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基喜树碱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张华;郑登云;罗荣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羟基喜树碱, 卡培他滨,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 000 mg/(m2·d),分2次,连服14 d;HCPT 6~8 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如病情未出现进展,则可应用至4~6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22.9%),稳定15例(42.9%),进展12例(3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CI:5.3~6.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呕吐和腹泻.Ⅲ/Ⅳ度手足综合征2例.结论:HCP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28例.骨折类型:按Garden分类,其中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术后下床时间7~14 d,平均10 d.按Harris髋关节置换评分标准及术后X线评定,结果属优1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未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无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透视图像导航下微创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疼痛轻,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作者:李锋生;陈瑞光;刘向荣;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8年收治的4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结果:早期姑息性手术大部分止血后自动出院,后期肝切除7例治愈出院,存活1年以上,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肝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好的治疗方法.对不能耐受肝切除者,可行肝动脉结扎、缝扎填塞压迫止血后行支持治疗、化学治疗,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肝癌切除.

    作者:谢建明;林俊平;王良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迷走神经切断对鼠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GRP浓度,RT.PCR法测定肺内CGRP mRNA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周和1个月血清CGR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血清中CGRP含量逐渐增加,至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组织CGRP mRNA表达在术后1周和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少,至术后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血清内CGRP浓度下降及肺内CGRP 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对CGRP基因的表达和神经活性物质CGRP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高坤祥;王云杰;张志培;黄立军;梁晓华;闫小龙;韩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大肠癌螺旋CT检查前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对大肠癌螺旋CT检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及检查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护理、肠道充气等资料.结果:盲结肠扫描患者31例,图像质量优7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直肠扫描患者32例,图像质量优18例、良11例、可3例.结论:大肠癌患者在进行螺旋CT检查前予以积极的护理,可以提高CT图像质量.

    作者:张云霞;隋林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广东省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评价与数据分析

    目的:调查广东省临床化学各常规检验项目的技术水平,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并为今后制定室间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按美国CLIA'88能力验证(proficieney testing,PT)方法评价广东省2005-2008年553间实验室20个测定项目的349 015个测定值,计算每一个测定值的PT成绩、偏倚及各测定项目的室间变异,并对各项目的偏倚及室间变异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项目的平均合格率为92.16%(80.55%~97.01%),其中钠、氟、白蛋白、磷、钙5个项目的合格率为80.55%~87.96%,其余15个项目的合格率都在90%以上:所有项目80%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钾等4个项目95%分位的偏倚值小于PT允许误差:部分项目出现PT允许范围大于3倍变异系数的情况.结论:目前临床化学常规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基本符合PT评价的技术要求,个别项目的允许范围较宽,建议实验室使用室间质量评价多规则评价方法,提高检出误差的灵敏度.

    作者:林增文;苏健;邹伟民;卓绮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钠肽、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关系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时照者的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APN在CHF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2例CH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PN、血浆BNP、IL-6、CRF,的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N的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BNP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APN水平是预测心袁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APN升高可能参与CHF病理发展过程.APN升高原因之一可能与神经激素的激活有关.

    作者:宋浩明;沈玉芹;张小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 Treg)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健康青年人、26例健康老年人及41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惠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青年人相比,健康老年人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1.98±0.50)%vs(1.73±0.22)%,P<0.05];而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比健康老年人显著升高[(3.53±1.83)%vs(1.98±0.50)%,P<0.01];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Ⅲ~Ⅳ期)尤其明显,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1.24)%vs(2.82±0.76)%,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率升高,可能在老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茂华;黄蔚;张敏;欧阳维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42例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皮肤点刺检测结果为对尘螨过敏的4.5~42岁的各种类型结膜炎患者42例,进行为期2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结膜炎症状、体征和用药量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共有31例患者(73.8%)完成1年的治疗,19例患者(45.2%)完成了2年的疗程.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膜炎症状、体征评分都显著降低,对组胺药物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红梅;钟凤如;叶卫东;熊雪蓉;刘霞;陈丽霞;邝见娉;梁美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CK-19、CK-20、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以及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CEA mRNA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4 d(化疗前)、术后35 d(化疗后)的表达,以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各10例作为对照,统计分析手术及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循环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状况.同时根据CK-19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术前.乳腺癌组CK-19、CK-20、CEA mRNA阳性者分别为26例(65%)、20例(50%)、16例(40%),与对照组相比,3组P值均<0.01;手术后,3组阳性者分别为14例(35%)、10例(25%)、8例(20%),3组阳性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P=0.037,P=0.023);化疗前3组阳性者分别为19例(47.5%)、15例(37.5%)、10例(25%);化疗后则为6例(15%)、2例(5%)、2例(5%),3组化疗后的阳性率亦有显著降低(P=0.003,P=0.001,P=0.025).根据CK-19 mRNA表达水平,Logistic相关性分析,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P=0.0087)、TNM分期(P=0.0125)和病理类型(P=0.0451)有相关性.结论:CK-19、CK-20、CE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其表达状况高低与肿瘤负荷相关.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相关性因素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类型.

