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临床观察

朱克军;水祥兵;李增男;冯昌栋;江漩

关键词:电抗休克, 二异丙酚, 氟比洛芬酯
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电复律患者60例,均分为3组:丙泊酚2 mg/kg(Ⅰ组);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50mg+丙泊酚2mg/kg(Ⅲ组).记录SpO2变化.比较3组患者起效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术后1h内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但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在诱导后1 min和2min各组SpO2均降低(P<0.05),且Ⅱ组SpO2低于其他两组(P<0.05).Ⅰ组发生体动、注射病和术后胸口疼痛不适的例教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发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例教高于Ⅰ、Ⅲ组(P<0.05).结论: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相对复合芬太尼,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诊断、听力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至2007年28例LVAS的病史、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28例患儿均为双耳发病,全部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中度占21.42%.重度占57.14%,极重度占21.44%.听力曲线高频下降型82%,平坦型9%,岛状听力9%.部分有进行性听力下降或突发性听力下降,2例行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前庭功能低下.高分辨内耳CT检查,单纯前庭小管扩大者36耳,伴有大前庭及丰规管畸形12耳,伴耳蜗畸形者8耳.所有患儿均按突发性耳聋的方案治疗,8例惠儿药物治疗的同时亦进行了高压氧舱治疗.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保守治疗远期效果不理想.对有残余听力的聋儿应尽早选配助听器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听力损失极重,助听器无法达到有效补偿者,可考虑选择电子耳蜗植入.

    作者:王洁;黄振云;高胜利;谭宗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后尿道损伤诊治体会

    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创伤外科日益受到重视,后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创伤中的常见损伤,也是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作者:方永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与CD105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与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ath-D与CD10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ath-D在正常脑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表达分值分别为2.667±0.984、7.267±1.335、11.539±1.127.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阴性表达,而各级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下(×400倍)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中CD105-微血管密度(MVD)分别是(5.917±0.289)个/视野、(12.920±0.336)个/视野、(20.446±0.418)个/视野.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948,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说明两者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瘤细胞的侵袭、浸润和转移,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预后起到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吴分浪;王清华;邵强;冯志铁;关则俭;陈秋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BSA-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24 h释放率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显著影响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7种因素.结果:优化后的工艺条件是BSA用量为5 mg、PEG用量为0.2 mL、PLGA用量为200 mg、PVA浓度为1%、NaCl浓度为10%、超声功率为40 W、复乳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以得到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突释较少的BSA-PLGA微球.

    作者:曾晗冰;李万里;徐华梓;李士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钠肽、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关系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时照者的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APN在CHF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2例CH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PN、血浆BNP、IL-6、CRF,的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APN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PN的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BNP值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APN水平是预测心袁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APN升高可能参与CHF病理发展过程.APN升高原因之一可能与神经激素的激活有关.

    作者:宋浩明;沈玉芹;张小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宣威肺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的表达及其与PTEN和Ki-67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在宣威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TEN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TEN和Ki-67三种蛋白在40例宣威肺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5%(26/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失表达率0(0/40)(P<0.01);FHIT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性别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宣威肺癌组织中FHIT表达与FFEN表达无相关关系,而与Ki-67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宣威肺癌中FHIT失表达,PTEN低表达,FHIT和Ki-67在宣威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协同作用,三者可作为反映宣威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FHIT可能成为宣威肺癌早期诊断的更有效分子标记物.

    作者:魏万里;庞国莲;张丽娟;陈芸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分析

    目的:观察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至今应用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获得随访中,22例骨折愈合过程正常,16例骨折已经愈合并顺利取出内锁针,6例尚在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良好,3例术后时间短,骨痂生长不多.在正常愈合过程中的22例,均无成角及旋转畸形发生,无断针,患肢膝关节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内锁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股骨干骨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冯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难治性趾甲沟炎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甲沟炎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探索针对难治性甲沟炎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对难治性的甲沟炎分别进行拔甲、甲床部分切除及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治疗,对比各种手术治疗的复发情况.结果:嵌甲Ⅱ型或凹陷型甲沟炎行拔甲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92.0%和100.0%;行甲床部分切除术复发率分别为58.3%及94.3%;行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复发率分别为2.4%和4.3%.结论:拔甲对难治性甲沟炎的治疗完全无效;甲床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治疗效果不理想,缺乏应用的价值;甲床部分切除加趾侧或趾前梭形切皮整形术后,趾缘的宽厚度及高度被降低,避免残甲与甲缘相互挤压,可得到较好的根治效果.

