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佑;刘嫱;李佩琼;黄剑
骶尾部褥疮多见于截瘫或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很难自愈,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换药或手术修复.同时,由于该部位的软组织很少,修复起来更显棘手.
作者:唐久阳;邓展生;朱武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nammatorv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普外科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52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治疗组24例,联合药物治疗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各治疗组均未出现休克、肠坏死、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联合药物治疗组在腹胀、腹痛、便秘、呕吐等临床表现上明显比传统治疗组迅速缓解,胃液引流量迅速减少,肠鸣音恢复活跃时间明显缩短,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药大黄联用奥曲肽等药物配合治疗EPISBO安全可靠,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冯浩;孙涛;康玉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即动态三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由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的568例容积数据,对其中18例已经明确诊断为大动脉转位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研究并脱机分析,再与其二维超声及多普勒的超声表现相比较.结果:18例胎儿均能通过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重建成像显示及多种模式显示进行分析,其中有1例由于心脏过大未能获完整容积数据,但在结合多种显示模式亦能很好地对胎儿心脏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结论: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获取容积数据所花费的时间短并能脱机重建分析,不但能直接提供病变的三维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而且能多个切面多个角度重建分析,减少了胎儿心脏检查中对检查者经验的依赖和评估心脏不正常结构的时间,而且可以重建再现心脏异常结构的立体形态,因此比常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更快并更好地时胎儿大动脉转位进行诊断.
作者:郭艳霞;梁耀园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在宣威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TEN和Ki-67三种蛋白在40例宣威肺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5%(26/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失表达率0(0/40)(P<0.01);FHIT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性别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表达与FFEN表达无相关关系,而与Ki-67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宣威肺癌中FHIT失表达,PTEN低表达,FHIT和Ki-67在宣威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三者可作为反映宣威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FHIT可能成为宣威肺癌早期诊断的更有效分子标记物.
作者:魏万里;庞国莲;张丽娟;陈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GRP浓度,RT.PCR法测定肺内CGRP mRNA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周和1个月血清CGR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血清中CGRP含量逐渐增加,至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组织CGRP mRNA表达在术后1周和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少,至术后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血清内CGRP浓度下降及肺内CGRP 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对CGRP基因的表达和神经活性物质CGRP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高坤祥;王云杰;张志培;黄立军;梁晓华;闫小龙;韩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D-IgG总阳性率75.7%.体外干扰素-γ总阳性率仅为50.0%;强阳性组体外干扰素-γ阳性率较高,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结核抗体(P>0.0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P>0.05)均无明显相关.结论:体外INF-γ阳性率与PPD皮试阳性分布相似,而与PPD-IgG阳性分布及血淋巴细胞减少分布无关: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谭耀驹;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动态脉压(24 h PP)、静息心率(RHR)分为不同的亚组.测量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并比较各组的尿mAlb、血BUN、血Cr检测值,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Ⅰ、Ⅱ、Ⅲ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P<0.05:高血压病Ⅲ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P<0.05),而高血压病Ⅰ组和Ⅱ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较,P>0.05.动态脉压A组与B组的尿mAlb比较,P>0.05,动态脉压B组、C组与D组患者随24 h PP的升高,尿mAlb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4组患者的尿mAlb高于RHR1、2和3组的尿mAlb(P<0.05),RHR1、2和3组患者之间的尿mAlb比较,P>0.05.各个亚组间血Cr、血BUN均正常,比较,P>0.05.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及静息心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血BUN和血Cr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的参考指标,血压、动态脉压、静息心率与尿mAlb呈正相关.
作者:林转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诊断、听力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至2007年28例LVAS的病史、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28例患儿均为双耳发病,全部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中度占21.42%.重度占57.14%,极重度占21.44%.听力曲线高频下降型82%,平坦型9%,岛状听力9%.部分有进行性听力下降或突发性听力下降,2例行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前庭功能低下.高分辨内耳CT检查,单纯前庭小管扩大者36耳,伴有大前庭及丰规管畸形12耳,伴耳蜗畸形者8耳.所有患儿均按突发性耳聋的方案治疗,8例惠儿药物治疗的同时亦进行了高压氧舱治疗.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保守治疗远期效果不理想.对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尽早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听力损失极重,助听器无法达到有效补偿者,可考虑选择电子耳蜗植入.
作者:王洁;黄振云;高胜利;谭宗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型甲沟炎行拔甲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92.0%和100.0%;行甲床部分切除术复发率分别为58.3%及94.3%;行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复发率分别为2.4%和4.3%.结论:拔甲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治疗完全无效;甲床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缺乏应用的价值;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后,趾缘的宽厚度及高度被降低,避免残甲与甲缘相互挤压,可得到较好的根治效果.
