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华;吴泽宇;管向东
目的:观察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至今应用内锁针治疗股骨干骨折2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25例获得随访中,22例骨折愈合过程正常,16例骨折已经愈合并顺利取出内锁针,6例尚在愈合过程中.骨痂生长良好,3例术后时间短,骨痂生长不多.在正常愈合过程中的22例,均无成角及旋转畸形发生,无断针,患肢膝关节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内锁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治疗股骨干骨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冯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骨髓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3个干细胞群.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对组织损伤修复具有特殊意义.
作者:朱丹华;舒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PPD试验相关性.方法:我们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同时采用体外干扰素-γ检测和PPD试验,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结果:PPD阴性组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较多(47.8%,P<0.05);PPD-IgG总阳性率75.7%.体外干扰素-γ总阳性率仅为50.0%;强阳性组体外干扰素-γ阳性率较高,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干扰素-γ检测与结核抗体(P>0.05)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P>0.05)均无明显相关.结论:体外INF-γ阳性率与PPD皮试阳性分布相似,而与PPD-IgG阳性分布及血淋巴细胞减少分布无关:PPD试验反应强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相关.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谭耀驹;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患者男,25岁,业务员.主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6d,加重伴双下肢无力2d人天津市汉沽区中医医院.患者于入院前12 d,劳累后出现发热,高体温达39.4℃,伴胃部不适,给予退热消炎药物后好转.
作者:马颖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药物致牙龈纤维性增生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因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致牙龈纤维性增生需行牙龈修形的病例采用高频电刀切龈和组织修形,术后进行口腔卫生维护、牙龈按摩、消除牙龈炎症等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观察牙龈恢复状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仅有2例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致口腔卫生状况不良,增生复发需行2次切龈手术.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切龈和组织修形,术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致牙龈纤维性增生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谭繁胜;张红英;曾曙光;谭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皮肤点刺检测结果为对尘螨过敏的4.5~42岁的各种类型结膜炎患者42例,进行为期2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结膜炎症状、体征和用药量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共有31例患者(73.8%)完成1年的治疗,19例患者(45.2%)完成了2年的疗程.治疗前后患者的结膜炎症状、体征评分都显著降低,对组胺药物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前后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红梅;钟凤如;叶卫东;熊雪蓉;刘霞;陈丽霞;邝见娉;梁美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细胞凋亡功能异常引起的细胞增殖和死亡失衡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胡红艳;魏万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SPC)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IR模型,评价IR前后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并计算心肌梗死范围(IS/AAR),测定血清心肌酶CK、CK.MB、LDH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再灌注后SPC组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及IS/AAR,心肌酶均低于I/R组(P<0.05或0.01).且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轻微.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酶浓度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具有IPC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冬梅;侯春丽;常业恬;王海滨;徐向辉;闵红星;雷庆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综合临床资料分析,提高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结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同时给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阴道超声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分析,确实能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性,而且简单易行.
作者:林苏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PK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31例.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55.8±5.6)mL,残余尿量(56.9±6.6)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23.8±1.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5.0±0.6)分,大尿流率(Qmax)(8.5±1.3)mL/s.膀胱结石直径15~40 mm,其中单发结石16例,2枚结石8例.3枚以上7例,结石数量多为9枚.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碎石清石成功,结石清除率100%.碎石清石时间(18±3.4)min,PKRP时间(60±18)min,切除前列腺重量(26.8±3.6)g,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3~8 d.术后6个月随访,IPSS评分(4.6±1.0)分,QOL评分(1.2±0.6)分,Qmax(22.4±4.6)ml/s,B超检查无结石残留,残余尿量(8.6±3.4)mL.结论:经尿道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PKRP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能大限度地体现经尿道手术的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卓栋;姜书传;韩杰;董昌斌;杨维娟;黄后宝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CD46分子对CD4+T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人CD4+T淋巴细胞,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刺激对CD4+T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与CD3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ConA、CD3/CD28、CD3/CD46和CD3/CD28/CD46共刺激后.CD4+T细胞均出现显著增殖反应(P<0.05).而且CD3/CD28/CD46共刺激组的增殖活性较CD3/CD28或CD3/CD46共刺激组显著增高(P<0.05).ED3/CD28共刺激后,IL-2和IFN-γ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C03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IL-10和TGF-β水平较阴性对照组、ConA组、CD3组和CD3/CD28共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体调节蛋白CD46可以诱导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产生IL-10和TGF-β,有可能抑制同种移植免疫反应.