    作者:丁卫华;罗洁珍;李瑞华;洪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电复律患者60例,均分为3组:丙泊酚2 mg/kg(Ⅰ组);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50mg+丙泊酚2mg/kg(Ⅲ组).记录SpO2变化.比较3组患者起效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对术后1h内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和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术毕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但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在诱导后1 min和2min各组SpO2均降低(P<0.05),且Ⅱ组SpO2低于其他两组(P<0.05).Ⅰ组发生体动、注射病和术后胸口疼痛不适的例教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发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例教高于Ⅰ、Ⅲ组(P<0.05).结论: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心脏电复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相对复合芬太尼,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朱克军;水祥兵;李增男;冯昌栋;江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展望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nfantile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简称婴儿CMV肝炎)是指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发生,由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引起的以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脏疾病.

    作者:覃肇源;黄鑫薪;李剑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肺结核的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D-IgG总阳性率75.7%.体外干扰素-γ总阳性率仅为50.0%;强阳性组体外干扰素-γ阳性率较高,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结核抗体(P>0.0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P>0.05)均无明显相关.结论:体外INF-γ阳性率与PPD皮试阳性分布相似,而与PPD-IgG阳性分布及血淋巴细胞减少分布无关: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谭耀驹;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ASPP基因家族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功能异常引起的细胞增殖和死亡失衡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红艳;魏万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双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双针可调节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46例青光眼患者(58只眼)分为两组,A组(30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B组(28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前房情况和眼压水平.结果:术后1年眼压<21 mmHg者,A组为93.3%,B组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病例数A组高于B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双针可调节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朝球;崔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干细胞在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持续(至少6个月)不能达到和维持足以进行满意性交的勃起.目前,我同尚缺乏有关ED发病率大样本较详实的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国内现有的报道资料,ED发病率约占成人的10%[1].

    作者:徐宁儒;曹蓓;刘春晓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变化,术后随访.结果5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7例(69%),其中无症状低钙血症25例(46%),有症状低钙血症12例(22%).41例甲状腺非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24例(59%),13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出现低钙血症13例(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例出现手足搐搦.12例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5例(42%),42例加淋巴结清扫患者出现低钙血症32例(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高,术后第1、2、3天应常规监测血清钙.行甲状腺全切除或加淋巴结清扫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中应注意保护甲状旁腺.低钙血症症状多于术后前3天出现,及时补充钙剂后症状多能迅速消失.

    作者:黄国平;蔡铭智;陈培臻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ABG)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测定给药前、术毕及术后1、6、24、48 h血浆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各组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CABG患者的cTnI水平,具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徐忠东;何伟雄;金沐;赵一凡;夏淑轩;何波;杨涛;曹德雄;彭书崚;李珏;曹铭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阿奇霉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NF-κBp65、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治疗组(阿奇霉素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TGF-β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NF-κBp65、TGF-β1在肾间质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各因子的表达下调,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NF-κBp65、TGF-β1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刘东芹;尚静波;林海英;吝梅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低度恶性甲状腺癌的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低度恶性甲状腺癌6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36例,内镜手术32例.结果:内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166.36±38.54)mL较开放手术组(24.20±25.06)mL显著减少(P<0.01);内镜手术组的引流量与引流时间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内镜手术组的切口满意度(8.14±0.66)分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5.07±0.71)分(P=0.000).结论:低度恶性甲状腺癌内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满意度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术后切口引流量多,引流天数长.

    作者:吉敏;王彤;崔彦;李成林;张宏文;李晓鸥;周立艳;刘景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美国森迪氏公司2 600婴幼儿肺功能仪做4 228例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包括用潮气流速环了解大、小气道功能、用开放性氮冲洗法检测功能残气量、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总气道阻力是用被动流速容量技术测出的.结果: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总阳性率为88%,各种呼吸道疾病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各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有不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和婴幼儿哮喘的惠儿大部分都有小气道阻力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58.3%,60%,64%.功能残气量异常为主.而先天性喉喘鸣的喉炎的肺功能检查以大气道功能异常的阳性率是30%左右,远比其他的呼吸道疾病要高:肺不张的患者以小气道功能异常、总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和功能残气量下降为主要改变,这与肺不张的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吻合:此组患者的大人群为支气管肺炎,则是既有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又有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功能残气量升高、降低的比例相差不大,这和支气管肺炎是以阻塞为主,还是实变为主有相当大的关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有25.4%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而功能残气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肺生长发育监测,各种疾病转归、诊断、药物疗效评定等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春卉;邓力;黄旭强;温惠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心理护理缓解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6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纳入病例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62例患者中30例仅给予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时照组),另32例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干预计划(干预组),心理干预2周.2周后再次评估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利用SPSS15.0软件对两组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心理状态,进而增加卒中患者依从性,间接改善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李幼耐;王玲;孙祖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