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氯噻嗪对正常大鼠的抗清水利尿作用

云天佑;刘嫱;李佩琼;黄剑

关键词:氢氯噻嗪, 水利尿, 泌尿效率, 抗利尿作用
摘要:目的:确定氢氯噻嗪本身有无肯定的抗利尿固有药理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对正常清醒大鼠清水灌胃,导致呈水利尿状态下,对比用药(氢氟噻嗪)时与不用药时大鼠泌尿效率[(尿量/灌水量)×100%]的差异.结果:用药时比不用药时的大鼠,其泌尿效率减弱并部分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噻嗪本身具有肯定的抗利尿固有药理作用,并进一步充实其机制可能是增加了肾集合管水的通透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保护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前分为比索洛尔组(n=40)和安慰剂组(n=40),分别给予比索洛尔2.5 mg和安慰刑,观察术中和术后72 h内出现的心血管症状,心电监护记录的高血压、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症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和快心率,减少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防止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结论:比索洛尔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老年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经钢;徐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阴道超声结合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诊断异位妊娠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实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而且简单易行.

    作者:林苏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变化,术后随访.结果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7例(69%),其中无症状低钙血症25例(46%),有症状低钙血症12例(22%).41例甲状腺非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24例(59%),13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13例(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例出现手足搐搦.12例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5例(42%),42例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32例(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术后第1、2、3天应常规监测血清钙.行甲状腺全切除或加淋巴结清扫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中应注意保护甲状旁腺.低钙血症症状多于术后前3天出现,及时补充钙剂后症状多能迅速消失.

    作者:黄国平;蔡铭智;陈培臻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退出单腔气管导管入气管内,用听诊器听诊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B组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两组50例所有惠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且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HR、MBP、PETCO2、PAW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长于B组(P<0.01);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放置时相当,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但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定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音乐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音乐疗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冶疗中,尤其运用于手术室的护理[1],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普外科及妇科手术中已有较多的报道[2-3].

    作者:施思;胡慧敏;陈显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咽癌根治术后大型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口咽癌根治术,同期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遗留大型组织缺损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术后功能状况和预后等方面.结果:3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发生颈部和胸部血肿各1例,及时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消除.30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形态良好,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而肌肉成活,未出现口咽颌下瘘.术后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27例患者术后4~6周开始接受了放射治疗,胸大肌肌皮瓣未受影响.全部病例获随访1~5年,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6%、37.5%、31.3%.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可耐受术后的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陈延武;李劲松;林钊宇;武东辉;张大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电复律患者60例,均分为3组:丙泊酚2 mg/kg(Ⅰ组);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50mg+丙泊酚2mg/kg(Ⅲ组).记录SpO2变化.比较3组患者起效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术后1h内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但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在诱导后1 min和2min各组SpO2均降低(P<0.05),且Ⅱ组SpO2低于其他两组(P<0.05).Ⅰ组发生体动、注射病和术后胸口疼痛不适的例教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发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例教高于Ⅰ、Ⅲ组(P<0.05).结论: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相对复合芬太尼,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朱克军;水祥兵;李增男;冯昌栋;江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自体皮肤移植术治疗老年难治性褥疮

    目的:通过观察自体皮肤移植治疗老年难治性褥疮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共选择46例患者,均为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心肺功能差,并发症多,不适合选择皮瓣修复的患者.经过手术清创换药,营养支持治疗,加强护理,创面肉芽新鲜后,局麻下行自体皮肤移植修复褥疮创面,观察皮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移植皮片成活率为98%,少部分皮片因移位受压坏死,肉芽创面外露,经换药创面以瘢痕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1例患者褥疮复发,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年龄大,并发症多的老年患者,自体皮肤移植手术是修复褥疮创面的有效办法.

    作者:徐昌政;郝超;邹忠桃;韩光晔;刘雄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综合干预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加用抗抑郁药口服(氟西汀口服,每日20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结果: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患者QOL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作者: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石玉良;钟伟;张志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烟雾病的诊断上MSCTA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创性及准确性高的优势.

    作者:郑远洪;张兆祥;黄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氧基酸,是体内甲硫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遗传、年龄、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Hcy的生成与代谢失去平衡,导致血浆中Hcy的浓度升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作者:刘元德;欧春梅;卞荣兵;叶明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盐酸戊乙奎醚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简称PHC)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TNF-α和IL-8影响.方法:采用自身配对实验,将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分治疗组(雾化吸入PHC)和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 d检测血清TNF-α和IL-8的浓度;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用药后明显减慢(P<0.01);咳嗽、咳痰量、肺部罗音评分在用药后出现改善(P<0.01);治疗组用药前与用药后3 d的症状和体征总评分与血清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PHC雾化吸入能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和IL-8浓度相关.

    作者:卢惠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β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军;项立;胡卫东;许瑞环;赵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F组于切皮前10min及缝皮前10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10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5、10 mL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24 h的血压,心率、呼吸及VAS评分、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4 h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后颅窝手术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青麒;郑辉利;林全阳;李洪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病对肾功能早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PK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31例.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55.8±5.6)mL,残余尿量(56.9±6.6)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23.8±1.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5.0±0.6)分,大尿流率(Qmax)(8.5±1.3)mL/s.膀胱结石直径15~40 mm,其中单发结石16例,2枚结石8例.3枚以上7例,结石数量多为9枚.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碎石清石成功,结石清除率100%.碎石清石时间(18±3.4)min,PKRP时间(60±18)min,切除前列腺重量(26.8±3.6)g,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8 d.术后6个月随访,IPSS评分(4.6±1.0)分,QOL评分(1.2±0.6)分,Qmax(22.4±4.6)ml/s,B超检查无结石残留,残余尿量(8.6±3.4)mL.结论: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PK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能大限度地体现经尿道手术的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卓栋;姜书传;韩杰;董昌斌;杨维娟;黄后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前后精液质量、性激素和抗精子抗体的变化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性激素和抗精子抗体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泌尿科住院治疗的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精液检查、性激素水平和抗精子抗体阳性率的检测.结果: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3个月后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精子畸形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抗精子抗体阳性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睾丸酮(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4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80个月,平均2.5年,受孕25例,受孕率高达54.3%.结论: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降低血清性激素FSH、LH水平和AsAb阳性率,提高血清T水平,改善精子生成的内分泌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精液质量和受孕率.

    作者:杨介礼;陈庆存;黄定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郑洁;黄雯;李秀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氏公司2 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做4 228例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用潮气流速环了解大、小气道功能、用开放性氮冲洗法检测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总气道阻力是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出的.结果: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总阳性率为88%,各种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各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有不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和婴幼儿哮喘的惠儿大部分都有小气道阻力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58.3%,60%,64%.功能残气量异常为主.而先天性喉喘鸣的喉炎的肺功能检查以大气道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是30%左右,远比其他的呼吸道疾病要高:肺不张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异常、总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和功能残气量下降为主要改变,这与肺不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吻合:此组患者的大人群为支气管肺炎,则是既有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又有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功能残气量升高、降低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和支气管肺炎是以阻塞为主,还是实变为主有相当大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5.4%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而功能残气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肺生长发育监测,各种疾病转归、诊断、药物疗效评定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春卉;邓力;黄旭强;温惠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作者:熊标;吕胜启;庞一雄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