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理;廖穗祥
目的:探讨半折刀俯卧住在肛门手术中的护理程序.方法:对293例肛门手术患者采用半折刀俯卧位护理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采用半折刀俯卧位,与传统截石住手术患者比较,患者能达到体位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出血量少;术者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对293例半折刀俯卧位肛门手术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朱剑群;罗哈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作者:金乐潇;郑东月;张旭彤;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护理干预MODS提供线索.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77例MO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7例MODS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愈44例,治愈率50.57%,死亡43例,病死率49.43%.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越低者、老年患者、患3种以上基础疾病者、衰竭器官越多者、诱发因素为休克和脑血管意外者,以及衰竭首发器官为为肾功能衰竭、外周循环衰竭、中枢神经衰竭者,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较大.结论:在MODE患者的护理中,着重提高预防的意识.结合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首发衰竭器官、诱发因素、基础疾病数、衰竭器官数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春常;蓝惠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序贯性营养支持与完全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危重症监护中心及消化内科近4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3)和B组(n=23),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早期即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B组患者于起病至14 d内则应用完全性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10、14天的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病死人数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白细胞水平、血清淀粉酶、血钙、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14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血清细胞因子IL-6、PaO2/FiO2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患者继发感染例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序贯性营养支持疗法能减少继发感染,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的含量及白细胞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庆;叶乔冬;朱兰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给予干扰素a-2b100万IU肌注,每日一次,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90例,给予静脉滴入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作者:张华;陈泽燕;陈海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行引流阀(Ahmed)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收治难治性青光眼共26例行引流阀(Ahmed)植入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及出院指导.结果: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视力提高19例,保持不变5例(其中无光感2例),下降2例;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患者无不良主诉,共发生浅前房3例,短暂性眼压升高1例,前房积血13例,2例引流管内口阻塞,引流盘周围球结膜纤维包裹.结论:术前护理的关键是重视心理护理,保护视功能.术后护理的重点是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并发症等,保护视功能,出院指导非常重要,定期复查,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勇花;徐晓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IM+记忆T细胞及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产生及分布规律,了解记忆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CR7、CD45RA 3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记忆T细胞;以荧光标记的抗人CD4、CD154、CCR7、CD45RA 4种抗体共染色,检测结核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记忆T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这三群的比例分别为(59.18±16.11)%、(15.40±6.48)%和(16.30±9.97)%;而在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三群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2.67±13.94)%、(56.96±12.70)%和(8.76±5.62)%.通过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总CD4+T细胞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这两组之间CD45RA+CCR7+T细胞、CD45RA-CCR7+T细胞和CD45RA-CCR7-T细胞的分布比例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总CD4+T细胞中以初始细胞为主,而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则以中央记忆细胞为主,说明结核病患者可以产生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参与长效免疫,可能在防止再感染或者降低再感染的严重程度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曹志红;程小星;王心静;牛翰婕;董梅;佟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淋球茵性新生儿眼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淋茵性新生儿眼炎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16例病例中顺产103例,剖宫产13例;发病时间4 h~16 d;临床表现以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为主,革兰氏染色后镜检G-双球菌阳性率100%,细菌培养阳性率70.7%,药敏以头孢噻肟钠为敏感;治疗局部采用抗生素液冲洗,抗生素眼液滴眼;全身应用头孢噻肟钠静滴;除1例因角膜穿孔角膜葡萄肿失明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淋球菌性新生儿眼炎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产前教育及淋病筛查.
作者:律鹏;朱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胎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取孕龄16 d清洁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VEGF低剂量组和VEGF高剂量组,每组10只.VEGF低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0.5 μg,VEGF高剂量组每只孕鼠给予VEGF 1μ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术后置于清洁笼中常规喂养.于用药后3 d,剖宫取出胎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胎鼠肺组织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20.23±10.93和0.33±0.08;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13.07±8.11和0.21±0.04.VEGF低剂量组MMP-2蛋白(138.17±12.32)、mRNA(0.65±0.15)和MMP-9蛋白(130.22±11.12)、mRNA(0.60±0.09)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高(P<0.05);VEGF高剂量组的各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可上调胎鼠肺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可促进胎鼠的肺部发育.
作者:孙羽;肖玉;李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构建pEGFP-C1-Smad4表达栽体.并观察其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与Smad4的融合表达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PCR分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PCR分析证实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和插入位点均正确.在转染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Smad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mad4,并在胃癌SGC7901细胞瞬时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钱翠娟;姚军;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由于临床发病相对较少,往往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分析19例早期误诊的脊柱转移瘤,报告如下.