作者:丁卫华;罗洁珍;李瑞华;洪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骨髓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3个干细胞群.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对组织损伤修复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朱丹华;舒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加抗过敏疗法对防治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MP感染患儿,在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2~3周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加抗过敏疗法,用药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总IgE(T-IgE).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普通治疗组显著缩短,且3个月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P<0.05).其中,普通治疗组EOS和T-IgE均无明显变化:而糖皮质激素吸入加抗过敏疗法辅助治疗用药后EOS有明显下降(P<0.01),T-IgE水平基本无变化. 结论:在缩短疗程方面,小剂量激素吸入疗法加抗过敏药物是首选的辅助疗法,能够促进儿童MP感染后的康复,降低复发频率,从而提高儿童MP感染的防治水平.
作者:李军;崔其亮;张费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PECAM-1)、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86例CHD患者和23例非CHD患者的血浆PECAM-1、TXB2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sPECAM-1、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组内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浆sPECAM-I、TXB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OMI组与对照组血浆sPECAM-1、TXB2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OMI与SAP组组阃差异较小(P>0.05),SAP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CHD患者的血浆PECAM-1与TXB2水平呈正相关(r=0.795 7).结论:血浆sPECAM-1、TXB2水平与CHD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增高明显,可作为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因子.过高的血浆sPECAM-1可能是CHD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sPECAM-1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影响CHD的发生和发展.sPECAM-1和TXB2水平的检测可能为CHD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涂胜;吴龙川;蔡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舌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1-2006年在本院接受保留下颌骨的改良根治术的14例舌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系统的的护理,总结经验.结果:14例患者伤口全部甲/Ⅱ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复苏期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确保安全;术后护理重点为保持伤口清洁、适度加压、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康复期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功能训练指导.结论: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对舌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得时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与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ath-D与CD10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ath-D在正常脑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表达分值分别为2.667±0.984、7.267±1.335、11.539±1.127.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阴性表达,而各级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下(×400倍)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中CD105-微血管密度(MVD)分别是(5.917±0.289)个/视野、(12.920±0.336)个/视野、(20.446±0.418)个/视野.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948,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说明两者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瘤细胞的侵袭、浸润和转移,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预后起到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吴分浪;王清华;邵强;冯志铁;关则俭;陈秋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均分需增羟考酮剂量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治疗癌症爆发痛的患者满意度、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方法:以羟考酮为主要癌痛治疗方案,对比经过即释吗啡解滴定后均分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组(B组)和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羟考酮剂量组(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爆发痛次数、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两组患者与基线相比,疼痛均得到控制,疼痛改善情况相当.A组患者夜间爆发痛次数减少(P<0.01)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强调夜间镇痛的不均分滴定后需增加羟考酮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爆发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凌;黎惠芳;马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 Treg)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健康青年人、26例健康老年人及41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惠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青年人相比,健康老年人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1.98±0.50)%vs(1.73±0.22)%,P<0.05];而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水平比健康老年人显著升高[(3.53±1.83)%vs(1.98±0.50)%,P<0.01];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外周血CD4+ CD25high Treg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Ⅲ~Ⅳ期)尤其明显,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1.24)%vs(2.82±0.76)%,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reg比率升高,可能在老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茂华;黄蔚;张敏;欧阳维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皮瓣在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口咽癌根治术,同期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遗留大型组织缺损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术后功能状况和预后等方面.结果:32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发生颈部和胸部血肿各1例,及时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消除.30例胸大肌肌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形态良好,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而肌肉成活,未出现口咽颌下瘘.术后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27例患者术后4~6周开始接受了放射治疗,胸大肌肌皮瓣未受影响.全部病例获随访1~5年,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6%、37.5%、31.3%.结论:胸大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可耐受术后的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口咽癌挽救手术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陈延武;李劲松;林钊宇;武东辉;张大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时照者的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APN在CHF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2例CH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PN、血浆BNP、IL-6、CRF,的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N的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BNP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APN水平是预测心袁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APN升高可能参与CHF病理发展过程.APN升高原因之一可能与神经激素的激活有关.
作者:宋浩明;沈玉芹;张小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annuin,DHA)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作用并对其抗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进行前列腺癌DU145细胞培养,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DHA对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U145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DHA作用48 h凋亡蛋白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DHA可显著抑制DUl45细胞增殖(P<0.01);FCM检测表明DU145细胞凋亡率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Westem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DHA可显著下调DU145细胞survivin的表达(P<0.01),而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DHA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上调caspase-3而诱导DU145细胞凋亡.
作者:夏金生;陈先国;庄乾元;刘继红;叶章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5例疗效.方法:本组陈旧性月骨脱位患者15例,经掌侧入路,摘除坏死月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对疼痛、握力、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观察,测量术前、术后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复查术后X线测量腕高比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因疼痛再次手术.腕背伸、掌屈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腕高比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和腕关节活动.
作者:苗卫华;王宏;陈永志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