作者:陈栋;张艳;李明;张弛;黄亚冰;刘斌;陈刚;张伟杰;陈知水;陈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对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切断左侧迷走神经并按术后取样时间随机分为术后1周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3个月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GRP浓度,RT.PCR法测定肺内CGRP mRNA表达.结果: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周和1个月血清CGR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延长,血清中CGRP含量逐渐增加,至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组织CGRP mRNA表达在术后1周和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少,至术后3个月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后血清内CGRP浓度下降及肺内CGRP mRNA表达量增加,表明迷走神经对CGRP基因的表达和神经活性物质CGRP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高坤祥;王云杰;张志培;黄立军;梁晓华;闫小龙;韩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并于透析前、后行心电图检查,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QT间期、QTd、校正QTd(QTc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加(P<0.01);两组间大QT间期(QTmax)无明显差异,校正后MHD患者大QT间期(QTcmax)延长(P<0.05),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有极为明显的增加(均P<0.01):透析后QTmax、QTcmax、QTd、QTcd均较透析前明显延长(均P<0.05);MHD患者透析前QTd与其LVMI、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34,P<0.05).结论:MHD患者LVMI增加,QTcmax、QTd、QTcd延长,透析后更加显著.血液透析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作者:郑洁;黄雯;李秀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中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5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用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朔型后盲插入目标肺侧支气管,将阻塞器沿单腔气管导管置于目标肺侧支气管后,退出单腔气管导管入气管内,用听诊器听诊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B组先常规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阻塞器导管经单腔气管导管放置在目标肺侧支气管中,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结果:两组50例所有惠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且操作时间及单肺通气前后HR、MBP、PETCO2、PAW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时间长于B组(P<0.01);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成功率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放置时相当,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但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行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定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通过与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比较,研究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对肾功能变化的监测价值.方法:肾功能稳定的22例患者年龄(56±12)岁,血清肌酐(128.43±55.82)μmol/L,在4周内分别进行两次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由肾动态显像法计算出GFR,每次肾动态显像当日测定血清肌酐浓度和24 h肌酐清除率.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两次GFR进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评价:对两次24 h肌酐清除率进行同样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两次GFR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高度线性相关(r=0.99,P<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GFR测量差值的95%一致性限为(1.13±1.96)×5.74 mL,即(-10.12 mL,12.38 mL),一致性限窄(小于小平均测定值的1/2),表明两种方法测量GFR参数之间一致性良好;两次24 h肌酐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具有中度线性相关关系(r=0.74,P<0.01),Bland-Altman分析的95%一致性界限为(-0.81±1.96)×22.31 mL,即(-44.54mL,42.71 mL),其一致性限宽(大于小平均测定值的1/2),表明两次测量肌酐清除率参数一致性较差.结论: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比肌酐清除率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其对肾功能变化的监测优于肌酐清除率测定.
作者:王俊起;刘颖;齐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后颅窝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后颅窝手术的患者分成氟比洛芬酯组(F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F组于切皮前10min及缝皮前10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10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5、10 mL的脂肪乳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24 h的血压,心率、呼吸及VAS评分、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4 h的血压、心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有效抑制后颅窝手术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青麒;郑辉利;林全阳;李洪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组(Ⅰ组,25例)和左布比卡因组(Ⅱ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部位均为肌间沟间隙,分别给予Ⅰ组0.375%左布比卡因加氯胺酮0.25 mg/kg(共25 mL),Ⅱ组为0.375%左布比卡因25 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达C6、C8及终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增强上肢手术时左布比卡因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作者:漆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6例急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解痉止吐对症治疗,并饮食调整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培氟沙星注射液,疗程2~3 d,观察临床症状,大便性状、次数,血、尿、粪常规.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止泻时间、症状体征好转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疗效确切、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济方便,是临床治疗急性肠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作者:裴冬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骶尾部褥疮多见于截瘫或长期卧床的高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很难自愈,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换药或手术修复.同时,由于该部位的软组织很少,修复起来更显棘手.
作者:唐久阳;邓展生;朱武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采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15例疗效.方法:本组陈旧性月骨脱位患者15例,经掌侧入路,摘除坏死月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对疼痛、握力、神经损伤症状等进行观察,测量术前、术后腕关节伸屈活动度,复查术后X线测量腕高比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12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因疼痛再次手术.腕背伸、掌屈度数较术前明显改善,腕高比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月骨摘除联合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陈旧性月骨脱位,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和腕关节活动.
作者:苗卫华;王宏;陈永志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