作者:许刚;史振满;季明华;张鹏;郭树章;王鑫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保留胸肌后外侧切口(muscle-sparing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MPT)和腋下弧形保留胸肌切口(muscle-sparing curve axillary thoracotomy,MCAT)应用于肺癌标准肺叶/全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彻底性以及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234例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手术组接受标准的肺叶/全肺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69例接受MCAT(MCAT组),其余65例接受MPT(MPT组).观察不同切口对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比较清扫纵隔淋巴结数,评价术后上肢早期情况和患者术后3个月切口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结数相近,分别为14.27枚和15.69枚.MCAT组有18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所有的MPT患者均出现切口红肿现象.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活动范围MCAT组优于MPT组(154例vs 7例).术后两组诉切口疼痛的人数相似,但MCAT组VAS评分低于MPT组[1个月时(1.07±0.355)vs(3.55±1.150);3个月时(0.96±0.228)vs(1.75±1.030)].结论:MCAT在手术的彻底性上与MPT相似,均能满意地完成肺叶/全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MCAT组术后早期阶段上肢活动能力和术后3个月时慢性疼痛优于MPT组.推荐MCAT为肺癌手术标准切口.
作者:杨学宁;廖日强;聂强;钟文昭;吴一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与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2dC)协同作用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SY)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其协同作用的效果和分子机制.方法:100 ng/mL IFN-γ与5μmol/L 5-aza-2dC联合作用于SH-SYSY细胞5 d后,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总RNA,合成cRNA并分别用cy3和cy5标记,与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IFN-γ与5-aza-2dC共同处理SH-SY5Y细胞后共有234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与对照组SH-SY5Y细胞比较,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18个,表达下调的有16个;RT-PCR验证了STAT1、BCL6和SOCS3表达上调,CCNE2表达下调;Western-Blot检测caspase-8蛋白处理后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FN-γ与5-aza-2dC联合处理SH-SY5Y细胞后,影响了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体外对NB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生长抑制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为其联合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方依卡;李喜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辉乐;毛朝鸣;王万铁;金可可;邱晓晓;方周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g)对糖尿痛大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分成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1型糖尿病组,Ⅲ组为1型糖尿病治疗组.Ⅰ组、Ⅱ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大鼠给予吡格列酮灌胃.喂养14周,观察生存率,麻醉后处死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Piog对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Piog干预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hs-CRP;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率.结论:Piog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炎症标志物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有利的心血管系统效应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树梅;沈潞华;李虹伟;唐淑珍;沈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oderate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重痘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均于入院时和入院第24、48小时及第7、14天采集静脉血,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清TNF-α和sE-SLT的浓度;同时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SAP患者于入院时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升高,于入院24 h达高峰,至入院第14天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在各个时间点,SAP患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及正常者(P<0.05).SAP患者的sE-SLT浓度于入院时即升高,入院48 h达高峰,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SAP患者的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7天均显著高于MAP患者和正常者(P<0.05).MAP患者入院时,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均显著升高,均于24 h达高峰,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MAP患者的血清TNF-α浓度和sE-SLT浓度在入院时至入院第48小时均高于正常者(P<0.05).AP患者入院时和入院第24小时,血清sE-SLT的浓度与TNF-α的浓度呈正相关;在入院24 h内,sE-SLT的浓度与血清TNF-α的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AP患者血清TNF-α和sE-SLT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血清TNF-α和sE-SLT有助于SAP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谭世峰;曾奇;廖彦;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是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脑肠多肽,1999年从胃内分泌细胞首次发现可能的内源性GHRP,命名为Ghrelin[1].它分布在许多组织如胃肠、脑、肺、心脏、肾脏、睾丸、前列腺、胎盘和免疫组织等.
作者:谢衬梨;萧正伦;莫红缨;赵一菊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患者女,21岁,主诉因感冒在学校误入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的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约4 h,返归宿舍后5h于睡眠中自感双眼刺疼、流泪、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来我院就诊,经医生查体与询问病史,诊断:双眼角膜炎收治我科.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DG方案)和多西紫杉醇+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不可手术的Ⅲb/Ⅳ期NSCLC患者125例,DG组65例,DP组60例.DG组:多西紫杉醇100ms/m2,d1;吉西他滨1 100mg/m2 d1、8.DP组:多西紫杉醇100mg/m2,d1:顺铂80 mg/m2,d2.对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DG组为46.2%,DP组为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组和D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11.7个月,1年生存率为50.8%和4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胃肠反应为主,可耐受.D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较DG组严重(P<0.05).其他毒副反应相似.结论:DG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DG方案毒副反应较DP方案更少、更轻,可作为晚期NSCLC较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作者:吕建发;毛志福;范国华;郑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随着心脏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婴幼儿的部分器官未发育完全,代偿能力差,抵抗力低,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特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病死率较成人高[1].
作者:李莉;李慧敏;罗安妮 刊期: 2009年第17期