    作者:崔嵘嵘;吴克瑾;林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F组于切皮前10min及缝皮前10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10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5、10 mL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24 h的血压,心率、呼吸及VAS评分、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4 h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后颅窝手术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青麒;郑辉利;林全阳;李洪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MR表现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脑内CT及MRI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IHF患者颅脑CT(16/21)和MR(5/21)表现和临床特征,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密度、信号特点.结果:IHF主要表现为脑内多发钙化病变,CT上表现为高密度,MR表现为T1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21例均有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钙化,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对称性钙化16例,双侧丘脑钙化3例,中脑钙化3例;双侧小脑齿状核钙化11例,全部病例内囊区均未见受累.结论:基底节和大脑内皮层下钙化是IHP的特征性表现,CT对病变显示明显优于MR,结合临床结果,对IHF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宾精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彩超在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彩超检测52例患者治疗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处血流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RI);放射免疫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hcG值.结果: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治疗前病灶内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RI为中低阻,且血浆β-hcG值含量较高,二者间存在明显负相关性:治疗后病灶内见稀疏彩色血流信号、RI变为高阻,治疗前后病灶内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姣玲;戴常平;邓洁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音乐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音乐疗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冶疗中,尤其运用于手术室的护理[1],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普外科及妇科手术中已有较多的报道[2-3].

    作者:施思;胡慧敏;陈显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改良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46例

    目的:评价改良的部分性脾栓塞术(impmvable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I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探讨其一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以明胶海绵条为栓塞剂,对46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改良的部分性脾栓塞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脾静脉血流动力学以及脾脏大小的变化,并与栓塞面积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栓塞术后1周和1个月化验外周血象较栓塞前明显回升,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并且IPSE治疗脾亢栓塞体积在50%~75%之间的疗效好,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改良的IPSE术能有效地缩小脾脏,缓解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压力,无明显副作用,与传统的栓塞方法比较有优势,因此IPSE术是脾功能亢进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手段.

    作者:杨志刚;梅世伟;常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宿主自身卵巢对移植胚鼠卵巢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宿主自身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的生长发育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方法:将胚鼠卵巢分别移植至单侧卵巢摘除及去势雌鼠皮下,观察同时存在的自身卵巢对移植卵巢生长发育有无影响,以及自身卵巢是否受移植卵巢影响.结果:单侧卵巢摘除宿主卵巢黄体总体均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1.P=0.001).去势宿主体内移植的胚胎卵巢中的原始卵泡会继续生长发育出各阶段卵泡,而单侧卵巢摘除者体内的移植停止发育,抑或纤维化吸收.结论:宿主体内卵巢与移植胚鼠卵巢卵泡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自身卵巢较移植物卵泡更具优势.

    作者:黄学惠;秦海燕;马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氏公司2 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做4 228例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用潮气流速环了解大、小气道功能、用开放性氮冲洗法检测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总气道阻力是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出的.结果: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总阳性率为88%,各种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各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有不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和婴幼儿哮喘的惠儿大部分都有小气道阻力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58.3%,60%,64%.功能残气量异常为主.而先天性喉喘鸣的喉炎的肺功能检查以大气道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是30%左右,远比其他的呼吸道疾病要高:肺不张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异常、总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和功能残气量下降为主要改变,这与肺不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吻合:此组患者的大人群为支气管肺炎,则是既有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又有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功能残气量升高、降低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和支气管肺炎是以阻塞为主,还是实变为主有相当大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5.4%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而功能残气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肺生长发育监测,各种疾病转归、诊断、药物疗效评定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春卉;邓力;黄旭强;温惠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β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军;项立;胡卫东;许瑞环;赵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厄贝沙坦和复方利血平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对比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复方利血平片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144例轻中度高血压合并IMT增厚的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A组)、复方利血平片组(B组)和氢氯噻嗪组(C组)各48例.A组予厄贝沙坦150 mg/d,B组予复方利血平片1~2片、3次/d,C组予氢氯噻嗪12.5~37.5 mg/d.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和IMT.结果:3组治疗后6、12个月,血压控制均较理想,血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C组治疗前后IMT无显著变化,A组和B组治疗后IMT下降(P<0.01),且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IMT下降更为显著(P<0.001).无论在治疗后6个月或是治疗后12个月,A组IMT下降均较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厄贝沙坦和复方利血平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能够改善患者IMT,且厄贝沙坦较复方利血平片更有效.

    作者:杨海燕;吴常裕;付铮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保护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高血压、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和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经钢;徐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肺结核的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D-IgG总阳性率75.7%.体外干扰素-γ总阳性率仅为50.0%;强阳性组体外干扰素-γ阳性率较高,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结核抗体(P>0.0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P>0.05)均无明显相关.结论:体外INF-γ阳性率与PPD皮试阳性分布相似,而与PPD-IgG阳性分布及血淋巴细胞减少分布无关: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谭耀驹;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