腺.低钙血症症状多于术后前3天出现,及时补充钙剂后症状多能迅速消失.

    作者:黄国平;蔡铭智;陈培臻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其中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术后下床时间7~14 d,平均10 d.按Harris髋关节置换评分标准及术后X线评定,结果属优1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未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无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刘向荣;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低度恶性甲状腺癌6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36例,内镜手术32例.结果:内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166.36±38.54)mL较开放手术组(24.20±25.06)mL显著减少(P<0.01);内镜手术组的引流量与引流时间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内镜手术组的切口满意度(8.14±0.66)分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5.07±0.71)分(P=0.000).结论:低度恶性甲状腺癌内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满意度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切口引流量多,引流天数长.

    作者:吉敏;王彤;崔彦;李成林;张宏文;李晓鸥;周立艳;刘景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氏公司2 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做4 228例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用潮气流速环了解大、小气道功能、用开放性氮冲洗法检测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总气道阻力是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出的.结果: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总阳性率为88%,各种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各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有不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和婴幼儿哮喘的惠儿大部分都有小气道阻力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58.3%,60%,64%.功能残气量异常为主.而先天性喉喘鸣的喉炎的肺功能检查以大气道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是30%左右,远比其他的呼吸道疾病要高:肺不张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异常、总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和功能残气量下降为主要改变,这与肺不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吻合:此组患者的大人群为支气管肺炎,则是既有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又有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功能残气量升高、降低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和支气管肺炎是以阻塞为主,还是实变为主有相当大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5.4%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而功能残气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肺生长发育监测,各种疾病转归、诊断、药物疗效评定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春卉;邓力;黄旭强;温惠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电复律患者60例,均分为3组:丙泊酚2 mg/kg(Ⅰ组);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50mg+丙泊酚2mg/kg(Ⅲ组).记录SpO2变化.比较3组患者起效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术后1h内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但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在诱导后1 min和2min各组SpO2均降低(P<0.05),且Ⅱ组SpO2低于其他两组(P<0.05).Ⅰ组发生体动、注射病和术后胸口疼痛不适的例教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发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例教高于Ⅰ、Ⅲ组(P<0.05).结论: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相对复合芬太尼,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朱克军;水祥兵;李增男;冯昌栋;江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极迟抗原-4的表达

    目的:探讨极迟抗原-4(VLA-4)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银屑病患者(26例进行期、19例静止期)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并结合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静止期患者VLA-4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VLA-4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陆茂;叶俊儒;张云光;沈跃莉;唐蓉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性激素和抗精子抗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性激素和抗精子抗体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泌尿科住院治疗的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精液检查、性激素水平和抗精子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3个月后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抗精子抗体阳性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睾丸酮(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4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2.5年,受孕25例,受孕率高达54.3%.结论: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降低血清性激素FSH、LH水平和AsAb阳性率,提高血清T水平,改善精子生成的内分泌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精液质量和受孕率.

    作者:杨介礼;陈庆存;黄定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钠肽、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关系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时照者的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APN在CHF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2例CH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PN、血浆BNP、IL-6、CRF,的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N的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BNP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APN水平是预测心袁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APN升高可能参与CHF病理发展过程.APN升高原因之一可能与神经激素的激活有关.

    作者:宋浩明;沈玉芹;张小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血乳酸浓度检测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休克组)动态测定术后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与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术后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8±1.7)、(5.4±1.5)、(4.2±1.1)和(2.8±1.0)mmol/L,较对照组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3.0±0.8)、(2.8±1.0)、(2.4±0.6)和(2.0±0.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9.6±2.3)、(7.4±2.0)、(5.8±1.5)、(4.2±1.2)和(2.7±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2±1.4)、(4.8±1.2)、(3.1±0.8)、(2.2±0.7)和(1.8±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血乳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后者延迟.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血乳酸水平及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是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李靖华;吴泽宇;管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卡巴胆碱治疗感染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治疗感染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唐山市3家三级医院ICU 113例感染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卡巴胆碱组(55例)和莫沙比利组(58例),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及第7天肠管积气、积液情况,胃肠功能评分变化,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莫沙比利组比较,治疗后卡巴胆碱组患者肠管积气、积液情况明显改善,第7天胃肠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以改善感染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胃肠保护作用.

    作者:李志强;邱方;安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彩超在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彩超检测52例患者治疗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处血流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RI);放射免疫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hcG值.结果: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治疗前病灶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RI为中低阻,且血浆β-hcG值含量较高,二者间存在明显负相关性:治疗后病灶内见稀疏彩色血流信号、RI变为高阻,治疗前后病灶内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姣玲;戴常平;邓洁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郑洁;黄雯;李秀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羟考酮口服片剂治疗癌症爆发痛的治疗策略

    目的:对比均分需增羟考酮剂量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治疗癌症爆发痛的患者满意度、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方法:以羟考酮为主要癌痛治疗方案,对比经过即释吗啡解滴定后均分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组(B组)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组(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爆发痛次数、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两组患者与基线相比,疼痛均得到控制,疼痛改善情况相当.A组患者夜间爆发痛次数减少(P<0.01)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滴定后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爆发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凌;黎惠芳;马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533株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有效控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及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从医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33株葡萄球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的标准,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高,特别是MRSA和MRSCN,但在MRSCN中,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43.7%、22%,不及MRsA高.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作者:舒峻;何启勇;王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